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地理问题情境 点燃学生热情之火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_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地理新教材突显实践性和探究性,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指导学生通过活动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是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基本功。创设良好的地理教学情境不仅能使课堂教学富有色彩、富有激情,而且还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尤其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方面更是功不可没。
  
  一、借助直观方法,设置问题情境
  
  1 利用实物教具创设情境。
  自然地理现象及其演变过程大多是宏观的。利用实物、模型、标本等可形象地再现地理现象及其演变过程,形成观察研究的环境,从而激发学生感知、体验、研究和发现的兴趣。如通过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地图,可以让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位置、分布和相关要素等,记忆其中的点(如城镇、矿产地)、线(如交通线、分界线)、面(如工业区、农业区)、带(如气候带、自然带)等的地理分布,分析其特征、规律和成因等。
  2 通过地理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如说明构造地震的产生时,可用双手紧压一根竹条使其弯曲直至断裂,再结合使用褶皱、断层模型进行说明,这样的情境创设既形象又生动,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现代化信息载体,多媒体课件能把许多静态的文字、图片、资料设计成动态的画面,能唤起学生的注意、激起其探究欲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如在“新疆”内容的教学中,可通过视频教学创设情境:新疆音乐舞蹈、风情;天山雪峰;沙漠驼影;森林、草场;新疆水果;楼兰古城;沙漠油田等。在此基础上设置问题,让学生共同参与讨论。这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其积极意义不言而喻。
  
  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付设质疑情境
  
  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和创新。
  1 设疑引思,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教师可先通过丰富、生动的材料说明我国水资源紧张而又浪费严重的情况,然后提问:“作为祖国大家庭的一员,你认为我国政府应从哪些方面做好节水工作?(从法规、科技、道德等方面联系实际展开讨论)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无论利用哪种途径设疑,都必须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教师可适当补充相关的课外资料来完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此基础上很快产生解决问题的冲动和需要。
  当然,要注意所提问题的难度,因为适当难度的问题对学生最具吸引力:过难,易使学生丧失信心;过易,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都不能达到启发引思的效果。
  2 利用辩论、游戏、竞赛等形式创设问题情境。
  这种方法可以满足学生爱玩好动、好表现、好胜心强的心理需求,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辩证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一位教师在讲授“大洲与大洋”一节内容时,就采用了辩论式教学。具体如下:设一宇宙法庭,课前将学生分成三组,法官、原告(海洋)、被告(陆地)。原告诉状:地球不应叫地球,应叫水球。让原告组和被告组在课前搜集资料,在课堂上为自己辩护。这样,就营造了气氛活跃的课堂,使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 抓住典型性错误创设问题情境。
  如在“地质作用和地质构造”的教学中,学生很容易将地质构造和地貌的概念混淆起来。针对此问题,教师可以设计出一些图像让学生进行地质构造和地貌的识别,通过识别学生可直观地认识两者的区别:地质构造指褶皱(向斜、背斜)、断层(地堑、地垒),而地貌指山脉、平原、高原、盆地、丘陵等。
  
  三、利用社会热点和典型的地理事件,激发探究热情
  
  如在进行“西北地区”的教学设计时,可首先问:“西部开发专题电视栏目中有一栏为《东西对话》,东西对话的目的是什么?”在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归纳:“西部开发中,西部需要东部的技术、人才和资金,而东部需要西部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西北地区在《东西对话》栏目中提出本地区发展的最大资源为:羊(畜牧业)、煤、土(稀土)、气(石油、天然气)(这样的总结与成语“扬眉吐气”谐音,有利于学生记忆),今天我们每位同学都以东部某企业集团CEO的身份,利用资料进行市场调查,论证西部开发优势及其制约因素,确定投资西部方案。”这样,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
  
  四、联系生活实际,拓宽生活情境
  
  地理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因此,地理教学“走进生活,走向发展”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地理教学的必然。其必然性在于:生活的地理“活”,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生活的地理“真”,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生活的地理“实”,利于体现知识的价值;生活的地理“广”,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地理教学要走向生活,必须在学习内容上向生活渗透,在学习空间上向生活拓展,在学习时间上向生活延伸,在学习形式上向生活贴近,在生活中学习身边的地理。
  
  五、利用音乐、谚语、风俗等,激发学习热情
  
  如在教学中借助音乐,烘托、渲染课文内容,不仅能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还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情趣。在音乐的选择上,要注意音乐与教学内容的和谐统一。如讲授“长江”这部分内容时可播放《长江之歌》,在讲授“民族”的内容时可播放《爱我中华》等。
  地理课堂情境教学符合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犹如清泉滋润着他们的心灵,在培养情感、启迪思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有独到之处。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积极作用。
  作为一线教师,应通过深入分析、研究、挖掘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结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增强情境意识,积极研究在地理课堂中创设具体适当的情境并加以运用,以点燃学生的热情之火,让课堂教学激情四溢,取得师生共同探究的良好效果!
其他文献
针对热工保护误动或拒动的问题,从分散控制系统(DCS)的软硬件、热控元件、程序逻辑配置等方面,分析产生故障的原因,并提出定期校验,避免使用单点热控元件保护,完善热控保护制
创新思维是指开拓新领域、开创新成果、建立新理论的一种开放性思维方式,它是以一般思维为基础,经过后天的培养与训练而形成的。卓别林曾说:“和拉提琴或弹钢琴相似,思考也是需要每天练习的。”那么,高中政治教师该怎样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  一、启发引导,创设良好的氛围,激活学生的思维意识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的互动活动,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能起引导作用。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目的是让
结合洁净煤厂的生产实际,总结洁净型煤在型煤压制成型过程,阐述分析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成型设备产能低、产品质量不稳定、核心设备故障率偏高等一系列生产瓶颈,找出粉料的堆
1997年4月份,上级机关对我公司领导班子进行了重大调整。新班子就任后,认真遵循江泽民同志“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要求,把学习小平特色理论及现代管理、法律法规、金融
邓小平在新时期关于民族问题的论述,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谈到其中的几个观点: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中国的情况;二、巩固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东欧的一些国家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采取了许多措施引进外资,流入这个地区的外国直接投资迅速增长,但在此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外资进一步上升.本文以
二战后,日本呈现出一片动荡混乱局面:全国119个城市变为废墟,有900多万人无家可归,经济倒退了25年,战后初期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商品奇缺、黑市猖獗。据1945年10月的调查,在东京,大
物流基础设施是物流系统的组成部分,是区域物流系统的重要环节,包括运输基础设施、通讯基础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三个层次.从东、中、西部交通运输线路里程数量指标、高速公路
本文着重阐述了新时期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充分行使人事管理自治权的紧迫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分析论证了人事管理自治权的落实既要从建设高素质民族干部、人才、职工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