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在地方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吉林省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吉林省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高职院校也表现出办学特色不突出、专业结构不合理、产学研办学模式没有成型等诸多问题。改变这一现状的根本途径在于重构办学理念、重整办学模式、兴办特色专业等。
关键词:高职;教育;地方经济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9-0228-2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等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及普通大众的广泛关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也成为当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高职教育的社会职能之一便是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对于地方高职院校来说,也只有突出这一根本职能才能形成强劲的竞争力,并在主动适应经济发展中得到长足的发展。
1 高职院校在地方经济建设当中的地位和作用
1.1 对高职院校基本职能的认识
职业教育这种教育类型与地方经济联系十分密切,而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织部分,其可以有效地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职能有三个方面,一是教学、二是科研、三是社会服务。在这三个方面的职能当中,为社会服务无疑是高职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而为社会服务最直接的方式便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优秀人才。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基本职能认识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演变过程。我国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经历了一个由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到社会服务的逐步扩展的过程,而为经济发展服务无疑是未来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1.2 高职院校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及形式
高职院校对地方经济发展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的直接作用表现为通过培训应用型人才,从而满足社会对于生产、建设、管理以及服务等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从而提高生产力水平,促进进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它的间接作用则表现为它可以根据本地经济的不同特点,进行专门的应用技术的研究,从而为社会服务,为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从而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形式可以归纳为以下诸多方面:一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人才(包括定向或委托培养、成人或继续教育等);二是产学合作,既包括校企双方合作兴办企业的资本化方式,也包括进行技术转让等的商业化方式;三是建立高等学校科学园区:如北京的中关村,武汉光谷等。
1.3 我省高職院校面临的首要任务
吉林地区的高职院校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抓住机遇,审时度势,从吉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提升高职院校的竞争力,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历史机遇为契机,培养大批的合格人才,为吉林基地振兴服务。
2 我省高等职业教育在服务地方经济方面存在的不足
我省高职院校面临的历史任务决定了必须把提高其核心竞争力作为我省高职院校发展的先决条件,纵观我省高职院校虽然发展迅猛,成绩斐然,但是在其核心竞争力方面仍然存在着先天的不足,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2.1 办学特色不突出
目前,我省共有16所高职院校,长春、吉林、松原、辽源等地都陆续建立了不同类型的职业院校。这些院校的存在,不仅满足了用人单位对于特殊专门人才的急迫要求,而且也可以使学生继续求学,从而满足了学生的自身需求。但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高职院校的多少并不能体现办学质量的高低,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当中,高职院校的发展,办学特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现在我省的高职院校正处在百舸争流阶段,但是办学特色却不够突出,比如现在有很多高职院校开办的各种专业,虽然在招生时觉得形势比较乐观,但是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却不算好。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此类学校没有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2.2 专业结构不合理,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高等职业教育要始终坚持“准确定位,办出特色”,要突出办好一两个专业,盘活学校其他专业。只有盘活,才能做强。在我省的高职院校当中,普遍存在着专业结构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等情况。比如有的高职院校外语、计算机专业在校生人数较多,而服务我省地方经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方面的紧缺人才相对较少,这就使得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方面出现了脱钩的现象,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也就是在专业发展方面,同一城市的高职院校在专业及结构上分配不够合理,从而使师资队伍建设面临困境。比如有的院校双师型教师还没有达到在职教师的半数,特别是高职称和高学历的教师人数偏低。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成为了制约我省高职院校发展的瓶颈问题。
2.3 产学研办学模式没有成型
纵观我省高职院校的现状,我们发现,没有专门的部门来负责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管理,在办学模式上也基本上是按照普通高校的运行机制在运行。特别是在探索校企与行业间的合作方面,更是达不成默契,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具体职业性,同时具有技能性、应用性与实践性。我省的高职院校没有很好地体现这些特征,这里的一个十分根本也是十分重要的原因是有两个方面:一是我省的高职院校没有通过像拓展产学研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去拓宽就业渠道,没有真正赢得市场,从而影响了就业率。二是我省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没有与我省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向上严重地脱离实践,脱离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3 发展我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对策
