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心理健康课中游戏活动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心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但要巧设活动情境,采用多种方法,还更要注重游戏活动中的细节,以及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用学生的感官去感觉,用学生的心灵去思考,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得到充分的体验,使游戏活动充分的发挥其效果。从而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心理健康课;游戏活动;解决问题;充分体验;目标
教育家克鲁普斯卡说:“对孩子来说,游戏是学习,游戏是劳动,游戏是重要的教育形式。”在心理健康课中游戏活动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协助学生认识“真实自我”、发掘“自我潜力”。游戏活动又因其形式新颖、参与面广、操作独特、震撼力强等特色,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寻找一种适合他们的教育形式的游戏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率的关键。如何上好活动课,让游戏活动充分的发挥其效果。这也是值得我们探讨。
1 根据学生的年龄来设计合理的游戏
我们都知道心理游戏就是游戏加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虽然游戏可以让人快乐,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游戏都有促进人的心理健康的作用。要想达到教育的目的,需要精心地设计心理游戏。所谓心理游戏,就是把游戏的形式和心理教育的目标有机地融合成一个整体,让小学生在游戏的快乐里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从而恢复他们健康心理的自然状态。 但如果给高年级的学生设计过于简单的游戏。学生不但不配合,还会拉开与老师的心理距离,认为老师不了解他们。而给低年级学生设计难度过大的游戏,学生没有办法完成,会产生不良的效果。所以针对学生不同的阶段我们根据他们的身心发育来制定心理活动课,如小学阶段主要是提高小学生对校园生活的适应力,培养他们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初中阶段培养初中生自重、自爱、自尊、自信的独立人格及对自我与外界的评价能力;能以积极心态面对学习、生活压力和自我身心所出现的变化。高中阶段培养高中生更为完善的意志品质,增强自觉性、果断性和自制力,能以更为成熟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去对待学习、人际交往、情感世界及自我发展等问题。面对升学或就业,具备选择专业或职业和克服压力的能力。要设计好心理游戏,首先要求教育者把学生装在心里,用学生的感官去感觉,用学生的心灵去思考;通过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爱好,性格变化,身心发育都有哪些特点,针对常会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根据不同的特性,设计适合每个年龄阶段的心理游戏。
2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长期以来,教师在心理活动教学的基本程序是活动讲解、活动实施、学生谈感触、教师小结。多数教师在游戏指导上讲究面面俱到、尤其是在讲解规则是严厉刻板,使学生的思维及心情被禁锢在教师的指导上,顾忌太多,反倒体验不到游戏的经历。如果游戏活动中没有轻松愉悦的心情,游戏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只会期待着教师的游戏后讲评。针对有些难度的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尤其是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游戏。教师可以选择多次做。先不要给学生定的标准太高,让学生应达不到要求而失去兴趣。要循行渐进的提高要求。总而言之,心理健康教学之路是艰难的,但是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把学生装在心里, 认真总结每一节课的教学反思。及时解决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就会像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 游戏活动课由“不完全”的自主与“有限制”的合作
在教学中自主与合作是新课标提出的两种主要的学习方式,也是我们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式。在心理活动课上自主学习应该是“不完全的自主”,合作学习应该是“有限制的合作”。“不完全”是指心理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活动目标、具体活动的任务,避免了学生在自主活动中时的盲目性,这样的游戏活动才会有效。“有限制”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顺利的完成游戏活动的各个环节,处理环节中的一些问题、及时总结等。这样,才不至于让学生体验到心理游戏活动以一般游戏的区别,以免游戏活动流于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尽量让学生自己学习、探究、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合作游戏主要就是集中大家的智慧,一起探究解决问题。
4 善待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的“错误”,让心扉在游戏中敞开
游戏活动中教师非常注重效果与活动氛围,心理活动课上比较糟糕的是,教师一看到不去参与或在活动环节做错的学生,教师怕影响其他学生的活动心情就着急,轻者会埋怨几句“老师刚才讲的规则这么不认真听……”重者会中断游戏开始说教。殊不知,就因为你这样的表现,会严重的影响学生对此游戏的感受与体验。教师可以用更好的方法处理此类问题,比如在游戏环节中,把教师设计到游戏中去,如:充当活动中的“正义的裁判”角色,当学生没有按照规则或比较难以控制的学生,可以在游戏中“正义的裁判”角色惩罚学生。以和学生平等的角色来纠正学生在游戏中的错误。很容易接受被学生所接受。同时教师在游戏活动中还比较方便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无等级的游戏活动学生可以最大限度的表现“自我”,施展“自我”。使学生在游戏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有效的激发。因此,游戏活动的课堂中应注重对学生的真情赏识,要善待学生的“错误”。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充分的得到自身特有的体验,让出现“错误”的学生自尊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从而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在游戏中自由释放。
5 在游戏活动中燃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激情
