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西藏和平解放后,只有西藏地方废除实行人民币的币制改革,才能完成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币制制度的统一和财政货币主权的完整。由于考虑到西藏特殊的政治经济情况,党中央决定慎重的处理西藏币制问题。西藏叛乱平息后,藏区币制改革成为西藏民主改革的重要环节。人民币成为西藏地方的本位货币。西藏地方币制改革不仅加强了西藏地方与祖国内地的联系,为西藏民族自治区的成立建立经济基础。
关键词:西藏;经济;币制改革
西藏和平解放以后,西藏地方藏币、藏钞以及银元、外国货币依然在藏流通,所以要求废除藏币、藏钞,禁止银元和外国货币,实行人民币制的制度改革,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币制统一以及货币主权完整的一部分。由于考虑到西藏特殊的政治经济情况,党中央决定慎重的进行西藏币制改革,决定藏区藏抄、藏币、银元和印度卢布先暂时继续流通,但逐渐削弱其币制作用。1959年西藏上层反动势力发动的叛乱,中央政府平息之后,实行币制改革成为西藏地方民主改革的重要环节。西藏地方币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其不仅加强了西藏地方和祖国内地的联系,为西藏民族自治区建立了经济基础。
一、西藏地方经济状况与币制制度
在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的人民币已经成为全国性的本位货币,并且已经开始覆盖全部解放区域。中国人民银行于1948年12月发行了第一套人民币,并将之定为“所有公私款项收付及一切交易,均以人民币为本位货币。”此时人民币已经成为中国绝大部分地区的本位货币。至1949年5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87号通令称:人民币已经成为全国统一的货币。由于西藏尚未解放,在西藏地方流通的货币依然主要为藏币,除了藏币以外,西藏地方还同时流通国内货币,如国民党发行的法币“印圆券”、“金圆券”等纸币,还有当时流通的印有袁世凯头像的“袁头”,其中影响最大的为“袁头”银元。在西藏地方流通的货币还包括大量的国外货币如印度的卢比、尼泊尔银币等。
由于西藏地方政府发行的纸币“章噶”在发行时并没有建立储备金制度,即其既没有发行基金,又没有物资保证,再加之,西藏的尼泊尔商人经常伪造藏币,使伪币充斥与前后藏及西康一带,西藏政府无力查禁。因此这种货币对于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没有太大作用的。在西藏和平解放前夕,西南局财委就西藏解放后货币是否另印或推行人民币,向中央请示。1951年4月12日,时任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的陈云回复该电称:“藏币发行总额仅仅只有银元280万元,数目过小,所以不可急于推行人民币或另印纸币。要先把旧藏币稳定巩固,把西藏贸易工作做好”。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和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的《十七条协议》,至此西藏和平解放。其中,关于西藏地方的经济问题,《十七条协议》规定,“进军西藏,不吃地方”,购粮购物,统一用“袁头”银元支付。
1953年7月22日,西藏工委再次向中央提出了是否在西藏地方实行币制改革的意见,但是8月12日中财委的批示中,指示西藏工委不得急于实行西藏币制改革,并指出对藏币以采不理态度,逐渐削弱的方针。综上所述,在西藏和平解放期间,西藏地方的货币制度基本是维持现状。中央人民政府其币制采取态度是“不理藏币,逐渐削弱”。
二、 中央对西藏地方币制的干预措施
由于西藏地方流通货币的繁杂,再加之藏钞、藏币没有准备金制度,西藏地方的货币流通问题开始越来越严重,1953年11月6日,中央人民政府和军委指示,要在西藏严格控制银元投放,以免造成藏币贬值,严重影响群众工作。
1954年10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领导小组提出了要求停发停用藏钞的方案。周恩来总理基本同意了提出的意见。他指出“停止发行藏钞和在过渡期间用银元收回藏钞的原则是对的”,但由于西藏人民历史上习惯使用银元,相信银元,所以可逐渐先用银元兑换藏钞,等藏民习惯使用人民币之后,再人民币与银元同时使用或使用人民币取代。
1955年2月21日,新人民币即将发行,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发行新的人民币和收回现行的人民币的命令》。但是由于中央考虑到藏民习惯使用银元,中央人民政府没有要强求用新人民币来收兑藏钞。1959年3月西藏上层分裂势力发动全面武装叛乱。中央人民政府在平息西藏武装叛乱后,下令解散了西藏地方政府,国务院决定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行使西藏地方政府职权。此时西藏币制改革成为西藏民主改革的重要内容。藏钞由于在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解散后迅速贬值,西藏地方市场金融出现严重混乱。针对此问题,陈云副总理5月19日在给邓小平、李先念信中,对不收兑藏钞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我们不可能对藏钞持有者采取两种态度:对寺庙、贵族的不兑,对劳动人民的收兑。寺庙、贵族会想各种办法,把藏钞转到劳动人民手上,那时我们还得把大部分藏钞以人民币收回,得了一个拒收藏钞之名,而所得之实惠很少。同时总有一部分劳动人民因为区别对待时我们照顾不到而吃亏,他们会抱怨我们”,西藏工委财委根据陈云信中关于收兑藏钞的意见,于7月22日提出要其收兑西藏货币的办法意见并上报中央。29日中央结合西藏当时经济的实际情况,决定对西藏实行全国货币统一政策,对有关人民币的比价与收兑藏币以及收兑期限,加强宣传货币政策、筹备和调运物资应付市场需要等问题都做了重要批示,并特别强调:“要求收兑藏币的时间,越快越有利”。随后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发出布告,以人民币为全区使用的合法货币,藏钞停止流通,限期以人民币收兑,同时禁止外币尤其是印度卢比的流通。
