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十分重视英语的学习,大部分的学生现在都开始在上幼儿园时就接触到了英语的学习,不断一级一级的往上升,但是随着不断地接触英语,由于掌握不好英语学习的方法,很多学生会感到非常吃力,就此,本文借鉴名人学习英语的方法,探讨中国学生应该如何学习高效英语。
【关键词】:英语;学习;方法;记忆;字汇
想必大家都知道谢里曼1,对于他,谢里曼学习文章时多做大声朗读,不做任何翻译,每天学一课,就个人感兴趣的题目写一些散文,在老师的监督之下修改它们,把她们背诵下来,然后在下一堂课上朗读前一天写改过的作文。此外,這个牧师的儿子每个星期天还去两趟英国教堂。[1]去干嘛呢?因为学费昂贵,而在英国教堂里可以免费多说地道的英语,“不管那教士说什么我都一个字一个字的跟着他小声的重复。每次去教堂,我都随身带着一本书,下雨也不例外,以便从那里面背诵一小段。每次我去邮局赶上排队我都一边排队一边读书。就这样我就逐渐改善了我的记忆力,结果三个月以后,我就能在每天的课上逐字地对我的老师轻松背诵二十页长的英语散文(把它们仔细地读三遍之后),我用这种方法熟记了《维克菲尔德的牧师》和《伊万荷》全书。由于对自己提出过高的要求,我晚上睡着的时间很少,就把夜里醒着的时间全用来在脑子里复习当天晚上学过的内容,记忆力在晚上比白天集中得多,所以这些夜间复习经过证明也极有价值。
而蒋梦麟理想、希望和意志,可以说是决定一生荣枯的重要因素,教育如果不能启发一个人的理想、希望和意志,单单强调学生的兴趣,那是舍本逐末的办法,只有以启发理想为主,培养兴趣为辅时,兴趣才能成为教育上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请了一个加大的女同学为我补习英文,这段时间内,我把全部精力花在英文上,每天早起必读旧金山纪事报,另外还订了一份《展望》周刊作为我的精读材料。《韦氏大字典》一直不离手,碰到稍有疑问的字就打开着字典来查,四个月下来,居然字汇大增,读报也不觉得吃力了。
对于耳熟能详的辜鸿铭2,辜鸿铭10岁时就随他的义父英国人布朗跳上了苏格兰的领土,被送到当地一所著名的中学,受到极其严格的英语文学训练。课余时间,布朗就亲自教辜鸿铭学习德文。他要求辜鸿铭随他一起背诵歌德的长诗《浮士德》,[2]布朗告诉他说:在西方有神人,去极少有圣人,神人生而知之,圣人学而知之,西方只有歌德是文圣,毛奇是武圣。要想把德文学好,就必须背熟歌德名著《浮士德》,他总是比比划划地边表演边朗诵,要求辜鸿铭模仿他的动作背诵,始终有说有笑,轻松有趣。他说:只要求你读的熟,并不要求你听得懂,听懂再背,心就乱了,反倒背不熟了。等你把《浮士德》倒背如流时我再讲给你听吧!半年多的工夫,辜鸿铭稀里糊涂地把一部《浮士德》大致背了下来。
第二年,布朗才开始给辜鸿铭讲解《浮士德》,他认为越是晚讲,了解就越深,因为经典不同于一般著作,任何人也不能一听就懂。这段时间里辜鸿铭并没有停顿对《浮士德》的记诵,已经可谓“倒背如流”了。
学完《浮士德》,辜鸿铭开始学“莎士比亚”的戏剧。布朗为辜鸿铭定下了半个月学一部戏的计划。八个月之后,见辜鸿铭记诵领会很快,计划改为半个月学习三部,这样大约不到一年,辜鸿铭就基本把莎士比亚的37部戏剧都记熟了。布朗认为辜鸿铭的英文和德文水平已经超过了一般大学毕业的文学士,将来足可运用自如了。但是辜鸿铭只学了诗歌和戏剧,尚未正式涉及散文。布朗安排辜鸿铭读卡莱尔的历史名著《法国革命》,辜鸿铭这次基本上转入自学,自己慢慢读慢慢背,遇到不懂的词句再去请教别人。但是读了三天,辜鸿铭就哭了起来。布朗吃惊地问“怎么了”,辜鸿铭回答说:“散文不如戏剧好背”,布朗又问辜鸿铭的背诵进度,发现他每天读三页,于是释然:“你每天读得太多了,背诵散文作品,每天半页到一页就够了,背诵散文同样要求熟而不求快,快而不熟,则等于没学。”
关于英文字汇的方法,是学字汇的解法时一起学习怎样使用。同字在不同句之内往往有不同的意会,所以千万不要在书页旁记注释,不要把字义固定下来。一个不完全明白的字出现一次查一次字典,直至该字再出现时你不用再查字典为止。我自己的经验是这种彻底以明白文字内容为准则的查字典的方法,开始时每页有二十多个生词,要用上多个小时才能读完一页,但是进境很快。大约读一百页左右时每页要查的字下降到五、六个,到了二百页时每页只要查三个左右了,大约四百页时要查的字几乎为零,六百页读完就毕业了。
