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沃特财务集团创始人、主席兼总裁,1995年创立沃特财务集团,总部位于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市。
蒂姆· 沃特自1987年以来,共参与了100多例APO与"上市"交易,目前以中国为重心的全球交易是沃特的重要业务之一。沃特先生还是USX沃特中国指数的创始人兼联席董事总经理,并且担任DXP Enterprises公司(纳斯达克上市发行公司)的董事会成员。
扎根本土还是先行国际化?
花美国人民的钱、走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路——这样“质朴”的理论显然不足以解释“企业为何选择海外上市”。真正的原因可能在下面这段广告词中:
美国的资本市场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超过200年的历史。美国股市汇聚了全世界的投资者,为近18000家美国本土和外国公司提供资本与继续发展的平台。中国企业要发展壮大,美国的资本市场是很好的国际舞台。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决策者的胆略及良好的投融资环境。为何在美国上市的中国网易公司创始人、年轻的丁磊能够在美国股市拥有超过10亿美元的身价,身居全世界前150个最富有人的行列?实践证明中国人可以充分利用美国的资本市场,如果网易没有成为美国上市公司,企业发展的速度可能要慢得多。是谁帮助丁磊和网易获得如此巨大成功的呢?当然是帮助其上市的美国证券公司。
蒂姆·沃特和他创立的金融集团HFG(Halter Financial Group)的核心业务就是为有意愿在海外上市的、符合条件的中国企业“定做”一个融资方案,这个方案包括:一个壳公司(多为二板上市企业,如美国的OTCBB)、一些特定的投资人(通常为私募投资,挂牌前已经成为股东,享有30%左右的折价)和一个令彼此满意的价格。简单来说,就是结合了定向投资的买壳上市,蒂姆发明了这种做法,起名叫APO(Alternative Public Offering),并把它注册为服务性商标。也就是说,华尔街任何一家公司都可以做APO业务,但所有权是HFG的,蒂姆说起这一点时相当有成就感。
2003年以来,已经有17家公司利用这种途径获得了6亿美元的资金,他们的共同点就是:民营企业、5000万美元规模以下、业绩增长快。
可以先于上市融资的设计
上有花旗、大摩之类的国际投行,下有擅打价格战的融资中介,与众多竞争者相比,蒂姆的优势在于开始早、定位准和心态好。
HFG自2003进入中国市场,同年蒂姆及其团队先后在深圳、重庆、北京、南京、杭州、上海等地与民营企业和政府机构沟通,当时的美国投资者对中国公司渐生兴趣,但由于整个市场低迷,IPO成功融资的可能性低而且还要经过漫长的“上市流程”。因此,APO+中国民营企业就成了最初的业务模式,事实证明也取得了成功。同年,位于湖北的中国汽车系统以及曾登上福布斯富豪榜的河北富豪李金元的天狮国际登录美利坚。
中国汽车系统(China Automotive Systems)在美国OTCBB的壳公司是Visions-In-Glass公司。Visions-In-Glass提交的8-K表显示,Visions-In-Glass公司定向向中国汽车系统公司几个股东发行2100万股股票,以换取这些股东持有的中国汽车系统的全部股份。如此,中国汽车系统资产全部注入壳公司,而其原有股东则持有Visions-In-Glass公司2100万股,约占总股本的95%,其余100万股继续由壳公司原有股东持有。
今天,中国汽车系统是一家纳斯达克上市企业(NASDAQ:CAAS)。
中国企业赴美国上市并不是新鲜事,但绕开竞争激烈的大企业、避开与大投行正面交锋的IPO和主板市场,显然是战略上的胜利。
蒂姆说,进行反向收购的公司如果是传统行业,必须是上年度净利润大于1500万元人民币,增长率达到10%~20%之间,并且公司有实在的业务拓展计划,包括行业整合、新产品或新市场开拓等;如果是高科技企业,增长率应大于30%,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未来1年内可以达到1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税后利润,并有可信赖的商业计划书。
