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卷讲评课的教学目标在于查漏补缺,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完善、自我调整的能力;开阔解题思路,优选解题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针对试卷讲评课中“低效高耗”的现状,从初中科学试卷讲评课的低效原因的分析、试卷讲评课程序的设计以及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与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试卷讲评课低效原因分析
1.1 低效原因之一:认识错位
由于教师对教育考试的认识偏差,我们的老师教学仍然是重“结果”而轻“过程”.多数教师并不重视试卷讲评课,教学模式多为流水账式,试卷分析时只是对整张试卷的每一个题目逐一讲解,没有突出学生知识的“漏”和“缺”,没有进行针对性地分析,没有进行总结归纳,因此也就没有重视开展针对学生检测结果而进行相应查漏补缺的教学环节.
1.2 低效原因之二:讲评失调
“试卷讲评”,顾名思义即对试卷既要有“讲”也要“评”,但如何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却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其实,现实中我们更多是偏重于“讲试题”,很少去“评试卷”,而这种习惯性的教学操作直接导致了“试卷讲评课”的价值缺失.笔者以为,真正意义上的“试卷讲评课”应该是师生在对试卷认真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试题的“讲”来评判教学过去(查缺补漏),指引教学将来的课.这里的“讲”应是“评”之基础,而“评”才是“讲”之目的.
1.3 低效原因之三:形式机械
大多数试卷讲评课总是在“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上徘徊,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自然谈不上什么激发学习积极性了.教师进行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内容进行讲解,教学形式机械,就题论题.学生的收获只会解一道题,不能旁通一类题,未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及教师的主导作用.往往是教师讲得“满头大汗”,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谈何效果?因此,当下试卷讲评课堂应改变传统教师原来“目中无人,包办一切”的模式,而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为原则,积极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问题的发现,错因的分析,进而增强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受,促进学生自我评价和独立矫正能力的提高.
2 试卷讲评课的程序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形成了比较有效的试卷讲评课的基本程序:学生自我分析错误原因 教师进行试卷分析→教师精心备课→试卷讲评→学生写考后反思.
2.1 学生自我分析错误原因
一道试题,学生为什么会错,原因是错综复杂的.可能是知识记忆不牢,解题时无法再现所需知识;可能是读题、审题不仔细,忽略了关键字句,误解了题意;可能是因为分析能力差,抓不住关键条件,不知题目所云;还可能是由于表达不准确,计算失误等.为了清楚找到错答的真正原因,为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可以编制“自我分析表”,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诊断、分析.
此表一式二份,学生填好后,一份留底,一份交教师.这样做有2个明显作用,首先,学生认真的自我诊断往往能得到最真切、具体的反馈信息.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中的一环,它可以直接转化为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及时取得自我教育效果,以免下次再犯类似错误,多次考试后,学生把每次的“分析表”一起总结,便更加会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从而确定努力的方向.其次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析表”分析便可发现学生们在答题时的习惯、心态,以及知识能力情况,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对症下药”.
2.2 教师进行试卷分析
题型 题号 平均分 得分率 得满分率 得零分率 答错学生名单
试卷抽样统计各小题答题情况分析;学生答题中主要存在的问题:科学用语不规范;概念模糊;实验能力薄弱;计算能力较差;自学能力差;审题不够仔细.
2.3 教师精心备课
试卷讲评课的备课,要从试题本身和学生答题情况两方面考虑.首先,最好在不看参考答案之前,教师本人要做一遍习题,掌握第一手材料,完成时间、难度、考点、综合试题的侧重点,考查哪方面能力等.其次认真批改试卷,对学生的试卷进行分析,记载各题的错误情况,要做试卷抽样分析,粗略计算出各题的得分率或难度等共性的问题,要做到心中有数,分析出问题的原因所在,对此可对学生样卷列表统计.
这样哪题的错误率高,便一目了然,从而分析出他们答题的情况,找到错误的根源,以便在上课时更有针对性.
2.4 试卷讲评
试卷讲评要做到:共性错题重点讲评;典型题目变式再练;思路方法归纳总结.
2.4.1 共性错题重点讲评
根据课前的统计,找出试卷中的学生出现的错误,归纳、概括,找到“通病”和典型错误,分析时引导辨析,找准错因、错源,探究正解思路.
案例1 在水平匀速转动的运输皮带上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这个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不受力?
几乎全体学生都会认为此物体会向前运动是因为它受到了皮带对它的摩擦力!这时,教师可设疑点拨:物体做什么运动?生:匀速直线运动!师: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得出此物体要么受平衡力,要么不受力!现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了皮带对物体一个向前的力,那么它应该还受到一个向后的平衡力,那么这个力是哪个物体给它的呢?通过这样的归谬点拨,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激烈的碰撞,从而解决此难点.