依照上述的学法学习英文字汇,假若你的天赋和记忆力中等的话,我估计四百个小时就可以毕业了,每天集中地读读查查两个小时就可以了,不要太多。记住:名词不论,学英文字汇不是学习中文的译法,而是学习英文本身的意会,主要是学一个字怎样使用。懂得用一定懂得解法,懂得接却不一定懂得用法,这是中国人学英语的一个重点,算是一个关键了。
总之,学习英语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日积月累,我们需要有充足的耐心和毅力,再加上正确的方法,学习英语的效果一定会立竿见影。
注释:
[1]谢里曼:海因里希·谢里曼(Heinrich Schilemann,1822-1890)德国考古学家,考古学史上的传奇人物。掌握18种语言。他是希腊古典时代以前远古文化发掘与研究的开拓者。在希腊考古和欧洲考古学方面影响深远。1822年1月6日生于德国北部的梅克伦堡,1890年12月26日卒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
[2]辜鸿铭:辜汤生[1](1857年7月18日-1928年4月30日),字鸿铭,号立诚,祖籍福建省惠安县,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自称慵人、东西南北人,又别署为汉滨读易者。英文名众多,初用Koh Hong-beng,回国用Ku Hweng-Ming,另外还有Kaw Hong Beng、Amoy Ku,最为人知的是Tomson。自幼让他阅读莎士比亚、培根等人的作品,学博中西,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号称“清末怪杰”,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
参考文献:
[1]孙有中.西方思想经典导读[J].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3):37.
[2]杨自伍.英语诵读精华[S].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2):32.
【关键词】:英语;学习;方法;记忆;字汇
想必大家都知道谢里曼1,对于他,谢里曼学习文章时多做大声朗读,不做任何翻译,每天学一课,就个人感兴趣的题目写一些散文,在老师的监督之下修改它们,把她们背诵下来,然后在下一堂课上朗读前一天写改过的作文。此外,這个牧师的儿子每个星期天还去两趟英国教堂。[1]去干嘛呢?因为学费昂贵,而在英国教堂里可以免费多说地道的英语,“不管那教士说什么我都一个字一个字的跟着他小声的重复。每次去教堂,我都随身带着一本书,下雨也不例外,以便从那里面背诵一小段。每次我去邮局赶上排队我都一边排队一边读书。就这样我就逐渐改善了我的记忆力,结果三个月以后,我就能在每天的课上逐字地对我的老师轻松背诵二十页长的英语散文(把它们仔细地读三遍之后),我用这种方法熟记了《维克菲尔德的牧师》和《伊万荷》全书。由于对自己提出过高的要求,我晚上睡着的时间很少,就把夜里醒着的时间全用来在脑子里复习当天晚上学过的内容,记忆力在晚上比白天集中得多,所以这些夜间复习经过证明也极有价值。
而蒋梦麟理想、希望和意志,可以说是决定一生荣枯的重要因素,教育如果不能启发一个人的理想、希望和意志,单单强调学生的兴趣,那是舍本逐末的办法,只有以启发理想为主,培养兴趣为辅时,兴趣才能成为教育上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请了一个加大的女同学为我补习英文,这段时间内,我把全部精力花在英文上,每天早起必读旧金山纪事报,另外还订了一份《展望》周刊作为我的精读材料。《韦氏大字典》一直不离手,碰到稍有疑问的字就打开着字典来查,四个月下来,居然字汇大增,读报也不觉得吃力了。
