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总结心理护理、术后护理、康复指导,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60例患者平稳度过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均顺利出院,术后疗效优良率达93.3%。结论 护士术前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术后加强体位护理,积极加强早期康复锻炼,能有效预防并发症,提高了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质量。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围手术期 心理护理 康复
腰椎间盘突出症目前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破裂后髓核向后方或突至椎板内,致使相邻组织遭受刺激或压迫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1],因病程长、疗效慢,给患者带来很大的身体和心理痛苦。现今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较多,射频消融治疗就是有效治疗方法之一,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诸多优点。现将本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射频消融治疗护理体会加以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患者中,男27例,女33例,年龄31~65岁,平均51±2.7岁;病程6个月~11年,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腿痛,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实验阳性。CT或MRI显示L3~4突出11例,L4~5突出29例,L5~S1突出20例,均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患者的心理状况对疼痛性质、反应程度以及镇静效果都会产生影响。本组患者病程都比较长、疼痛比较明显,且由于职业、年龄、经济条件的不同,精神负担及心理障碍也不尽相同。针对病人的心理反应,护士主动关心、体贴病人,多次向病人及家属详细讲解手术的原理,强调手术的安全性、必要性,列举手术成功病例,必要时请手术成功病人分享治疗经验,让病人减少或摆脱焦虑、抑郁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
2.1.2 术前康复指导
有效的康复训练有助于减少腰腿痛的发生,因此,术前3天开始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并指导患者和家属如何进行轴线翻身。同时教会患者腰背伸肌鍛炼、直腿抬高运动以及上下床的正确方法,确保术后完成有效的功能锻炼。
2.2 术后护理
2.2.1 体位护理
患者术后于硬板床上休养,翻身是保持舒适体位和预防褥疮必不可少的活动,6小时后若生命体征平稳,则开始协助患者每2~3小时翻身一次,采用轴线翻身法,即让患者胸、腰、臀一起翻转以保持脊柱稳定状态,避免旋转,不宜自行强力扭转翻身,防止引发脊柱损伤、植骨脱落等严重并发症。
2.2.2 饮食护理
术后6小时若患者无恶心、呕吐症状,可以给予少量流质饮食,但禁止易产气食物的摄入,防止胃肠胀气。术后患者以卧床为主,胃肠蠕动减弱,则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多饮水,并补充新鲜蔬菜、水果,确保大小便通畅。正常情况下,于手术3天后,给予高蛋白、优质蛋白饮食。
2.2.3 康复锻炼
正常情况下,患者术后应及早开始功能锻炼,并遵循渐进加量的原则。若患者年迈体弱、心肺功能不佳,以及有上述并发症时,则适当推迟功能锻炼并从小负荷开始。术后6小时,麻醉作用逐渐消失,在护士帮助下,被动行早期直腿抬高运动,角度不宜过大,一般在30°左右,以患者的耐受程度为准,双下肢交替进行。术后1~2天开始,逐次逐日加大幅度,术后第3 天做主动直腿抬高运动,并在协助下完成压膝、压髋被动活动,有利于神经根炎性反应的消退,并预防局部组织粘连。术后第4天开始腰背伸肌功能锻炼,以仰卧位的“五点支撑法”开始,逐步过渡并增加难度到“四点支撑法”和“三点支撑法”,最后到俯卧位的“飞燕点水法”。有效的腰背伸肌功能锻炼,可以预防肌肉萎缩并增强脊柱的稳定性,但必须循序渐进,以患者的耐受为度,逐渐增加幅度和次数,防止过度疲劳及意外损伤。术后7~9天,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在护士指导下开始下地活动。在床上给患者佩戴好腰围,坐起时使患者上身保持竖直。患者若无头晕、眼花等症状,待其适应后在他人搀扶下绕床缓行。初次下床时间控制在5~10分钟,并逐渐增加下床次数、延长活动时间。
2.2.4 出院指导
患者在出院后,要求继续进行直腿抬高运动和腰背伸肌功能锻炼。术后1个月内避免久坐,多卧床休息,睡硬板床;术后3个月内坚持佩戴腰围,避免中重度体力活,保持脊柱的直立。天气变化时注意腰部保暖,积极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出院后的第3、6、12个月时回院进行复诊。
3 结果
6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经围手术期积极系统的护理,无腰椎间隙感染、脑脊液漏、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平均术后住院10.9±3.2天。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3-12个月,按Macnab标准疗效评定[2],其中49例优,9例良,2例尚可,优良率为93.3%。
4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作为一种腰椎退行性疾病,在发病早期,患者一般多采取保守治疗的方式,只有在疼痛症状持续加重、下肢出现神经症状后才选择住院手术治疗。围手术期护理的目标是: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减少疼痛,预防术后并发症,积极合理进行功能锻炼,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再次手术的机率。术前进行充分的心理疏导和沟通,做好健康宣教,能为术后恢复取得患者的配合提供有力保障。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多与管床医生沟通,制定适合患者个人的康复计划,早期开始系统的功能锻炼,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文结果显示,经过有效护理,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治疗优良率达93.3%,提示,有针对性术前心理护理、术后康复锻炼等形式,可以提高了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高丹英.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J].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 3(3): 206-207.
