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外语思考更理性

来源 :风流一代·经典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sh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语使人更理性
  2015年,意大利一位大学教授设计一种虚拟场景,然后选取以德语、意大利语和英语为母语的大学生,这些学生同时还能流利使用其中另外一种作为第二语言进行交流。通过测试,教授发现学生使用第二语言时,他们思考问题更理性,尤其对某些伦理道德问题,不容易受情绪影响。也就是说,使用外语交流、思考,人就会更包容,更少苛责。
  其实,这种情况在几十年前从侧面已得到了印证。南非总统曼德拉在多年争取自由的斗争中也意识到,如果以对方母语与之交谈,能打动他的心;而如果以对方能明白的第二语言与之交谈,则只能打动他的头脑。
  尤其是,在面临突发事件的挑战时,如果以第二语言思考,一个人的情绪会更稳定,考虑问题会更理智。历史上有个著名的伦理学思想实验:有轨电车难题。其大致内容是: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轧到他们。幸运的是“电车难题”给你一个道岔拉杆,拉动拉杆就能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个疯子在那另一条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你是否应该牺牲这一个人的生命而拯救另外五个人?
  研究人员招募了以5种不同语言为母语同时还以其中另一种作为第二语言的志愿者,共计1000多人进行测试。结果发现,以非母语思考“有轨电车难题”的人,有33%更赞同以牺牲1人为代价拯救5人;而以母语思考这个问题的人,只有20%赞同以牺牲1人为代价拯救5人。
  这说明,以非母语去思考问题,首先是从意识层面着手,会考虑客观条件、收益最大化等;而以母语思考时,人们首先根据潜意识和直觉行事,而得失利害的理性计算反倒在其次。
  母语容易激起潜意识
  在道德价值方面的判断上,人们通常会带某种感情色彩和情绪感受掺杂其中,这与人的潜意识密不可分。
  每个人都有意识和潜意识,当某些事件、信息涌入大脑,我们要进行某种判断决策时,潜意识是最先参与进来的,尤其涉及道德层面时。也就是说,当人的意识还没有“意识到”时,潜意识已经开始工作,随之而起的情绪反应也已经产生了。
  美国有个人叫杰克,养了一条狗,一天狗在自家门前的路上遭遇横祸被汽车撞死。伤心之余这个人突发奇想,狗肉是什么味道?于是他便把狗烹煮,当晚餐吃了。他的做法无伤任何人,也非故意屠宰。但是仍有人認为他这样做不道德,这是为什么?
  比如提起狗,狗是人类的朋友!狗怎么能吃呢?狗陪伴我们……这些观念在潜意识里第一时间激发,是一种直接反应,根本不需要理由的。当人们一听说杰克吃狗肉,就会立即产生一种厌恶情绪。带着这种情绪,自然也会做出“不道德”的判断。这种情绪是与母语一起被不自觉地激发出来的。
  如果我们也能熟练应用第二语言进行思考,因为第二语言不是我们与生俱来、而是后天习得的,那么我们的理性意识就开始不自觉地占上风,我们或许会思考得更全面、更深入。狗的死亡太意外,吃的想法太突然,自始至终没有人受到伤害……当人们意识到这些情况太特殊时,某种程度上会觉得这件事不一定是错的了。
  这样看来,学好外语不仅能开阔我们的眼界,使我们有更多机会交流,还能使我们更理智、更不容易冲动。
  (甫卿摘自2018年8月21日《文摘报》)
其他文献
神奇的冒險
期刊
①  以前经常去一个游泳池游泳。那个泳池人不少,泳道两头的池边,经常被很多人霸占着。池边有一个台阶,人站在上面,正好只露出脖子以上部分,剩下的埋在水里。  天热,这么做很舒服。于是,很多人就这样泡着。然后,泳池边被霸占。真正来游泳的人,很难靠岸。这有时还会引起一阵混乱。泳池管理人员也伤透了脑筋,经常对岸边的人说:“大哥、大姐,你们是来游泳的,还是来泡澡的?”可是,没人理会。  这是几年前的事了,后
期刊