对于耳熟能详的辜鸿铭2,辜鸿铭10岁时就随他的义父英国人布朗跳上了苏格兰的领土,被送到当地一所著名的中学,受到极其严格的英语文学训练。课余时间,布朗就亲自教辜鸿铭学习德文。他要求辜鸿铭随他一起背诵歌德的长诗《浮士德》,[2]布朗告诉他说:在西方有神人,去极少有圣人,神人生而知之,圣人学而知之,西方只有歌德是文圣,毛奇是武圣。要想把德文学好,就必须背熟歌德名著《浮士德》,他总是比比划划地边表演边朗诵,要求辜鸿铭模仿他的动作背诵,始终有说有笑,轻松有趣。他说:只要求你读的熟,并不要求你听得懂,听懂再背,心就乱了,反倒背不熟了。等你把《浮士德》倒背如流时我再讲给你听吧!半年多的工夫,辜鸿铭稀里糊涂地把一部《浮士德》大致背了下来。
第二年,布朗才开始给辜鸿铭讲解《浮士德》,他认为越是晚讲,了解就越深,因为经典不同于一般著作,任何人也不能一听就懂。这段时间里辜鸿铭并没有停顿对《浮士德》的记诵,已经可谓“倒背如流”了。
学完《浮士德》,辜鸿铭开始学“莎士比亚”的戏剧。布朗为辜鸿铭定下了半个月学一部戏的计划。八个月之后,见辜鸿铭记诵领会很快,计划改为半个月学习三部,这样大约不到一年,辜鸿铭就基本把莎士比亚的37部戏剧都记熟了。布朗认为辜鸿铭的英文和德文水平已经超过了一般大学毕业的文学士,将来足可运用自如了。但是辜鸿铭只学了诗歌和戏剧,尚未正式涉及散文。布朗安排辜鸿铭读卡莱尔的历史名著《法国革命》,辜鸿铭这次基本上转入自学,自己慢慢读慢慢背,遇到不懂的词句再去请教别人。但是读了三天,辜鸿铭就哭了起来。布朗吃惊地问“怎么了”,辜鸿铭回答说:“散文不如戏剧好背”,布朗又问辜鸿铭的背诵进度,发现他每天读三页,于是释然:“你每天读得太多了,背诵散文作品,每天半页到一页就够了,背诵散文同样要求熟而不求快,快而不熟,则等于没学。”
关于英文字汇的方法,是学字汇的解法时一起学习怎样使用。同字在不同句之内往往有不同的意会,所以千万不要在书页旁记注释,不要把字义固定下来。一个不完全明白的字出现一次查一次字典,直至该字再出现时你不用再查字典为止。我自己的经验是这种彻底以明白文字内容为准则的查字典的方法,开始时每页有二十多个生词,要用上多个小时才能读完一页,但是进境很快。大约读一百页左右时每页要查的字下降到五、六个,到了二百页时每页只要查三个左右了,大约四百页时要查的字几乎为零,六百页读完就毕业了。
依照上述的学法学习英文字汇,假若你的天赋和记忆力中等的话,我估计四百个小时就可以毕业了,每天集中地读读查查两个小时就可以了,不要太多。记住:名词不论,学英文字汇不是学习中文的译法,而是学习英文本身的意会,主要是学一个字怎样使用。懂得用一定懂得解法,懂得接却不一定懂得用法,这是中国人学英语的一个重点,算是一个关键了。
总之,学习英语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日积月累,我们需要有充足的耐心和毅力,再加上正确的方法,学习英语的效果一定会立竿见影。
注释:
[1]谢里曼:海因里希·谢里曼(Heinrich Schilemann,1822-1890)德国考古学家,考古学史上的传奇人物。掌握18种语言。他是希腊古典时代以前远古文化发掘与研究的开拓者。在希腊考古和欧洲考古学方面影响深远。1822年1月6日生于德国北部的梅克伦堡,1890年12月26日卒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
[2]辜鸿铭:辜汤生[1](1857年7月18日-1928年4月30日),字鸿铭,号立诚,祖籍福建省惠安县,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自称慵人、东西南北人,又别署为汉滨读易者。英文名众多,初用Koh Hong-beng,回国用Ku Hweng-Ming,另外还有Kaw Hong Beng、Amoy Ku,最为人知的是Tomson。自幼让他阅读莎士比亚、培根等人的作品,学博中西,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号称“清末怪杰”,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
参考文献:
[1]孙有中.西方思想经典导读[J].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3):37.
[2]杨自伍.英语诵读精华[S].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