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说黄葛

来源 :作文周刊·高二读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m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人爱黄葛,选了来做市树,大概有两重理由:黄葛树根深蒂固,不惧风雨,粗壮茂盛如巴山汉子,枝叶婆娑,温婉柔情又如渝水妹儿。
  市树标志一种地域精神。这片地域,包括主城、渝西、渝东北、渝东南,其地广达八万平方公里、人众多至三千万,居然以黄葛树,作为他们精神和行为的共同主宰。
  这树,有什么可贵可尊崇处呢?
  黄葛树别名大叶榕树、马尾榕,又称雀树。旧时风俗,我国西南一带,黄葛树多种植在寺庙和公所,家庭里很少种植。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茎干粗壮,树叶茂密,叶片油绿光亮,枝杈密集,大枝横伸,小枝斜出虬曲,常悬根露爪,蜿蜒交错,古态盎然。而且,黄葛树不屈于干旱,不择土壤,这于“火炉子”之重庆,无疑是极富坚韧的一种性格象征。
  山城自古多植黄葛。植葛的历史至少也有千百年,从地名称谓中便可约略知晓,什么黄葛桠、黄葛渡、黄葛坪、黄葛门、黄葛峡、黄葛沟、黄葛镇……不一而足。
  黄葛树盘根错节,牢牢抓住山城的岩石,有一条缝隙,就伸进去一条根须,其巍然耸立,虽惊雷狂风闪电不能动摇一分。我们因之忆起歌乐山的革命烈士,一任镣铐沉重、皮鞭毒辣,一任洞中阴冷、电网封锁,一任签钉十指、电刑拷击,革命者仍“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种种气概,确可称誉当世。
  古人早有论:惟兹黄葛钟气雄,盘结块垒俨神工。拔地本耸屹山岳,凭虚根起盘虬龙。
  清人王尔鉴《古黄葛树长句》里的这几句妙语,恰好做了黄葛精神的注脚。
  黄葛树于重庆的沟沟坎坎繁殖,过两百万株,而百龄以上者,竟有千株以上。真是一个巨大的雀树群落!这里的每一道峰峦都可以见到古黄葛树。雄踞于山顶的大树,高达十丈,荫可千尺,远望如巨人手擎的火炬,在夕晕或晨照里跳跃。岩坎间的黄葛树,没有沃土的培植,也不见溪水灌溉,却向石缝、向天空伸出无数的板根,以长期不懈的努力,获取每一丝潮湿的空气,每一寸容身的土地。
  这正是巴人的特性。
  当然,也未必绝不能更换一种树成为市树吧?或是,换成小叶榕行么?看来又不行,小叶榕阴气太重,根根浇湿,重庆因地势的缘故,阳光灿烂的日子本就少些,被称为雾都,再遮蔽了正气,终归不好。
  或者换成翠竹?它是枝枝向上的,似乎没有旁逸斜出。竹子出挑得高了,有一种潇洒,跟穿长衫的巴人一样,风里招展,弯腰,频频地点头,向你致敬。可是,一座城市,栽滿了竹儿,便几近于一座山谷了,不免轻浮了一些,也不能以之为市树。
  还是不换吧!崖壁上亭亭玉立一棵伞形巨树,给那些等船的、骑马的、背起包袱赶路的,大团凉荫,大片遮雨,可是多少树木都做不到的好事。既为它树所不能及,惟其昌盛,便是黄葛树独特之处。
  独特的树可为市树。市树孕育于绿水青山,又召唤着“金山银山”。
  (选自《人民日报》“大地”副刊,有删改)
  赏析
  这篇散文写黄葛树是手段,是依托,表达“传承好‘绿水青山’可贵的内在基因,继承、弘扬‘黄葛树精神’,必将转化为更多的‘金山银山’”的思想感情才是目的。这篇散文目的绝不是为写物而写物,其归宿在人文性上。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融情于景,寄情于事,托物言志,表达了真情实感,实现了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深远的思想。
