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根本上说,课堂教学是一个信息传输过程。教师是这个过程的中心和枢纽,在信息传输和调控中,作用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必须掌握和利用好教学的交流反馈信息,使教学处于最佳状态,以提高课堂效率。
在成功的课堂中,目标或落实基础,巩固知识;或探幽发微,解惑释疑;或运用知识,培养能力……这些都是教师精心导演的一幕幕有声有色的“话剧”。欲达成此境界,教师应具有强烈的“交流反馈意识”,不满足于简单的一问一答,让学生停留在浅层次的思维领域。教师的“导”离不开学生的“学”,教师面对的是有思维充满求知欲的学生,是活的课堂,情况千变万化。每堂课又是由一个个教学环节组成的,前一环节的复习效果,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后一环节。只有适时地把来自学生众多的信息有效地收集起来,并以此为依据,对预先设想的教学内容、方法乃至步骤加以调整,才能有的放矢地指导教学的全过程。
因此,研究如何及时获取语文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以使有效地校正和调控课堂教学,减少和避免教师作无效的劳动,提高课堂效率,是语文课堂改革中值得思考和探究的课题。
首先,从学生的学习情绪中获取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情绪应是教师获取的第一反馈信息。教师要及时从学生的神态、表情和动作中得到学生对教授内容听得不否明白,学得是否轻松,能否产生浓厚兴趣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就语文第八册教材来说,倘若学生学习《七月的天山》一课时兴趣盎然,学习《小英雄雨来》时情绪激昂;学习《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时悲伤以致落泪;学习《大自然的启示》则不时流露出新奇的目光,这便反映了这些课学生的精神专注投入,与课文的情感融为一体。那一般来说,课堂的教学效率也会较高。反之,学生神态木然,该活跃时神情木讷,该沉思时嘻嘻哈哈,该笑时不笑,该难过时不见得难过,那即便教师的课讲得如何精彩生动,也难收到预期的效果,提高课堂效率也成了一句空话。这一点,从整节课的角度来看是这样,从一节课中的每一个教学五环节的角度来看也是这样。
其次,从学生朗读、答问和质疑中获取反馈信信息,适时点拔。在语文课中,让学生朗读、答问和质疑是教师的主要教学手段之一。但应该认识到,这也是教师获得交流反馈中信息的主要途径。这一点,从道理上来说,教师是不会有异议的,但也正因为这样,这问题就更容易被忽视了。一些教师在上课时,往往为完成教案中计划安排的朗读内容而布置朗读;为按自己分析课文的需要而进行提问,至于朗读和提问中所反映出的问题,恐怕就无暇顾及或认为无必要顾及了。一节课下来,只着重考虑我这节课的教学计划完成与否,却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收益窨有多少。这些现象在教学中确实并不少见,这是造成语文教学耗费时多而收效小的重要原因。据此,强调从学生朗读答问质疑中获取反馈信息,因势利导,适时点拔,尤为重要。如学习《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时,学生不能把读、思、说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在“读读、想想、说说”中领悟情感。教师就要善于点拨。在读第一节基础上,要求学生想象大海还是哪些动物的乐园,这样的情景让你有什么感受,预设学生会想象到一幅欢乐地景象,然后再让学生带着欢乐地语气去读。用“读—思—想—说—读”的结构,训练朗读,并在读中体会感情。教师在这个环节要把握好,尽量引导并提取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全班探讨。这个环节需要老师有一定的教学机智,希望能把自己的教学机智激发出来。这比师只为完成教案定出的教学任务而“以朗读铺路,提问点缀,不管懂与不懂,照样完成教案任务”的实际收效不是会好多吗?
