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联网时代下,每一个公民的行为举止都被镜头和快速传播中放大。而公众生产信息时代,公众参与新闻,大学生群体作为网络新闻的生产者和一个显著的社会群体,拥有了新的网络公共礼仪和日常注意事项。而我们也要思考网络是否放大了大学生日常公共礼仪的缺点。
【关键词】公共礼仪;信息时代;镜头;大学生
随着网络恶俗炒作频发,最常见用一系列扩大影响而采用各种方法、手段反复宣传的行为。而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常常被作为噱头博眼球。在最近一些社会新闻中,大学生或女大学生,常常以吸引公众和社会舆论的题头出现。类似“大学生公交车不文明行为”“大学生素质低下”等类似标题。我们作为分析者,首先要从没有网络时代公众生产信息的环境下,还原大学生的公共礼仪,从中抽丝剥茧。是网络放大了大学生的公共礼仪的不和举止,还是科技发展时代加速了一种对公共礼仪的冲击?都值得我们在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中重新关注大学生的日常公共礼仪。
一、校园穿搭礼仪
如今大学生的打扮, 再也不像十几二十年前那样清一色卡其布军装,男生平头,女生短发。在大学校园里观望,着装色彩丰富,款式更是多种多样。但个别学生的着装也带来了争议,一些不太适宜的打扮也会对自己或者他人造成一定影响。
夏天的时候在大学里行走,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穿着各式各样的拖鞋晃荡,一些人甚至把拖鞋穿进了教室。某高校教授感慨到:“现在的一些孩子,真的越来越不像话。上课的时候发现学生穿着拖鞋,尤其以男生居多,而且花样还不少。现在学生当中流行一种木屐,很多男生都穿着它来上课,一次有学生上课迟到了,竟大摇大摆地穿着木屐进来,发出拖沓又响亮的啪啪声,惹得大家全来观望。穿拖鞋进教室,本身就不太文明,但还只是看着不雅观,现在问题是已经影响了课堂的秩序。”大学里张扬个性无可厚非,但这种自由不能总是体现在个体身上,更不能只体现在物质上,尤其是个人的穿着。
在高校里还有一个不文明的现象就是夏天男生喜欢在宿舍楼里光膀子。原来一到夏天,很多男生都嫌天气热,上身脱得精光做“膀爷”,让一些进男生宿舍的家长和女生看着十分不雅。
当代大学生的个性追求确实比前一代人有了一个很大的跨越,社会的多元化必然会导致追求的多元化。但很多人却只停留在物质追求上,特别是很多人在服装上都在极力地求新求异。大学生作为高学历者,应该学会尊重他人,在着装上应适宜,大方自然,不要让人生厌。同时,学生在追求个性着装之余更不能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当我们大学生在学校里应注意着装礼仪,穿着要符合身份符合要求;注意色彩的搭配;使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导向和为人处事等方面发生积极改变,从而进一步提高我们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二、公众生产信息时代对公共礼仪的认知差异
由于互联网的匿名者,信息缺乏把关人和信息缺乏公信力,导致谣言的产生与泛滥。在此基础上,大家意见的多样性表达,也对公共礼仪表达了不同的差异认知,而大多数意见的生产是不需要负责任的,多数为一种情绪的产生对抗另一种情绪。下面我们以去年在网络上一个对大学生公共礼仪表达不满的事件为例,具体分析。
2016年2月26日,名为“我叫三颗牙”的网友在微博发了一张图片,图片上显示,两名穿着呢子大衣的年轻女孩,蹲在地铁站台上,似乎正在刷手机。图片配文写道:“可能我老了,很多事情比较保守,但是我就是不明白,为何现在那么多女孩子不懂得教养?等个地铁就可以随随便便蹲着,难看不难看?谁教她们的?这是什么生活习惯?”
