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集团化是现阶段上海职教发展的一个重要步骤。作为一个多种经济体制、多种产业并存的大城市,上海的多元化格局决定了其职教集团类型的多样性。除继续建立行业性职教集团外,组建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职教集团也成为上海一个重要的战略选择。
本刊将连续关注上海职教的集团化战略,深入报道其在集团化发展方面的大胆创新与尝试。
[上海职教的集团化战略之一]
“行业”与“区域”并行
2008年11月29日,上海市召开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工作推进会。在这次会上,上海商贸和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举行了揭牌仪式。这是继现代护理职教集团和交通物流职教集团之后,上海又成立的两个职教集团。
行业职教集团勾画基本轮廓
自组建了现代护理、交通物流两个以行业为纽带的职业教育集团以来,集团化办学的重要意义和积极效应在上海已经初步显现。
以往企业行业所办的职业院校,在与企业行业融合上,尽管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背景,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这种合作、融合与沟通,无论是广度和还是深度都有局限性。职教集团组建后,这种局限性有了明显的改观。企业认识到加入集团对自己的发展意义,这是上海职教集团最大的收获。某交通物流集团公司的老总如此总结加入职教集团的意义,“进入职教集团这个大家庭,企业发展有依托,企业形象有提升,企业文化有延伸,人力资源有保障,企业培训有依靠,产学研结合有支撑。”
在专业设置与课程建设方面,职教集团逐步实现教育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转变。上海现代护理职教集团吸引行业专家、临床骨干、教学名师共同参与,讨论教学改革和课程设置,打破传统的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建立以职业能力为重点的教学体系、以职业素质及专业技能为主线的课程结构。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上海现代护理职教集团建设一年间,由于有校企合作的基础,使临床兼职教师参与课程教学的比例逐渐升高。其中,专业课程中临床师资占全部师资的比例,由原先的20%提高到52%,临床师资承担的课程由原先的11%增加到43%;“双证”师资任教课时占专职专业教师课时比例由原来的55%提升到64%。职教集团为优化教师队伍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在中高职衔接沟通方面,以往中高职院校制定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相互之间贯通与衔接不够,尤其是“三校生”升了高职以后,感到课程与内容重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市教委为上海交通物流职教集团破格增加了40名三校生自主招生计划,进行了自主招生的有益探索;同时,该集团对成员单位的中高职院校进行了调研与考察,在此基础上,确定了物流专业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标准,并在今年的自主招生开学后,分别按中高职教育一体化标准组织实施,促进了中高职之间的有效衔接与
沟通。
在职教集团联合招生方面,以往交通物流职教集团10所中高职院校所开设的物流专业(含专业方向),招生时各自为阵,往往感到势单力薄,缺乏与校企合作的底气。组建职教集团后,以专业建设为纽带,10所院校瞄准本市现代物流业迅猛发展的人才市场,以上海交通物流职业教育集团的名义,在今年4月25日至27日的上海第五届教育博览会上,打一套品牌,定一套标准,向社会进行联合招生,此举不仅受到了学生的欢迎,还赢得了社会的好评。在中高职生源相对减少情况下,2008年集团10所职业院校,计划招生物流专业(含专业方向)1528人,实际录取报到1661人。
新组建的上海商贸职教集团拥有上海地区4所高职院校、13所中职学校、13家大型内外贸企业和4家行业协会,集聚了上海商贸类职业院校和企业的优质教育资源,其中成员单位的在校学生规模数将近全市中高职院校的30%,企业规模与利润也占有上海商贸企业的半壁江山。除自身实力外,在上海市经委和重庆市经委牵线下,商贸职教集团还与重庆5所中职学校结成了战略同盟。这不仅开启了中国职教跨地区组建职教集团的先河,也使上海职教集团迈出了面向长江流域、服务全国、东西部优势互补的实质性步伐。
上海电子信息职教集团是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和上海电子工业学校联合39家上海及其他地区从事电子信息类职业教育的中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企业、研究所和相关行业协会共同组建的集团,以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为纽带,聚集优质教学资源、推进校企合作。集团提出“共建平台、共育英才、共创未来”的口号,将致力于在校企双赢的基础上谋求发展。该集团将在为企业服务中谋求发展,开发电子信息行业新工种和未制订技能等级标准工种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培训大纲,积极开展企业员工岗位技能培训与鉴定、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工作,积极开展技术开发与服务,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上海市教委主任薛明扬表示,建立十个行业性职业教育集团是上海职业教育的重大部署,是建立上海职业教育现代化体系的重要步骤。“随着上海城市功能的转变,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需要职业教育为其提供更好的服务,十个行业性集团的建成可以基本覆盖本市主要产业,集团化的职业教育可以提高办学水平,提高为经济服务的水平,适应上海的经济发展步伐,这是一项紧迫的
