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6月,鹤山市动员了72个正科级部门,组成11个帮扶小组,进驻11条贫困村(行政村),进行有效的扶贫。市委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办法,制定三年帮扶总体规划。安排2013、2014年度帮扶项目118项,其中经济建设、脱贫致富39项,涉及民生79项。“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结果,分管扶贫的各级领导、帮扶组长毫不怠慢,自戴“不达目的不收兵”的“紧箍咒”,迅速带领队员进村入户,展开强有力、扎扎实实的帮扶工作,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等方面亮点纷呈,向市民交出一份较满意答卷。
亮点一:推进了基础设施
突出抓好村道硬底化建设。甘棠从村委会到林科所,有条4公里多的沙土路,坑坑洼洼,不仅村民出行难,也制约该村经济发展。工作组锁定这个目标,协同村委会制定方案,筹措资金,在市交通局大力支持下,经过半年多努力,村民梦寐以求、一条投资200多万元、 4.3公里长的水泥路于春节前建成通车,使3个自然村、500多村民解除行路难之苦。
据统计,宅梧镇的上沙、下沙、漱云等村在帮扶组协助下,共修好了25公里机耕路和一批“三面光”灌溉渠、小水坝等小农水工程,加快贫困村脱贫步伐。
亮点二:壮大了集体经济
这11个贫困村年集体收入达不到5万元的最低指标,拖欠村委会干部工资是常事,日常办公开支也是“拆东墙补西墙”。新一轮扶贫“双到”之后,各村根据实际情况,实行“一村一策”措施,迅速扭转局面。有的村将空置办公楼和已迁移的校产改造出租,有的参股水库水电站收取分红……多措并举,集体收入明显增加,今年,11个村委会均可达标摘帽。
亮点三:发展了优势农业
驻村帮扶组实施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变输血为造血的策略,通过兴办专业合作社,建立种养示范基地等模式,积极发动贫困户大力发展种养业。
2013年,在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下,兴办了海狸鼠、草蜢等7个专业合作社,吸收了70多个贫困户入社养殖。同期,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在11个贫困村中建立起蔬菜、瓜果、水产等7个能带动贫困户致富的农业生产基地,带动周边100多农户参加,目前合作社、生产基地开局良好。宅梧镇下沙村的120亩木瓜生产基地,连片种植日升青皮、水果型木瓜,预计亩产5000到6000斤,总值可达70多万元。下沙村的优质瓜菜基地,已种下节瓜、茄瓜、辣椒150多亩,长势良好,亩产收益可达7000元,总值100多万元。
亮点四:推动了智力扶贫
进村帮扶组主要是落实各地贫困户子女免费入读中等职业学校政策,给予每生每年1500元生活费资助,2013年下学期到今年上学期,帮扶村共发放各类助学金19.11万元,受惠学生188人。
引导企业招用贫困户劳动力,与劳动部门沟通,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迄今为止,在 190户贫困户有劳动能力的帮扶对象中,已有63户输出了劳动力77人,分别在本市或相邻地区的工厂就业,月入普遍在2000元以上,基本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的。
新一轮扶贫“双到”以来,各村均举办了22期农技培训班,培训了1600多人次。经培训的农户,普遍反映增长了农科知识,对发展种养充满信心。
亮点五:完善了民生工程
解决饮水难是这次帮扶的重点。根据各村不同情况,采取财政补助一点、所在企业捐助一点、村民自筹一点的办法,筹措近百万元资金,通过重新铺设老化水管,建设新的蓄水池,对供水水井维修、清洗、消毒等一系列措施,使7个自然村、1000多村民饮上放心水。
为改善各村生活环境和村民卫生习惯,帮扶组协同各村委会,总共建造了31个有上盖的垃圾屋,修建了文化广场、休闲公园、老人活动中心,整治污水渠等一批设施,美化了村容村貌,生活环境大为改观。
亮点一:推进了基础设施
突出抓好村道硬底化建设。甘棠从村委会到林科所,有条4公里多的沙土路,坑坑洼洼,不仅村民出行难,也制约该村经济发展。工作组锁定这个目标,协同村委会制定方案,筹措资金,在市交通局大力支持下,经过半年多努力,村民梦寐以求、一条投资200多万元、 4.3公里长的水泥路于春节前建成通车,使3个自然村、500多村民解除行路难之苦。
据统计,宅梧镇的上沙、下沙、漱云等村在帮扶组协助下,共修好了25公里机耕路和一批“三面光”灌溉渠、小水坝等小农水工程,加快贫困村脱贫步伐。
亮点二:壮大了集体经济
这11个贫困村年集体收入达不到5万元的最低指标,拖欠村委会干部工资是常事,日常办公开支也是“拆东墙补西墙”。新一轮扶贫“双到”之后,各村根据实际情况,实行“一村一策”措施,迅速扭转局面。有的村将空置办公楼和已迁移的校产改造出租,有的参股水库水电站收取分红……多措并举,集体收入明显增加,今年,11个村委会均可达标摘帽。
亮点三:发展了优势农业
驻村帮扶组实施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变输血为造血的策略,通过兴办专业合作社,建立种养示范基地等模式,积极发动贫困户大力发展种养业。
2013年,在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下,兴办了海狸鼠、草蜢等7个专业合作社,吸收了70多个贫困户入社养殖。同期,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在11个贫困村中建立起蔬菜、瓜果、水产等7个能带动贫困户致富的农业生产基地,带动周边100多农户参加,目前合作社、生产基地开局良好。宅梧镇下沙村的120亩木瓜生产基地,连片种植日升青皮、水果型木瓜,预计亩产5000到6000斤,总值可达70多万元。下沙村的优质瓜菜基地,已种下节瓜、茄瓜、辣椒150多亩,长势良好,亩产收益可达7000元,总值100多万元。
亮点四:推动了智力扶贫
进村帮扶组主要是落实各地贫困户子女免费入读中等职业学校政策,给予每生每年1500元生活费资助,2013年下学期到今年上学期,帮扶村共发放各类助学金19.11万元,受惠学生188人。
引导企业招用贫困户劳动力,与劳动部门沟通,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迄今为止,在 190户贫困户有劳动能力的帮扶对象中,已有63户输出了劳动力77人,分别在本市或相邻地区的工厂就业,月入普遍在2000元以上,基本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的。
新一轮扶贫“双到”以来,各村均举办了22期农技培训班,培训了1600多人次。经培训的农户,普遍反映增长了农科知识,对发展种养充满信心。
亮点五:完善了民生工程
解决饮水难是这次帮扶的重点。根据各村不同情况,采取财政补助一点、所在企业捐助一点、村民自筹一点的办法,筹措近百万元资金,通过重新铺设老化水管,建设新的蓄水池,对供水水井维修、清洗、消毒等一系列措施,使7个自然村、1000多村民饮上放心水。
为改善各村生活环境和村民卫生习惯,帮扶组协同各村委会,总共建造了31个有上盖的垃圾屋,修建了文化广场、休闲公园、老人活动中心,整治污水渠等一批设施,美化了村容村貌,生活环境大为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