对于这条微博,有网友表示:“是样子蛮难看的,反正自己不蹲就是了。”“女孩子在外面这么蹲是一种很粗鲁没教养的表现。”“再累也不会在公共场合蹲着,一蹲气质全无。”但是2月27日,这条微博被大量转发后,舆论则更多站在了发帖者的反对面,有网友反驳:“如果是地铁站里没有座位了,姑娘累了稍微蹲一会儿又怎么了?”“女孩子在公众场合蹲着确实非常难看,建议不要这样。但是,这样蹲着其实也并没有碍着别人,跟乱扔垃圾大声喧哗不是一个性质。”还有网友表示:“拍别人照片未经同意发网上的行为更没有教养。”
互联网在放大公共礼仪缺失的同时,也放大了每个公民对公共礼仪的认知差异。上海大学教授胡申生对中华礼仪有多年的研究,在不少以礼仪为主的讲座上都是被邀请的专家。澎湃新闻对胡申生教授进行了采访,他认为这只是一起孤立的事件,两个年轻女孩子没有因为在公共场所就受到太大束缚,蹲下来看看手机,这完全符合她们20多岁的年龄性格,是一个很随心的无意之举。“而且我们相信,后面的情节应该是,地铁一来她们就站起来走了,这也不涉及什么雅观不雅观的问题,发帖是把一个孤立事件放大,对两个女孩不公平,人家很可能也没有想到问题的严重性。”
三、如何应对公众信息生产时代的差异
公共礼仪是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人与组织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用以沟通思想,促进了解,联络感情,达成共识,构造和谐环境的一种行为准则。大学生作为一个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公共礼仪基本素养的学习及养成对达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境界有着重要的意义。公共礼仪不仅能提高大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同时也能通过个人素质去影响交往氛围,这样一个大学生群体甚至能改变社会风气。
但互联网时代,公众可以进行信息生产,一方面监督了社会的不良氛围,另一方面不免对公共场所的公共礼仪太过苛求。社会的发展,物质的丰富,使得人们对精神和体面的追求,一代比一代在自身礼仪方面的追求和进步。总体来说,大学生的公共礼仪是进步的,从日常的谈吐和对规则的遵守就能体现出来。应对人人发声对公共礼仪不同要求的时代,我們仍然要以不变应万变,从仪容仪表礼仪乃至更高要求的谈吐有致、风度翩翩谈及说话的艺术入手,展示个性又不失礼仪。
参考文献:
[1]丁诗琴.《浅议大学生基本公共礼仪素养》(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河南·郑州450008)
[2]李欣.高校礼仪教学的若干思考[J].中州大学学报,2010,10(04):80-81.
【关键词】公共礼仪;信息时代;镜头;大学生
随着网络恶俗炒作频发,最常见用一系列扩大影响而采用各种方法、手段反复宣传的行为。而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常常被作为噱头博眼球。在最近一些社会新闻中,大学生或女大学生,常常以吸引公众和社会舆论的题头出现。类似“大学生公交车不文明行为”“大学生素质低下”等类似标题。我们作为分析者,首先要从没有网络时代公众生产信息的环境下,还原大学生的公共礼仪,从中抽丝剥茧。是网络放大了大学生的公共礼仪的不和举止,还是科技发展时代加速了一种对公共礼仪的冲击?都值得我们在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中重新关注大学生的日常公共礼仪。
一、校园穿搭礼仪
如今大学生的打扮, 再也不像十几二十年前那样清一色卡其布军装,男生平头,女生短发。在大学校园里观望,着装色彩丰富,款式更是多种多样。但个别学生的着装也带来了争议,一些不太适宜的打扮也会对自己或者他人造成一定影响。
夏天的时候在大学里行走,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穿着各式各样的拖鞋晃荡,一些人甚至把拖鞋穿进了教室。某高校教授感慨到:“现在的一些孩子,真的越来越不像话。上课的时候发现学生穿着拖鞋,尤其以男生居多,而且花样还不少。现在学生当中流行一种木屐,很多男生都穿着它来上课,一次有学生上课迟到了,竟大摇大摆地穿着木屐进来,发出拖沓又响亮的啪啪声,惹得大家全来观望。穿拖鞋进教室,本身就不太文明,但还只是看着不雅观,现在问题是已经影响了课堂的秩序。”大学里张扬个性无可厚非,但这种自由不能总是体现在个体身上,更不能只体现在物质上,尤其是个人的穿着。
