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11月19日,河南省卫辉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正式开班,作为新乡市唯一的省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卫辉市率先拉开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序幕。
“培训班安排的培训内容很丰富,除了农业政策与法规、农业创业计划指导、农业产业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营销、专项技术等课程,我们还特邀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教授举办专题讲座,聘请河南科技学院石晓华博士作为专门的创业辅导师。”新乡市农业局副局长马玉霞告诉记者。“我们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将在试点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稳步推开,积极探索针对新型职业农民实行金融信贷、农业保险、土地流转等方面的扶持优惠政策,切实实现有人种地,有人养殖,种养科学,收入可观,为新乡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力保障。”
跟着教授学知识
在众多培训学员中,30多岁的程继华听课格外认真。高中毕业后,他开始从事农资销售,由于头脑灵活,收入很高。随着财富的积累,年轻的他又有了新的目标。3年前,程继华开始流转土地搞大田种植,目前种植规模已近千亩,成为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经过多年的规模经营,他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为了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他之前就报名参加了卫辉市农广校组织的现代农艺专业中专学历教育,这次,尝到学习甜头的他又积极报名参加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
“来参加这个培训收获很多,真是来对了。15天的培训,我最大的收获是系统学习了农业政策、农业法规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知识。”程继华开心地说,能与专家教授进行面对面交流,也是他一个意外的收获。“朱启臻教授讲课生动活泼,浅显易懂,他向我们讲解了新型职业农民的相关政策以及政策制定的背景和政策趋向;石晓华博士对农业创业的讲解,让我开阔了眼界,理清了思路,对自己的未来也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和规划。”
此外,在程继华看来,这次培训还有一个很大的意义,那就是给渴求知识和技术的农民提供了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举办培训班对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只是一个开始。我们将对符合相关条件和要求,并通过考试考核的农民,由市政府统一颁发职业农民证书。对已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建立档案,动态管理,并进行后续培训和跟踪服务,计划实行学分制教育模式。”卫辉市农业局局长李文栋告诉记者:“每年年初,我们将公布本年度教学计划和课时安排,职业农民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上报学习计划。初级、中级和高级职业农民要在一年内完成一定学时的课程,并通过考试考核取得相应学分。”
对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卫辉市还出台了“十免五奖”的扶持奖励政策,力图吸引和留下一批综合素质高、生产经营能力强、主体作用发挥明显的新型职业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实现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农民期盼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
参加这次培训班的是100名种植和养殖大户,在他们中间,金祥利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金祥利家住卫辉市柳庄乡吕绪屯村,正值中年的他,成熟、风趣、稳重。高中毕业后,金祥利最先从事的是沼气建设行业。为了提升自身素质,他坚持抽出时间自学,先后取得法律专业的专科和本科文凭。2007年,他注册成立了卫辉市永康生态农牧有限公司,建起了养殖、种植、沼气、发电“四位一体”的生态园区,主要从事肉牛养殖、蔬菜种植以及相关产品的销售。利用“牛—沼气、沼液—蔬菜”的循环模式,他把种植、养殖、沼气有机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能源利用率,节约了生产成本,还有效减轻了环境污染。
2008年,他的公司被河南省农业厅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013年又被农业部评为“蔬菜标准园”。现在,公司肉牛的存栏量为550头,年出栏商品牛1600头,种植蔬菜630亩,其中100余亩蔬菜取得了有机转换证,并注册了祥利牌蔬菜商标。其产品通过与大型超市签约,销至新乡、郑州、广州、上海等多个城市。
“通过学习,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作为新型职业农民,不仅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创业,具有较大经营规模和较高收入水平,把务农作为终身职业,还要像专家所说的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现代观念,对生态、环境、社会和后人承担责任。”金祥利一脸认真地说。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增添了金祥利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他踌躇满志地说:“有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做保障,我就更放心了。我计划向外扩展630亩的种养项目,采用‘公司+农户’的形式,公司为农户做好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统一供种,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收购,带动更多的农户走上富裕路。”
金祥利告诉记者,他现在最大的愿望是农民将来不再是一种身份,而是一种职业。“希望农民通过努力也可以有较高的收入,有更舒适整洁的生活环境,能得到更平等的社会地位和尊重。”
培育现代农业主力军
新乡地处豫北平原,土地肥沃,是国家优质强筋小麦生产基地和种子基地。近年来,新乡紧紧抓住建设中原经济区和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的机遇,立足机制和技术创新,大力实施幸福新乡农业现代化工程,积极发展品牌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和高端农业,加快优质粮食生产加工基地、优质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高效生态农业基地、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中心建设,全力打造中原经济区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
然而,新乡市当前务农农民整体状况并不容乐观。据相关调查显示,新乡70%以上的“80后”“90后”青壮年劳动力表示不愿回乡务农;而留下来的农民,平均年龄已经达到55岁,其中妇女超过60%,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近70%,出现了明显的“老人农业”“妇女农业”“小学农业”现象。
很显然,这样一个总体数量相对不足、结构不尽合理的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乡现代农业的发展。