学生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心理游戏活动是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的亲自体验、在活动中自主探索,以促使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方面得到发展。所以作为教师要让学生尽量的在游戏活动中燃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激情。如当教师设计玩一个游戏时,可以在课前准备是,和学生探讨,游戏的合理性,可能出现的问题,因此,一开始上课学生就情绪高涨。接着,让学生经历游戏的过程后过程,在和前面的遇见问题进行对比。一起探究问题出现的原因及今后的解决办法。这时就掀起了这节课的高潮,顿时,班上像炸开了锅似的,学生围绕着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展开了探索、讨论和交流,那气氛可是热烈非常。学生不断地碰撞出思维的火花,通过让学生逐步发现、猜想和验证,使学生在整个探究的过程中充满了“发现的惊喜”。就这个游戏活动课对游戏前预设问题和游戏活动后后问题的对比,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成主动。
6 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很好的艺术评价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育是最辩证、最灵活的一种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艺术。”游戏活动式的课堂教学是一个舒展轻松的过程,是一个感受幸福体验的过程,是一个开启智慧的过程,是一个充满创造的过程。因此,心理游戏活动课堂后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艺术。不管采用哪种评价方式,都要注重每个学生的感受。教师评价应以激励为主,在学生活动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心诚意切、实事求是,从而激励学生,使学生在评价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7 与学生平等交往,真诚相待,建立平等民主的“伙伴式”师生关系
马克思说“只有爱才能交换爱,只有用信任才能交换信任”。这就要求教师要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把学生视为一个个具有独立人格、并具有各自不同特点且客观存在差异的人。虽说我的教育对象是小学生,但他们思想活跃,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极强,他们不满足于老师对他们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关爱,更希望老师重视他们的感受,倾听他们的意见,真诚地与他们交往,把他们当成自己最亲近的朋友。在游戏活动课中,我们更是要与学生平等,把自己融入到游戏中,才能更好地观察学生的表现,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才能与学生互说心里话,对他们提出我的不足及要求,给予诚恳的感谢及正确的引导。心理健康课才能工作开展的如鱼得水。
心理游戏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一种良好的“小社会”活动场所,创造了一种信任的、温暖的、支持的集体气氛,使学生可以以他人为镜,反省自己,深化认识,同时也成为他人的支持力量。心理游戏可以让学生互相支持,集思广益,特别适于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的学生。心理游戏结合一定的心理训练和辅导,对于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所以作为心理教师要让心理活动课真正发挥作用、达到良好的效果,不但要善于巧妙地设计一些欢快有趣,且能投射被辅导者问题的游戏;在活动课上更要密切关注游戏的进展,鼓励学生自动自发参与活动;要不断激发他们在游戏中无拘束的想像力、创造力、组织能力及自制力,鼓励他们展现独立人格;要相信每个学生均有潜力,一旦得以开发,均能成功。
【关键词】心理健康课;游戏活动;解决问题;充分体验;目标
教育家克鲁普斯卡说:“对孩子来说,游戏是学习,游戏是劳动,游戏是重要的教育形式。”在心理健康课中游戏活动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协助学生认识“真实自我”、发掘“自我潜力”。游戏活动又因其形式新颖、参与面广、操作独特、震撼力强等特色,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寻找一种适合他们的教育形式的游戏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率的关键。如何上好活动课,让游戏活动充分的发挥其效果。这也是值得我们探讨。
1 根据学生的年龄来设计合理的游戏
我们都知道心理游戏就是游戏加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虽然游戏可以让人快乐,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游戏都有促进人的心理健康的作用。要想达到教育的目的,需要精心地设计心理游戏。所谓心理游戏,就是把游戏的形式和心理教育的目标有机地融合成一个整体,让小学生在游戏的快乐里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从而恢复他们健康心理的自然状态。 但如果给高年级的学生设计过于简单的游戏。学生不但不配合,还会拉开与老师的心理距离,认为老师不了解他们。而给低年级学生设计难度过大的游戏,学生没有办法完成,会产生不良的效果。所以针对学生不同的阶段我们根据他们的身心发育来制定心理活动课,如小学阶段主要是提高小学生对校园生活的适应力,培养他们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初中阶段培养初中生自重、自爱、自尊、自信的独立人格及对自我与外界的评价能力;能以积极心态面对学习、生活压力和自我身心所出现的变化。高中阶段培养高中生更为完善的意志品质,增强自觉性、果断性和自制力,能以更为成熟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去对待学习、人际交往、情感世界及自我发展等问题。面对升学或就业,具备选择专业或职业和克服压力的能力。要设计好心理游戏,首先要求教育者把学生装在心里,用学生的感官去感觉,用学生的心灵去思考;通过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爱好,性格变化,身心发育都有哪些特点,针对常会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根据不同的特性,设计适合每个年龄阶段的心理游戏。
2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长期以来,教师在心理活动教学的基本程序是活动讲解、活动实施、学生谈感触、教师小结。多数教师在游戏指导上讲究面面俱到、尤其是在讲解规则是严厉刻板,使学生的思维及心情被禁锢在教师的指导上,顾忌太多,反倒体验不到游戏的经历。如果游戏活动中没有轻松愉悦的心情,游戏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只会期待着教师的游戏后讲评。针对有些难度的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尤其是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游戏。教师可以选择多次做。先不要给学生定的标准太高,让学生应达不到要求而失去兴趣。要循行渐进的提高要求。总而言之,心理健康教学之路是艰难的,但是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把学生装在心里, 认真总结每一节课的教学反思。及时解决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就会像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 游戏活动课由“不完全”的自主与“有限制”的合作
