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尚德,张家口市第十届政协委员、中共尚义县委档案史志局局长,见面给人的印象:耿直、豪爽、平易近人。
用石尚德的话说,受命于档案史志局局长是“服从组织需要”,开创档案史志工作新篇章是“逼上梁山”。长期以来,县档案局人心涣散,局机关办公条件简陋,档案馆内管理混乱,一些档案席地堆放,档案柜与杂物混存,干部、职工人心不稳,事业心、责任心、荣誉感面临严峻考验。更令人震惊的是档案接收工作20年来陷于停顿,档案接收量为零,而档案丢失、损毁情况比较普遍。自石尚德2006年担任档案史志局局长以来, 他廉洁自律、自强不息、爱岗敬业、争先创优,单位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排名倒数转而进入河北省档案系统先进行列。他以一己之力,孤军奋战,撑起了档案史志事业的一片蓝天。
接收档案,以快补晚创记录
从2006年4月开始,石尚德打响了上任后档案接收“第一炮”。从争取领导支持做起,多措并举,打破了20多年未接收档案进馆的窘境。普法培训、调查摸底、修建馆库、试点接收、整体推进,石尚德亲历督战,五个环节的接收工作环环紧扣,有条不紊地进行。首先,对全县到期未进馆的档案进行了专题调查,并制定了接收计划。合理调整档案装具,为档案接收腾出库容。2006年,先后对教育局、粮食局进行了试点接收。2007年初,全面启动了档案接收工程。到当年11月底,共接收县委办、政府办、人大办、政协办、纪检委等27个单位的档案10012卷另3627件,而此前近60年间,本馆全部档案馆藏量也不过19500卷。在档案接收过程中,一是千方百计扩大档案的收集范围和门类,力争建设档案数量充足、内容丰富、结构合理、质量从优的档案信息资源体系。二是对四大班子及重点单位的档案优先接收。三是对濒危档案,档案局人员亲自动手整理,履行接收手续。四是亲自抓接收工作,他不仅与有关部门领导进行沟通形成工作协调互动,而且注重以档会友,融洽与友邻单位的关系。对一些单位档案带装具(铁皮柜)接收,解决了因财力不足档案馆缺少装具的燃眉之急。
石尚德亲临接收档案的每一个环节。先后接收了已破产10年之久的原造纸厂遗存档案,统战部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的档案,合并单位县社、商业局档案。2007年盛夏,在毛纺织厂库房清点接收造纸厂濒危档案。由于库房长期闭置,门窗通风性差,阴暗潮湿味很浓。三伏天一头扎进库房里,一干就是两个月,每天连口水也顾不上喝,他额头的汗水不时地流淌。而他说,我深知服从工作需要就意味着甘于辛苦,乐于清贫,流点汗水不算什么,必要时付出鲜血也值得,为了档案事业的发展,我无怨无悔。
档案馆建设,循序渐进解“瓶颈”
长期以来,经费不足是档案系统反映最多、反响最大、最急盼解决的问题之一。历史上县档案馆事业经费从未列入财政预算,只是急需的经费临时解决点,数额多则上万元,少则几千元。至于档案房舍建设无从保障,只是占用县委、县政府及农业局、职业中学的一些闲置房屋,仅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平均每5年搬一次家(馆),每次搬迁都给档案保管带来一定的损失。为了有效解决档案硬件建设经费问题,石尚德从争取领导倾斜支持入手,采取蚂蚁啃骨头的办法,循序渐进地解决“瓶颈”问题。
在争取领导支持中,他想领导所想,急领导所急,参领导所要,办领导所需。通过与领导多方面的沟通和换位思考,档案事业硬件建设摆上了领导重要议事日程。从2008年起,档案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对重点支出项目随时审批拨付,实现了档案经费预算“零”的突破。
在争得领导支持后,有效地改善了局(馆)办公条件。档案装具更换,一次性置入50组铁皮柜,淘汰了旧的木质柜;设计定制了16节铁皮资料柜,使馆藏报纸有了安身之所。在档案馆库房内增添了干球温湿度计,增加了通风设施,新购了灭火器材等必备设施。还配备了5台电脑,2台打印机,一部传真机等电子办公设备,刷新了桌椅办公用品,局容馆貌为之一新。2009年以来,按照国家档案局对档案馆标准化建设的要求,石尚德出征联手市局、请愿省局、感动国家局,于2010年8月,尚义档案馆标准化建设项目在省局立项,并在2012年争取到164万元的档案馆库房补助资金。目前,立项前期工作就序,这对促进尚义县档案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档案利用,资政惠民促和谐
为了搞好档案的有效利用,石尚德从健全制度抓起,加强基础工作,克服以往重藏轻用、档案意识薄弱、检索手段落后等问题,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为档案利用打好基础。为了提高档案利用效率,瞄准档案数字化建设,增加投入,选购适应档案接收使用管理的计算机、复印机、扫描仪、声像及档案保护等设备,逐步配套馆藏性、查找性、指导性强的检索工具。
