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外来植物入侵严重威胁着入侵地本土植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认识外来物种的入侵机制有助于提高对入侵植物的防控能力.本文以攀西地区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林下外来入
【机 构】
:
成都理工大学生态资源与景观研究所,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生态资源与景观研究所,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生态环境学院,成都610059;成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来植物入侵严重威胁着入侵地本土植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认识外来物种的入侵机制有助于提高对入侵植物的防控能力.本文以攀西地区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林下外来入侵植物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为研究对象,基于大量野外群落调查,从群落可入侵性入手,分析了环境因子和群落物种多样性、谱系多样性等群落生态学特征对紫茎泽兰入侵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拔、坡向和火烧强度等环境因子和冠层郁闭度、灌木层盖度等生物因子对研究区紫茎泽兰入侵强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群落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和草本层组分种与紫茎泽兰的亲缘关系显著影响紫茎泽兰的入侵强度(P<0.05),说明灌木层对光照等环境资源的占用和草本层(同层)物种对相似资源的竞争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紫茎泽兰的入侵.
其他文献
为解释塔里木荒漠河岸林群落构建和物种多度分布格局形成的机理,本文以塔里木荒漠河岸林2个不同生境(沙地、河漫滩)4 ha固定监测样地为研究对象,基于两样地物种调查数据,采用
福建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亚热带气候和丰富植被为野生动物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丁晖等,2015)。武夷山位于福建北部,地理位置独特,雨量充足,植被多样且茂密,是众多动物赖以生存的场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使其成为世界著名的动物模式标本产地(罗桂环等,2016;耿宝荣等,2020),其中翼手目中模式产地为武夷山挂墩的有皮氏菊头蝠福建亚种(Rhinolophus pearsoni chinensis)、大菊头蝠福建亚种(R.luctus calduelli)、斑蝠华南亚种(Scotomanes or
为探究埋植外源褪黑激素(MLT)对水貂血清主要生殖激素年周期变化的影响,实验选用4月龄雌貂和雄貂各72只,分为A、B、C、D组,A组(雌貂)和C组(雄貂)不做任何处理,B组(雌貂)和D组(雄貂)于2018年7月7日至2019年7月7日埋植外源MLT。实验期间,每隔30 d每组随机选取3只水貂,心脏采血并分离血清,共12次。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分别测定雌貂和雄貂血清中主要生殖激素含量。结果表明:(1)A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催乳素(PRL)和孕酮(P)除冬季1月处于高水平,其他时间
气候因子和土地利用因子是影响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的两个主要驱动因素。然而,当前关于气候因子和土地利用因子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物种层面上,在群落水平上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依然知之甚少。本研究以大熊猫同域分布大中型哺乳动物为研究对象,结合物种丰富度数据、气候数据、土地利用数据以及经纬度数据,构建基于不同变量组合的多元线性模型,并通过模型拟合优度比较和方差分解等方法,探讨气候因子、土地利用因子和空间结构在影响大熊猫同域分布大中型哺乳动物物种丰富度中的相对作用。结果表明:(1)四川省大熊猫分布的五大山系内
生态系统服务与城镇化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是目前国际人地系统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以长江中游地区325个县为研究单元,通过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评估矩阵法与城镇化相关指标分别测算了1995年、2005年、2015年生态系统服务平衡状况和城镇化水平,同时运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空间计量模型探索了生态系统服务平衡与城镇化的空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长江中游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平衡状况不断恶化,而城
目的基于谷氨酸/γ-氨基丁酸(Glu-GABA)代谢通路探讨舒郁胶囊对经前烦躁障碍症(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 PMDD)肝气郁证的作用。方法将36只旷场得分相近、动情周期规律的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氟西汀组、舒郁胶囊组、柴胡皂苷组和抑制剂组,每组6只。于动情周期确定后的第1个动情周期接受期进行海马立体定位手术。于第3、4个动情周期的非接受期
城市水生态承载力能较好反映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间多要素互馈关系,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对城市水生态系统具有多方面影响,对城市水生态承载力在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前后的变化进行定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城市"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理论为指导,充分考虑人类活动与城市水生态系统的响应关系,基于DPSIR框架构建城市水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武汉市为例,综合运用熵权法
物种的空间分布会受到种间相互作用(如捕食关系等)和环境变量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阐明环境变量和种间相互作用对同域物种空间分布关系的影响,对于理解群落聚集和生物多样性的
动物的活动节律是对环境条件的综合适应,营地下生活的啮齿动物常年栖息于相对低氧和黑暗的土壤环境,其活动节律及强度如何受栖息地土壤温度和湿度影响,是否具有性别差异特征,一直受到广泛关注。这种影响的结果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出地下生活啮齿动物对其栖息地长期适应的生活史策略。东北鼢鼠(Myospalax psilurus)是我国北方草甸草原的优势鼠种,研究其昼夜和季节性活动强度及其与土壤温度和湿度关系,对了解东北鼢鼠生存和繁殖策略及危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16年和2017年每年的5月(春季)、7月(夏季)、
异型花柱植物的适应意义在于提高亲和花粉的传递,从而促进异交,但是有不少研究发现柱头上落置了大量不亲和花粉.目前,很少有人研究柱头是否有利于亲和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