借壳上市与IPO相比,有一点是削减了昂贵的成本和漫长的核准等待期,3~6个月就可以完成,APO的公司还可以选择私募融资获得资金。对于企业来说,不必等到上市那一天就募得了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对于定向融资的投资者来说,可以享受折价、分享中国企业的高速成长和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溢价。
可以看出来,APO介于IPO和私募之间,既有私募低成本和快捷的特点,也有公募的公开和可交易性,投资人在投资的同时获得的股票是上市公司的股票,由于投资人在投资的时刻就获得了流动性溢价的股票,所以他能够承受更高的价格,以这种方式上市的企业也更容易实现融资目标。
与2003年不同的是,在中国市场HFG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蒂姆倒是心态很好,维持着只做小企业买卖的原则。他说:“中小企业的增长率会高一些,比较罕见的情况是一家企业规模已经非常庞大,同时他还能保持非常高速的成长。当然,这种情况下,企业更适合通过IPO的方式去获得融资,而不是APO。这家企业更有可能去寻找一类券商,像高盛那样的,来获得IPO的机会。我的经营理念认为,我们并不需要直接跟高盛竞争,所以中小企业上市、相对小规模的融资才是我们要做的生意。
当然,好的心态还要依靠更有力的支撑。与HFG合作的一家公司的员工介绍“老板的故事”,他说蒂姆是美国“富二代”,到海外开拓事业是因为理想和追求而不是为生计奔波。蒂姆本人隐私保护的意愿强烈,来中国多年声称了解与中国人相处的方式。他称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就是中国企业如何进入美国资本市场、如何在美国的证交所上市,对于财富也只说:“我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简单来说,如果我今天想要不工作,我仍然可以维持我想要的生活方式,但是我现在继续工作,是因为我认为这件事情很有意思。”
金融危机之后的“美国心态”
蒂姆介绍,美国市场在出现一些变化,包括心态和理念上的变化。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的投资者突然改变了他们对中国的眼光。他们开始把中国也看作是一个投资的目的地。
在未来十年里,美国政府的赤字规模可能会达到万亿美金,国债将占整个GDP的90%,而且这样的预测可能还是被低估的。举债程度如此之高,是在二战之后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所以很多的经济学家都认为美国的市场将出现很大程度的通胀。至少,美国经济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他只会以非常缓慢的速度增长。
虽然整个过程中,中国的经济也面临挑战,不过所处的地位和其他国家相比,还是相当稳固的。对美国和中国经济的不同预测显示,会有很多的美国投资者相信未来他们需要把投资更少的放在美国,更多的放在中国。基于“更多的美国投资者要进行海外投资”这样的事实,HFG对南美、俄罗斯等市场都给予了关注,不过更多的人认为,中国是一个相当理想的投资目的地。
蒂姆说他曾相当惊讶一个数据:金融危机前美国的对外投资中,大概只有2%~3%投资在中国。但现在他认为,美国的投资会进一步增加,所以这个比例可能会上升十倍,也就是说未来大概有20%~30%的对外投资在中国。
4月上旬,HFG在上海举办了集团的第一届金融峰会,参加会议的不少美国投资者是第一次来中国。蒂姆说,现在他们已经准备好了要把钱投入到中国企业当中,而且我们现在组建了一些新的投资基金,都是瞄向中国市场的。
说到赴美融资,蒂姆却把话锋一转:“过去几年当中,美国资本市场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其实上市已经不是在美国融资的一个最理想的手段了。”比如说,在2000年以后,美国交易所新上市公司的数量明显减少,2000年以后到现在的这十年里,新上市企业数量只有以前的一半。而且中小型企业(融资额低于5000万美金,美国称之为微型公司,中国叫做中小型企业)即使是在2000~2005年,市场状况还是比较好的时候,通过上市融到的资金也不充足。最主要的是,市场上有一些监管机制制约了中小型企业的上市。
