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教学一线“永不退休的雷锋”

来源 :陕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aogao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岗就是爱党,爱岗就是爱国,爱岗就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就是热爱我们的陕西。”
  一个人认真做一两件事容易,难的是做每一件事都认真;一个人干工作坚持一两天容易,难的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呼秀珍就是这样的人——一个年过七旬依然忙于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她也被师生称为“永不退休的雷锋”。
  呼秀珍是咸阳道北中学的一名教师,1965年高中毕业的她,至今已在教育园地度过了56个春秋。
  1999年,咸阳市教委和市委宣传部为她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呼秀珍教育教学先进事迹展览”。其中最主要的教育教学资料有两样:一个是她从教8年的48本教案,书写工整,每本的第一页都写着自勉的话:“向45分钟要质量”“认认真真教书,全心全意育人”“和和气气做严师,扎扎实实抓教学”等。二是她多年积累的18本教育教学报刊剪贴集,分门别类,有语文教学集、优秀作文集、优美散文集、班主任工作集等。不应付一节课,不马虎一件事,甚至不潦草写一个字,这就是呼秀珍的工作态度。
  几十年的教育教学中,呼秀珍集師情母爱于一身,爱生如子。她总结出“爱生四法”:对学习好的学生,从严要求,爱得长远;对学习中等的学生不断鼓励,步步推进;对调皮学生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以诚相待,宽容耐心;对有特殊情况的学生处处体谅,悉心关怀。呼秀珍更是一心扑在了班主任的工作上,她在咸阳道北铁中连续当了27年班主任,她带的班也连续27年被评为优秀班、文明班。她认为,当班主任要做到四个“下功夫”,即在培养上下功夫,在活动上下功夫,在管理上下功夫,在教育艺术上下功夫。
  既教书,又育人,用不懈的努力转变一个个差班,用辛劳和慈爱换来学生们一点一滴的进步,呼秀珍这么多年来一直这么坚持着。她动情地说:“爱岗就是爱党,爱岗就是爱国,爱岗就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就是热爱我们的陕西。”
  按照中学女教师的退休年龄,呼秀珍本应在1999年12月退休。但由于教学上的突出贡献,组织破例允许她推迟3年退休。2002年,学校又返聘了她,至今又19年了。而她还像过去一样,按时上下班,哪里有需要,就会出现在哪里。
  如今,呼秀珍一共承担着四项工作:第一项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她平时根据学校教务处的统一安排听课,听一节课,评一节课,细心指点,不厌其烦;配合教科处,给青年教师每月作一次专题讲座,从未间断;她为青年教师编辑了两本《青春的脚步》教育教学文集,文集中的55篇文章,每一篇都是她一字字、一行行,认真看过、亲自修改过的。
  第二项是“道北中学家长学校”讲课工作。道北中学的家长学校成立于2002年,由她系统地给家长们讲课。针对各年级的特点选择不同的主题,初一的四讲是:让您的孩子迈好初中第一步,家长的责任,如何做现代父母,中学生的自我保护。初二的四讲是:怎样进行青春期教育,怎样防止两极分化,根据个性因材施教,沟通理解最重要。初三的四讲是:让您的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让孩子珍惜您的爱,调整您的期望值,帮助孩子走向成功。
  第三项是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工作。2006年11月,学校“心理咨询室”建立,由呼秀珍担任指导教师。这项工作是配合政教处做的,这是一项要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工作,唯一的通行证就是真爱,呼秀珍用自己的真心帮助每一位孩子健康成长。
  第四项是咸阳道北铁中的宣传报道工作。2006年,《咸阳日报 教育周刊》创刊,学校就让她担任通讯报道组副组长。从那时至今15年来,她要求自己每年发表10篇稿件,只能多,不能少,说到做到。因此,她也连续7年被区教育局评为“优秀通讯员”,学校也被评为“教育宣传先进集体”。
  如果说人生是一部书,呼秀珍这部书的主题就是“爱岗敬业,自强不息”;如果说人生是一条河,呼秀珍便是一条爱河,流到哪里就把爱心带到哪里;如果说人生是一首歌,呼秀珍谱写的就是一首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平凡之歌。
  刘昕整理
其他文献
在今年高考招生志愿填报中,出现了师范学校、师范专业的分数线高于一些知名大学的“热门”事件,这离不开党和国家对于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持续支持。教师教育院校的改革发展,激发和增强了社会选择师范专业的积极性和教师职业的社会吸引力,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师范专业的热度越来越高,是国家的期待、社会的期盼,是新时代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需要。今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医