  本文简洁质朴,自然流畅,情真意切。寥寥数语就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我们可以从中学习作者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技法借鉴】
  《漫说黄葛》这篇文章中有三个写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即写足“物性”、多元联想、聚焦文化。
  一、写足“物性”,夯实联想之基
  作者从三个方面对黄葛树展开个性化描写:一写外形,既用“根深蒂固”“盘根错节”“巍然耸立”等成语状其形,又用“小枝斜出虬曲,常悬根露爪”等细节描写展示黄葛树局部个性特征;二写气质,黄葛树既有“神工”般的“钟气雄”,又有“枝叶婆娑”所体现的“温婉”之“柔”;三写性格,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揭示黄葛树的内在品格,例如“远望如巨人手擎的火炬,在夕晕或晨照里跳跃”等语,凸显黄葛树挑战恶劣环境,张扬生命力的坚韧性格。这些多样化的个性化描写,写足了黄葛树的“物性”,为作者的联想打好基础。
  二、多元联想,实现物人合一
  作者运用相关联想,例如联想到王尔鉴《古黄葛树长句》里的妙语,为物人合一亮出历史依据;更多的是运用相似联想,例如由黄葛树的性格特质联想到“巴山汉子”“渝水妹儿”,树的外在特性与人的内在品质巧妙接通;联想到“歌乐山的革命烈士”,黄葛树的坚强不屈与革命烈士的矢志不渝自然契合;作者还让“不屈于干旱,不择土壤”的“黄葛树精神”与“巴人”坚韧顽强的传统美德接通,揭示重庆选择黄葛树作为市树的象征性内涵,凸显物人合一、借树赞人的高远立意。
  三、聚焦文化,呼应时代期盼
  树人合一、借树赞人,必须从历史走入当代,呼应时代期盼。方法是:聚焦文化,表现当代文化自信。文章的构思之新在于,结尾处宕开一笔,自问自答,别出心裁地着眼“树文化”层面,将黄葛树与小叶榕、翠竹进行植物性、地域性、城市性比较,然后以一句“还是不换吧”收住,进一步揭示当代巴人的文化自信:市树来自绿水青山,从中提炼出来的品格,给人以精神财富,启示人们:传承好“绿水青山”可贵的内在基因,继承、弘扬“黄葛树精神”,必将转化为更多的“金山银山”。至此,文章“形散神聚”的构思特色得以彰显,当代性立意得以深化。
其他文献
近日,在一档综艺节目中,考研名师张雪峰揭露职场“潜规则”时说,求职面试时千万别问“五险一金”和有没有加班费,他非常讨厌问“五险一金”的求职者,认为这是一群“进入职场的目标是未来以拿退休金去生活的人”,这样的人没追求。  这番话随即在网上引发争议。针对这一现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这原本很正常。但考研名师张雪峰这番话之所以引发争议,原因在于,他指出跟用人单位谈钱谈权益是一件不正确的事情,在他的话语
期刊
【妙文品评】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是一个具有怎样胸襟的人才能说出的话啊!说出这句话的人该是怎样一个妙人儿啊!【开头不落俗套,未直接亮出观点,而是从肯定一句古训谈起,肯定中暗含了作者的观点。】  以前,我听到这句话时从来都是不屑一顾,那时,我认为这是一种消极的思想。人生在于拼搏,怎么能听天命尽人事呢?那时的我只信事在人为,觉得与其事事听天由命、任天行事,倒不如恣意一时。这种消极的
期刊
你哭着问过我,笑着问过我,害怕、絕望、得意的时候都问过我:“我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可我真的难以回答,因为在不同的时刻,我读到的是不同的你啊!  当交响乐响起的时候,你愿意静静地听到最后一个音符,然后独坐良久。你说你是在感受生命的历程——如同一条河,在崎岖的大地上蜿蜒起伏,腾越向前,最终辉煌收场。  静静的柔板带你来到这个色彩缤纷的世界。你常常跟在母亲的身后,用那双纤尘不染的眼睛去观察世界。有天早晨