APO的应用可以绕开几乎无法实现的IPO,另一关键因素就是监管的过程是反过来的:IPO首先要通过政府的审批,在美国就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申请上市企业有独立董事,要把符合条件的资料提交给SEC审批,然后政府会进行审批,进行检查,会有一个批示,然后你可能需要整改,有关的条件可能需要9-12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接下来是路演,去很多地方、出售股票,然后才知道投资者对这家公司是不是欢迎,有什么反馈,估价是多少。
当然,蒂姆还不忘强调,不是说IPO比APO差,他们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因此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融资规模比较大更适合IPO。而中小企业融资更适合APO:过程更短,获得资金那一天才需要获得政府审批,提供包括财务报表,董事会情况的一些常规资料。
在HFG看来,APO只是一个开始,允许企业进入公开交易的市场,然后再根据需要选择是否增发,即使只是100万这样的小型融资。
就像蒂姆沃特理解的那样,让有上市需求的企业上市,可以是由大型投行来完成,如果是融资需求,那就进行反向融资。兼而有之的,就是HFG创造的APO。同样是在HFG的金融峰会上,乔治·沃克·布什上台演讲前,蒂姆站起来和他握了握手,这位前任美国总统是他德克萨斯的老乡。显然,更多的人看到了中国的机会,并愿意来尝试。
对话蒂姆
钱经杂志蒂姆·沃特
HFG有一个用于观察中国企业表现的指数,它的构成是怎样的?
是沃特中国指数,这是我们自己创造的一个指数,他可以很好的衡量那些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的表现。
我们在2003年推出的。这个指数原理是非常简单的,我们去找那些绝大部分业务在中国开展的企业,他们在海外主要的证交所上市,比如说在纳斯达克或者是纽交所上市。最初只有23家中国企业符合我们的条件,可以纳入到我们的指数体系当中进行衡量。现在我们已经有168家企业纳入了我们这个指数系统当中。而且我相信还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符合中国指数列明的要求,将来成为我们指数列明当中的企业。
在纳入我们指数的公司当中,还有84家公司其实是在其他市场上上市的,主要是在香港上市,后来他们又第二次在美国上市了。其余的 84家公司是直接在美国上市的,其中有11家是直接IPO。从2003年到现在,只有4家公司在美国成功完成了IPO,当然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采用其他的方法进入美国的资本市场。因为毕竟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一些经过多年的验证有效的模式可以帮助中国的企业,不通过IPO依然可以获得美国资本市场上的资金。
有一个数据说迄今为止已经有6亿美元的成功融资的额度,这里面APO、IPO直接导向融资的比例是什么样的?因为沃特是一个综合性的财务服务公司,现在流行打包服务,你是否考虑为在美国或者是德国上市的企业所有人提供其他的财富管理服务?
事情是否合理。雷曼是整个金融危机的中心,我有机会与一些雷曼里非常核心的人一起工作,在2007年危机爆发时我和其他的一些分析师见到了非常怪异的一些现象,比如抵押贷款的债务人不能及时偿还第一笔债务——在早期就无法偿还债务,但放出的贷款却越来越多。不符合常理。
有人觉得中国的房地产泡沫严重,你怎么看?
首先,我要澄清一下,刚才你所说到的看到6亿美元是我们为中国企业做的融资金额,不包含我们在其他地方做的案例。其中APO占2亿,剩下4亿是我们帮助客户在美国上市的企业,当它变成公众公司之后,他们会再次回到资本市场寻求更多的融资机会,这个企业也许是通过APO
或者是通过反向收购直接就在美国变成公众公司两种情况都有,当有再次融资需求的时候,沃特也提供这样的帮助。
有几种情况,一种是通过私募,另外一种是通过公开募集,这两种情况下面,可以获得的资金量大概在500万美金至1亿美金之间。
其实HFG下面还是有很多其他的子公司和不同的业务模块,你提到私人理财这一块是属于沃特集团旗下在美国另外一块业务。关于我们在中国高端客户的企业家他们的私人理财服务,这个是我们最近内部正在激烈讨论,很有可能会成为未来的业务方向,如为在中国高端企业家提供私人银行的理财服务。
除了这些内容以外,我们集团很重要的一个业务是帮助企业在上市地成长成为一家公众公司,帮助他们完善注册和法律程序,以及在财务和审计方面的一些工作。
你来中国做生意已经有7年了,学会的第一个词是?
