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构又称谋篇布局,是文章的“骨骼”。好的作文都是结构清晰完整,其主要表现为起承转合自然,过渡照应合理,段落层次分明等。在平日的作文批改中,发现不少学生,作文结构松散,呈现方式凌乱。因此很有必要教会学生掌握常见的结构,进而创新结构。那如何指导学生作文结构完整严谨?这里笔者提供实用的三种:
一、凤头豹尾成一体,文章处处是精彩
元人陶宗仪曾讲:为文须“起要美丽,结果响亮”。也就是,开头要漂亮,像“凤头”;结尾要响亮,像“豹尾”。
好的開头一定是简洁、新颖、亮丽,或直接或间接,或明快或委婉,切入文章,奔向主题。方法或单刀直入,开门见山;或修辞手法开篇,文采斐然;或环境描写开头,烘托渲染气氛;或议论抒情开篇,拨动读者心弦;或设置疑问,引起读者注意,急于卒读。
文章的开头就是一个精彩的“亮相”,让人耳目一新,字字珠玑紧随其后,各种修辞纷至沓来,整个文章行云流水,十分欢畅。如《年轮》一文充满了惊喜处处,岁月就是一道道的年轮组成的,记忆深处的几件事情“信手拈来”,充满了最诚挚的感情,却又紧扣题目。加上前后强烈的对比,“不少事早已模糊不清”与“唯有这几件仍历历在目”,有强烈的悬念感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自然引出下文对往事的回忆。
好的结尾,一定是自然、响亮、余味,或引人深思,或启人遐想,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完整,主题突出。结尾一要“打动人心,韵味悠长”。如都德《最后一课》的结尾,通过情不自已的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表明韩麦尔先生陷入极度的亡国悲痛之中,无声胜有声,具有极大的艺术魅力。二要音韵悠长。如鲁迅的《故乡》的结尾: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处处精彩之下,文章峰回路转,处处精彩呈现,结尾短小精悍,画龙点睛,充满了深刻的意味和浓厚的艺术感染能力。
二、内容充实猪肚圆,说理透彻感情深
“猪肚”意味着充实的内容和字字在理的说理方式,一般认为按照文章的开头-发展-结束的方式进行书写,然后能够详细的阐述自己的观点,有逻辑的说理方式和充分的例证来填充自己的观点。记叙文,写人叙事要做到内容具体,情真意切。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的主体部分,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我”和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同时穿插描写了藤野先生的外貌,从不同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议论文,发表看法,要做到言之有理,持之有据。“三段论”中的本论是议论文的“肚”,多角度论证中心论点。如吴晗《谈骨气》,作者选用三个典型事例:文天祥不为高官所诱英勇就义;穷人宁可饿死不食“嗟来之食”;闻一多拍案而起,怒对国民党手枪。通过摆事实的论证方法,从不同角度证明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另一种思路板块组合,通常有几个板块,构成并列或对照或层进的关系,运用小标题等片段的形式,从一个或几个侧面(角度)表达主旨。可以采用小标题、生活片段、镜头组接、日记体、剧本式等结构形式,巧妙构思,融为一体。如《惊喜》一文,整个文章就被切分为三个板块:惊喜是一种情绪;惊喜是一种心态;惊喜是一种能力三个板块相互配合,层层递进,最后融合在一起,思路十分清晰,而且结构也严谨,感染力很强。运用板块组合法时,应注意截取那些典型的片断。各个片断应融为一体,必须为同一个中心服务。各部分要写得精致,巧妙点化,在各板块的紧要处,要有能够彰显题意的关键句。
三、起承转合需巧妙,逻辑关系要清晰
行文过程中,讲究的是清晰而明确的逻辑关系,这就是我们俗称的“起承转合”,构成了整体性的逻辑关系。这里以记叙文和议论文为例讲解此法。
1.记叙文
根据其叙事特点,常以时间、空间、事件和情感为发展顺序,也可采用一些如悬念法、抑扬法等表现手法,使文章曲折多变,增强可读性。其一般模式是:
(起)开端部分:环境描写,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并点染出人物的心情。
(承)发展部分:顺着开头发展,继续叙述、点染,加强“矛盾”。一般不发生波折。
(转)高潮部分:情节突变,或解除矛盾和误会,揭示意义或真相,升华情感,
(合)结尾部分:呼应开头,写出事件的影响:获得力量、感动、美,永远难忘等。
如《琴声不息》一文结构严谨,开头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好心情;接着巧设悬念,描写小女孩凭借高超的技艺成功演奏;然后设计记者采访,通过记者提问;接着情节突转,借老人答疑,清楚地说出“记忆移植”的奥秘;最后在悠扬的琴声中结束文章。
2.议论文
议论文通常有四种结构:并列式、总分式、层进式和对照式。在构思时,可以采用点面结合、正反对比和变换角度等选择论据论证,安排结构。如王安石《读<孟尝君传>》: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呼!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难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上文仅四句话,但起承转合俱备,一气贯注。第1句是“起”,摆出批驳对象;第2句“承”起,针锋相对,亮出自己的观点;第3句“转”,从反面假设论证;末句“合”,由前面推理,得出结论。再如《创新》一文同样结构严谨:首先要引出话题提出论点,谈创新的作用。(起)其次从不同的角度来论述创新。可有分论点和议论性事例。(承)再次,从反面批判社会上一些“假创新”的不良现象。(转)最后,回到论点,发出号召。(合)
以上所讲方法只是个引子,还有如书信体、童话寓言等诸多创新结构,不一而足。但要记住的是,无论采用哪一种结构,都要做到完整严谨、和谐自然和曲折变化。