鉴于我省高职院校在服务地方经济方面存在着诸多不足,因此重构办学理念、重整办学模式、兴办特色专业成为当务之急。
3.1 重构办学理念
我省高职院校应树立全新的办学理念,应当突出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这种办学理念既是对科学发展观的一种体现,更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扩展。首先,它能够明确高职院校的空间范围,把范围限定在吉林省之内,为吉林省的经济建设服务。其次这个办学理念的设立可以帮助我省高职院校致力于大批应用型人才,这些人才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技能和一定的理论知识,能够满足我省经济发展建设的需要,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在就业方面的竞争力,从而提高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
3.2 重整办学模式
这种办学模式即产学研办学模式。这种模式的目的就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旨在通过参与研究,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实践能力。高职教育的产学研相结合有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外向型。所谓外向型就是学校与企业、行业和科研单位合作,从而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作用及性质。这是广义内涵。二是在学校内部实现教学与生产和科研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人才培训目标,这是狭义上的内涵。我省的高职教育要努力实现与吉林省大型规模企业、行业之间保持紧密的合作,加大校企合作力度,真正实现“双向参与、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为我省的经济建设培养出大批应用型人才。
3.3 兴办特色专业
高等职业教育因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越来越受到市场经济规律的制约,只有那些拥有明确的办学定位和鲜明的办学特色的院校才能够在社会竞争当中立于不败之地。一所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专业建设是关系到院校生存与发展的大事,高职教育专业区别于我们传统意义上所理解的专业,但不是“学科”,而主要是“技术”,技术专业知识更多地是强调职业岗位技术工作的应用性、适应性和针对性。目前,我省的高职教育的学生来源主要是本省,这就要求我省的高职教育要以服务吉林经济建设与发展服务,依据吉林省的行业结构特点以及产业结构特点来科学设置专业、培训人才,积极建设一批与当地主导产业密切结合的优势专业,唯有这样才能够使我省的高职院校办学特色鲜明、专业优势突出、服务经济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 李庆成.服务地方经济-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J].中国成人教育.2005.9.
[2] 张泽.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
[3] 张天模.高职院校应围绕地方经济发展设置专业[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4] 李佳玲.突出高职院校特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
[5] 陈华嵩.新办高职院校与地方经济产业对接的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8.
[6]夏由清.高职院校与衡阳地方经济发展分析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8.7.
[7] 吴应江.走特色高职院校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
[8] 王儒林.吉林省人民政府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吉林日报》.2011.2.24.
作者简介:王菲(1980-),女,吉林四平人,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助教;陈昕(1982-),男,满族,吉林永吉人,助教,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高职;教育;地方经济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9-0228-2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等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及普通大众的广泛关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也成为当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高职教育的社会职能之一便是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对于地方高职院校来说,也只有突出这一根本职能才能形成强劲的竞争力,并在主动适应经济发展中得到长足的发展。
1 高职院校在地方经济建设当中的地位和作用
1.1 对高职院校基本职能的认识
职业教育这种教育类型与地方经济联系十分密切,而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织部分,其可以有效地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职能有三个方面,一是教学、二是科研、三是社会服务。在这三个方面的职能当中,为社会服务无疑是高职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而为社会服务最直接的方式便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优秀人才。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基本职能认识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演变过程。我国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经历了一个由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到社会服务的逐步扩展的过程,而为经济发展服务无疑是未来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1.2 高职院校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及形式
高职院校对地方经济发展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的直接作用表现为通过培训应用型人才,从而满足社会对于生产、建设、管理以及服务等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从而提高生产力水平,促进进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它的间接作用则表现为它可以根据本地经济的不同特点,进行专门的应用技术的研究,从而为社会服务,为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从而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形式可以归纳为以下诸多方面:一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人才(包括定向或委托培养、成人或继续教育等);二是产学合作,既包括校企双方合作兴办企业的资本化方式,也包括进行技术转让等的商业化方式;三是建立高等学校科学园区:如北京的中关村,武汉光谷等。
1.3 我省高職院校面临的首要任务
吉林地区的高职院校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抓住机遇,审时度势,从吉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提升高职院校的竞争力,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历史机遇为契机,培养大批的合格人才,为吉林基地振兴服务。