任务。”
新构想,职教集团化向区域延伸
目前,上海职业教育需要通过积聚资源,拓展功能,贴近企业需求,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等渠道,以提高为经济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在区域经济中需要一种新的组织形态或发展平台来满足新的需要。组建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职教集团,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战略选择。
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指出,“职教集团可以实现多元类型并行发展。我们目前组建的集团都是以行业背景为基础形成的学校之间、校企之间的联合。我认为,集团不应该仅仅限于这一类型。上海是一个多种经济体制、多种产业并存的大城市,这种多元化的格局决定了集团的类型也应该是多元。”
沈晓明说,上海区域经济呈现为多种产业有机组合的结构特征,区域经济根据区域地理、人文等外部环境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区域职业教育对其接受、处理、应对的能力,表现了较高的水平。区域职业教育在地域上一般与产业构成紧密的联系,许多区域职业院校为了为产业服务,提高办学效率,把校址建立在产业区或工业区附近,这种地理纽带对需要工学密切结合的职业教育来说是十分珍贵的。在一些产业比较集中的工业区、开发区,甚至可以形成具有更强势的职业教育集团。例如上海的张江工业园区、金山石化工业区、闵行航天工业区、外高桥出口加工区,由于附近的职业教育配置,都可以成为职业教育集团发展重要的依托对象。区域性职教集团一般由区域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参与或直接牵头,将区域职业教育资源做一定整合后形成。上海具有“条”、“块”两个类型的职业院校,这两类院校对经济服务的重点有所侧重,在办学模式上各有特点,而区域经济与区域职业院校的依托比较紧密,这是上海发展区域职业教育集团的一个出发点。
沈晓明强调:“就发展未来着眼,我对行业性集团和区域性集团都同样看好。”
在看到了区域职教集团巨大的发展潜力后,上海市有了一个大胆的构想:2008年,组建选择1-2个区县探索“区域集团”组建工作;2009年,组建3-4个“区域集团”;到2010年,在上海市建成若干个区域职业教育集团,在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和组织形态上有新突破。在不远的将来,基本完成全市区域“区域集团”组建工作。区域职业教育集团的组建是上海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该是上海职业教育进一步服务好上海经济,贴近行业和企业需求,提高总体发展水平的重要举措。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尹后庆说,组建区域职业教育集团,已经成为上海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不断深入的必然要求,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但同时也是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模式的一次大胆的尝试与创新。职业教育只有在为经济服务中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从这一认识出发,区域职业教育集团的发展必须坚持“资源共享、校企合作、加强服务、自身发展”四个方面的兼顾。
推进集团健康发展,政府要有所作为
上海市政府对组建和引导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进行了持续、深入的探索。其宗旨是,在集团化办学中既要充分发挥学校、企业的主体作用,又要做好政府的服务工作,以促进集团的健康发展。上海提出实事求是、稳步发展的集团化办学原则,坚持集团的组建要“成熟一个,组建一个;组建一个,建好一个”。
在这次集团建设工作推进会上,薛明扬主任总结了上海市教委近年来在推进集团健康发展方面做的三项工作:一是规范管理,建立了职教集团组建的登记制度,把职教集团的发展纳入职业教育管理的范围之内,以有利于集团的协调发展,把握集团发展方向,给予及时的支持和帮助。主管部门对集团发展目标和项目的审核,作为检查、奖励、支持职教集团的依据。二是政策支持。教委明确提出对集团给予六个方面的政策支持:支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支持集团的发展项目,优先下达政府委托的培训任务,优先开展依法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对成效显著的人员和单位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提供职业指导、实习就业岗位的企业给予切实支持。这些政策已经逐步兑现,同时,对其中的具体落实办法也在逐步充实完善。三是资金倾斜。资金支持是一项政策性、操作要求很强的工作,上海市教委本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态度,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目前对集团的资金支持已经以集团立项和完成的状况为依据,同时,一个套资金核定、监管的制度正在加快建立。
