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 数据驱动 “流量池”大获成功:瑞幸不是卖咖啡的

来源 :中国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kang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的市场和成长性比咖啡差吗


  我算是中国第一批投资品牌的人,2006-2010年也是中国消费品的第一波浪潮,而我刚好赶上了那一波浪潮。
  当时的投资环境跟现在完全不同,但从长远来看,一个品牌能够做大做强,我认为无外乎需要符合几个条件:首先是市场要大,其次在于行业增速足够快,最后还要看竞争对手是不是强大。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所有专业的投资机构在投资之前都会围绕这三个条件对该品牌进行精细的行业研究。
  从我们投资方来看,瑞幸完全契合这三个条件:
  首先,咖啡是个大市场。现在中国的咖啡市场大概有千亿左右,现磨咖啡占比百分之二十左右。到2030年,咖啡市场估计有3000亿的规模。
  其次在于咖啡市场的成长性很好。咖啡市场好的成长性来源于现代年轻人观念的改变。过去,喝咖啡是一件很值得炫耀的事,一般在特殊商务场合才有;现在不一样,大家每天喝一两杯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咖啡成为很多普通年轻人生活的一部分。
  说到市场大、成长性好,也有不少人问我,为什么瑞幸不从茶饮切入?难道茶的市场和成长性比咖啡差吗?
  这是个好问题。从市场来讲,咖啡的市场肯定不比茶大,中国人喜欢茶是有历史悠久的。从认知上来看,茶在未来必然是个大趋势,瑞幸的小鹿茶一上线,销量立马飙升。对公司来讲,咖啡只是经过综合考虑后的一个市场切入点。过去一段时间,茶饮发展迅速,现在小鹿茶也开放了合伙人计划。
  做茶饮的不代表不能做咖啡,喜茶现在也在做咖啡。从投资方的角度来看,喜茶跟瑞幸只是起点不同,将来大家做的品类很可能类似,甚至是一样的。未来二者也会有竞争和趋同。
  第三,咖啡市场的竞争对手没那么强大,这也是瑞幸不从茶饮切入的一大原因。当时的起步环境下,喜茶等品牌已经做大,贸然切入茶饮市场又会是一片血海。但在咖啡市场放眼望去,主要竞争对手只有一个——星巴克,并且在较长时间内,星巴克在行业里独占鳌头,不少咖啡品牌纷纷后退。同时,我们的细分市场不尽相同,恰好给市场留下一大片空白。

为什么环境好却没有强大的竞争对手 


  市场大、增长性好,为什么过去一直没有特别好的玩家。我觉得原因有三:
  一是过去咖啡价格还是偏贵。星巴克在中国市场其实做得很好,现在也在三四线城市逐渐下沉。我认为星巴克还是偏贵,其咖啡产品至少都是三十多元起步。星巴克无法渗透更大的市场,价格占较大一部分原因。
  二是房租成本太高。在中国,除了星巴克以外,所有大店模式的企业都是不赚钱的,中国99%的咖啡厅都面临这样一个痛点。而线下的小企业为了规避这些痛点,不得不转向小店模式,这也是咖啡品牌一直无法做大做强的一大原因。
  三是品牌不夠年轻。星巴克在中国市场摸爬滚打二十多年,还是老样子,在年轻人眼里它是个传统品牌,并不符合年轻人新的需求。
  更加核心的逻辑在于,瑞幸咖啡和未来新生品牌一样,在传统品类里满足了年轻人新的需求。年轻人迫切在传统品类渠道上找到新的消费品牌,找到属于自己的标签和符号。我虽然喝的还是咖啡,但是瑞幸更便捷的方式、更低的价格、更有意思的玩法,给我贴上了“Young”的标签。
  消费品不仅仅是功能性的,它更多包含的是情感诉求。比如,喜茶背后也有它的情感诉求。大家去喝喜茶难道是为了喝杯奶茶吗?要是单纯只是为了喝奶茶,怎么不选择乐乐茶和CoCo这些品牌?本质不是价格问题。