2 我省高等职业教育在服务地方经济方面存在的不足
我省高职院校面临的历史任务决定了必须把提高其核心竞争力作为我省高职院校发展的先决条件,纵观我省高职院校虽然发展迅猛,成绩斐然,但是在其核心竞争力方面仍然存在着先天的不足,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2.1 办学特色不突出
目前,我省共有16所高职院校,长春、吉林、松原、辽源等地都陆续建立了不同类型的职业院校。这些院校的存在,不仅满足了用人单位对于特殊专门人才的急迫要求,而且也可以使学生继续求学,从而满足了学生的自身需求。但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高职院校的多少并不能体现办学质量的高低,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当中,高职院校的发展,办学特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现在我省的高职院校正处在百舸争流阶段,但是办学特色却不够突出,比如现在有很多高职院校开办的各种专业,虽然在招生时觉得形势比较乐观,但是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却不算好。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此类学校没有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2.2 专业结构不合理,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高等职业教育要始终坚持“准确定位,办出特色”,要突出办好一两个专业,盘活学校其他专业。只有盘活,才能做强。在我省的高职院校当中,普遍存在着专业结构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等情况。比如有的高职院校外语、计算机专业在校生人数较多,而服务我省地方经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方面的紧缺人才相对较少,这就使得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方面出现了脱钩的现象,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也就是在专业发展方面,同一城市的高职院校在专业及结构上分配不够合理,从而使师资队伍建设面临困境。比如有的院校双师型教师还没有达到在职教师的半数,特别是高职称和高学历的教师人数偏低。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成为了制约我省高职院校发展的瓶颈问题。
2.3 产学研办学模式没有成型
纵观我省高职院校的现状,我们发现,没有专门的部门来负责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管理,在办学模式上也基本上是按照普通高校的运行机制在运行。特别是在探索校企与行业间的合作方面,更是达不成默契,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具体职业性,同时具有技能性、应用性与实践性。我省的高职院校没有很好地体现这些特征,这里的一个十分根本也是十分重要的原因是有两个方面:一是我省的高职院校没有通过像拓展产学研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去拓宽就业渠道,没有真正赢得市场,从而影响了就业率。二是我省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没有与我省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向上严重地脱离实践,脱离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3 发展我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对策
鉴于我省高职院校在服务地方经济方面存在着诸多不足,因此重构办学理念、重整办学模式、兴办特色专业成为当务之急。
3.1 重构办学理念
我省高职院校应树立全新的办学理念,应当突出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这种办学理念既是对科学发展观的一种体现,更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扩展。首先,它能够明确高职院校的空间范围,把范围限定在吉林省之内,为吉林省的经济建设服务。其次这个办学理念的设立可以帮助我省高职院校致力于大批应用型人才,这些人才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技能和一定的理论知识,能够满足我省经济发展建设的需要,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在就业方面的竞争力,从而提高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
3.2 重整办学模式
这种办学模式即产学研办学模式。这种模式的目的就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旨在通过参与研究,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实践能力。高职教育的产学研相结合有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外向型。所谓外向型就是学校与企业、行业和科研单位合作,从而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作用及性质。这是广义内涵。二是在学校内部实现教学与生产和科研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人才培训目标,这是狭义上的内涵。我省的高职教育要努力实现与吉林省大型规模企业、行业之间保持紧密的合作,加大校企合作力度,真正实现“双向参与、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为我省的经济建设培养出大批应用型人才。
3.3 兴办特色专业
高等职业教育因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越来越受到市场经济规律的制约,只有那些拥有明确的办学定位和鲜明的办学特色的院校才能够在社会竞争当中立于不败之地。一所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专业建设是关系到院校生存与发展的大事,高职教育专业区别于我们传统意义上所理解的专业,但不是“学科”,而主要是“技术”,技术专业知识更多地是强调职业岗位技术工作的应用性、适应性和针对性。目前,我省的高职教育的学生来源主要是本省,这就要求我省的高职教育要以服务吉林经济建设与发展服务,依据吉林省的行业结构特点以及产业结构特点来科学设置专业、培训人才,积极建设一批与当地主导产业密切结合的优势专业,唯有这样才能够使我省的高职院校办学特色鲜明、专业优势突出、服务经济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 李庆成.服务地方经济-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J].中国成人教育.2005.9.
[2] 张泽.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
[3] 张天模.高职院校应围绕地方经济发展设置专业[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4] 李佳玲.突出高职院校特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
[5] 陈华嵩.新办高职院校与地方经济产业对接的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8.
[6]夏由清.高职院校与衡阳地方经济发展分析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8.7.
[7] 吴应江.走特色高职院校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
[8] 王儒林.吉林省人民政府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吉林日报》.2011.2.24.
作者简介:王菲(1980-),女,吉林四平人,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助教;陈昕(1982-),男,满族,吉林永吉人,助教,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