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效的课堂导向性提问,能充分发挥引领、调控和激活功能,使学生思有目标,想有方向,学有方法,答有条理;使教师问有指向,教有主导,导有成效;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思维培养、能力提高的主阵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笔者灵活地运用探问、转问、追问、反问策略,有目的地进行引导,让学生的思路如花般绽放,使历史教学充满无穷魅力。
【关键词】导向性提问;探问;转问;追问;反问
有效的课堂导向性提问,能充分发挥引领、调控和激活功能,使学生思有目标,想有方向,学有方法,答有条理;使教师问有指向,教有主导,导有成效;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思维培养、能力提高的主阵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笔者灵活地运用探问、转问、追问、反问策略,有目的的进行引导,让学生的思路如花般绽放,使历史教学充满无穷魅力。
一、探问,“柳暗花明又一村”
历史教学中,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教师发现他的思路仍然模糊、肤浅、片面,甚至是错误的,就向他继续提出更进一步的问题,引导他对原来的问题作更进一步的思考,从而实现更准确、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的目的,从而使他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例如,学习“甲午中日战争”,我让一学生思考后回答:“《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为什么大大加深了?”但是,该生支支吾吾地回答不出。我改变策略,依次设置如下问题:《马关条约》中赔款数额有何变化?开放的通商口岸及内河新航线较其他条约开放的口岸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变化?口岸地理位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允许外国开设工厂的规定反映了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回答,最后教师进行总结,使学生明确:《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探问是一种有效的诱导方式,运用得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转问,让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转问指提问的对象由学生甲转向学生乙。当学生甲的回答不准确或不完整时,教师转问学生乙或其他学生,通过他们的改正、补充,使学生甲原有的回答更准确更全面。我通常运用“谁会回答这个问题”“某某还有什么补充”“你对这句话有更深的理解吗?”等这些语句进行引导。转问对象不单单是一个或少数几个学生,也可以是全体学生,这样可以引发更多学生的共同讨论,使学生们的思维碰撞出更多智慧的火花,我自己也可趁机思考,以获得更好更圆满的解决方案。通过转问全体学生,使学生们全面认识了中国一直非常落后的原因。当然这里还运用了追问策略。
三、追问,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
如果说转问是横向式的,那么追问就是纵向式的。所谓追问就是对学生的回答追根究底。追问的方式往往是将一个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通过系列问题进行纵向深入式地引导,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如《鸦片战争》,我设问: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一学生回答:鸦片。显然,“鸦片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线”的回答是不正确的,表明该生对此问题的理解比较模糊。为使该生清楚把握,我设计了一系列问题,通过不断追问,使学生的思路逐渐明晰。
追问的对象可以是一个学生,也可以是一群学生。如在前一个班级里教学《戊戌政变》时,我直接提问学生:“戊戌变法为何失败?”学生们都说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力量的强大,但不能说出“没有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等方面的原因,结果我一个人在唱独角戏。经过认真反思与总结,到另一班级教学时我改变了思路,我充分利用谭嗣同的绝命诗来做文章。我首先提出问题:“有心杀贼的‘贼’指的是谁?他们的力量如何?”学生们很快回答出。我紧接着问:是谁无力回天?为何无力回天?维新派为何不寻求人民群众的支持呢?维新派为何没有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经过较短时间的讨论,学生们想到了: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软弱性和妥协性,失去了群众基础。
四、反问,道是无“理”却有“理”
反问表面上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实际上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引起被问者及旁人的思考。在历史教学中,恰当运用反问,发人深醒,能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回答做出重新思考与探究,使学生的思维由原先的混沌、模糊状态豁然开朗,从而更全面地更深入地把握问题实质。教师运用反问,对学生认识上的偏差、见解上的错误进行委婉地否定、善意地提醒,既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巩固自信心,又起到“强心剂”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积极性。可谓:反问,道是无“理”却有“理”。历史教学中,当学生对某些问题把握不准时,教师通过适时地反问,可以引发学生深思;学生间出现不同意见时,教师对思想冲突的一方或双方进行反问,引导他们对知识进行梳理,通过分析、类比、归纳,最终达成共识。
【参考文献】
[1]袁淑芬.运用探问,推进情感体验的现状分析与出路审视[J].小学德育,2010,(7)
[2]张云梅.追问——教师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1,(11)
[3]李会昌,潘虹,金玲娇,汪微霞.发挥追问功能 拓展课堂空间[J].语文教学之友,2010,(8)
[4]朱能.层层追问 以史导论——高中历史《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课堂实录[J].教育科学论坛,2004,(8)
[5]张京丽.浅析历史课堂提问策略[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9,(6)