【参考文献】
关永利.古文观止·续古文观止鉴赏辞典【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6)
一、凤头豹尾成一体,文章处处是精彩
元人陶宗仪曾讲:为文须“起要美丽,结果响亮”。也就是,开头要漂亮,像“凤头”;结尾要响亮,像“豹尾”。
好的開头一定是简洁、新颖、亮丽,或直接或间接,或明快或委婉,切入文章,奔向主题。方法或单刀直入,开门见山;或修辞手法开篇,文采斐然;或环境描写开头,烘托渲染气氛;或议论抒情开篇,拨动读者心弦;或设置疑问,引起读者注意,急于卒读。
文章的开头就是一个精彩的“亮相”,让人耳目一新,字字珠玑紧随其后,各种修辞纷至沓来,整个文章行云流水,十分欢畅。如《年轮》一文充满了惊喜处处,岁月就是一道道的年轮组成的,记忆深处的几件事情“信手拈来”,充满了最诚挚的感情,却又紧扣题目。加上前后强烈的对比,“不少事早已模糊不清”与“唯有这几件仍历历在目”,有强烈的悬念感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自然引出下文对往事的回忆。
好的结尾,一定是自然、响亮、余味,或引人深思,或启人遐想,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完整,主题突出。结尾一要“打动人心,韵味悠长”。如都德《最后一课》的结尾,通过情不自已的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表明韩麦尔先生陷入极度的亡国悲痛之中,无声胜有声,具有极大的艺术魅力。二要音韵悠长。如鲁迅的《故乡》的结尾: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处处精彩之下,文章峰回路转,处处精彩呈现,结尾短小精悍,画龙点睛,充满了深刻的意味和浓厚的艺术感染能力。
二、内容充实猪肚圆,说理透彻感情深
“猪肚”意味着充实的内容和字字在理的说理方式,一般认为按照文章的开头-发展-结束的方式进行书写,然后能够详细的阐述自己的观点,有逻辑的说理方式和充分的例证来填充自己的观点。记叙文,写人叙事要做到内容具体,情真意切。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的主体部分,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我”和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同时穿插描写了藤野先生的外貌,从不同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议论文,发表看法,要做到言之有理,持之有据。“三段论”中的本论是议论文的“肚”,多角度论证中心论点。如吴晗《谈骨气》,作者选用三个典型事例:文天祥不为高官所诱英勇就义;穷人宁可饿死不食“嗟来之食”;闻一多拍案而起,怒对国民党手枪。通过摆事实的论证方法,从不同角度证明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另一种思路板块组合,通常有几个板块,构成并列或对照或层进的关系,运用小标题等片段的形式,从一个或几个侧面(角度)表达主旨。可以采用小标题、生活片段、镜头组接、日记体、剧本式等结构形式,巧妙构思,融为一体。如《惊喜》一文,整个文章就被切分为三个板块:惊喜是一种情绪;惊喜是一种心态;惊喜是一种能力三个板块相互配合,层层递进,最后融合在一起,思路十分清晰,而且结构也严谨,感染力很强。运用板块组合法时,应注意截取那些典型的片断。各个片断应融为一体,必须为同一个中心服务。各部分要写得精致,巧妙点化,在各板块的紧要处,要有能够彰显题意的关键句。
三、起承转合需巧妙,逻辑关系要清晰
行文过程中,讲究的是清晰而明确的逻辑关系,这就是我们俗称的“起承转合”,构成了整体性的逻辑关系。这里以记叙文和议论文为例讲解此法。
1.记叙文
根据其叙事特点,常以时间、空间、事件和情感为发展顺序,也可采用一些如悬念法、抑扬法等表现手法,使文章曲折多变,增强可读性。其一般模式是:
(起)开端部分:环境描写,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并点染出人物的心情。
(承)发展部分:顺着开头发展,继续叙述、点染,加强“矛盾”。一般不发生波折。
(转)高潮部分:情节突变,或解除矛盾和误会,揭示意义或真相,升华情感,
(合)结尾部分:呼应开头,写出事件的影响:获得力量、感动、美,永远难忘等。
如《琴声不息》一文结构严谨,开头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好心情;接着巧设悬念,描写小女孩凭借高超的技艺成功演奏;然后设计记者采访,通过记者提问;接着情节突转,借老人答疑,清楚地说出“记忆移植”的奥秘;最后在悠扬的琴声中结束文章。
2.议论文
议论文通常有四种结构:并列式、总分式、层进式和对照式。在构思时,可以采用点面结合、正反对比和变换角度等选择论据论证,安排结构。如王安石《读<孟尝君传>》: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呼!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难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上文仅四句话,但起承转合俱备,一气贯注。第1句是“起”,摆出批驳对象;第2句“承”起,针锋相对,亮出自己的观点;第3句“转”,从反面假设论证;末句“合”,由前面推理,得出结论。再如《创新》一文同样结构严谨:首先要引出话题提出论点,谈创新的作用。(起)其次从不同的角度来论述创新。可有分论点和议论性事例。(承)再次,从反面批判社会上一些“假创新”的不良现象。(转)最后,回到论点,发出号召。(合)
以上所讲方法只是个引子,还有如书信体、童话寓言等诸多创新结构,不一而足。但要记住的是,无论采用哪一种结构,都要做到完整严谨、和谐自然和曲折变化。
【参考文献】
关永利.古文观止·续古文观止鉴赏辞典【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