期刊
凌晨两点半,城市正在沉睡。  整條街都被裹在闷热的黑暗之中,只有书店招牌旁边“24h”字样的灯还亮着。夜色已浓,城市中大部分人都已归巢,只有一小部分人在黑夜的庇护下,游荡在城市里,找寻着一个属于他们的“家”。  小王工作的书店实行24小时制经营模式已两年多了。这两年半的时间让他意识到,夜晚也可以是精彩的。在这七百多个深夜里,书店里有过通宵学习、趴在桌上睡着的学生;有过整晚读书的失眠患者;还有过和妻
期刊
“谁的眼泪在月光中凝聚成了霜/是你让我想你想断肠/你的脚步流浪在天涯……”家门口响起了降央卓玛的《走天涯》。  父亲回来了!我赶紧去开门。  父亲将电动车停在了门口,放在电动车储物格里的老人随声听的声音开得很大。电动车上放着满满的两篮小白菜,白菜是洗过的,根部洁白如玉,叶子翠绿似葱,长长的锄头紧紧地绑在电动车上。  父亲进了门,我把车上的两篮白菜提下来,并解下了绑在车上的锄头。父亲的裤子上粘了不少
期刊
自信,如今正成为新时代青年身上越来越闪亮的“光环”。  不久前,美国《华尔街日报》刊登了一则报道,称如今中国的年轻人不再崇洋,他们对祖国的发展和前景普遍自信。在这一代人看来,当下的中国已经成为这个充满不确定的世界里“力量与稳定的灯塔”。  无独有偶,今年更早些时候,英国某基金会发布的一项调查也显示,中国青年对未来最为乐观和自信。29%的中国受访者表示,他们觉得中国是安居乐业之所,因为在这里“只要勤
期刊
“叮铃铃”,下课铃一响,同学们都一窝蜂地跑出教室,先前热闹的教室里只剩“淘气包”一个人,显得有些孤独。在这个繁华城市的重点中学里,“淘气包”这个家境贫寒的孩子好似被孤立起来。  “淘气包”的成绩很好,曾经也是同学们眼中的“香饽饽”,但自从一个下午放学后他偷拿同桌的零花钱被值班的老师当场“抓获”后,他就有了这个新的外号。为此,他一直被同学们嘲笑。尤其坐在他后面的大胖,更是仗着家境的富裕,处处为难他,
期刊
【编者按】  “中心论点+三个分论点+事例”,这是考场作文中最常见的模式,人们戏称为“高考体”。这种作文的特点是稳,如果语言表达还可以,一般可以打到45分左右。但是如果我们能突破这种僵化的模式,运用比较自由的形式,就能让人眼前一亮,从而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得到更为满意的分数。本文以湖南省常德市淮阳中学月考作文为例,探讨如何突破“高考体”。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目标一旦确定,就
期刊
【开场白】  老 师:有一次我去新疆旅游,住在一户牧民家。牧民家养了一只骆驼,我想弄明白骆驼到底是靠吃什么成为“沙漠之舟”的。结果走到骆驼跟前一看,地上除了一大堆干草,什么也没了。我不禁问牧民原因,牧民是这样告诉我的,他说:“骆驼第二天如果穿越沙漠,那么胃中的干草会比青草更耐饥。一头成年骆驼一晚上可以慢慢咽下几十斤干草。”  我们今天就把“骆驼只吃干草”作为这次沙龙的主题。大家能从骆驼身上感受到什
期刊
所谓论点,是作者对要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起着统帅全文、纲举目张的作用。确立论点是写好议论文的前提,议论文观点的确立有三个要求:正确、严密、深刻。  【文题在线】  奥运两度与中国相逢,体现中国对国际社会的高度责任感。中国以完备的赛事组织、不断刷新极限的运动员表现,保证了奥运会赛场上的精彩。更重要的是,中国与奥运的牵手,将中国价值注入了奥运精神之中,让世界在“更快、更高、更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