  拿着喜茶又酷又有范,还能拍照社交等,其背后的情感诉求,才是喜茶又贵又火的真正原因。

瑞幸如何通过“咖啡找人”裂变用户


  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有了强IP远远不足,还必须有新的运营手段和玩法,尤其是社交营销。过去中国的CRM(客户关系管理平台)系统很差,传统的零售品牌无法通过成千上万的交易量获取用户的画像、消费行为、消费偏好以及消费者获取产品信息的来源、渠道、转化率等。
  但今天,用户运营在玩法上发生了颠覆,“IP+社交营销”的模式正逐步击破行业壁垒,各个行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这为过去无法实现的“咖啡找人”模式提供了机会。
  瑞幸有一个强大且高效的的团队在运营用户,通过社交、分众广告投放等渠道,运用“咖啡找人”快速搜罗用户,能够轻松触达终端用户。瑞幸将“流量池”的理念运用得炉火纯青。
  科技赋能与数据驱动让瑞幸这个全新的品牌,在两年内迅速成为中国销量仅次于星巴克的品牌,甚至销售量和覆盖网点在年末有可能超越星巴克。
  有技术的支撑,再加上商业意识,从我们投资方的角度来看,瑞幸并不是一家传统的咖啡公司,更像是一家新零售公司。除了有自己的用户数据分析体系,强大的IT系统,还有小门店的及时配送能力,这种分钟级的物流配送能力,验证了它更像互联网公司。
  现在,我们评估消费行业的公司,有两个重要参考:一个是科技,另一个是文化。必须由这两个要素支撑公司,即要么是科技效用品,要么是文化效用品,最好两者能够结合起来,就威力无穷了。

中国未来存在着前所未有的投资新消费品牌的机会


  中国过去的品牌不算是品牌。在我们看来,中国在第一波新消费浪潮来临之前,所谓的品牌都不算是品牌。大多数企业都是以制造业为主,没什么品牌意识,产品在差异性上并不明显。当时的消费市场环境下是按需求投放,绝大多数产品是从销售和经销做起。消费者没那么成熟,对于品牌的认知也不成熟。所以在很长时间内,中国很难出现好品牌。
  其次,再来看看淘品牌。不少人很好奇一个现象:市场对品牌有需求,但为什么淘宝没出现品牌?淘品牌究竟算不算品牌?   其核心在于没有品牌意识和观念。在我看来,这跟创始人和创始团队有很大关系。在淘宝那一波流量里,所有人都忙着收割流量红利,挣钱太容易,谁还愿意自己打造品牌?况且打造品牌要走一段很长的辛苦路,九死一生。
  至于淘品牌,我认为它称不上品牌,主要原因有二:第一,淘宝的用户人群不能支撑品牌生存,即淘品牌没有固定的客户。对于淘宝品牌而言价格太低,客户对价格极度敏感,并无客户粘性可谈。第二,淘宝品牌客户对品牌没有敬畏、没有忠诚度,自然而然也不愿意为品牌赋予价值。
  淘宝这片土壤最大的价值在于,服务了对价格极度敏感,追求性价比高的客户人群,但其本质上并不能称之为品牌。