“新型職业农民培育对新乡来说恰逢其时,我们将通过努力,培育出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让他们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推动新乡农业快速、可持续发展。”马玉霞说。
“培训班安排的培训内容很丰富,除了农业政策与法规、农业创业计划指导、农业产业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营销、专项技术等课程,我们还特邀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教授举办专题讲座,聘请河南科技学院石晓华博士作为专门的创业辅导师。”新乡市农业局副局长马玉霞告诉记者。“我们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将在试点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稳步推开,积极探索针对新型职业农民实行金融信贷、农业保险、土地流转等方面的扶持优惠政策,切实实现有人种地,有人养殖,种养科学,收入可观,为新乡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力保障。”
跟着教授学知识
在众多培训学员中,30多岁的程继华听课格外认真。高中毕业后,他开始从事农资销售,由于头脑灵活,收入很高。随着财富的积累,年轻的他又有了新的目标。3年前,程继华开始流转土地搞大田种植,目前种植规模已近千亩,成为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经过多年的规模经营,他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为了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他之前就报名参加了卫辉市农广校组织的现代农艺专业中专学历教育,这次,尝到学习甜头的他又积极报名参加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
“来参加这个培训收获很多,真是来对了。15天的培训,我最大的收获是系统学习了农业政策、农业法规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知识。”程继华开心地说,能与专家教授进行面对面交流,也是他一个意外的收获。“朱启臻教授讲课生动活泼,浅显易懂,他向我们讲解了新型职业农民的相关政策以及政策制定的背景和政策趋向;石晓华博士对农业创业的讲解,让我开阔了眼界,理清了思路,对自己的未来也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和规划。”
此外,在程继华看来,这次培训还有一个很大的意义,那就是给渴求知识和技术的农民提供了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举办培训班对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只是一个开始。我们将对符合相关条件和要求,并通过考试考核的农民,由市政府统一颁发职业农民证书。对已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建立档案,动态管理,并进行后续培训和跟踪服务,计划实行学分制教育模式。”卫辉市农业局局长李文栋告诉记者:“每年年初,我们将公布本年度教学计划和课时安排,职业农民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上报学习计划。初级、中级和高级职业农民要在一年内完成一定学时的课程,并通过考试考核取得相应学分。”
对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卫辉市还出台了“十免五奖”的扶持奖励政策,力图吸引和留下一批综合素质高、生产经营能力强、主体作用发挥明显的新型职业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实现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农民期盼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
参加这次培训班的是100名种植和养殖大户,在他们中间,金祥利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金祥利家住卫辉市柳庄乡吕绪屯村,正值中年的他,成熟、风趣、稳重。高中毕业后,金祥利最先从事的是沼气建设行业。为了提升自身素质,他坚持抽出时间自学,先后取得法律专业的专科和本科文凭。2007年,他注册成立了卫辉市永康生态农牧有限公司,建起了养殖、种植、沼气、发电“四位一体”的生态园区,主要从事肉牛养殖、蔬菜种植以及相关产品的销售。利用“牛—沼气、沼液—蔬菜”的循环模式,他把种植、养殖、沼气有机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能源利用率,节约了生产成本,还有效减轻了环境污染。
2008年,他的公司被河南省农业厅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013年又被农业部评为“蔬菜标准园”。现在,公司肉牛的存栏量为550头,年出栏商品牛1600头,种植蔬菜630亩,其中100余亩蔬菜取得了有机转换证,并注册了祥利牌蔬菜商标。其产品通过与大型超市签约,销至新乡、郑州、广州、上海等多个城市。
“通过学习,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作为新型职业农民,不仅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创业,具有较大经营规模和较高收入水平,把务农作为终身职业,还要像专家所说的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现代观念,对生态、环境、社会和后人承担责任。”金祥利一脸认真地说。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增添了金祥利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他踌躇满志地说:“有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做保障,我就更放心了。我计划向外扩展630亩的种养项目,采用‘公司+农户’的形式,公司为农户做好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统一供种,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收购,带动更多的农户走上富裕路。”
金祥利告诉记者,他现在最大的愿望是农民将来不再是一种身份,而是一种职业。“希望农民通过努力也可以有较高的收入,有更舒适整洁的生活环境,能得到更平等的社会地位和尊重。”
培育现代农业主力军
新乡地处豫北平原,土地肥沃,是国家优质强筋小麦生产基地和种子基地。近年来,新乡紧紧抓住建设中原经济区和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的机遇,立足机制和技术创新,大力实施幸福新乡农业现代化工程,积极发展品牌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和高端农业,加快优质粮食生产加工基地、优质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高效生态农业基地、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中心建设,全力打造中原经济区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
然而,新乡市当前务农农民整体状况并不容乐观。据相关调查显示,新乡70%以上的“80后”“90后”青壮年劳动力表示不愿回乡务农;而留下来的农民,平均年龄已经达到55岁,其中妇女超过60%,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近70%,出现了明显的“老人农业”“妇女农业”“小学农业”现象。
很显然,这样一个总体数量相对不足、结构不尽合理的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乡现代农业的发展。
“新型職业农民培育对新乡来说恰逢其时,我们将通过努力,培育出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让他们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推动新乡农业快速、可持续发展。”马玉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