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投资简历
姓名:黄咏,网名:硝烟,1970年生,复旦大学本科学历。
入市时间:1995年。
投资风格:立足价值投资,追求投资的高确定性,喜好集中投资高成长企业,优先投资重大资产重组和行业成长叠合的品种。
操盘感语:追逐中国的复兴与崛起,只买让自己睡得着觉的股票。并牢记世界上最伟大的交易商——股票作手杰西·利弗莫尔的一句话:“只要这只股票表现对头,只要市场表现也对头,就不要急于去实现利润。”
2009年1月20日,奥巴马就职当天,中国发布了“国防白皮书”成为标志性事件。黄咏把“突破口”坚定地选在了正在实施庞大整合的中航集团,并加大“力度”,进行集中操作。“从韬光养晦到争做一流军事强国,2009年将成为中国军工股元年。”黄咏这么认定,并在网上发表军工股研究专贴。最终,他把投资标的选在军工行业的中航系股票。
“军工股那么多,为什么你对中航系的股票情有独钟?”采访中,我问。
“因为它具有重大的重组题材。而重组题材,是市场永恒的操作热点。它给了中国股市最充满魅力的投资机会,创造了一个个神话。如重大资产重组股泛海建设(2年30倍)、中国船舶(1年10倍)、广晟有色(1年7倍)、中航电子(2年9倍)都与重组题材有关。”
黄咏回答道:“当时,中航集团正在实施着一个庞大的整合,由原来的一航、二航合并组成了中航工业集团。它提出了10年内达到1万亿产值的目标。并且,中航集团还提出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计划将80%以上的资产都注入到相关的上市公司。这是一个投资人梦寐以求的机会。从高速的行业发展,清晰的重组规划,庞大的壳外资产,完全可以预见到,中航系现在这些几十亿到一百多亿市值的股票,经过重组和发展,未来大部分会发展到上千亿甚至几千亿规模的庞然大物。2008到2013年是中航系股票密集重组的时期,长线看是最佳的介入时点。从此以后,我把核心的研究集中在军工行业,特别是中航集团的重组和整体上市上。我相信,这些公司里面会诞生出一匹匹的大黑马。方向明确后,我就通过各种方法收集中航系的资料,列成表格,把每个上市公司和它背后的母公司的资产做了一一对比(如表1)。”
一般来说,如果上市公司业务规模在对应的母公司里面占比越小,其重组空间越大,重组后业绩增长的效果也越明显。由表1可以看出,整体上市完成程度最低的是防务分公司,只有8%的资产在上市公司,然后是系统公司(占母公司10%)、直升机公司(占母公司14%)、发动机公司(占22%)。再结合各自的资产质量、发展前景和整合时间点信息,最后黄咏把目标锁定在中航集团系统子公司下面的*ST昌河(600372)和中航精机(002013),防务子公司下面的洪都航空(600316),发动机子公司下面的航空动力(600893),直升机子公司下面的哈飞股份(600038)。”
“你投资的案头工作做的可真细呀!”
“一份耕耘,才能有一份收获嘛。”黄咏认真地说,“在投资上,不能有丝毫的偷懒。”
很快,机会就来了。2009年的1月23日,*ST昌河发布了预亏公告,按照规定,连续三年亏损应该要退市。但是这时候*st昌河的股价不但没跌,下午还快速拉升。黄咏意识到,ST昌河实施重组的时间点已经很接近了,于是在2月2日果断买入。
实战案例三:*ST昌河(600372)
2009年2月2日5.36元重仓买入。
4月7日接近上市公司披露2008年年报时间,按照规定,连续三年亏损将暂停上市一年以上,当天股价跌破10天线,为防范技术走势风险和停牌时间过长不可预测的风险,黄咏决定先卖出本金部分,利润部分留下参与重组。不久,公司便停牌。
2010年9月20日ST昌河复牌,当天不设涨跌幅限制,由于停牌期间又推出了加码的重组方案,复牌当天得到市场的大力追捧,最高涨至25.58元。由于股价超出原来估计,所以在25元附近将剩下筹码兑现(见图1)。
实战案例四:洪都航空(600316)
2009年6月1日到6月12日在20-21元间陆续买入。
11月11日公司突然发出一个“史上最绝情公告”,称“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从未考虑过将所属防务资产注入公司,未来也不会考虑将防务资产注入公司。”这个公告完全否认了中航集团自己的规划以及上市公司2009年年报的相关口径,与之前黄咏调研了解的情况也不符合。
经过仔细考虑,黄咏决定先退出比较安全,于是在第二天提前挂单,以跌停板价格卖出,第二天果然跌停,并且一直没有打开,但幸好成交量较大,卖出挂单还是全部成交了(见图2)。
自2008年底截至2010年11月,黄咏一直坚守在军工行业挖掘重组黑马股,可说是硕果累累。据统计,他的累积收益达到7倍。至今,他对军工重组股的投资,热情不减。
采访中,我曾问黄咏:“遇到洪都航空的‘重组意外’,造成股价突然下跌,使你原来的4倍利润,缩到只剩下了3倍。这有不有影响你对军工行业重组股的继续挖掘和研究?”