在档案利用资政工作中,近年来主要涉及在城市建设、土地政策等方面,及时为县委、县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了档案“铁证”,为维稳信访工作服务尤为突出,解决了数起信访老大难案件,使档案部门的声望鹊起。在档案惠民服务工作中,档案的开发利用,主要在移民档案、知青档案、工龄档案、“反右”落实政策、破产企业职工维权等方面,为社会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党史研究,记录丰碑显博采
多年来,石尚德按照自己起草的《尚义县2006——2010年党史工作规划》卓有成效地进行了党史研究工作。由他亲手撰写的党史研究文章《从农村合作化运动到农业专业合作社》一文,作为纪念张家口解放60周年和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文章,被《张垣党史》采用。《和谐走出小康路》记述“关于尚义县毛忽庆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查报告”,被张家口市党史研究室评为一等奖,同时被省党史编入《探索改革之路》文集。以新农村带头人为题材,记录毛忽庆党支部书记李忠和、伦比服饰有限公司经理马金事迹的文章《把富民放在首位》已经省党史研究室编录。《村社合一:农村经济制度新模式》、《抗战时期人口伤亡财产损失调研》、《革命遗址普查》、《尚义县1963年抗洪捐赠纪实》、《尚义革命史》和《尚义县党史大事记》(1986——2010)等,均记录着尚义县党史丰碑,博采尚义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光辉业绩。 作为河北省最后一个开展续志工作的县,他临危受命,出任《尚义续志》主编,他科学利用馆藏资源,促进了编研工作的开展。通过不懈的努力,尚义县的地方志工作在张家口市各区县综合考核中名列前茅,续志工作也在有序进行中。
队伍建设,以人为本聚人心
石尚德说,档案管理,其实是人本管理,在健全制度上注重凝聚人心,力求做到人尽其才。对人的管理,既要研究“千里马”,又要研究“伯乐”,这正如一个椭圆的两个圆心,缺一不可。
过去,档案局不以工作争上游闻名,而以软、散、懒出名。上级组织和社会对档案局持有负面评价,干部职工心灰意冷,单位被边缘化。石尚德主持工作后,从我做起,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吃苦在先,享受在后。在用人上,任人为贤,以诚相待,不被社会舆论渗透。近年来,结合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三提升”活动、作风建设年活动的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加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机关建设和管理,在局内开展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加强“四个必须”的执业建设:一是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保持档案工作者的本色;二是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做到无私奉献;三是要善于接受新事物,尽快提升业务素质;四是要完善管理措施,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四个必须”执业建设活动的开展,使全局上下掀起了“立志、勤奋、创造”的敬业热潮。如今,全局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工作作风日益发生着巨大变化,出现了工作被动等待的少了,主动争取工作的多了;怨天尤人的少了,自觉适应工作的多了;缺乏工作信心的少了,越干越有劲头的多了的“三少三多”的可喜局面。
30年的从业生涯,石尚德的工作卓见成效,他先后30多次荣获省市县各种奖励与表彰。2008年河北省档案局、河北省人事厅在《关于表彰全省档案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中,将石尚德列入全省档案系统先进工作者之列,享受市级劳动模范待遇。2009年尚义县党史工作受到省、市党史研究部门的表彰。2010年尚义县委、县政府根据国家《公务员法》,对石尚德给予记三等功行政奖励表彰。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国家公务员,在有“三苦”(艰苦、清苦、辛苦)之称的档案史志局长期坚守,开创了尚义县档案、党史、地方志工作的辉煌业绩。