关系。另一个很有意思的经验是,美国法律和市场交易制度是非常完善的,大部分企业通过合同和律师事务所等形式来帮助生意进行,所以大部分美国人会同意跟只见一次面的人做生意,因为如果做错的话会有法律系统帮助。
但是在中国,非常有意思的是,法律和制度不那么发达的原因其实是因为没有需要,因为中国人做生意是两个人必须要很熟悉,建立信任之后再做交易,如果交易再失败,他们也会想出其他的方法在朋友圈里面解决,不会通过法律来解决。我认为这是很有意思的现象,我也在慢慢理解这一点,我需要不断把两者融合在一块,找到一个折中点。
中国是我见过的很好客的民族,有些场合,比如双方做完生意之后,把生意放在一边,大家就开始说我们一起吃饭什么的,所以当我在美国的时候,也希望做一个像中国式的主人来招待客人。
我有一点感到很抱歉,因为我不会讲本地语言,所以我认为丢掉了很多机会去认识很多很好的中国朋友。
你个人的投资状况和看好的领域是哪些?
我正在动脑筋想要找一个同样私人的问题来问你。
我私人的投资主要在地产方面,现在短时间之内(现在的时间点上)投资美国的地产,一个是商业地产,我自己私人投资了很多像百货大楼、百货商店还有其他形态的商业地产。另外我喜欢购买大量的未开发区域的地产。刚才说的地产都是指在美国的情况。
我的主要金融投资是我自己帮助在美国上市的那些中小企业。
蒂姆· 沃特自1987年以来,共参与了100多例APO与"上市"交易,目前以中国为重心的全球交易是沃特的重要业务之一。沃特先生还是USX沃特中国指数的创始人兼联席董事总经理,并且担任DXP Enterprises公司(纳斯达克上市发行公司)的董事会成员。
扎根本土还是先行国际化?
花美国人民的钱、走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路——这样“质朴”的理论显然不足以解释“企业为何选择海外上市”。真正的原因可能在下面这段广告词中:
美国的资本市场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超过200年的历史。美国股市汇聚了全世界的投资者,为近18000家美国本土和外国公司提供资本与继续发展的平台。中国企业要发展壮大,美国的资本市场是很好的国际舞台。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决策者的胆略及良好的投融资环境。为何在美国上市的中国网易公司创始人、年轻的丁磊能够在美国股市拥有超过10亿美元的身价,身居全世界前150个最富有人的行列?实践证明中国人可以充分利用美国的资本市场,如果网易没有成为美国上市公司,企业发展的速度可能要慢得多。是谁帮助丁磊和网易获得如此巨大成功的呢?当然是帮助其上市的美国证券公司。
蒂姆·沃特和他创立的金融集团HFG(Halter Financial Group)的核心业务就是为有意愿在海外上市的、符合条件的中国企业“定做”一个融资方案,这个方案包括:一个壳公司(多为二板上市企业,如美国的OTCBB)、一些特定的投资人(通常为私募投资,挂牌前已经成为股东,享有30%左右的折价)和一个令彼此满意的价格。简单来说,就是结合了定向投资的买壳上市,蒂姆发明了这种做法,起名叫APO(Alternative Public Offering),并把它注册为服务性商标。也就是说,华尔街任何一家公司都可以做APO业务,但所有权是HFG的,蒂姆说起这一点时相当有成就感。
2003年以来,已经有17家公司利用这种途径获得了6亿美元的资金,他们的共同点就是:民营企业、5000万美元规模以下、业绩增长快。
可以先于上市融资的设计
上有花旗、大摩之类的国际投行,下有擅打价格战的融资中介,与众多竞争者相比,蒂姆的优势在于开始早、定位准和心态好。
