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府门户网站将从信息管理、网站表现、网站结构、检索等多方面体现“整合”的概念,并通过“整合”将政府门户网站打造成海量信息展现、多维度、立体化的为公众服务平台。集成、共享、统一、协同,是政府门户网站整合的基本要素,也是政府门户网站整合的目标和总体策略,
政府门户网站群的建设模式为政府门户建设带来了更多新的概念和新的建设思路。通常我们所说的“政府门户网站群”是指以一级政府或政府部门为主站,以其下属职能部门或下级部门为子站而构成的政府门户网站群,在门户网站群的构建过程中,我们重点解决的问题是主站与子站间的信息共享问题。
大汉版通JCMS门户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在各级各类政府门户网站群的建设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现在,政府门户网站群的概念又有了新的扩展,包括:
◎按不同服务对象,如居民、企业、务工人员、旅游者等,分别建立独立的网站,形成政府门户网站群;
◎按不同的服务内容,如政务公开、公众参与、网上办事等,分别建立独立的网站,形成政府门户网站群;
◎按不同的服务职能,在系统内,采用不同构架但同一技术标准建立网站群,可以通过信息聚合手段进行网站群信息共享;
◎按不同的主题,一些职能部门,还根据业务服务和管理的需要,建立专门的业务网站;
◎按不同的物理网段,内网网站为公众人员办公网站,外网网站为针对社会公众的门户网站;
◎……
但在实际门户网站群建设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遇到以下问题:
◎有大量已经建好的、功能较为完善、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管理模式的子网站难以被统一的技术构架整合;
◎职能部门的子网站所需体现的特色服务和业务查询等,需要依赖各职能部门的业务系统提供相应的业务流程和数据支持,而这些业务系统往往由各职能部门独立构建,难以整合;但同时,这些服务又是政府门户网站上不可或缺的;
◎为了统一管理的需求,建设了一些独立的政府协同工作系统,如权力阳光系统、行政审批系统、信访系统、市长热线系统、政务通系统等,这些系统都有自己的管理体系和展现界面,它们如何在门户网站中进行应用和整合;
◎政府门户网站的功能模块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不同的功能模块可能由不同技术服务公司在不同的时期,用不同的开发语言开发,给日常的管理和维护带来了困难。工作人员往往需要登录到不同的系统进行信息维护和事务处理;
◎与此同时,公众在门户网站的不同服务模块中需要注册多个身份,在使用上极不方便,影响了公众对政府门户网站的使用,门户网站的服务效益得不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除了政府服务资源以外,还有大量的公共服务资源和社会服务资源不能通过政府门户网站进行整合;
◎政府内部的各种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日渐丰富,内部信息越来越大,内网门户建设和内部资源整合成为新需求,我们需要考虑在物理隔离或逻辑隔离条件下的、安全的数据同步;
◎……
因此,我们需要创新政府门户网站整合之道,建立全新的网站群概念体系。
1.基于门户网站群信息整合
即对政府门户网站进行集中管理,形成同构数据和异构数据的大集中,有利于资源的整合和统一调配,各子网站可以在远程独立地维护各部门级的网站,并且拥有独立的域名。各部门网站的信息可以互相共享呈送,实现网站群体系内的数据协同维护。
在此基础上,为了兼顾部分已建好的部门子站,还必须建立针对异构门户网站的信息采集和信息聚合、信息报送,形成真正低成本、高效率的政府门户网站整合。
2.基于统一公众参与平台的整合
“公众参与度”是反映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绩效的一个重要指标。领导信箱、在线咨询、监督投诉、意见征集、网上调查、在线访谈、在线评议等系统的建立,提升了政府门户网站的服务能力。
整合后的统一的公众参与平台,对所有公众参与活动进行“统一受理、协同处理、结果监督”,实现“一站式”服务。平台支持“网站群”的构架,各子系统有独立的管理维护权,实现“外网受理、内网处理、外网反馈”。
主站可以向子站交办、转办信件,并可以对子站的受理信件进行督办督查,在公众不了解政府机构内部复杂的组织结构情况下,所提交的信件,都进入统一的受理平台分发,由各相关部门处理后,可以通过网站、手机短信、电子邮箱等多种方式得到反馈。
另一方面,公众参与平台建立统一的监督和统计系统,按时间段、信件类别、部门、信件处理的及时性、答复的满意率等进行绩效管理。
3.基于统一用户身份管理和认证的整合
政府门户网站的可使用性和管理性决定了政府门户网站最终的绩效水平。对于公众而言,需要一个针对个人身份和需求的门户网站,能够按需定制信息和服务资源,因此,对公众身份的统一管理将有助于我们为每个公众提供完全按其个性化需求整合而成的门户网站,而不需个人去关心这些资源来自于哪个政府门户网站;对于政府工作人员而言,需要一个简捷的工作处理平台,能够根据他的职能,将所有门户网站里待处理事宜整合在一个界面,而不需要了解所处理事宜来自于哪个网站、哪个系统。
4.基于电子政务内外网一体化的整合
从根本上说,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和服务水平,反映了整个地区或部门的电子政务水平。政府门户网站管理和服务需要有高效的电子政务系统支撑。伴随着电子政务外网的建设,我们已经有条件建设一套基于“内外网一体化”的政府门户网站资源整合平台。