在教学中自主与合作是新课标提出的两种主要的学习方式,也是我们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式。在心理活动课上自主学习应该是“不完全的自主”,合作学习应该是“有限制的合作”。“不完全”是指心理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活动目标、具体活动的任务,避免了学生在自主活动中时的盲目性,这样的游戏活动才会有效。“有限制”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顺利的完成游戏活动的各个环节,处理环节中的一些问题、及时总结等。这样,才不至于让学生体验到心理游戏活动以一般游戏的区别,以免游戏活动流于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尽量让学生自己学习、探究、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合作游戏主要就是集中大家的智慧,一起探究解决问题。
4 善待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的“错误”,让心扉在游戏中敞开
游戏活动中教师非常注重效果与活动氛围,心理活动课上比较糟糕的是,教师一看到不去参与或在活动环节做错的学生,教师怕影响其他学生的活动心情就着急,轻者会埋怨几句“老师刚才讲的规则这么不认真听……”重者会中断游戏开始说教。殊不知,就因为你这样的表现,会严重的影响学生对此游戏的感受与体验。教师可以用更好的方法处理此类问题,比如在游戏环节中,把教师设计到游戏中去,如:充当活动中的“正义的裁判”角色,当学生没有按照规则或比较难以控制的学生,可以在游戏中“正义的裁判”角色惩罚学生。以和学生平等的角色来纠正学生在游戏中的错误。很容易接受被学生所接受。同时教师在游戏活动中还比较方便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无等级的游戏活动学生可以最大限度的表现“自我”,施展“自我”。使学生在游戏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有效的激发。因此,游戏活动的课堂中应注重对学生的真情赏识,要善待学生的“错误”。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充分的得到自身特有的体验,让出现“错误”的学生自尊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从而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在游戏中自由释放。
5 在游戏活动中燃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激情
学生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心理游戏活动是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的亲自体验、在活动中自主探索,以促使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方面得到发展。所以作为教师要让学生尽量的在游戏活动中燃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激情。如当教师设计玩一个游戏时,可以在课前准备是,和学生探讨,游戏的合理性,可能出现的问题,因此,一开始上课学生就情绪高涨。接着,让学生经历游戏的过程后过程,在和前面的遇见问题进行对比。一起探究问题出现的原因及今后的解决办法。这时就掀起了这节课的高潮,顿时,班上像炸开了锅似的,学生围绕着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展开了探索、讨论和交流,那气氛可是热烈非常。学生不断地碰撞出思维的火花,通过让学生逐步发现、猜想和验证,使学生在整个探究的过程中充满了“发现的惊喜”。就这个游戏活动课对游戏前预设问题和游戏活动后后问题的对比,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成主动。
6 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很好的艺术评价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育是最辩证、最灵活的一种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艺术。”游戏活动式的课堂教学是一个舒展轻松的过程,是一个感受幸福体验的过程,是一个开启智慧的过程,是一个充满创造的过程。因此,心理游戏活动课堂后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艺术。不管采用哪种评价方式,都要注重每个学生的感受。教师评价应以激励为主,在学生活动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心诚意切、实事求是,从而激励学生,使学生在评价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7 与学生平等交往,真诚相待,建立平等民主的“伙伴式”师生关系
马克思说“只有爱才能交换爱,只有用信任才能交换信任”。这就要求教师要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把学生视为一个个具有独立人格、并具有各自不同特点且客观存在差异的人。虽说我的教育对象是小学生,但他们思想活跃,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极强,他们不满足于老师对他们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关爱,更希望老师重视他们的感受,倾听他们的意见,真诚地与他们交往,把他们当成自己最亲近的朋友。在游戏活动课中,我们更是要与学生平等,把自己融入到游戏中,才能更好地观察学生的表现,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才能与学生互说心里话,对他们提出我的不足及要求,给予诚恳的感谢及正确的引导。心理健康课才能工作开展的如鱼得水。
心理游戏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一种良好的“小社会”活动场所,创造了一种信任的、温暖的、支持的集体气氛,使学生可以以他人为镜,反省自己,深化认识,同时也成为他人的支持力量。心理游戏可以让学生互相支持,集思广益,特别适于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的学生。心理游戏结合一定的心理训练和辅导,对于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所以作为心理教师要让心理活动课真正发挥作用、达到良好的效果,不但要善于巧妙地设计一些欢快有趣,且能投射被辅导者问题的游戏;在活动课上更要密切关注游戏的进展,鼓励学生自动自发参与活动;要不断激发他们在游戏中无拘束的想像力、创造力、组织能力及自制力,鼓励他们展现独立人格;要相信每个学生均有潜力,一旦得以开发,均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