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韵,从胸襟流出

来源 :海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j0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家泽,荷香堂主,南岭居士,海南屯昌人,在职研究生,现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海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海南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海南省珠崖印社副社长、海南省书画院特聘书画师。学习研究书法、篆刻艺术三十余年,取得了一定成绩。
  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书法强调的是要善于将深厚的文化底蕴、民族意识、时代特征与个人审美趣好相结合,去反映生活,去承古创新,去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去对社会的发展进步产生影响。
  作为华夏传统文化的母体艺术,书法这门延续了数千年悠久而高雅的奇葩,以其巨大的文化含量展现过她的辉煌,以其丰赡的美学神采散发着永恒的魅力。在当代,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推进,书法艺术更显示出她巨大的发展潜力,在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创建中发挥着特有的作用。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书法强调的是要善于将深厚的文化底蕴、民族意识、时代特征与个人审美趣好相结合,去反映生活,去承古创新,去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去对社会的发
  家泽自幼喜书画,好篆刻,尤其对篆书情有独钟,数十载仍孜孜以求。他早年受教于海南省第一届书法家协会主席黄强先生,注重楷书基本功的训练,坚持不断临摹古代名帖,对当代的名家名作亦多涉猎,博彩众家之长为己用,在书法艺术创作的道路上不断超越自己,对真、草、隶、篆颇有独到的心得。家泽同志的书法创作以篆立其筋,以隶立其骨,以楷立其法,以草正其律,在浓烈的时代气息中蕴藏传统的韵味,在浓厚的传统风貌上又透露出强烈的创新意识,既呈现出鲜活且不乏时代感的清峻之风,又能在典型的贴学风范中透出典雅的书卷之气。——王应际展进步产生影响。于是,二十一世纪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今天,我们高兴地看到了书法艺术繁荣昌盛的流光溢彩,也看到了一批批具有扎实功力与广泛影响的优秀书法艺术家的涌现。
  一个优秀的书法艺术家之所以优秀,在于他所具备的又被人所共知的优点和特征,这些优点与特征是建立在相应的物质基础和精神条件之上的。比如说,先天的禀赋,后天功夫的锤炼和学养的积累:又比如说,高尚的情操,历练的人生,完美的艺术感觉,独特的传统提炼与创造能力等。这是书法特有的精神性所在,也是最能展示、最能体现书法精神力量的本质特质之一。
  书法的艺术构成有两个重要的元素,即形式构成和精神构成。近年来,我在思考书法的“形质”问题。书法的“形”是什么?是形式、形态、形状、属性或性质。南朝齐书法家王僧虔《笔意赞》中有一句名言:“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方可绍于古人。”此话是用书法艺术审美的辩证法指向了书法的创作本体,即要以“神采”为主导,“形质”是从属的,两者应该结合,“兼之者”才能超越古人。其实,这里的“形质”是从属的,两者应该结合,“兼之者”才能超越古人。其实,这里的“形质”一词涵义的重心在“形”而不在“质”。因为,“神采”离不开“形”,靠“形”来提升,“形”是基础。“质”的外表是“形”,展示外耀而为“神采”:“神采”是“求之不得”的,只有通过“形”才能“考之即彰”。《易·系辞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词源》的解释是,道,指精神:器,指物质。从书法的角度来说,“形而上”者不单单是指书法的客体(作品)的“神采”,还应该包涵书法的主体(作者)投入的精神活动和产生的精神力量,这是书法精神构成中对“质”的基本阐释:“形而下”者,应该指向书法的形式构成,即是书法作品的外形式样、形状、形态和形势,还应该包涵作者所运用的笔墨材料和技法技巧。书法的“形”是外露的,是现象:书法的“质”是隐蔽的,是本质,必须通过现象来表现。同时,书法的“质”,不能用简单的直观去认识,而必须透过现象掌握本质。因为,书法的“质”是否有“神”,诚然离不开书家技法技巧的表达及其投入的艺术感悟、审美追求等精神劳动。书法艺术的最终指向,是以追求每一幅作品独特的“精魂超然,神采射人”(张怀瑾语)为最高境界,为灵魂的,这是书法“质”的本质规定性所决定的。由技到道,有形到神。可见,墨韵,从胸襟流出:书法,乃心灵的艺术。
