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外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结局的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123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基于院外心搏骤停(CA)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患者心肺复苏(CPR)结局的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于广安市人民医院就诊的符合纳入条件的150例院前CA患者,根据CPR结局将患者分为自主循环恢复(ROSC)成功组(20例)和ROSC失败组(130例),对CA患者的病因及复苏情况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CA患者CPR后ROSC成功的独立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结果 CA患者中患有心血管系统病者最多,有56例(37.33%);其次是外伤患者,有30例(20.00%)。患者CPR后ROSC成功率为13.33%,ROSC失败率为86.67%。单因素分析中,与ROSC失败组相比,ROSC成功组的年龄、CPR至患者短暂复苏时间以及抢救半径显著降低(P<0.05),肾上腺素用量、电除颤时间≤5 min以及救护车到达现场时长≤10 min的比例均显著升高(P<0.05),通气方式为气管插管的比例显著升高(P<0.05),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CPR至患者短暂复苏时间<5 min、通气方式为气管插管、肾上腺素用量≥10 mg以及救护车到达现场时长≤10 min均为患者ROSC成功的独立保护因素。列线图预测模型的一致性指数(C-index)和ROC曲线AUC分别为0.789(95%CI:0.733~0.845)和0.801(95%CI:0.747~0.855),区分度较好;Calibration曲线评价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CPR至患者短暂复苏时间、通气方式、肾上腺素用量以及救护车到达现场时长均与患者CPR后ROSC成功有关。对CA患者进行CPR至患者短暂复苏时间在5 min之内、通气方式选择气管插管、肾上腺素用量≥10 mg以及救护车到达现场时长在10 min之内均能提高患者CPR后ROSC成功的概率。
其他文献
北京冬奥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彰显,内涵丰富且意义深远,对当代大学生产生着多方面的影响。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在剖析北京冬奥精神内涵的基础上,探讨其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体育价值观、创业动力、冰雪体育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影响,以期对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及各项素质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概述了身管内壁损伤的“热–力–化学”影响及其耦合特性,提出了身管损伤的主要机制,介绍了损伤机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基于这些损伤机制,进一步提出了提升身管寿命的3类技术措施,即抗燃气化学烧蚀、抗弹带摩擦磨损、既抗烧蚀又抗磨损,并分别对每一类措施中的典型方法进行了介绍。具体来说,包括高能低爆温发射药技术、缓蚀添加剂技术、高热强炮钢技术、弹炮匹配设计技术、身管内壁抗烧蚀涂层技术等。文中研究结果可为火炮身管
<正>尽管暑意渐起,北京奥林匹克塔内却是一个冰与雪、激情与梦想交织相融的世界;尽管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奥运圣火已经熄灭,但光影流动间承载的北京冬奥精神持续闪耀、深入人心。6月14日,在全党上下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全国文艺界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之际,在奥运五环标志下,由中国文联、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中国摄影报社承办的“一起向未来
期刊
目的 探究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左西孟旦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氧化应激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2019年1月—2021年1月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沭阳医院156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左西孟旦组(n=77)、联合治疗组(n=79),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8 d。治疗结束2周后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标准进行心功能分级以并比较判定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参数[左室收缩末期容积
钢轨焊接是线路的无缝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焊接接头的质量直接关乎到线路行车的安全运行,优良的焊接接头是轨道交通安全行车的重要前提。本文将对钢轨焊接的几种常见方法进行分析并深入探究焊接接头的质量控制问题。
<正>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中,才有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也是学生学习历史的难点。由于历史的流动是线性的,具有不可追溯性。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不可能将具体的历史场景还原出来,历史在学生眼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这就对学生的历
期刊
<正>本刊讯(通讯员龚海波)金秋九月,崭新的麒麟区北岸小学不但迎来了朝气蓬勃的一年级新生,而且又迎来了一批活力四射的新教师。为使新教师尽早熟悉小学课程内容,掌握教育教学方法,早日站稳讲台,该校于近日举行了2019—2020学年度师徒结对仪式。在庄严的气氛中,在全体教师的见证下,10位骨干教师作为"师父"牵手13位新教师完成拜师礼,正式结为师徒。在结对仪式上,"徒
期刊
<正>笔者在深圳市中小学探究性课题活动中进行了“新生代与客家文化的奇遇”项目式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践,此次活动在实现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根本转型上具有借鉴意义。一、项目式学习活动设计缘起与目标制定1.核心素养生成的思考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历史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
期刊
<正>《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存在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在义务教育阶段,要求学生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考察历史。”[1]新《课程标准》中对学业考试评价也明确提出:“要注重考试命题素养导向,通过
期刊
<正>由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和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编辑部联合主办的“新时代历史教育变革智慧全国学术研讨会”于7月15—20日线上举行。笔者有幸与会,并于7月17日观摩了浙江省海宁高级中学朱波老师的高中示范课“忽必烈的‘祖述变通’——初识元朝统治的特点”和四川省成都七中育才学校李萍老师的初中示范课“元朝的统治”,深感收获良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