再次,从书面练习中获取反馈信息,查漏补缺。教师经过一个教学环节或整节课的辛勤劳动,学生掌握有多少,缺弱在哪里?学生的书面练习是一个重要的反馈信息,我们应该学会获取和正确利用这一反馈信息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常所说的书面练习,当然包括课外的,但我这里特别强调堂上的。现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书面练习,如:抄写、组词、造句、特别是作文等,大都安排到课外去了,这加重了学生的课外负担,从及时攻取课堂反馈信息角度来看,也不科学的。所以,既应从语文课堂教学中提倡“精讲多练”的角度去加大堂上书面“练”的份量,也需要为从学生的书面练习中获取反馈信息的角度去增加课堂“练习”的机会。而当学生进行书面练习时,教师明亮时进行巡视畏导是十分重要的,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教师尽管也注意经常布置一定的课堂练习,但他们所要得到的反馈信息还往往要待到一两天或者更长时间后的作业批改时才能获得。反馈信息来得迟,及时交流反馈不能实现,课堂教学自然会被动多了。反之,若教师在学生进行书面练习时,能做到经常巡视,认真了解情况,善于发现问题,借以反省自己的课堂教学,并及时查漏补缺;对个别差生加强辅导;对带有共通性的存在问题集中加以评点,那么,学生抄写中的错字、造句中的病句、作文中的离题等问题不是可以得到及时的纠正吗?教师在一些学生作业本上加上的特别显眼的“重做”二字不是也可以逐步“卸免”了吗?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就顺理成章了。
最后,从课后交流中获取反馈信息,促进“教”与“学”的协调。课后与学生交谈,了解其对课堂教学的反响,是教师获取反馈信息的又一途径。但这种征询意见的方式忌问卷式的一问一答,而应在教师与学生轻松而随和的交谈中进行,只有这样,教师才会获得真正的有价值的信息。 当了解到学生觉得这节课特别有趣,学得既轻松又愉快,不知不觉就到下课时间了。那么,这节课的“学”与“教”便应该说已基本达到协调一致,教学的效果自然会是好的。当一个学生在学习了《拔苗助长》后问:“老师,我真不信有像那个农夫这样愚蠢的人。”教师应从这一疑问中了过并把寓意抄给了学生。教师便能意识到,学生在堂只把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在农夫愚蠢可笑的情节上而教师到临将下课时匆匆忙忙分析的什么寓意。学生其实就无听下去,说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尚未能达到协调一致。这样的交流反馈,对教师今后如何改进课堂教学不是大有脾益吗?
但凡成功的教育者,必有强烈的信息反馈意识,并会想方设法及时获取教学的反馈信息,予以储存,为我所用。让我们的教学效益在师生间有效的交流与反馈中获得令人欣喜的提高!
在成功的课堂中,目标或落实基础,巩固知识;或探幽发微,解惑释疑;或运用知识,培养能力……这些都是教师精心导演的一幕幕有声有色的“话剧”。欲达成此境界,教师应具有强烈的“交流反馈意识”,不满足于简单的一问一答,让学生停留在浅层次的思维领域。教师的“导”离不开学生的“学”,教师面对的是有思维充满求知欲的学生,是活的课堂,情况千变万化。每堂课又是由一个个教学环节组成的,前一环节的复习效果,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后一环节。只有适时地把来自学生众多的信息有效地收集起来,并以此为依据,对预先设想的教学内容、方法乃至步骤加以调整,才能有的放矢地指导教学的全过程。
因此,研究如何及时获取语文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以使有效地校正和调控课堂教学,减少和避免教师作无效的劳动,提高课堂效率,是语文课堂改革中值得思考和探究的课题。
首先,从学生的学习情绪中获取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情绪应是教师获取的第一反馈信息。教师要及时从学生的神态、表情和动作中得到学生对教授内容听得不否明白,学得是否轻松,能否产生浓厚兴趣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就语文第八册教材来说,倘若学生学习《七月的天山》一课时兴趣盎然,学习《小英雄雨来》时情绪激昂;学习《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时悲伤以致落泪;学习《大自然的启示》则不时流露出新奇的目光,这便反映了这些课学生的精神专注投入,与课文的情感融为一体。那一般来说,课堂的教学效率也会较高。反之,学生神态木然,该活跃时神情木讷,该沉思时嘻嘻哈哈,该笑时不笑,该难过时不见得难过,那即便教师的课讲得如何精彩生动,也难收到预期的效果,提高课堂效率也成了一句空话。这一点,从整节课的角度来看是这样,从一节课中的每一个教学五环节的角度来看也是这样。