为此,西藏人民银行调拨一批人民币,有组织地开始在西藏各地收兑藏币,较大城镇一般用10天左右,各县用大约20天完成。1959年10月起,“已收兑藏币纸币5150万两、银币663967枚、大小铜币4043万枚”到1960年底,一共收兑西藏货币约1亿两,约合人民币285万元。至此,人民币最终取代藏币并且成为西藏地区流通的唯一货币,西藏地方货币实现了与全国币制的统一。
三、小结
西藏地方币制改革的成功是我们党将马克思理论与西藏特殊的政治经济情况相结合的又一典范,正是在我们党英明的领导下,使西藏跨越了几个世纪一跃成为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新西藏,劳动人民得到了政治经济解放,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谱写新的篇章。
(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 《解放西藏史》委员会,解放西藏史,[M],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北京
[2] 王小彬,经略西藏—新中国西藏工作60年,[M],人民出版社,2009,北京
[3] 张建飞、杨念群,雪域求法记,[M],三联书店,2003,北京
[4] 宋月红,当代中国的西藏,[M],人民出版社,2011,北京
[5] 中国共产党西藏政策研究课题成果,阴法唐西藏工作文集,[M],中国藏学出版社,2001,北京
[6]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藏人权研究课题组,西藏人情研究文献选编,[M],中国藏学出版社,2004,北京
[7] 肖怀远,西藏地方货币史,[M],民族出版社,1987,北京
[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西藏工作文献选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北京
[9] 当代中国丛书编委会,当代中国的金融事业,[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北京
[10]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陈云年谱,[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北京
[11] 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西藏历史大事记,[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北京
[12] 戴超武,中国和印度关于西藏币制改革的交涉和影响,[J],中共党史研究,2012,
关键词:西藏;经济;币制改革
西藏和平解放以后,西藏地方藏币、藏钞以及银元、外国货币依然在藏流通,所以要求废除藏币、藏钞,禁止银元和外国货币,实行人民币制的制度改革,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币制统一以及货币主权完整的一部分。由于考虑到西藏特殊的政治经济情况,党中央决定慎重的进行西藏币制改革,决定藏区藏抄、藏币、银元和印度卢布先暂时继续流通,但逐渐削弱其币制作用。1959年西藏上层反动势力发动的叛乱,中央政府平息之后,实行币制改革成为西藏地方民主改革的重要环节。西藏地方币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其不仅加强了西藏地方和祖国内地的联系,为西藏民族自治区建立了经济基础。
一、西藏地方经济状况与币制制度
在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的人民币已经成为全国性的本位货币,并且已经开始覆盖全部解放区域。中国人民银行于1948年12月发行了第一套人民币,并将之定为“所有公私款项收付及一切交易,均以人民币为本位货币。”此时人民币已经成为中国绝大部分地区的本位货币。至1949年5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87号通令称:人民币已经成为全国统一的货币。由于西藏尚未解放,在西藏地方流通的货币依然主要为藏币,除了藏币以外,西藏地方还同时流通国内货币,如国民党发行的法币“印圆券”、“金圆券”等纸币,还有当时流通的印有袁世凯头像的“袁头”,其中影响最大的为“袁头”银元。在西藏地方流通的货币还包括大量的国外货币如印度的卢比、尼泊尔银币等。
由于西藏地方政府发行的纸币“章噶”在发行时并没有建立储备金制度,即其既没有发行基金,又没有物资保证,再加之,西藏的尼泊尔商人经常伪造藏币,使伪币充斥与前后藏及西康一带,西藏政府无力查禁。因此这种货币对于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没有太大作用的。在西藏和平解放前夕,西南局财委就西藏解放后货币是否另印或推行人民币,向中央请示。1951年4月12日,时任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的陈云回复该电称:“藏币发行总额仅仅只有银元280万元,数目过小,所以不可急于推行人民币或另印纸币。要先把旧藏币稳定巩固,把西藏贸易工作做好”。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和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的《十七条协议》,至此西藏和平解放。其中,关于西藏地方的经济问题,《十七条协议》规定,“进军西藏,不吃地方”,购粮购物,统一用“袁头”银元支付。