“虽说洪都航空的重组意外事件出现的原因至今还不得而知,但它并没有影响到我对军工行业和中航集团重组的继续关注。我一刻都没有停止挖掘军工重组潜力股的步伐。”黄咏说。
“你的执着精神很难得。2011年,又什么新的动作?可否透露一些?”
“我是个价值投资者。我从不靠听小道消息买卖股票,我的研究成果也不保密。”黄咏说,“2011年美国国防部长盖茨防华期间,中国的四代隐形战机在毫无先兆的情况下,进行了首飞。这又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你从中发现了什么玄机?”我问。
“这不仅意味着中国的战机技术已经快速地接近美国,而且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越俄罗斯。我仔细地研究了歼20首飞的各方面信息,发现歼20所采用的发动机是我国自己生产的。”
“这一发现很重要?”
“当然。要知道,航空发动机一直是我国航空工业的‘短板’。过去,无论是民用机还是军用机,大部分都使用进口的发动机。现在采用国产的,说明我国在发动机领域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军用机生产领域,以后全面替代从俄罗斯和乌克兰进口的发动机指日可待。这对A股市场的航空动力(600893)这一上市公司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市场。”
“根据你的研究,这家上市公司目前状况如何?”
“此时,航空动力正在进行着一次整合。”黄咏介绍道,“根据2010年12月31日航空动力的公告,航空动力将收购西航集团、深圳三叶、贵州黎阳和南方工业的发动机资产。按照中航集团的规划,航空动力将是发动机整机的整体上市的平台,这又是一个未来的‘巨无霸’公司。按照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速度,航空动力在10年内将成为一家市值数千亿的大公司。否则,它支撑不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快速发展。而它现在的市值还仅有100多亿。”
2011年1月份,黄咏利用大盘下跌的时机,分批开始建仓航空动力。到1月底,航空动力已成为他仓位最重的品种。“买入后,我于2011年上半年数次到上市公司调研,经过与上市公司的交流,一方面我看到公司整体上市的工作在积极推进,同时,我还亲眼看到上市公司的生产非常繁忙,业务状况完全符合我们的预期。除此之外,我还看到航空动力的民用产品也极有潜力。它的工业燃机可用于‘西气东送’,替代进口的产品。它的斯特林发动机可用于光热发电,一旦光热发电实现产业化,这肯定是个重量级的产品。经过调研之后,更坚定了我持股的信心。”
(未完待续)
姓名:黄咏,网名:硝烟,1970年生,复旦大学本科学历。
入市时间:1995年。
投资风格:立足价值投资,追求投资的高确定性,喜好集中投资高成长企业,优先投资重大资产重组和行业成长叠合的品种。
操盘感语:追逐中国的复兴与崛起,只买让自己睡得着觉的股票。并牢记世界上最伟大的交易商——股票作手杰西·利弗莫尔的一句话:“只要这只股票表现对头,只要市场表现也对头,就不要急于去实现利润。”
2009年1月20日,奥巴马就职当天,中国发布了“国防白皮书”成为标志性事件。黄咏把“突破口”坚定地选在了正在实施庞大整合的中航集团,并加大“力度”,进行集中操作。“从韬光养晦到争做一流军事强国,2009年将成为中国军工股元年。”黄咏这么认定,并在网上发表军工股研究专贴。最终,他把投资标的选在军工行业的中航系股票。
“军工股那么多,为什么你对中航系的股票情有独钟?”采访中,我问。
“因为它具有重大的重组题材。而重组题材,是市场永恒的操作热点。它给了中国股市最充满魅力的投资机会,创造了一个个神话。如重大资产重组股泛海建设(2年30倍)、中国船舶(1年10倍)、广晟有色(1年7倍)、中航电子(2年9倍)都与重组题材有关。”
黄咏回答道:“当时,中航集团正在实施着一个庞大的整合,由原来的一航、二航合并组成了中航工业集团。它提出了10年内达到1万亿产值的目标。并且,中航集团还提出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计划将80%以上的资产都注入到相关的上市公司。这是一个投资人梦寐以求的机会。从高速的行业发展,清晰的重组规划,庞大的壳外资产,完全可以预见到,中航系现在这些几十亿到一百多亿市值的股票,经过重组和发展,未来大部分会发展到上千亿甚至几千亿规模的庞然大物。2008到2013年是中航系股票密集重组的时期,长线看是最佳的介入时点。从此以后,我把核心的研究集中在军工行业,特别是中航集团的重组和整体上市上。我相信,这些公司里面会诞生出一匹匹的大黑马。方向明确后,我就通过各种方法收集中航系的资料,列成表格,把每个上市公司和它背后的母公司的资产做了一一对比(如表1)。”
一般来说,如果上市公司业务规模在对应的母公司里面占比越小,其重组空间越大,重组后业绩增长的效果也越明显。由表1可以看出,整体上市完成程度最低的是防务分公司,只有8%的资产在上市公司,然后是系统公司(占母公司10%)、直升机公司(占母公司14%)、发动机公司(占22%)。再结合各自的资产质量、发展前景和整合时间点信息,最后黄咏把目标锁定在中航集团系统子公司下面的*ST昌河(600372)和中航精机(002013),防务子公司下面的洪都航空(600316),发动机子公司下面的航空动力(600893),直升机子公司下面的哈飞股份(600038)。”
“你投资的案头工作做的可真细呀!”