  需求侧:用户人群迭代颠覆了“中国出不了大品牌,中国永远都是小品牌”的局面
  线上线下的融合推动了“中国出不了大品牌,中国永远都是小品牌”局面的颠覆,但导致初创环境变得更好的最核心因素还在于用户人群的迭代,即越来越多的主流用户人群在今天愿意为品牌买单。核心消费人群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城市Z一代人群。这类人群一般指85后、90后的青年,生活质量较高,从小对教育资源、信息获取较为重视,愿意为品牌付费,懂得愉悦自己。他们想跟别人与众不同,从好的品牌中寻找属于自己的标签。
  城市Z一代抱着“我喜欢我就要买”的心态去购买品牌,而不是“我想要什么,给我合适的价格才买”,他们追求品质,愿意为品牌溢价,这类特征对品牌极有价值。
  第二类是小镇新青年。这类人群在二三线城市,家庭条件不错,虽然挣得不多,但幸福指数和消费能力很高,他们平时通过抖音快手等了解世界,也愿意为星巴克这些品牌买单。
  中国市场的文化、区域、地理太复杂了,这给一二线城市品牌的下沉带来了启示:品牌下沉不能单枪匹马,要聚焦当地做一些区域品牌,增加产品品类。
  第三类是新中产阶级人群,即一线城市已成家立业的人群。他们更注重家庭教育、家居生活品质,在工作与生活的天平中更倾向于生活,较注重生活消费而不再是挣钱。
  用户人群的迭代带来了更多消费人群为消费升级后的新品牌买单,并且也在今天的品牌过剩时期,促进新品牌的快速更新迭代。
  供给侧:更多创始人开始有了远大的品牌使命感
  现在的创始人打造品牌不再像过往一样随便,大多数都有较强的使命感。比方说做新锐化妆品品牌,就一心想做成“中国的欧莱雅”,从公司调性、产品设计与品质等方面下功夫,打造出来的品牌确实做到了精细。
  这一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企业家,也更有生活品味,他们往往更能按照自己的价值主张去打造品牌。
  所有大消费品牌都面临品牌升级的机会
  在我看来,所有行业在未来10年,都会有新的品牌衍生出来,并且有些品牌能做到几百上千亿的规模。
  在中国本土品牌中,老品牌不够强大,品牌老化、用户运营效果不佳等现象比比皆是,大可聚焦细分领域,寻找更纵深的品牌发展空间。好的传统区域品牌有望通过线上渠道从细分领域切入更大的市场,但机会还需要等待。
  中国拥有14亿人口,但真正做到上千亿美元的中国食品企业只有茅台一家,跟美国十几家上千亿公司、几十家百亿公司相差太远。像海天酱油这样大量级的市场,我们大致估算了一下,全中国14亿人口平均下来每人一年都吃不够一瓶海天酱油。而且其价格便宜,没有进行品牌升级,市值还有上升空间。
  一旦品牌将中国市场完全渗透,体量都可以變得很大,在中国市场卖面包卖到几十亿都不算大,要做到几百亿才算把市场真正打透。
  单纯只做线上的品牌已经跑不通了,会出现新一代线上线下融合的品牌
  互联网电商需要线下。阿里、京东这样的电商在2013-2015年也纷纷掉头收线下店。并不是说线上电商强大,而是电商需要线下的资源和渠道扩张业务。
  为什么没有百分百线上的电商企业?为什么线下资产有重要价值?我们回归人的社会属性来看。天天待在家里线上购物的人毕竟是少数。人为什么外出购物?因为他们渴望社交,想融入到社会中去。这种社交属性仅从线上渠道难以获取,这也是线上无法完全替代线下的原因。
  从以上几点来看,我认为中国未来存在着前所未有的投资新的消费品牌的机会,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大机会。
其他文献
项目档案利用是指为企业需求者提供历年来公司装置从立项、审批、招投标、勘察、设计、施工、生产准备到竣工投产使用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形式的全部文件.很多
期刊
项目是否是刚需?是否终结了生产生活中的痛点?  通常,我们做一件事,选择一个方向,一定是解决了某个需求。但这个需求是不是刚需,却有很大不确定性。  什么叫刚需?简单归纳就是三点:  极大提升效率  没有搜索引擎的时候,你怎么查找一些知识?可能是图书馆,或是问朋友。我们现在已经很难想象没有搜索引擎的时候,你获取信息是多么繁琐。搜索引擎极大提高了获取信息的效率,它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必备工具。  极
期刊
在中央部门2005年度预算执行审计培训班上,李金华审计长就派出审计局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以下简称).明确了中央部门审计旨在“揭露问题、规范管理、提高效益”的三项总目标,
结合多年的《电工学》教学体会,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从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改革等方面探讨了该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提出新疆大学《电工学》教学改革的对策:加强师资队;增强学生
水火不容这是指其自然属性,但是如何利用其自然属性就看人们对物质特性掌握的程度.火可以把水烧干,水也可以把火扑灭,但是中间隔一层铁,就可以用火把水烧开供人饮用,甚至利用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通信和云计算等新兴科技的不断发展,也随着国家对各行业信息化发展的大力推进和支持,企业借助新技术和新理念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是在大数据互联网时
期刊
在历史认识论方面,波普尔解答了历史学的性质;提出了历史学的任务——解释和描述;指出了历史学的选择性和历史认识的相对性;阐述了历史的客观性和历史意义。波普尔的历史认识
在广西那坡县南部靠近边境的地方,有一片800亩退耕还林的山地,山上种满了小叶榕树苗。放眼望去,青山翠绿,生机盎然。一座深红色的镌刻着“中国民主同盟生态林”的石碑矗立在
9月下旬在上海举行的2018年民政论坛盛况空前,黄树贤部长发表了“学习新思想、认识新使命、谱写新篇章”的讲话.对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识和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