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上海国际胃肠病学学术会议暨欧洲胃肠病学会医师培训通知
【摘 要】
:
【出 处】
:
中华消化杂志
【发表日期】
:
2005年25期
其他文献
由江绍基院士等老一辈专家创办的<中华消化杂志>已整整走过了25年,她由最初的季刊发展为现今的月刊,并出版了光盘版,创建了外文版(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ve Diseases),至今发行量在万册以上,成为有影响的中华系列杂志之一.回顾25年的历程,<中华消化杂志>的发展离不开专家的帮助、作者的支持和读者的厚爱.因为杂志刊登的文章,反映了各个时期国内消化界在学术上的成果,
期刊
内镜下乳头切开(EST)取石已成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首选.然而,老年人常合并其他器官功能障碍,因而对于老年人的EST治疗安全性成为临床上考虑的主要问题.为探讨年龄是否为EST的高危因素,回顾性分析我院3年来行EST治疗的36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其中≥65岁的142例为老年组,<65岁的224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手术后的并发症。
期刊
患者女,20岁,体重47 kg.因腹痛伴恶心呕吐2 d余,当地医院治疗无效急诊入院.入院体检:腹平,未见明显肠型及蠕动波,全腹弥漫性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尤以右下腹明显,腹部叩诊鼓音,肝浊音界正常,肠鸣音稍活跃,未闻及明显气过水声及高调金属音.血常规:白细胞14.1×109/L,中性粒细胞0.95.血淀粉酶80 U/L,尿淀粉酶1236.5 U/L。
期刊
便秘是常见病,其发病机制很复杂,临床大多给予泻药对症处理,最常用的泻药即为葸醌类泻药,主要包括大黄类、芦荟、番泻叶等。长期服用葸醌类泻药的患者可导致大肠黑变病或称大肠假黑皮病,即大肠黏膜表面有褐色素沉着,镜下表现为黏膜下层巨噬细胞胞质中含褐色质颗粒。近年一些文献报道大肠黑变病是大肠癌的一种危险因素,逐渐引起关注。本文对大肠黑变病有关问题进行综述。
期刊
患者女,75岁,因腹痛10余年,发现腹部包块1年,于2004年6月29日入院.自述10多年来,无明显诱因经常出现腹痛,腹痛的性质及部位均不明确,呈间歇性发作,无畏寒发热及腹泻.1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上腹有一鹅蛋大小包块,质地中等,压痛明显,无明显呕吐、便血等症状,未予以重视.近半年来腹部包块变大,腹痛加剧,发作频繁,但自服止痛药可缓解腹痛症状.近10 d来腹痛难忍,来我院就诊,门诊以腹部肿块待查收住院
期刊
患者男,54岁.因反复下腹痛1个月、加剧1 d于2002年1月12日入院.初为下腹胀痛,入院前1天腹痛突然加剧,并向全腹蔓延,伴呕吐、停止排气排便.体检:腹部稍膨隆,腹式呼吸减弱,全腹肌紧张,压痛明显,中下腹为甚,上腹充实感,肝脾未扪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消失。
期刊
目的 动态观察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肝损伤过程中库普弗细胞膜上脂多糖(LPS)受体CDl4表达变化及其在细胞因子分泌中的作用。方法以CCl4皮下注射诱导大鼠肝损伤。采用联合酶灌注消化、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不同时期大鼠肝脏库普弗细胞。将库普弗细胞与不同浓度内毒素孵育6h,收集培养上清并抽提细胞RNA。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RT—PCR法检测库普弗细胞C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