“一份耕耘,才能有一份收获嘛。”黄咏认真地说,“在投资上,不能有丝毫的偷懒。”
很快,机会就来了。2009年的1月23日,*ST昌河发布了预亏公告,按照规定,连续三年亏损应该要退市。但是这时候*st昌河的股价不但没跌,下午还快速拉升。黄咏意识到,ST昌河实施重组的时间点已经很接近了,于是在2月2日果断买入。
实战案例三:*ST昌河(600372)
2009年2月2日5.36元重仓买入。
4月7日接近上市公司披露2008年年报时间,按照规定,连续三年亏损将暂停上市一年以上,当天股价跌破10天线,为防范技术走势风险和停牌时间过长不可预测的风险,黄咏决定先卖出本金部分,利润部分留下参与重组。不久,公司便停牌。
2010年9月20日ST昌河复牌,当天不设涨跌幅限制,由于停牌期间又推出了加码的重组方案,复牌当天得到市场的大力追捧,最高涨至25.58元。由于股价超出原来估计,所以在25元附近将剩下筹码兑现(见图1)。
实战案例四:洪都航空(600316)
2009年6月1日到6月12日在20-21元间陆续买入。
11月11日公司突然发出一个“史上最绝情公告”,称“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从未考虑过将所属防务资产注入公司,未来也不会考虑将防务资产注入公司。”这个公告完全否认了中航集团自己的规划以及上市公司2009年年报的相关口径,与之前黄咏调研了解的情况也不符合。
经过仔细考虑,黄咏决定先退出比较安全,于是在第二天提前挂单,以跌停板价格卖出,第二天果然跌停,并且一直没有打开,但幸好成交量较大,卖出挂单还是全部成交了(见图2)。
自2008年底截至2010年11月,黄咏一直坚守在军工行业挖掘重组黑马股,可说是硕果累累。据统计,他的累积收益达到7倍。至今,他对军工重组股的投资,热情不减。
采访中,我曾问黄咏:“遇到洪都航空的‘重组意外’,造成股价突然下跌,使你原来的4倍利润,缩到只剩下了3倍。这有不有影响你对军工行业重组股的继续挖掘和研究?”
“虽说洪都航空的重组意外事件出现的原因至今还不得而知,但它并没有影响到我对军工行业和中航集团重组的继续关注。我一刻都没有停止挖掘军工重组潜力股的步伐。”黄咏说。
“你的执着精神很难得。2011年,又什么新的动作?可否透露一些?”
“我是个价值投资者。我从不靠听小道消息买卖股票,我的研究成果也不保密。”黄咏说,“2011年美国国防部长盖茨防华期间,中国的四代隐形战机在毫无先兆的情况下,进行了首飞。这又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你从中发现了什么玄机?”我问。
“这不仅意味着中国的战机技术已经快速地接近美国,而且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越俄罗斯。我仔细地研究了歼20首飞的各方面信息,发现歼20所采用的发动机是我国自己生产的。”
“这一发现很重要?”
“当然。要知道,航空发动机一直是我国航空工业的‘短板’。过去,无论是民用机还是军用机,大部分都使用进口的发动机。现在采用国产的,说明我国在发动机领域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军用机生产领域,以后全面替代从俄罗斯和乌克兰进口的发动机指日可待。这对A股市场的航空动力(600893)这一上市公司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市场。”
“根据你的研究,这家上市公司目前状况如何?”
“此时,航空动力正在进行着一次整合。”黄咏介绍道,“根据2010年12月31日航空动力的公告,航空动力将收购西航集团、深圳三叶、贵州黎阳和南方工业的发动机资产。按照中航集团的规划,航空动力将是发动机整机的整体上市的平台,这又是一个未来的‘巨无霸’公司。按照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速度,航空动力在10年内将成为一家市值数千亿的大公司。否则,它支撑不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快速发展。而它现在的市值还仅有100多亿。”
2011年1月份,黄咏利用大盘下跌的时机,分批开始建仓航空动力。到1月底,航空动力已成为他仓位最重的品种。“买入后,我于2011年上半年数次到上市公司调研,经过与上市公司的交流,一方面我看到公司整体上市的工作在积极推进,同时,我还亲眼看到上市公司的生产非常繁忙,业务状况完全符合我们的预期。除此之外,我还看到航空动力的民用产品也极有潜力。它的工业燃机可用于‘西气东送’,替代进口的产品。它的斯特林发动机可用于光热发电,一旦光热发电实现产业化,这肯定是个重量级的产品。经过调研之后,更坚定了我持股的信心。”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