其次,从学生朗读、答问和质疑中获取反馈信信息,适时点拔。在语文课中,让学生朗读、答问和质疑是教师的主要教学手段之一。但应该认识到,这也是教师获得交流反馈中信息的主要途径。这一点,从道理上来说,教师是不会有异议的,但也正因为这样,这问题就更容易被忽视了。一些教师在上课时,往往为完成教案中计划安排的朗读内容而布置朗读;为按自己分析课文的需要而进行提问,至于朗读和提问中所反映出的问题,恐怕就无暇顾及或认为无必要顾及了。一节课下来,只着重考虑我这节课的教学计划完成与否,却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收益窨有多少。这些现象在教学中确实并不少见,这是造成语文教学耗费时多而收效小的重要原因。据此,强调从学生朗读答问质疑中获取反馈信息,因势利导,适时点拔,尤为重要。如学习《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时,学生不能把读、思、说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在“读读、想想、说说”中领悟情感。教师就要善于点拨。在读第一节基础上,要求学生想象大海还是哪些动物的乐园,这样的情景让你有什么感受,预设学生会想象到一幅欢乐地景象,然后再让学生带着欢乐地语气去读。用“读—思—想—说—读”的结构,训练朗读,并在读中体会感情。教师在这个环节要把握好,尽量引导并提取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全班探讨。这个环节需要老师有一定的教学机智,希望能把自己的教学机智激发出来。这比师只为完成教案定出的教学任务而“以朗读铺路,提问点缀,不管懂与不懂,照样完成教案任务”的实际收效不是会好多吗?
再次,从书面练习中获取反馈信息,查漏补缺。教师经过一个教学环节或整节课的辛勤劳动,学生掌握有多少,缺弱在哪里?学生的书面练习是一个重要的反馈信息,我们应该学会获取和正确利用这一反馈信息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常所说的书面练习,当然包括课外的,但我这里特别强调堂上的。现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书面练习,如:抄写、组词、造句、特别是作文等,大都安排到课外去了,这加重了学生的课外负担,从及时攻取课堂反馈信息角度来看,也不科学的。所以,既应从语文课堂教学中提倡“精讲多练”的角度去加大堂上书面“练”的份量,也需要为从学生的书面练习中获取反馈信息的角度去增加课堂“练习”的机会。而当学生进行书面练习时,教师明亮时进行巡视畏导是十分重要的,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教师尽管也注意经常布置一定的课堂练习,但他们所要得到的反馈信息还往往要待到一两天或者更长时间后的作业批改时才能获得。反馈信息来得迟,及时交流反馈不能实现,课堂教学自然会被动多了。反之,若教师在学生进行书面练习时,能做到经常巡视,认真了解情况,善于发现问题,借以反省自己的课堂教学,并及时查漏补缺;对个别差生加强辅导;对带有共通性的存在问题集中加以评点,那么,学生抄写中的错字、造句中的病句、作文中的离题等问题不是可以得到及时的纠正吗?教师在一些学生作业本上加上的特别显眼的“重做”二字不是也可以逐步“卸免”了吗?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就顺理成章了。
最后,从课后交流中获取反馈信息,促进“教”与“学”的协调。课后与学生交谈,了解其对课堂教学的反响,是教师获取反馈信息的又一途径。但这种征询意见的方式忌问卷式的一问一答,而应在教师与学生轻松而随和的交谈中进行,只有这样,教师才会获得真正的有价值的信息。 当了解到学生觉得这节课特别有趣,学得既轻松又愉快,不知不觉就到下课时间了。那么,这节课的“学”与“教”便应该说已基本达到协调一致,教学的效果自然会是好的。当一个学生在学习了《拔苗助长》后问:“老师,我真不信有像那个农夫这样愚蠢的人。”教师应从这一疑问中了过并把寓意抄给了学生。教师便能意识到,学生在堂只把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在农夫愚蠢可笑的情节上而教师到临将下课时匆匆忙忙分析的什么寓意。学生其实就无听下去,说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尚未能达到协调一致。这样的交流反馈,对教师今后如何改进课堂教学不是大有脾益吗?
但凡成功的教育者,必有强烈的信息反馈意识,并会想方设法及时获取教学的反馈信息,予以储存,为我所用。让我们的教学效益在师生间有效的交流与反馈中获得令人欣喜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