案例2 讲解“密度”概念时,老师会用下面一题来测试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对于密度公式ρ=m/V,理解正确的是
A.质量越大,其密度就越大
B.体积越大,其密度就越大
C.其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D.质量跟体积成正比
不少学生会认为A、C、D都是正确的.因为学生学习数学中的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在先,学生习惯于“谁与谁成正比,谁与谁成反比”.沿着数学课上养成的思维习惯,自然而然的认为“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忽略了这些变量已是有特定概念的量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与这种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而某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是符合事实的,应选D. 以上两例说明,不良的思维定势常常会使学生快中出错,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训练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途径看问题.
2.4.2 典型题目变式再练
对同一个问题,教师要精心点拨,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构思,不同的解法,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充分暴露师生的思维过程,可以促进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引导学生多方向、多层次的思考问题,对于深化学生思维是十分有益的.
案例3 原题:如图1所示为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已知电源电压6 V不变、待测电阻R阻值约为10 Ω、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为0~10 Ω.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如何变化?
变式1 在实验中发现,电压表0~15 V量程的已损坏,0~3 V的量程能正常使用,若还想继续该实验,电压表应接在哪个位置?请在图2中画出电压表的位置.
变式2 若只有一个电流表,你有办法测出R的阻值吗? 请写出你的方法.
在教学中,把典型的例题按其科学过程和科学思想的有机构成,将问题进行变式训练后,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中探寻规律,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克服思维定势,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养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良好习惯.
2.4.3 思路方法归纳总结
第一:设置题组,解决一类.分析时不能就题论题,要做到纠正一例,预防一片,讲评一法,会解一类;这样做不仅能有效地纠错、防错,而且对于升华其解题能力具有事半功倍之效.
案例4 酒精测试仪可检测驾驶员是否酒后驾车,如图所示(图3)是它的原理图,酒精气体传感器的电阻随酒精气体浓度增大而减小.如果测试到酒精气体浓度越大,那么
A.传感器的电阻越大
B.通过传感器的电流越小
C.电压表的示数越大
D.传感器两端的电压越大
正确答案 C.
掌握了正确的分析方法,学生就可以轻松地解决光敏电阻、气敏电阻和压敏电阻等一类问题.
第二:引申变形,深化思维.试卷中有不少题目,可作适当地延伸,追求多解多变,来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以利于学生提炼解题技巧.当然,提高能力不等于难题叠加,训练的题目不在多,关键在于是否典型、是否突出“活”与“巧”.我们在解题的过程中不能就题论题,要逐步提高理解和分析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研究、变换、设计、创新、整合题目.
案例5 铅笔芯是石墨制成的,能导电,小明根据课本中的“想想做做”,利用铅笔芯连成如图4所示的电路,当他改变连入电路中的铅笔芯的长度时,发现灯泡的亮度发生了改变.
他继续进行以下实验探究:调节连入电路中铅笔芯的长度刚好使小灯泡不发光,然后点燃一根蜡烛加热铅笔芯,小灯泡随着铅笔芯温度的升高开始发光了,蜡烛一旦熄灭,小灯泡也慢慢不发光了.
(1)根据蜡烛能点亮电灯的实验现象你能分析归纳出什么结论?
(2)你认为这个结论有什么应用?请举一例.
答案 (1)当石墨的长度、横截面积一定时,它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可作温度报警装置,当温度升高,石墨的电阻减小,灯泡发光向人们发出警示.
这是一道根据课本上的“通过用铅笔芯连续调节灯泡亮度”的学生实验引申变形的题目.通过练习,使学生从中悟出一些解题规律,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解题的技能技巧,实现科学试卷分析课的高效性.
2.5 学生写考后反思
学生反思中需总结出考试得失,便于以后改进.分析出是知识上的缺陷、方法上缺陷、能力上缺陷、还是情感上的问题.要求学生写考后反思,一般包括下面几个要点:① 改正错题.将卷面上出错的试题重新抄出来,结合本来错误的答案,分析自己在考试过程中出错的原因,争取能自主做出该错题,写出解题的思路或过程;不能独立完成的,可先向同学请教解题思路,理解掌握后再写出来.学生无法自主解决或者请教同学之后仍无法解决的题目,标记出来.②统计得失分率.学生分析本人卷面的得失分情况,算出比率,对自己掌握某些知识点的情况作简要分析.③ 对本次考试情况作总体分析,试题难度、考查结果满意度、以及对自身本阶段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和评价,提出下一阶段的学习目标或计划.