[2] 孙海宁, 于秀淳, 曲新涛等. 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J].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2008, 7(1):6-8.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围手术期 心理护理 康复
腰椎间盘突出症目前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破裂后髓核向后方或突至椎板内,致使相邻组织遭受刺激或压迫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1],因病程长、疗效慢,给患者带来很大的身体和心理痛苦。现今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较多,射频消融治疗就是有效治疗方法之一,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诸多优点。现将本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射频消融治疗护理体会加以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患者中,男27例,女33例,年龄31~65岁,平均51±2.7岁;病程6个月~11年,均有不同程度的腰腿痛,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实验阳性。CT或MRI显示L3~4突出11例,L4~5突出29例,L5~S1突出20例,均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患者的心理状况对疼痛性质、反应程度以及镇静效果都会产生影响。本组患者病程都比较长、疼痛比较明显,且由于职业、年龄、经济条件的不同,精神负担及心理障碍也不尽相同。针对病人的心理反应,护士主动关心、体贴病人,多次向病人及家属详细讲解手术的原理,强调手术的安全性、必要性,列举手术成功病例,必要时请手术成功病人分享治疗经验,让病人减少或摆脱焦虑、抑郁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
2.1.2 术前康复指导
有效的康复训练有助于减少腰腿痛的发生,因此,术前3天开始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并指导患者和家属如何进行轴线翻身。同时教会患者腰背伸肌鍛炼、直腿抬高运动以及上下床的正确方法,确保术后完成有效的功能锻炼。
2.2 术后护理
2.2.1 体位护理
患者术后于硬板床上休养,翻身是保持舒适体位和预防褥疮必不可少的活动,6小时后若生命体征平稳,则开始协助患者每2~3小时翻身一次,采用轴线翻身法,即让患者胸、腰、臀一起翻转以保持脊柱稳定状态,避免旋转,不宜自行强力扭转翻身,防止引发脊柱损伤、植骨脱落等严重并发症。
2.2.2 饮食护理
术后6小时若患者无恶心、呕吐症状,可以给予少量流质饮食,但禁止易产气食物的摄入,防止胃肠胀气。术后患者以卧床为主,胃肠蠕动减弱,则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多饮水,并补充新鲜蔬菜、水果,确保大小便通畅。正常情况下,于手术3天后,给予高蛋白、优质蛋白饮食。
2.2.3 康复锻炼
正常情况下,患者术后应及早开始功能锻炼,并遵循渐进加量的原则。若患者年迈体弱、心肺功能不佳,以及有上述并发症时,则适当推迟功能锻炼并从小负荷开始。术后6小时,麻醉作用逐渐消失,在护士帮助下,被动行早期直腿抬高运动,角度不宜过大,一般在30°左右,以患者的耐受程度为准,双下肢交替进行。术后1~2天开始,逐次逐日加大幅度,术后第3 天做主动直腿抬高运动,并在协助下完成压膝、压髋被动活动,有利于神经根炎性反应的消退,并预防局部组织粘连。术后第4天开始腰背伸肌功能锻炼,以仰卧位的“五点支撑法”开始,逐步过渡并增加难度到“四点支撑法”和“三点支撑法”,最后到俯卧位的“飞燕点水法”。有效的腰背伸肌功能锻炼,可以预防肌肉萎缩并增强脊柱的稳定性,但必须循序渐进,以患者的耐受为度,逐渐增加幅度和次数,防止过度疲劳及意外损伤。术后7~9天,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在护士指导下开始下地活动。在床上给患者佩戴好腰围,坐起时使患者上身保持竖直。患者若无头晕、眼花等症状,待其适应后在他人搀扶下绕床缓行。初次下床时间控制在5~10分钟,并逐渐增加下床次数、延长活动时间。
2.2.4 出院指导
患者在出院后,要求继续进行直腿抬高运动和腰背伸肌功能锻炼。术后1个月内避免久坐,多卧床休息,睡硬板床;术后3个月内坚持佩戴腰围,避免中重度体力活,保持脊柱的直立。天气变化时注意腰部保暖,积极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出院后的第3、6、12个月时回院进行复诊。
3 结果
6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经围手术期积极系统的护理,无腰椎间隙感染、脑脊液漏、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平均术后住院10.9±3.2天。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3-12个月,按Macnab标准疗效评定[2],其中49例优,9例良,2例尚可,优良率为93.3%。
4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作为一种腰椎退行性疾病,在发病早期,患者一般多采取保守治疗的方式,只有在疼痛症状持续加重、下肢出现神经症状后才选择住院手术治疗。围手术期护理的目标是: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减少疼痛,预防术后并发症,积极合理进行功能锻炼,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再次手术的机率。术前进行充分的心理疏导和沟通,做好健康宣教,能为术后恢复取得患者的配合提供有力保障。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多与管床医生沟通,制定适合患者个人的康复计划,早期开始系统的功能锻炼,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文结果显示,经过有效护理,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治疗优良率达93.3%,提示,有针对性术前心理护理、术后康复锻炼等形式,可以提高了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高丹英.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J].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 3(3): 206-207.
[2] 孙海宁, 于秀淳, 曲新涛等. 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J].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2008, 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