期刊
下午正在办公室里伏案批改作业时,忽然耳边飘来一阵熟悉的歌声,“静静的深夜,灯火在闪耀,老师的窗前多么明亮……”我的思绪一下子又被带到16年前。  那是2004年秋,我被当时的河西镇中心校派到该镇最偏远的赤卫小学支教。这是一所典型的山顶学校,建在高高的山梁上,操场没有硬化,四周没有围墙,附近只有一户人家。白天还好,到了晚上四周一片漆黑沉寂,特别是冬季,山顶寒风呼啸,窗玻璃不时发出哗哗的声响,缩在被窝
期刊
2020年开始倒计时了,与一场雨雪相遇的古城,空气里带着寒凉的味道,看到老校区“师大路”要拆去许多建筑的讯息,让我又一次打开记忆的门。  开蒙启智之师  上小学的时候,我第一次拿着一朵小花进校门,忽然被高年级值日生同学拦下,他告诉我不能携带与学习无关的物品进学校。然而站在一旁的值周老师善意询问,替我解围。我才得以把那朵花,送给了我的开蒙启智小学语文老师,也是我的班主任,一位齐耳短发、精神干练的女老
期刊
自己多年的教师生涯,对老师这两个字熟得不能再熟,上学期间称呼自己的老师,被自己的学生天天叫老师,同事之间互称老师,老师已经成了脱口而出的代名词。上周末回家碰上小学一年级的启蒙老师王老师,一声发自肺腑的“王老师”,诠释了我对“老师”这两个字重新的认识。  王老师今年应该有七十多岁了,个头不到一米五,身体瘦瘦的,声音弱弱的,短发头,总是一脸慈祥。听妈妈说王老师老家在河南,村东头的改娃叔是贫农,三十岁还
期刊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我从教已有18个春秋。回首这18年的从教之路,一分春华,一分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收获的是一份份充实和沉甸甸的情感。18个寒来暑往,在平凡而普通的岗位上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也没有什么可歌可泣的故事,更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作为,可是我在平淡的教学生涯中不断努力不断进取,积淀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更有许多心灵的触动。  去年所带的班里有一名学生小杜,
期刊
近年来,汉中市教育系统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核心素养,深化“三个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助推汉中教育高质量发展。  积极创新“第一课堂”常规管理  强队伍打基础。大力推行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一肩挑”,实施党员教师“双培养”工程,全市中小学党建工作实现全覆盖,学校党建“一抓两促三提升”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出台《关于深
期刊
自“课堂革命·陕西行动”活动开展以来,延安市教育系统坚持用延安精神统领“课堂革命”工作,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质量推进基础教育“三个课堂”建设工作。  坚持守正创新,做优做精“第一课堂”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时俱進、准确把握国家新课程改革的总体方向,在守正创新中不断加强“第一课堂”建设。一是强
期刊
“三个课堂”首次将课中课后、校内校外、线上线下有机融合,极大地拓展了教育场域,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为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指明了“陕西路径”。  一、认识和体会  首先,“三个课堂”构建了全面育人的新生态。通过打造“三个课堂”,构建起课堂教学、课后服务、校外教育环环相扣的完整育人链条,实现学生、教师和社会知识提供者融会贯通的课程体系,共同构成立德树人“大课堂”,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
期刊
“乡村教师最重要的职责,就是点亮大山孩子的梦想。让孩子们拥有梦想,去看外面的世界,思考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我们生活的地方建设得更加美丽。”  2010年,杜金旦回到家乡宝鸡市陈仓区成为一名特岗教师,先后在凤阁岭镇建河小学、凤阁岭镇中心小学、新街镇菜园小学任教。  建河小学所在的凤阁岭镇建河村位于陕甘两省交界处,这里渭河水贯穿大山,奔流向东。层层叠叠的大山望不到边,山脚下分布着小小的村落。学校有13
期刊
教育是奉献不是索取,教育是公益不是功利。有教无类,呵护如宝,有爱无碍,让残缺在掌心开花。党红妮老师用自己的温度去温暖这些特殊的孩子,驱散他们生命中的阴霾!  1999年,党红妮通过遴选由普通学校进入商洛市聋哑学校任教。初入特教学校,校领导便安排她带一年级班主任和语文课,为加强手语学习,她把手语书带回家,还时不时和自己刚满一周岁牙牙学语的儿子比比划划。家人却跟她急了:这样的语言环境,会给正常学说话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