试卷讲评课是教学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课型,经过我们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不仅了解了试卷讲评课低效的原因,也形成了试卷讲评课有效的操作程序,也得到了同伴的借鉴与使用,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1 试卷讲评课低效原因分析
1.1 低效原因之一:认识错位
由于教师对教育考试的认识偏差,我们的老师教学仍然是重“结果”而轻“过程”.多数教师并不重视试卷讲评课,教学模式多为流水账式,试卷分析时只是对整张试卷的每一个题目逐一讲解,没有突出学生知识的“漏”和“缺”,没有进行针对性地分析,没有进行总结归纳,因此也就没有重视开展针对学生检测结果而进行相应查漏补缺的教学环节.
1.2 低效原因之二:讲评失调
“试卷讲评”,顾名思义即对试卷既要有“讲”也要“评”,但如何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却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其实,现实中我们更多是偏重于“讲试题”,很少去“评试卷”,而这种习惯性的教学操作直接导致了“试卷讲评课”的价值缺失.笔者以为,真正意义上的“试卷讲评课”应该是师生在对试卷认真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试题的“讲”来评判教学过去(查缺补漏),指引教学将来的课.这里的“讲”应是“评”之基础,而“评”才是“讲”之目的.
1.3 低效原因之三:形式机械
大多数试卷讲评课总是在“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上徘徊,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自然谈不上什么激发学习积极性了.教师进行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内容进行讲解,教学形式机械,就题论题.学生的收获只会解一道题,不能旁通一类题,未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及教师的主导作用.往往是教师讲得“满头大汗”,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谈何效果?因此,当下试卷讲评课堂应改变传统教师原来“目中无人,包办一切”的模式,而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为原则,积极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问题的发现,错因的分析,进而增强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受,促进学生自我评价和独立矫正能力的提高.
2 试卷讲评课的程序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形成了比较有效的试卷讲评课的基本程序:学生自我分析错误原因 教师进行试卷分析→教师精心备课→试卷讲评→学生写考后反思.
2.1 学生自我分析错误原因
一道试题,学生为什么会错,原因是错综复杂的.可能是知识记忆不牢,解题时无法再现所需知识;可能是读题、审题不仔细,忽略了关键字句,误解了题意;可能是因为分析能力差,抓不住关键条件,不知题目所云;还可能是由于表达不准确,计算失误等.为了清楚找到错答的真正原因,为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可以编制“自我分析表”,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诊断、分析.
此表一式二份,学生填好后,一份留底,一份交教师.这样做有2个明显作用,首先,学生认真的自我诊断往往能得到最真切、具体的反馈信息.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中的一环,它可以直接转化为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及时取得自我教育效果,以免下次再犯类似错误,多次考试后,学生把每次的“分析表”一起总结,便更加会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从而确定努力的方向.其次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析表”分析便可发现学生们在答题时的习惯、心态,以及知识能力情况,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对症下药”.
2.2 教师进行试卷分析
题型 题号 平均分 得分率 得满分率 得零分率 答错学生名单
试卷抽样统计各小题答题情况分析;学生答题中主要存在的问题:科学用语不规范;概念模糊;实验能力薄弱;计算能力较差;自学能力差;审题不够仔细.
2.3 教师精心备课
试卷讲评课的备课,要从试题本身和学生答题情况两方面考虑.首先,最好在不看参考答案之前,教师本人要做一遍习题,掌握第一手材料,完成时间、难度、考点、综合试题的侧重点,考查哪方面能力等.其次认真批改试卷,对学生的试卷进行分析,记载各题的错误情况,要做试卷抽样分析,粗略计算出各题的得分率或难度等共性的问题,要做到心中有数,分析出问题的原因所在,对此可对学生样卷列表统计.
这样哪题的错误率高,便一目了然,从而分析出他们答题的情况,找到错误的根源,以便在上课时更有针对性.
2.4 试卷讲评
试卷讲评要做到:共性错题重点讲评;典型题目变式再练;思路方法归纳总结.
2.4.1 共性错题重点讲评
根据课前的统计,找出试卷中的学生出现的错误,归纳、概括,找到“通病”和典型错误,分析时引导辨析,找准错因、错源,探究正解思路.
案例1 在水平匀速转动的运输皮带上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这个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不受力?
几乎全体学生都会认为此物体会向前运动是因为它受到了皮带对它的摩擦力!这时,教师可设疑点拨:物体做什么运动?生:匀速直线运动!师: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得出此物体要么受平衡力,要么不受力!现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了皮带对物体一个向前的力,那么它应该还受到一个向后的平衡力,那么这个力是哪个物体给它的呢?通过这样的归谬点拨,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激烈的碰撞,从而解决此难点.