电子政务外网网站,是政府工作人员的办公平台,也是政府门户网站的管理平台和业务、服务受理平台,一方面提供政府工作人员按其身份的信息浏览、文件查询、知识学习等;另一方面,完成各业务系统的待办事宜的处理、网站的信息发布等。
政府门户网站,则面向社会公众,提供政务公开、公众参与、网上办事等信息和服务。
5.基于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体系和政府服务资源目录体系的整合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体系和政府服务资源目录体系为政府门户网站的资源整合提供了一个新的维度。我们需要考虑如何针对同一个目录项,将政务信息、公众参与和网站办事进行整合,提供以“事宜”和“服务”为中心的政府门户网站。政府服务资源目录的整合也会更有利地集成公共服务内容,使得政府门户网站真正成为一个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门户”,提升政府门户网站的整合能力,提升政府门户网站的使用度。
6.政府资源的个性化整合——电子政务2.0概念
◎政府门户网站已经成为电子政府的集成者。政府门户网站为公众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政府内部资源的有效整合,是为公众提供多元化服务的基础。
◎同时,我们发现,更多的资源并不是由政府进行管理,但公众仍然希望通过政府网站能获得服务。
◎另外,政府网站内容日益丰富,政府门户信息的大爆炸和个人用户阅读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始终存在。
◎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把人们带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WEB2.0和AJAX的出现使得政府门户的发展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于是出现了新闻门户、搜索门户、视频直播门户、政府图库门户……,而政府门户的整合也从单纯的“信息整合”向“功能整合”迈进。
人们需要一种能够统一界面、统一用户、统一登录、统一授权的架构体系,整合并展现组织内部应用系统资源和外部互联网资源,随需应变地满足每一个受众个体使用全新门户网站模式。即政府个性化资源整合门户,实现电子政务2.0的概念。
政府门户网站已经成为整合政府服务资源的有效载体,而门户网站发展的关键是如何结合各级政府及部门的实际情况,将以用户服务为中心的理念与本地区、本部门的政务信息、服务以及内部政务应用资源、公共服务资源相结合,充分实现政府各种服务资源的有效整合和高效访问。整合应用、整合信息、整合用户、整合资源、整合权限、整合展现成为门户发展迫切的需要和必然趋势,而我们今天对门户整合模式和门户技术的探讨,必然为今后电子政务门户发展思路和方向奠定基础。
(作者系南京大汉网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政府门户网站群的建设模式为政府门户建设带来了更多新的概念和新的建设思路。通常我们所说的“政府门户网站群”是指以一级政府或政府部门为主站,以其下属职能部门或下级部门为子站而构成的政府门户网站群,在门户网站群的构建过程中,我们重点解决的问题是主站与子站间的信息共享问题。
大汉版通JCMS门户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在各级各类政府门户网站群的建设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现在,政府门户网站群的概念又有了新的扩展,包括:
◎按不同服务对象,如居民、企业、务工人员、旅游者等,分别建立独立的网站,形成政府门户网站群;
◎按不同的服务内容,如政务公开、公众参与、网上办事等,分别建立独立的网站,形成政府门户网站群;
◎按不同的服务职能,在系统内,采用不同构架但同一技术标准建立网站群,可以通过信息聚合手段进行网站群信息共享;
◎按不同的主题,一些职能部门,还根据业务服务和管理的需要,建立专门的业务网站;
◎按不同的物理网段,内网网站为公众人员办公网站,外网网站为针对社会公众的门户网站;
◎……
但在实际门户网站群建设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遇到以下问题:
◎有大量已经建好的、功能较为完善、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管理模式的子网站难以被统一的技术构架整合;
◎职能部门的子网站所需体现的特色服务和业务查询等,需要依赖各职能部门的业务系统提供相应的业务流程和数据支持,而这些业务系统往往由各职能部门独立构建,难以整合;但同时,这些服务又是政府门户网站上不可或缺的;
◎为了统一管理的需求,建设了一些独立的政府协同工作系统,如权力阳光系统、行政审批系统、信访系统、市长热线系统、政务通系统等,这些系统都有自己的管理体系和展现界面,它们如何在门户网站中进行应用和整合;
◎政府门户网站的功能模块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不同的功能模块可能由不同技术服务公司在不同的时期,用不同的开发语言开发,给日常的管理和维护带来了困难。工作人员往往需要登录到不同的系统进行信息维护和事务处理;
◎与此同时,公众在门户网站的不同服务模块中需要注册多个身份,在使用上极不方便,影响了公众对政府门户网站的使用,门户网站的服务效益得不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除了政府服务资源以外,还有大量的公共服务资源和社会服务资源不能通过政府门户网站进行整合;
