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蛋白偶联受体30抑制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神经元凋亡机制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eism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抑制TLR4/NF-κB通路减少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神经元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24,Sham 2组n=21)、SAH模型组(SAH组n=24,SAH 2组n=21)及SAH模型+G1激动剂组(简称G1组,n=24)。通过颈内动脉穿刺法进行SAH模型的构建。采用Sugawara评分评价大鼠SAH的严重性。SAH后24 h采用Garcia评分和平衡木试验评分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成功建模24 h后,称重脑组织湿重和干重,计算脑组织含水率。绘制伊文思蓝标准曲线,评估血脑屏障通透性。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各组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B)检测各组GPR30、TLR4及NF-κB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外周血TNF-α、IL-1β和IL-6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采用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情况。

结果

与SAH组相比,G1组Sugawara评分降低、平衡木试验评分和Garcia评分升高、脑含水率和伊文思蓝的渗出率均降低(均P<0.05)。随着时间的变化,Sham 2组GPR30表达量无明显变化(P>0.05),建模后6、12、24、48和72 h,SAH 2组的GPR30表达量均较Sham 2组高,SAH 2组建模24 h的GPR30表达量最高,而后下降(均P<0.05)。Sham组、SAH组与G1组三组间比较,GPR30、TLR4和NF-κB表达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G1组较SAH组TLR4和NF-κB表达量下降(均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SAH组小胶质细胞数目较Sham组增多,而G1组较SAH组的小胶质细胞减少。ELISA结果显示,SAH组、Sham组与G1组的TNF-α、IL-1β及IL-6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与SAH组比较,G1组的TNF-α、IL-1β及IL-6的表达均降低(均P<0.05)。TUNEL法染色结果显示,SAH组的TUNEL阳性细胞数较Sham组增加,而G1组较SAH组的TUNEL阳性细胞数减少。

结论

GPR30活化后可能通过抑制TLR4/NF-κB通路减少SAH后的神经元凋亡,改善SAH后早期脑损伤,保护神经功能。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以桡动脉掌浅支为蒂的嵌合骨皮瓣游离移植重建部分手指指体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7月-2020年1月,应用桡动脉掌浅支为蒂的嵌合骨皮瓣游离转移重建手指复合组织缺损9例,术中切取以桡动脉掌浅支为蒂的腕横纹皮瓣和桡骨远端骨瓣,皮瓣面积2.0 cm×4.0 cm~3.0 cm×6.5 cm,骨瓣长度1.5~2.5 cm。术后半年内每月于门诊随访,半年后通过微信随访。结果本组9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
原发性眼眶黑色素瘤(POM)是一种罕见的眼眶恶性肿瘤。POM的发生与原有的黑色素病变如眼皮肤黑色素细胞增多症、蓝痣等有关,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渐进性无痛性眼球突出。疾病的罕见性导致其诊断较为困难。MRI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方法,组织病理学检查为诊断POM的金标准。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本文主要回顾了POM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以及治疗的进展,将这一罕见疾病进行系统
近年来眼眶病得到广泛关注,专科建设亦得到快速发展,如何科学高效地开展眼眶病工作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本文重点阐述了开展眼眶外科的必要性、眼眶病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以及如何高效、有序、规范地开展眼眶病临床工作。眼眶病领域存在大量潜在病患群,开展眼眶外科可体现眼科综合实力;其诊断难度大、手术风险高,有必要进行专科配置和人才培养;设备支持和人员培训应齐头并进,要求从业人员抗压能力强、专业理论扎实、循序渐进开展工
甲状腺相关眼病是成人时期最常见的眼眶病,属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而复杂,易与多种眼病混淆,目前尚缺乏特异性的客观确诊指标,临床诊断需结合甲状腺功能、眼部表现和影像学证据综合判断,误诊、漏诊现象屡见不鲜。为提高甲状腺相关眼病的诊断水平,本文按临床表现的特征进行分类,列举多种需要鉴别的眼科疾病,介绍主要的鉴别方法和诊治原则,以期为眼科及内分泌科医师提供参考。(中华眼科杂志,2021,57:809
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是小儿眼科常见疾病,发病率较高,主要临床表现为患儿出生后不久出现持续性溢泪,可伴有溢脓。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目前临床存在治疗方法选择不当等问题,如手术指征把握不准、手术操作不规范等。鉴于此,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整形眼眶病学组经过充分讨论,针对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诊疗达成共识性意见,以期规范我国相关临床工作,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中华眼科杂志,2021,57:814-818
眼内异物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眼外伤,不仅造成眼球机械性损伤,也可因眼内异物存留引起眼部一系列病理改变,严重威胁视功能。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进步,眼内异物伤诊断水平明显提高;眼科显微手术技术的进步与普及,尤其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使眼内异物取出的成功率明显上升。为进一步规范眼内异物伤救治的原则和方法,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外伤学组经过认真讨论,达成共识性意见,以供眼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参考
目的探索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患者的组织相关生物标志物。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连续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8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科确诊并进行手术治疗的Stanford A型AAD患者10例作为病例组(AAD组),同时选取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10例作为对照组(CABG组)。术中留取两组患者的升主动脉组织标本。采用四维非标定量蛋白质组学
放射性皮炎又称辐射性皮炎,是由各种类型电离辐射(如α、β、γ、X射线等)照射皮肤黏膜引起的急性或慢性损伤,也是肿瘤局部放射治疗时最常见的并发症。国内对放射性皮炎的预防及诊断缺乏统一认识,现有治疗手段的合理性、有效性需更多循证医学证据来证实。为更好地指导中国放射性皮炎的规范化诊疗,通过参考大量的国内外文献,经专家反复研讨,制定中国放射性皮炎诊疗专家共识,供临床医师借鉴参考。
2例男性患者主诉为单眼视力缓慢下降至无光感就诊,眼科检查及眼部影像学检查显示球内占位,黑色素瘤可能,行眼球摘除术,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提示为球内脉络膜来源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眼内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比较罕见,无论是组织学形态还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现,易和眼内常见肿瘤相混淆。(中华眼科杂志,2021,57:857-860)
近年来,整形美容外科发展迅猛,中国医疗美容市场竞争激烈,很多机构处于过度营销状况。那么整形美容市场全球第一的美国,整形美容行业和医师又是如何营销和推广自己的呢?通过文献分析,发现美国的整形美容行业,整形美容外科医师主要以媒体推广为主,希望通过文章概述,为中国整形美容外科同行提供一些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