其他文献
疍家人是一支特别族群,他们主要从事沿海港湾的渔业和水上运输,他们祖祖辈辈浮家泛宅,以水为伴,长期与风浪搏斗,被人称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航海家,也被人称作“疍家贼”,因在海面漂泊,又被称为海上的“吉普赛人”,解放初还差点成为中国第57个少数民族。一直以来,受到文化节学者的重视,同时,他们的族类群的特殊之处,他们的生活以及他们所受的磨难、精神等,也是颇为关注的对象,因此,他们也就成为了我国一些影视艺术家
期刊
这一代的巴夭族人处于无国籍状态,导致他们至今没有公民权和基本医疗,得不到任何教育,依然静静地沿袭着他们祖辈留下来的、鲜为人知的海洋生活模式,以海为家,四处迁徙,过着不折不扣的海上“游牧”生活,被人们称为“海上吉普赛人”。  水上人家,他们的家就在海上,以舟为宅,我国宋代《太平寰宇记》有“疍户多生于江海,居于舟船,逐水而居”的记载,现在广东、广西、海南省的河流入海港口仍有着疍家人生活,这群被称为“海
期刊
深海的章鱼族群,在微溟的鱼灯下,打点餐后时光;红色的机械鱼群,像一团团拧紧发条的火;海马聚会于一丛丛水草森林,小人鱼在飞船王国里呼朋引伴;海龟背上的五彩螺蛳城,仿佛一座微型的庞贝。  对海,其实我是害怕的,这源于小时候做的一个梦,梦里的海底是黑黝黝的,忽然有一只鲨鱼扑过来咬着我的手臂,无论怎么挣扎都甩不开。就因为如此,无论我去过多少次分界洲,都不曾下海游过泳,潜过水,总觉得水下面会有一只大鱼正等着
期刊
车子爬过盘山小道停在天堂森林公园门口,从窗口望去,浩瀚的亚龙湾海岸上,密布着各式各样的建筑物。清凉的海风吹拂着森林公园,仰望山上浓绿成荫的热带树木,高耸入云,俯瞰海滩边洁白的沙滩,充满热带海洋的原始美感。  这里是最能制造浪漫的地方,这浪漫被冯氏搬上了荧幕展现给大众。葛大爷演的秦奋对试婚新房鸟巢老鹰26号的介绍让影迷们印象深刻,他说“这是我准备死在这里的地方。面朝大海,背靠青山,四季花开,最后一眼
期刊
鱼饼色泽金黄,具有香、滑、爽、嫩、鲜的特色,是下酒下饭之佳肴。  食材:马胶鱼、米粉  调料:清水、糖、生粉、味精、盐、蜜糖  制作:  1、精选马胶鱼肉去骨后剁成肉泥,加味精、盐、蜜糖及少许生粉挞成白里透青的肉胶(俗称鱼青),然后加入适量清水拌均成胶糊,再用模压成薄饼状:  2、慢火烧锅下油,放下鱼饼,慢火煎至两面起金黄色即成。  疍家成鱼腩肉煲  疍家咸鱼,鱼香浓郁,再煲以五花肉,实在是美味无
期刊
一边涮煮一边趁热吃,一锅鲜美无比的海鲜汤,这种汤几乎不含任何脂肪,热量较低,疍白质含量高。正是如此简单的吃法,更得了海鲜的真蒂,原汁原味,才是真正的海鲜。  有句俗语说:“疍家酒席全是鱼,疍家无腥不成饭”。疍家棚的美味佳肴,来源于大海,全在于新鲜。充满智慧的海南疍家人,不但进一步发扬了疍家海鲜的传统烹调技术,而且博取了粤、川、湘、桂等大江南北众家之长,形成了独特的疍家风味。  新一代的疍家人顺应时
期刊
疍家传统系列小食就主要围绕大米这一原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水上人家由于从事水上的捕捞作业时,根据潮水的涨落而生产,不能按时开膳,后来春节期间农闲加上气温相对低,经过摸索做出存放方便、食用方便的疍家民间传统系列小食,成为新年及日常佳品。  早就听说,三亚水居是巷疍家人汇聚地。早晨八点左右,我们在这附近兜兜转转寻找水居巷,据说这里有正宗的疍家小吃,有人指给我们从南海巷穿过去便是水居巷了。寻找这小吃似乎没那
期刊
前往采访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周文彰的路上,还是有些紧张,虽然周文彰副院长在海南任职时,有过照面,知道他是一个较好亲近的人,但仍然有些紧张。在出租车上,把事先准备的问题看了再看。到了国家行政学院,他正在开会,开完会还有接待,因此我的采访只有短短的二十分钟。周副院长在他的办公室接受了我的采访。他为人爽快,开门见山直接回答我的问题,而后还送给我他最近出的书法集,以及亲自签名的名信片。  海风:海南历史上有
期刊
他带领团队历时八年,酝酿、策划、收集与整理,遍访海南乡野巷陌,黎苗村寨,深入挖掘、整理与记录了海南食材特点,与民间厨师交流,得到了“厨艺的最高境界是回归食材的本味”的理念。  我有一帮海外的吃客朋友,每年总会组织一次“海南美食之旅”,我也很乐意带着他们到海南各地“试吃”。我们找吃的地方经常是一些乡下简单食肆,或乡村里某位朋友家里,吃得也很简单,但是每次大家总是吃得很开心,意犹未尽的感觉。  有一次
期刊
“我去海南纯属偶然。”刘建华老师爽朗地笑着对我说,从他的笑容中似乎还能读出当年他来海南的心情。“我去海南是我的一个学生提议的,他说‘你思想自由,你应当去海南,我正好送车去海南,我带着你走’,我身上带了20多块钱,就这样跟着他往海南奔了。”  “我当时因为一个简单的意愿,我向往自由,在我家里的屏风写着‘你见过海吗?’”刘建华老师指手划脚,想起当年的情景他仍然是兴奋不已。“我是冲着大海,冲着自由的梦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