◎政府内部的各种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日渐丰富,内部信息越来越大,内网门户建设和内部资源整合成为新需求,我们需要考虑在物理隔离或逻辑隔离条件下的、安全的数据同步;
◎……
因此,我们需要创新政府门户网站整合之道,建立全新的网站群概念体系。
1.基于门户网站群信息整合
即对政府门户网站进行集中管理,形成同构数据和异构数据的大集中,有利于资源的整合和统一调配,各子网站可以在远程独立地维护各部门级的网站,并且拥有独立的域名。各部门网站的信息可以互相共享呈送,实现网站群体系内的数据协同维护。
在此基础上,为了兼顾部分已建好的部门子站,还必须建立针对异构门户网站的信息采集和信息聚合、信息报送,形成真正低成本、高效率的政府门户网站整合。
2.基于统一公众参与平台的整合
“公众参与度”是反映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绩效的一个重要指标。领导信箱、在线咨询、监督投诉、意见征集、网上调查、在线访谈、在线评议等系统的建立,提升了政府门户网站的服务能力。
整合后的统一的公众参与平台,对所有公众参与活动进行“统一受理、协同处理、结果监督”,实现“一站式”服务。平台支持“网站群”的构架,各子系统有独立的管理维护权,实现“外网受理、内网处理、外网反馈”。
主站可以向子站交办、转办信件,并可以对子站的受理信件进行督办督查,在公众不了解政府机构内部复杂的组织结构情况下,所提交的信件,都进入统一的受理平台分发,由各相关部门处理后,可以通过网站、手机短信、电子邮箱等多种方式得到反馈。
另一方面,公众参与平台建立统一的监督和统计系统,按时间段、信件类别、部门、信件处理的及时性、答复的满意率等进行绩效管理。
3.基于统一用户身份管理和认证的整合
政府门户网站的可使用性和管理性决定了政府门户网站最终的绩效水平。对于公众而言,需要一个针对个人身份和需求的门户网站,能够按需定制信息和服务资源,因此,对公众身份的统一管理将有助于我们为每个公众提供完全按其个性化需求整合而成的门户网站,而不需个人去关心这些资源来自于哪个政府门户网站;对于政府工作人员而言,需要一个简捷的工作处理平台,能够根据他的职能,将所有门户网站里待处理事宜整合在一个界面,而不需要了解所处理事宜来自于哪个网站、哪个系统。
4.基于电子政务内外网一体化的整合
从根本上说,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和服务水平,反映了整个地区或部门的电子政务水平。政府门户网站管理和服务需要有高效的电子政务系统支撑。伴随着电子政务外网的建设,我们已经有条件建设一套基于“内外网一体化”的政府门户网站资源整合平台。
电子政务外网网站,是政府工作人员的办公平台,也是政府门户网站的管理平台和业务、服务受理平台,一方面提供政府工作人员按其身份的信息浏览、文件查询、知识学习等;另一方面,完成各业务系统的待办事宜的处理、网站的信息发布等。
政府门户网站,则面向社会公众,提供政务公开、公众参与、网上办事等信息和服务。
5.基于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体系和政府服务资源目录体系的整合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体系和政府服务资源目录体系为政府门户网站的资源整合提供了一个新的维度。我们需要考虑如何针对同一个目录项,将政务信息、公众参与和网站办事进行整合,提供以“事宜”和“服务”为中心的政府门户网站。政府服务资源目录的整合也会更有利地集成公共服务内容,使得政府门户网站真正成为一个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门户”,提升政府门户网站的整合能力,提升政府门户网站的使用度。
6.政府资源的个性化整合——电子政务2.0概念
◎政府门户网站已经成为电子政府的集成者。政府门户网站为公众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政府内部资源的有效整合,是为公众提供多元化服务的基础。
◎同时,我们发现,更多的资源并不是由政府进行管理,但公众仍然希望通过政府网站能获得服务。
◎另外,政府网站内容日益丰富,政府门户信息的大爆炸和个人用户阅读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始终存在。
◎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把人们带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WEB2.0和AJAX的出现使得政府门户的发展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于是出现了新闻门户、搜索门户、视频直播门户、政府图库门户……,而政府门户的整合也从单纯的“信息整合”向“功能整合”迈进。
人们需要一种能够统一界面、统一用户、统一登录、统一授权的架构体系,整合并展现组织内部应用系统资源和外部互联网资源,随需应变地满足每一个受众个体使用全新门户网站模式。即政府个性化资源整合门户,实现电子政务2.0的概念。
政府门户网站已经成为整合政府服务资源的有效载体,而门户网站发展的关键是如何结合各级政府及部门的实际情况,将以用户服务为中心的理念与本地区、本部门的政务信息、服务以及内部政务应用资源、公共服务资源相结合,充分实现政府各种服务资源的有效整合和高效访问。整合应用、整合信息、整合用户、整合资源、整合权限、整合展现成为门户发展迫切的需要和必然趋势,而我们今天对门户整合模式和门户技术的探讨,必然为今后电子政务门户发展思路和方向奠定基础。
(作者系南京大汉网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