城市总有霓虹的灯色  那里有隐秘的讯息  只可惜你戴起了口罩  聽不清楚是不是你在说话  来自不同地方的水果  各有各叙说自己的故事  橱窗有最新的构图  革命孩子和新款鞋子押上韵  我在你的食肆里  碰上多年未见的朋友  在渍物和泡饭之间  一杯茶喝了一生的时间  还有多余的银币吗  商场里可以买回许多神祇  她缅怀前生的胭红  他喜欢市廛的灰绿  给我唱一支歌吧  在深夜街头的转角  我们与昨
期刊
我很喜欢法国作家夏尔·布德莱尔,他有一句名言非常简短。他说世界上只有两件有价值的事:第一件深感惊喜,第二件使他人惊喜。  我们扩展一下,世界上只有两件有价值的事:第一,我好好地活着;第二,我帮别人好好地活着。世界上只有两件有价值的事:第一,我幸福地活;第二,我幫别人幸福地生活。世界上只有两件有价值的事:第一,活得明媚,像花一样灿烂;第二,帮别人明媚地生活,帮别人开出花来。  (摘自《演讲与口才》2
期刊
在深山夏牧场,白昼越发漫长了,下午时光越发遥遥无边。我们裹着大衣,长久地午眠,总觉得已经睡过了三天三夜。醒来后,一个个懵懂地坐在花毡上,不知如何是好。扎克拜妈妈便铺开餐布给我们布茶,盐溶化在茶中的动静遥远可辨,食物被咀嚼在嘴里的滋味深沉又踏实。  在吾塞,我们的驻地地势极高,已入云端。当那些云还在远处时,明亮得近乎清脆,似乎敲一敲就当当作响。可一旦游移到附近,立刻沸沸扬扬,黏黏糊糊。  这是多雨的
期刊
在戈壁滩上,我们和风的关系就是相亲相杀的关系。  邻居陶格斯的奶奶就是拿风来记事的。比如她清楚地记得刮了第几场风后下了几个羊羔,在第五场风过去的第二天蒙医大夫给我妈开了一副药,再过三场风陶格斯的姐姐就该去旗里学织地毯了……  那时候,我妈妈还那么年轻,她从春天就开始着手准备一年一度参加那达慕的衣服。她和阿爸还乐此不疲地每天丈量我的身高,我每长高一寸都会带给他们无比的惊喜。我妈妈是个充满仪式感的人,
期刊
很久以前,在一个叫作韩国的国家,有一个叫作首尔的城市,在这座城市里有一个叫作盘浦(首尔市盘浦洞)的地方,那里住着一个叫作瑞贞的小女孩。有一天,瑞贞和妈妈为了买新皮鞋一起去了地下商业街。  妈妈忙着给自己找皮鞋都无暇顾及女儿,突然听到瑞贞在另一隅叫自己:“妈妈,快来看!”妈妈顺着女儿指的方向看去,架子上放着非常漂亮的一红一黑的皮鞋,妈妈说:“大叔,麻烦您给我拿一双那个红色的皮鞋。”“那鞋只有单只。”
期刊
今年60岁的杨华珍,很难让人把她和时尚、潮流挂上钩。作为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工艺国家级传承人,杨华珍大多数时间穿着民族服装,素面朝天的脸颊上隐约可见“高原红”,笑起来一脸朴实、和蔼。这位走在大街上毫不引人注目的大妈,近年来,却频频成为国际大牌的宠儿。  6年前,杨华珍应邀为日本化妆品牌植村秀设计洁颜油瓶身花纹,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和星巴克、梵高博物馆、索菲亚家居等进行了合作。今年,杨华珍的合作对象已变
期刊
冒烟冰激凌、自热小火锅、透明袋奶、脏脏包、脏脏茶、辣条……如果这些名字里你有一半没听过,那么你很可能暴露了年龄——这些可是当下年轻人尤其是00后、05后的“最爱”。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网红食品。  过去一年,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网红营销手段的火爆,网红食品持续发酵升温,越来越多地走进公众视线:从自制的私房美味到家酿果酒,从早茶点心到夜宵小吃,从美容靓汤到食补偏方……“朋友圈”里的食品似乎应有
期刊
2020年到来了,但长江白鲟没有等到。2019年12月23日,中国科学家在国际学术期刊《整体环境科学》发表的一篇论文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鱼之一、中国特有物种长江白鲟已经灭绝。  结论其实延迟了十多年。根据这些科学家多年研究的结果,长江白鲟的灭绝时间应在2005—2010年之间。  白鲟是长江中的“活化石”。这种体态庞大的远古鱼类,曾与恐龙为邻,在长达1.5亿年的漫长年月里,游过了白垩纪,在恐龙大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