HFG自2003进入中国市场,同年蒂姆及其团队先后在深圳、重庆、北京、南京、杭州、上海等地与民营企业和政府机构沟通,当时的美国投资者对中国公司渐生兴趣,但由于整个市场低迷,IPO成功融资的可能性低而且还要经过漫长的“上市流程”。因此,APO+中国民营企业就成了最初的业务模式,事实证明也取得了成功。同年,位于湖北的中国汽车系统以及曾登上福布斯富豪榜的河北富豪李金元的天狮国际登录美利坚。
中国汽车系统(China Automotive Systems)在美国OTCBB的壳公司是Visions-In-Glass公司。Visions-In-Glass提交的8-K表显示,Visions-In-Glass公司定向向中国汽车系统公司几个股东发行2100万股股票,以换取这些股东持有的中国汽车系统的全部股份。如此,中国汽车系统资产全部注入壳公司,而其原有股东则持有Visions-In-Glass公司2100万股,约占总股本的95%,其余100万股继续由壳公司原有股东持有。
今天,中国汽车系统是一家纳斯达克上市企业(NASDAQ:CAAS)。
中国企业赴美国上市并不是新鲜事,但绕开竞争激烈的大企业、避开与大投行正面交锋的IPO和主板市场,显然是战略上的胜利。
蒂姆说,进行反向收购的公司如果是传统行业,必须是上年度净利润大于1500万元人民币,增长率达到10%~20%之间,并且公司有实在的业务拓展计划,包括行业整合、新产品或新市场开拓等;如果是高科技企业,增长率应大于30%,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未来1年内可以达到1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税后利润,并有可信赖的商业计划书。
借壳上市与IPO相比,有一点是削减了昂贵的成本和漫长的核准等待期,3~6个月就可以完成,APO的公司还可以选择私募融资获得资金。对于企业来说,不必等到上市那一天就募得了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对于定向融资的投资者来说,可以享受折价、分享中国企业的高速成长和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溢价。
可以看出来,APO介于IPO和私募之间,既有私募低成本和快捷的特点,也有公募的公开和可交易性,投资人在投资的同时获得的股票是上市公司的股票,由于投资人在投资的时刻就获得了流动性溢价的股票,所以他能够承受更高的价格,以这种方式上市的企业也更容易实现融资目标。
与2003年不同的是,在中国市场HFG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蒂姆倒是心态很好,维持着只做小企业买卖的原则。他说:“中小企业的增长率会高一些,比较罕见的情况是一家企业规模已经非常庞大,同时他还能保持非常高速的成长。当然,这种情况下,企业更适合通过IPO的方式去获得融资,而不是APO。这家企业更有可能去寻找一类券商,像高盛那样的,来获得IPO的机会。我的经营理念认为,我们并不需要直接跟高盛竞争,所以中小企业上市、相对小规模的融资才是我们要做的生意。
当然,好的心态还要依靠更有力的支撑。与HFG合作的一家公司的员工介绍“老板的故事”,他说蒂姆是美国“富二代”,到海外开拓事业是因为理想和追求而不是为生计奔波。蒂姆本人隐私保护的意愿强烈,来中国多年声称了解与中国人相处的方式。他称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就是中国企业如何进入美国资本市场、如何在美国的证交所上市,对于财富也只说:“我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简单来说,如果我今天想要不工作,我仍然可以维持我想要的生活方式,但是我现在继续工作,是因为我认为这件事情很有意思。”
金融危机之后的“美国心态”
