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酸脱氢酶缺陷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观察

来源 :中华病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dx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琥珀酸脱氢酶缺陷型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独立分型意义。

方法

对120例胃GIST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DHB和SDHA蛋白表达,同时所有病例均进行CD117、DOG–1、CD34、平滑肌肌动蛋白(SMA)、结蛋白、S–100蛋白、细胞角蛋白(CK)、Ki–67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nVision法)。部分病例还进行CKIT基因第9、11、13、17号外显子及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PDGFRA)基因第12和18号外显子的基因检测。

结果

发现8例(6.6%)琥珀酸脱氢酶缺陷型GIST病例,患者年龄16~65岁(平均36.2岁),男∶女=3∶5,累及胃窦6例、小弯1例、胃底1例。大体检查肿瘤呈多结节状或分叶状,大小3~10 cm;显微镜下瘤细胞以上皮样细胞为主,部分可混杂梭形细胞结节,其中5例可见脉管内瘤栓。免疫组织化学8例中SDHB皆阴性,SDHA有5例阴性。其他标志物CD117、DOG–1、CD34均阳性表达,SMA、结蛋白、S–100蛋白、CK皆阴性。8例基因突变检测CKIT和PDGFRA均为野生型。7例患者获得随访结果,随访时间为2~60个月(平均23.3个月),皆生存。其中3例在诊断时即出现肝脏多发性转移,1例在随访17个月中出现网膜及肠系膜多发性病灶,患者带瘤生存。

结论

琥珀酸脱氢酶缺陷型GIST是一种特殊亚型的GIST,多累及儿童和青年人,女性多见,以多结节状生长方式,上皮样瘤细胞为主,常见脉管内瘤栓、常发生淋巴结及肝脏转移,生物学行为惰性特征。免疫组织化学SDHB检测有助于将之从普通型GIST中检出。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职业紧张相关因素对警察抑郁症状发生的影响。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于2011年5月抽取某市公安局287名警察进行职业问卷调查,剔除人口学特征调查表变量缺失者以及职业紧张相关因素调查表3个条目以上应答缺失者问卷后,最终244名警察的资料纳入本研究。采用抑郁自评问卷中文译本、工作内容问卷、付出-回报失衡问卷中文译本、工作危险量表、职业紧张量表测试调查对象的抑郁症状及职业紧张相关因素。应用Spea
目的分析结核分枝杆菌和HIV双重感染者(TB/HIV患者)在抗结核治疗开始后1年内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结核病监测系统中519例TB/HIV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调查。调查其人口学特征信息、HIV感染情况、CD4+ T淋巴细胞计数、是否抗病毒治疗(ART)、诊断时痰检结果、抗结核治疗开始后2个月痰检结果、痰标本培养结果、抗结核治疗期和治疗依从性等。采用秩
长期职业接触锰,会引起进行性的、不可逆的神经系统病变。锰主要侵害基底神经节,选择性损伤多巴胺能神经元,其机制可能与干扰中枢神经的能量代谢,改变神经递质,激活氧化系统导致神经细胞退行性变性等有关;遗传因素也可能对锰所致神经毒性作用的发生起重要作用。研究锰神经毒性的接触性生物标志物、效应性生物标志物及基因易感性生物标志物等早期易感性生物标志物将有助于防治锰的神经毒作用。
期刊
期刊
期刊
摘 要课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核心场域,师生通过各自的话语来实现交往,课堂话语的数量和质量对于课堂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甚至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所以课堂话语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我国课堂话语研究的历史脉路分为萌芽、成长、深化三个阶段,其中萌芽阶段主要是以理论层面的研究为主,采用笔记分析法;成长阶段研究内容集中于课堂话语的具体要素和对比研究,主要采用课堂互动分析法和话语分析法的混合使用;深化阶
期刊
目的探讨胃肠道炎性纤维性息肉(IFP)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复习6例胃肠道IFP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特点,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结果女性5例,男性1例;年龄44~87岁,中位年龄61岁,平均年龄62岁。2例发生在胃,2例发生在空肠,1例在回肠末端,1例在直肠;主要症状为腹部疼痛不适和排黑便。6例IFP镜下形态相似,主要位于黏膜下层,由形态温和的梭形细胞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