在高校里还有一个不文明的现象就是夏天男生喜欢在宿舍楼里光膀子。原来一到夏天,很多男生都嫌天气热,上身脱得精光做“膀爷”,让一些进男生宿舍的家长和女生看着十分不雅。
当代大学生的个性追求确实比前一代人有了一个很大的跨越,社会的多元化必然会导致追求的多元化。但很多人却只停留在物质追求上,特别是很多人在服装上都在极力地求新求异。大学生作为高学历者,应该学会尊重他人,在着装上应适宜,大方自然,不要让人生厌。同时,学生在追求个性着装之余更不能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当我们大学生在学校里应注意着装礼仪,穿着要符合身份符合要求;注意色彩的搭配;使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导向和为人处事等方面发生积极改变,从而进一步提高我们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二、公众生产信息时代对公共礼仪的认知差异
由于互联网的匿名者,信息缺乏把关人和信息缺乏公信力,导致谣言的产生与泛滥。在此基础上,大家意见的多样性表达,也对公共礼仪表达了不同的差异认知,而大多数意见的生产是不需要负责任的,多数为一种情绪的产生对抗另一种情绪。下面我们以去年在网络上一个对大学生公共礼仪表达不满的事件为例,具体分析。
2016年2月26日,名为“我叫三颗牙”的网友在微博发了一张图片,图片上显示,两名穿着呢子大衣的年轻女孩,蹲在地铁站台上,似乎正在刷手机。图片配文写道:“可能我老了,很多事情比较保守,但是我就是不明白,为何现在那么多女孩子不懂得教养?等个地铁就可以随随便便蹲着,难看不难看?谁教她们的?这是什么生活习惯?”
对于这条微博,有网友表示:“是样子蛮难看的,反正自己不蹲就是了。”“女孩子在外面这么蹲是一种很粗鲁没教养的表现。”“再累也不会在公共场合蹲着,一蹲气质全无。”但是2月27日,这条微博被大量转发后,舆论则更多站在了发帖者的反对面,有网友反驳:“如果是地铁站里没有座位了,姑娘累了稍微蹲一会儿又怎么了?”“女孩子在公众场合蹲着确实非常难看,建议不要这样。但是,这样蹲着其实也并没有碍着别人,跟乱扔垃圾大声喧哗不是一个性质。”还有网友表示:“拍别人照片未经同意发网上的行为更没有教养。”
互联网在放大公共礼仪缺失的同时,也放大了每个公民对公共礼仪的认知差异。上海大学教授胡申生对中华礼仪有多年的研究,在不少以礼仪为主的讲座上都是被邀请的专家。澎湃新闻对胡申生教授进行了采访,他认为这只是一起孤立的事件,两个年轻女孩子没有因为在公共场所就受到太大束缚,蹲下来看看手机,这完全符合她们20多岁的年龄性格,是一个很随心的无意之举。“而且我们相信,后面的情节应该是,地铁一来她们就站起来走了,这也不涉及什么雅观不雅观的问题,发帖是把一个孤立事件放大,对两个女孩不公平,人家很可能也没有想到问题的严重性。”
三、如何应对公众信息生产时代的差异
公共礼仪是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人与组织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用以沟通思想,促进了解,联络感情,达成共识,构造和谐环境的一种行为准则。大学生作为一个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公共礼仪基本素养的学习及养成对达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境界有着重要的意义。公共礼仪不仅能提高大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同时也能通过个人素质去影响交往氛围,这样一个大学生群体甚至能改变社会风气。
但互联网时代,公众可以进行信息生产,一方面监督了社会的不良氛围,另一方面不免对公共场所的公共礼仪太过苛求。社会的发展,物质的丰富,使得人们对精神和体面的追求,一代比一代在自身礼仪方面的追求和进步。总体来说,大学生的公共礼仪是进步的,从日常的谈吐和对规则的遵守就能体现出来。应对人人发声对公共礼仪不同要求的时代,我們仍然要以不变应万变,从仪容仪表礼仪乃至更高要求的谈吐有致、风度翩翩谈及说话的艺术入手,展示个性又不失礼仪。
参考文献:
[1]丁诗琴.《浅议大学生基本公共礼仪素养》(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河南·郑州450008)
[2]李欣.高校礼仪教学的若干思考[J].中州大学学报,2010,10(04):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