蒂姆介绍,美国市场在出现一些变化,包括心态和理念上的变化。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的投资者突然改变了他们对中国的眼光。他们开始把中国也看作是一个投资的目的地。
在未来十年里,美国政府的赤字规模可能会达到万亿美金,国债将占整个GDP的90%,而且这样的预测可能还是被低估的。举债程度如此之高,是在二战之后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所以很多的经济学家都认为美国的市场将出现很大程度的通胀。至少,美国经济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他只会以非常缓慢的速度增长。
虽然整个过程中,中国的经济也面临挑战,不过所处的地位和其他国家相比,还是相当稳固的。对美国和中国经济的不同预测显示,会有很多的美国投资者相信未来他们需要把投资更少的放在美国,更多的放在中国。基于“更多的美国投资者要进行海外投资”这样的事实,HFG对南美、俄罗斯等市场都给予了关注,不过更多的人认为,中国是一个相当理想的投资目的地。
蒂姆说他曾相当惊讶一个数据:金融危机前美国的对外投资中,大概只有2%~3%投资在中国。但现在他认为,美国的投资会进一步增加,所以这个比例可能会上升十倍,也就是说未来大概有20%~30%的对外投资在中国。
4月上旬,HFG在上海举办了集团的第一届金融峰会,参加会议的不少美国投资者是第一次来中国。蒂姆说,现在他们已经准备好了要把钱投入到中国企业当中,而且我们现在组建了一些新的投资基金,都是瞄向中国市场的。
说到赴美融资,蒂姆却把话锋一转:“过去几年当中,美国资本市场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其实上市已经不是在美国融资的一个最理想的手段了。”比如说,在2000年以后,美国交易所新上市公司的数量明显减少,2000年以后到现在的这十年里,新上市企业数量只有以前的一半。而且中小型企业(融资额低于5000万美金,美国称之为微型公司,中国叫做中小型企业)即使是在2000~2005年,市场状况还是比较好的时候,通过上市融到的资金也不充足。最主要的是,市场上有一些监管机制制约了中小型企业的上市。
APO的应用可以绕开几乎无法实现的IPO,另一关键因素就是监管的过程是反过来的:IPO首先要通过政府的审批,在美国就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申请上市企业有独立董事,要把符合条件的资料提交给SEC审批,然后政府会进行审批,进行检查,会有一个批示,然后你可能需要整改,有关的条件可能需要9-12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接下来是路演,去很多地方、出售股票,然后才知道投资者对这家公司是不是欢迎,有什么反馈,估价是多少。
当然,蒂姆还不忘强调,不是说IPO比APO差,他们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因此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融资规模比较大更适合IPO。而中小企业融资更适合APO:过程更短,获得资金那一天才需要获得政府审批,提供包括财务报表,董事会情况的一些常规资料。
在HFG看来,APO只是一个开始,允许企业进入公开交易的市场,然后再根据需要选择是否增发,即使只是100万这样的小型融资。
就像蒂姆沃特理解的那样,让有上市需求的企业上市,可以是由大型投行来完成,如果是融资需求,那就进行反向融资。兼而有之的,就是HFG创造的APO。同样是在HFG的金融峰会上,乔治·沃克·布什上台演讲前,蒂姆站起来和他握了握手,这位前任美国总统是他德克萨斯的老乡。显然,更多的人看到了中国的机会,并愿意来尝试。
对话蒂姆
钱经杂志蒂姆·沃特
HFG有一个用于观察中国企业表现的指数,它的构成是怎样的?