[6]龚瑜.历史教学中有关提问的一些思考.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08,(3)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第二高级中学)
【关键词】导向性提问;探问;转问;追问;反问
有效的课堂导向性提问,能充分发挥引领、调控和激活功能,使学生思有目标,想有方向,学有方法,答有条理;使教师问有指向,教有主导,导有成效;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思维培养、能力提高的主阵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笔者灵活地运用探问、转问、追问、反问策略,有目的的进行引导,让学生的思路如花般绽放,使历史教学充满无穷魅力。
一、探问,“柳暗花明又一村”
历史教学中,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教师发现他的思路仍然模糊、肤浅、片面,甚至是错误的,就向他继续提出更进一步的问题,引导他对原来的问题作更进一步的思考,从而实现更准确、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的目的,从而使他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例如,学习“甲午中日战争”,我让一学生思考后回答:“《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为什么大大加深了?”但是,该生支支吾吾地回答不出。我改变策略,依次设置如下问题:《马关条约》中赔款数额有何变化?开放的通商口岸及内河新航线较其他条约开放的口岸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变化?口岸地理位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允许外国开设工厂的规定反映了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回答,最后教师进行总结,使学生明确:《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探问是一种有效的诱导方式,运用得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转问,让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转问指提问的对象由学生甲转向学生乙。当学生甲的回答不准确或不完整时,教师转问学生乙或其他学生,通过他们的改正、补充,使学生甲原有的回答更准确更全面。我通常运用“谁会回答这个问题”“某某还有什么补充”“你对这句话有更深的理解吗?”等这些语句进行引导。转问对象不单单是一个或少数几个学生,也可以是全体学生,这样可以引发更多学生的共同讨论,使学生们的思维碰撞出更多智慧的火花,我自己也可趁机思考,以获得更好更圆满的解决方案。通过转问全体学生,使学生们全面认识了中国一直非常落后的原因。当然这里还运用了追问策略。
三、追问,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
如果说转问是横向式的,那么追问就是纵向式的。所谓追问就是对学生的回答追根究底。追问的方式往往是将一个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通过系列问题进行纵向深入式地引导,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如《鸦片战争》,我设问: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一学生回答:鸦片。显然,“鸦片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线”的回答是不正确的,表明该生对此问题的理解比较模糊。为使该生清楚把握,我设计了一系列问题,通过不断追问,使学生的思路逐渐明晰。
追问的对象可以是一个学生,也可以是一群学生。如在前一个班级里教学《戊戌政变》时,我直接提问学生:“戊戌变法为何失败?”学生们都说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力量的强大,但不能说出“没有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等方面的原因,结果我一个人在唱独角戏。经过认真反思与总结,到另一班级教学时我改变了思路,我充分利用谭嗣同的绝命诗来做文章。我首先提出问题:“有心杀贼的‘贼’指的是谁?他们的力量如何?”学生们很快回答出。我紧接着问:是谁无力回天?为何无力回天?维新派为何不寻求人民群众的支持呢?维新派为何没有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经过较短时间的讨论,学生们想到了: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软弱性和妥协性,失去了群众基础。
四、反问,道是无“理”却有“理”
反问表面上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实际上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引起被问者及旁人的思考。在历史教学中,恰当运用反问,发人深醒,能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回答做出重新思考与探究,使学生的思维由原先的混沌、模糊状态豁然开朗,从而更全面地更深入地把握问题实质。教师运用反问,对学生认识上的偏差、见解上的错误进行委婉地否定、善意地提醒,既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巩固自信心,又起到“强心剂”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积极性。可谓:反问,道是无“理”却有“理”。历史教学中,当学生对某些问题把握不准时,教师通过适时地反问,可以引发学生深思;学生间出现不同意见时,教师对思想冲突的一方或双方进行反问,引导他们对知识进行梳理,通过分析、类比、归纳,最终达成共识。
【参考文献】
[1]袁淑芬.运用探问,推进情感体验的现状分析与出路审视[J].小学德育,2010,(7)
[2]张云梅.追问——教师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1,(11)
[3]李会昌,潘虹,金玲娇,汪微霞.发挥追问功能 拓展课堂空间[J].语文教学之友,2010,(8)
[4]朱能.层层追问 以史导论——高中历史《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课堂实录[J].教育科学论坛,2004,(8)
[5]张京丽.浅析历史课堂提问策略[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9,(6)
[6]龚瑜.历史教学中有关提问的一些思考.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08,(3)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第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