案例2 讲解“密度”概念时,老师会用下面一题来测试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对于密度公式ρ=m/V,理解正确的是
A.质量越大,其密度就越大
B.体积越大,其密度就越大
C.其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D.质量跟体积成正比
不少学生会认为A、C、D都是正确的.因为学生学习数学中的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在先,学生习惯于“谁与谁成正比,谁与谁成反比”.沿着数学课上养成的思维习惯,自然而然的认为“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忽略了这些变量已是有特定概念的量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与这种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而某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是符合事实的,应选D. 以上两例说明,不良的思维定势常常会使学生快中出错,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训练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途径看问题.
2.4.2 典型题目变式再练
对同一个问题,教师要精心点拨,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构思,不同的解法,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充分暴露师生的思维过程,可以促进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引导学生多方向、多层次的思考问题,对于深化学生思维是十分有益的.
案例3 原题:如图1所示为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已知电源电压6 V不变、待测电阻R阻值约为10 Ω、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为0~10 Ω.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如何变化?
变式1 在实验中发现,电压表0~15 V量程的已损坏,0~3 V的量程能正常使用,若还想继续该实验,电压表应接在哪个位置?请在图2中画出电压表的位置.
变式2 若只有一个电流表,你有办法测出R的阻值吗? 请写出你的方法.
在教学中,把典型的例题按其科学过程和科学思想的有机构成,将问题进行变式训练后,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中探寻规律,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克服思维定势,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养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良好习惯.
2.4.3 思路方法归纳总结
第一:设置题组,解决一类.分析时不能就题论题,要做到纠正一例,预防一片,讲评一法,会解一类;这样做不仅能有效地纠错、防错,而且对于升华其解题能力具有事半功倍之效.
案例4 酒精测试仪可检测驾驶员是否酒后驾车,如图所示(图3)是它的原理图,酒精气体传感器的电阻随酒精气体浓度增大而减小.如果测试到酒精气体浓度越大,那么
A.传感器的电阻越大
B.通过传感器的电流越小
C.电压表的示数越大
D.传感器两端的电压越大
正确答案 C.
掌握了正确的分析方法,学生就可以轻松地解决光敏电阻、气敏电阻和压敏电阻等一类问题.
第二:引申变形,深化思维.试卷中有不少题目,可作适当地延伸,追求多解多变,来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以利于学生提炼解题技巧.当然,提高能力不等于难题叠加,训练的题目不在多,关键在于是否典型、是否突出“活”与“巧”.我们在解题的过程中不能就题论题,要逐步提高理解和分析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研究、变换、设计、创新、整合题目.
案例5 铅笔芯是石墨制成的,能导电,小明根据课本中的“想想做做”,利用铅笔芯连成如图4所示的电路,当他改变连入电路中的铅笔芯的长度时,发现灯泡的亮度发生了改变.
他继续进行以下实验探究:调节连入电路中铅笔芯的长度刚好使小灯泡不发光,然后点燃一根蜡烛加热铅笔芯,小灯泡随着铅笔芯温度的升高开始发光了,蜡烛一旦熄灭,小灯泡也慢慢不发光了.
(1)根据蜡烛能点亮电灯的实验现象你能分析归纳出什么结论?
(2)你认为这个结论有什么应用?请举一例.
答案 (1)当石墨的长度、横截面积一定时,它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可作温度报警装置,当温度升高,石墨的电阻减小,灯泡发光向人们发出警示.
这是一道根据课本上的“通过用铅笔芯连续调节灯泡亮度”的学生实验引申变形的题目.通过练习,使学生从中悟出一些解题规律,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解题的技能技巧,实现科学试卷分析课的高效性.
2.5 学生写考后反思
学生反思中需总结出考试得失,便于以后改进.分析出是知识上的缺陷、方法上缺陷、能力上缺陷、还是情感上的问题.要求学生写考后反思,一般包括下面几个要点:① 改正错题.将卷面上出错的试题重新抄出来,结合本来错误的答案,分析自己在考试过程中出错的原因,争取能自主做出该错题,写出解题的思路或过程;不能独立完成的,可先向同学请教解题思路,理解掌握后再写出来.学生无法自主解决或者请教同学之后仍无法解决的题目,标记出来.②统计得失分率.学生分析本人卷面的得失分情况,算出比率,对自己掌握某些知识点的情况作简要分析.③ 对本次考试情况作总体分析,试题难度、考查结果满意度、以及对自身本阶段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和评价,提出下一阶段的学习目标或计划.
试卷讲评课是教学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课型,经过我们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不仅了解了试卷讲评课低效的原因,也形成了试卷讲评课有效的操作程序,也得到了同伴的借鉴与使用,并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