是沃特中国指数,这是我们自己创造的一个指数,他可以很好的衡量那些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的表现。
我们在2003年推出的。这个指数原理是非常简单的,我们去找那些绝大部分业务在中国开展的企业,他们在海外主要的证交所上市,比如说在纳斯达克或者是纽交所上市。最初只有23家中国企业符合我们的条件,可以纳入到我们的指数体系当中进行衡量。现在我们已经有168家企业纳入了我们这个指数系统当中。而且我相信还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符合中国指数列明的要求,将来成为我们指数列明当中的企业。
在纳入我们指数的公司当中,还有84家公司其实是在其他市场上上市的,主要是在香港上市,后来他们又第二次在美国上市了。其余的 84家公司是直接在美国上市的,其中有11家是直接IPO。从2003年到现在,只有4家公司在美国成功完成了IPO,当然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采用其他的方法进入美国的资本市场。因为毕竟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一些经过多年的验证有效的模式可以帮助中国的企业,不通过IPO依然可以获得美国资本市场上的资金。
有一个数据说迄今为止已经有6亿美元的成功融资的额度,这里面APO、IPO直接导向融资的比例是什么样的?因为沃特是一个综合性的财务服务公司,现在流行打包服务,你是否考虑为在美国或者是德国上市的企业所有人提供其他的财富管理服务?
事情是否合理。雷曼是整个金融危机的中心,我有机会与一些雷曼里非常核心的人一起工作,在2007年危机爆发时我和其他的一些分析师见到了非常怪异的一些现象,比如抵押贷款的债务人不能及时偿还第一笔债务——在早期就无法偿还债务,但放出的贷款却越来越多。不符合常理。
有人觉得中国的房地产泡沫严重,你怎么看?
首先,我要澄清一下,刚才你所说到的看到6亿美元是我们为中国企业做的融资金额,不包含我们在其他地方做的案例。其中APO占2亿,剩下4亿是我们帮助客户在美国上市的企业,当它变成公众公司之后,他们会再次回到资本市场寻求更多的融资机会,这个企业也许是通过APO
或者是通过反向收购直接就在美国变成公众公司两种情况都有,当有再次融资需求的时候,沃特也提供这样的帮助。
有几种情况,一种是通过私募,另外一种是通过公开募集,这两种情况下面,可以获得的资金量大概在500万美金至1亿美金之间。
其实HFG下面还是有很多其他的子公司和不同的业务模块,你提到私人理财这一块是属于沃特集团旗下在美国另外一块业务。关于我们在中国高端客户的企业家他们的私人理财服务,这个是我们最近内部正在激烈讨论,很有可能会成为未来的业务方向,如为在中国高端企业家提供私人银行的理财服务。
除了这些内容以外,我们集团很重要的一个业务是帮助企业在上市地成长成为一家公众公司,帮助他们完善注册和法律程序,以及在财务和审计方面的一些工作。
你来中国做生意已经有7年了,学会的第一个词是?
关系。另一个很有意思的经验是,美国法律和市场交易制度是非常完善的,大部分企业通过合同和律师事务所等形式来帮助生意进行,所以大部分美国人会同意跟只见一次面的人做生意,因为如果做错的话会有法律系统帮助。
但是在中国,非常有意思的是,法律和制度不那么发达的原因其实是因为没有需要,因为中国人做生意是两个人必须要很熟悉,建立信任之后再做交易,如果交易再失败,他们也会想出其他的方法在朋友圈里面解决,不会通过法律来解决。我认为这是很有意思的现象,我也在慢慢理解这一点,我需要不断把两者融合在一块,找到一个折中点。
中国是我见过的很好客的民族,有些场合,比如双方做完生意之后,把生意放在一边,大家就开始说我们一起吃饭什么的,所以当我在美国的时候,也希望做一个像中国式的主人来招待客人。
我有一点感到很抱歉,因为我不会讲本地语言,所以我认为丢掉了很多机会去认识很多很好的中国朋友。
你个人的投资状况和看好的领域是哪些?
我正在动脑筋想要找一个同样私人的问题来问你。
我私人的投资主要在地产方面,现在短时间之内(现在的时间点上)投资美国的地产,一个是商业地产,我自己私人投资了很多像百货大楼、百货商店还有其他形态的商业地产。另外我喜欢购买大量的未开发区域的地产。刚才说的地产都是指在美国的情况。
我的主要金融投资是我自己帮助在美国上市的那些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