他既不为过去的无私奉献而追求索取,也不为过去的显赫成绩而自满自喜,因为他深深懂得,做好档案工作,是每个档案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用石尚德的话说,受命于档案史志局局长是“服从组织需要”,开创档案史志工作新篇章是“逼上梁山”。长期以来,县档案局人心涣散,局机关办公条件简陋,档案馆内管理混乱,一些档案席地堆放,档案柜与杂物混存,干部、职工人心不稳,事业心、责任心、荣誉感面临严峻考验。更令人震惊的是档案接收工作20年来陷于停顿,档案接收量为零,而档案丢失、损毁情况比较普遍。自石尚德2006年担任档案史志局局长以来, 他廉洁自律、自强不息、爱岗敬业、争先创优,单位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排名倒数转而进入河北省档案系统先进行列。他以一己之力,孤军奋战,撑起了档案史志事业的一片蓝天。
接收档案,以快补晚创记录
从2006年4月开始,石尚德打响了上任后档案接收“第一炮”。从争取领导支持做起,多措并举,打破了20多年未接收档案进馆的窘境。普法培训、调查摸底、修建馆库、试点接收、整体推进,石尚德亲历督战,五个环节的接收工作环环紧扣,有条不紊地进行。首先,对全县到期未进馆的档案进行了专题调查,并制定了接收计划。合理调整档案装具,为档案接收腾出库容。2006年,先后对教育局、粮食局进行了试点接收。2007年初,全面启动了档案接收工程。到当年11月底,共接收县委办、政府办、人大办、政协办、纪检委等27个单位的档案10012卷另3627件,而此前近60年间,本馆全部档案馆藏量也不过19500卷。在档案接收过程中,一是千方百计扩大档案的收集范围和门类,力争建设档案数量充足、内容丰富、结构合理、质量从优的档案信息资源体系。二是对四大班子及重点单位的档案优先接收。三是对濒危档案,档案局人员亲自动手整理,履行接收手续。四是亲自抓接收工作,他不仅与有关部门领导进行沟通形成工作协调互动,而且注重以档会友,融洽与友邻单位的关系。对一些单位档案带装具(铁皮柜)接收,解决了因财力不足档案馆缺少装具的燃眉之急。
石尚德亲临接收档案的每一个环节。先后接收了已破产10年之久的原造纸厂遗存档案,统战部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的档案,合并单位县社、商业局档案。2007年盛夏,在毛纺织厂库房清点接收造纸厂濒危档案。由于库房长期闭置,门窗通风性差,阴暗潮湿味很浓。三伏天一头扎进库房里,一干就是两个月,每天连口水也顾不上喝,他额头的汗水不时地流淌。而他说,我深知服从工作需要就意味着甘于辛苦,乐于清贫,流点汗水不算什么,必要时付出鲜血也值得,为了档案事业的发展,我无怨无悔。
档案馆建设,循序渐进解“瓶颈”
长期以来,经费不足是档案系统反映最多、反响最大、最急盼解决的问题之一。历史上县档案馆事业经费从未列入财政预算,只是急需的经费临时解决点,数额多则上万元,少则几千元。至于档案房舍建设无从保障,只是占用县委、县政府及农业局、职业中学的一些闲置房屋,仅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平均每5年搬一次家(馆),每次搬迁都给档案保管带来一定的损失。为了有效解决档案硬件建设经费问题,石尚德从争取领导倾斜支持入手,采取蚂蚁啃骨头的办法,循序渐进地解决“瓶颈”问题。
在争取领导支持中,他想领导所想,急领导所急,参领导所要,办领导所需。通过与领导多方面的沟通和换位思考,档案事业硬件建设摆上了领导重要议事日程。从2008年起,档案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对重点支出项目随时审批拨付,实现了档案经费预算“零”的突破。
在争得领导支持后,有效地改善了局(馆)办公条件。档案装具更换,一次性置入50组铁皮柜,淘汰了旧的木质柜;设计定制了16节铁皮资料柜,使馆藏报纸有了安身之所。在档案馆库房内增添了干球温湿度计,增加了通风设施,新购了灭火器材等必备设施。还配备了5台电脑,2台打印机,一部传真机等电子办公设备,刷新了桌椅办公用品,局容馆貌为之一新。2009年以来,按照国家档案局对档案馆标准化建设的要求,石尚德出征联手市局、请愿省局、感动国家局,于2010年8月,尚义档案馆标准化建设项目在省局立项,并在2012年争取到164万元的档案馆库房补助资金。目前,立项前期工作就序,这对促进尚义县档案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档案利用,资政惠民促和谐
为了搞好档案的有效利用,石尚德从健全制度抓起,加强基础工作,克服以往重藏轻用、档案意识薄弱、检索手段落后等问题,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为档案利用打好基础。为了提高档案利用效率,瞄准档案数字化建设,增加投入,选购适应档案接收使用管理的计算机、复印机、扫描仪、声像及档案保护等设备,逐步配套馆藏性、查找性、指导性强的检索工具。