1953年7月22日,西藏工委再次向中央提出了是否在西藏地方实行币制改革的意见,但是8月12日中财委的批示中,指示西藏工委不得急于实行西藏币制改革,并指出对藏币以采不理态度,逐渐削弱的方针。综上所述,在西藏和平解放期间,西藏地方的货币制度基本是维持现状。中央人民政府其币制采取态度是“不理藏币,逐渐削弱”。
二、 中央对西藏地方币制的干预措施
由于西藏地方流通货币的繁杂,再加之藏钞、藏币没有准备金制度,西藏地方的货币流通问题开始越来越严重,1953年11月6日,中央人民政府和军委指示,要在西藏严格控制银元投放,以免造成藏币贬值,严重影响群众工作。
1954年10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领导小组提出了要求停发停用藏钞的方案。周恩来总理基本同意了提出的意见。他指出“停止发行藏钞和在过渡期间用银元收回藏钞的原则是对的”,但由于西藏人民历史上习惯使用银元,相信银元,所以可逐渐先用银元兑换藏钞,等藏民习惯使用人民币之后,再人民币与银元同时使用或使用人民币取代。
1955年2月21日,新人民币即将发行,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发行新的人民币和收回现行的人民币的命令》。但是由于中央考虑到藏民习惯使用银元,中央人民政府没有要强求用新人民币来收兑藏钞。1959年3月西藏上层分裂势力发动全面武装叛乱。中央人民政府在平息西藏武装叛乱后,下令解散了西藏地方政府,国务院决定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行使西藏地方政府职权。此时西藏币制改革成为西藏民主改革的重要内容。藏钞由于在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解散后迅速贬值,西藏地方市场金融出现严重混乱。针对此问题,陈云副总理5月19日在给邓小平、李先念信中,对不收兑藏钞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我们不可能对藏钞持有者采取两种态度:对寺庙、贵族的不兑,对劳动人民的收兑。寺庙、贵族会想各种办法,把藏钞转到劳动人民手上,那时我们还得把大部分藏钞以人民币收回,得了一个拒收藏钞之名,而所得之实惠很少。同时总有一部分劳动人民因为区别对待时我们照顾不到而吃亏,他们会抱怨我们”,西藏工委财委根据陈云信中关于收兑藏钞的意见,于7月22日提出要其收兑西藏货币的办法意见并上报中央。29日中央结合西藏当时经济的实际情况,决定对西藏实行全国货币统一政策,对有关人民币的比价与收兑藏币以及收兑期限,加强宣传货币政策、筹备和调运物资应付市场需要等问题都做了重要批示,并特别强调:“要求收兑藏币的时间,越快越有利”。随后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发出布告,以人民币为全区使用的合法货币,藏钞停止流通,限期以人民币收兑,同时禁止外币尤其是印度卢比的流通。
为此,西藏人民银行调拨一批人民币,有组织地开始在西藏各地收兑藏币,较大城镇一般用10天左右,各县用大约20天完成。1959年10月起,“已收兑藏币纸币5150万两、银币663967枚、大小铜币4043万枚”到1960年底,一共收兑西藏货币约1亿两,约合人民币285万元。至此,人民币最终取代藏币并且成为西藏地区流通的唯一货币,西藏地方货币实现了与全国币制的统一。
三、小结
西藏地方币制改革的成功是我们党将马克思理论与西藏特殊的政治经济情况相结合的又一典范,正是在我们党英明的领导下,使西藏跨越了几个世纪一跃成为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新西藏,劳动人民得到了政治经济解放,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谱写新的篇章。
(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 《解放西藏史》委员会,解放西藏史,[M],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北京
[2] 王小彬,经略西藏—新中国西藏工作60年,[M],人民出版社,2009,北京
[3] 张建飞、杨念群,雪域求法记,[M],三联书店,2003,北京
[4] 宋月红,当代中国的西藏,[M],人民出版社,2011,北京
[5] 中国共产党西藏政策研究课题成果,阴法唐西藏工作文集,[M],中国藏学出版社,2001,北京
[6]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藏人权研究课题组,西藏人情研究文献选编,[M],中国藏学出版社,2004,北京
[7] 肖怀远,西藏地方货币史,[M],民族出版社,1987,北京
[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西藏工作文献选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北京
[9] 当代中国丛书编委会,当代中国的金融事业,[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北京
[10]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陈云年谱,[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北京
[11] 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西藏历史大事记,[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北京
[12] 戴超武,中国和印度关于西藏币制改革的交涉和影响,[J],中共党史研究,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