在档案利用资政工作中,近年来主要涉及在城市建设、土地政策等方面,及时为县委、县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了档案“铁证”,为维稳信访工作服务尤为突出,解决了数起信访老大难案件,使档案部门的声望鹊起。在档案惠民服务工作中,档案的开发利用,主要在移民档案、知青档案、工龄档案、“反右”落实政策、破产企业职工维权等方面,为社会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党史研究,记录丰碑显博采
多年来,石尚德按照自己起草的《尚义县2006——2010年党史工作规划》卓有成效地进行了党史研究工作。由他亲手撰写的党史研究文章《从农村合作化运动到农业专业合作社》一文,作为纪念张家口解放60周年和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文章,被《张垣党史》采用。《和谐走出小康路》记述“关于尚义县毛忽庆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查报告”,被张家口市党史研究室评为一等奖,同时被省党史编入《探索改革之路》文集。以新农村带头人为题材,记录毛忽庆党支部书记李忠和、伦比服饰有限公司经理马金事迹的文章《把富民放在首位》已经省党史研究室编录。《村社合一:农村经济制度新模式》、《抗战时期人口伤亡财产损失调研》、《革命遗址普查》、《尚义县1963年抗洪捐赠纪实》、《尚义革命史》和《尚义县党史大事记》(1986——2010)等,均记录着尚义县党史丰碑,博采尚义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光辉业绩。 作为河北省最后一个开展续志工作的县,他临危受命,出任《尚义续志》主编,他科学利用馆藏资源,促进了编研工作的开展。通过不懈的努力,尚义县的地方志工作在张家口市各区县综合考核中名列前茅,续志工作也在有序进行中。
队伍建设,以人为本聚人心
石尚德说,档案管理,其实是人本管理,在健全制度上注重凝聚人心,力求做到人尽其才。对人的管理,既要研究“千里马”,又要研究“伯乐”,这正如一个椭圆的两个圆心,缺一不可。
过去,档案局不以工作争上游闻名,而以软、散、懒出名。上级组织和社会对档案局持有负面评价,干部职工心灰意冷,单位被边缘化。石尚德主持工作后,从我做起,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吃苦在先,享受在后。在用人上,任人为贤,以诚相待,不被社会舆论渗透。近年来,结合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三提升”活动、作风建设年活动的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加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机关建设和管理,在局内开展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加强“四个必须”的执业建设:一是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保持档案工作者的本色;二是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做到无私奉献;三是要善于接受新事物,尽快提升业务素质;四是要完善管理措施,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四个必须”执业建设活动的开展,使全局上下掀起了“立志、勤奋、创造”的敬业热潮。如今,全局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工作作风日益发生着巨大变化,出现了工作被动等待的少了,主动争取工作的多了;怨天尤人的少了,自觉适应工作的多了;缺乏工作信心的少了,越干越有劲头的多了的“三少三多”的可喜局面。
30年的从业生涯,石尚德的工作卓见成效,他先后30多次荣获省市县各种奖励与表彰。2008年河北省档案局、河北省人事厅在《关于表彰全省档案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中,将石尚德列入全省档案系统先进工作者之列,享受市级劳动模范待遇。2009年尚义县党史工作受到省、市党史研究部门的表彰。2010年尚义县委、县政府根据国家《公务员法》,对石尚德给予记三等功行政奖励表彰。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国家公务员,在有“三苦”(艰苦、清苦、辛苦)之称的档案史志局长期坚守,开创了尚义县档案、党史、地方志工作的辉煌业绩。他既不为过去的无私奉献而追求索取,也不为过去的显赫成绩而自满自喜,因为他深深懂得,做好档案工作,是每个档案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