上海市政府下一步推进集团发展的工作有两个重点:加快出台监管政策和建立职教集团的专项经费投入制度,这两项工作是有机结合的。在这次工作推进会上,现代护理集团和交通物流集团的领导对各自集团组建一年来的实际运作情况进行了自我监测,主要围绕集团建设规划,检查集团建设的成效和问题。这类形式将最终成为制度,以及时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保证项目的完成。
而职教集团的专项经费投入制度,是在对集团进行有效监管的基础上建立的。这一制度包括项目预算、审批、监控、奖励四个部分。这一制度的建立将发挥以下几个作用:保证作用,亦即保证资金专项专用,使集团成员都能够得益;监管作用,通过资金的落实情况加强对集团发展的具体状况进行监控;鼓励作用,通过资金落实和重点追加,鼓励集团不断开创局面、形成成果,不断优化运行机制、提高办学质量和为经济服务的水平;导向作用,通过资金的倾斜,调动职业学校和行业企业积极性,鼓励它们开展各种合作,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
深入。
本刊将连续关注上海职教的集团化战略,深入报道其在集团化发展方面的大胆创新与尝试。
[上海职教的集团化战略之一]
“行业”与“区域”并行
2008年11月29日,上海市召开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工作推进会。在这次会上,上海商贸和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举行了揭牌仪式。这是继现代护理职教集团和交通物流职教集团之后,上海又成立的两个职教集团。
行业职教集团勾画基本轮廓
自组建了现代护理、交通物流两个以行业为纽带的职业教育集团以来,集团化办学的重要意义和积极效应在上海已经初步显现。
以往企业行业所办的职业院校,在与企业行业融合上,尽管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背景,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这种合作、融合与沟通,无论是广度和还是深度都有局限性。职教集团组建后,这种局限性有了明显的改观。企业认识到加入集团对自己的发展意义,这是上海职教集团最大的收获。某交通物流集团公司的老总如此总结加入职教集团的意义,“进入职教集团这个大家庭,企业发展有依托,企业形象有提升,企业文化有延伸,人力资源有保障,企业培训有依靠,产学研结合有支撑。”
在专业设置与课程建设方面,职教集团逐步实现教育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转变。上海现代护理职教集团吸引行业专家、临床骨干、教学名师共同参与,讨论教学改革和课程设置,打破传统的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建立以职业能力为重点的教学体系、以职业素质及专业技能为主线的课程结构。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上海现代护理职教集团建设一年间,由于有校企合作的基础,使临床兼职教师参与课程教学的比例逐渐升高。其中,专业课程中临床师资占全部师资的比例,由原先的20%提高到52%,临床师资承担的课程由原先的11%增加到43%;“双证”师资任教课时占专职专业教师课时比例由原来的55%提升到64%。职教集团为优化教师队伍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在中高职衔接沟通方面,以往中高职院校制定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相互之间贯通与衔接不够,尤其是“三校生”升了高职以后,感到课程与内容重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市教委为上海交通物流职教集团破格增加了40名三校生自主招生计划,进行了自主招生的有益探索;同时,该集团对成员单位的中高职院校进行了调研与考察,在此基础上,确定了物流专业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标准,并在今年的自主招生开学后,分别按中高职教育一体化标准组织实施,促进了中高职之间的有效衔接与
沟通。
在职教集团联合招生方面,以往交通物流职教集团10所中高职院校所开设的物流专业(含专业方向),招生时各自为阵,往往感到势单力薄,缺乏与校企合作的底气。组建职教集团后,以专业建设为纽带,10所院校瞄准本市现代物流业迅猛发展的人才市场,以上海交通物流职业教育集团的名义,在今年4月25日至27日的上海第五届教育博览会上,打一套品牌,定一套标准,向社会进行联合招生,此举不仅受到了学生的欢迎,还赢得了社会的好评。在中高职生源相对减少情况下,2008年集团10所职业院校,计划招生物流专业(含专业方向)1528人,实际录取报到1661人。
新组建的上海商贸职教集团拥有上海地区4所高职院校、13所中职学校、13家大型内外贸企业和4家行业协会,集聚了上海商贸类职业院校和企业的优质教育资源,其中成员单位的在校学生规模数将近全市中高职院校的30%,企业规模与利润也占有上海商贸企业的半壁江山。除自身实力外,在上海市经委和重庆市经委牵线下,商贸职教集团还与重庆5所中职学校结成了战略同盟。这不仅开启了中国职教跨地区组建职教集团的先河,也使上海职教集团迈出了面向长江流域、服务全国、东西部优势互补的实质性步伐。
上海电子信息职教集团是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和上海电子工业学校联合39家上海及其他地区从事电子信息类职业教育的中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企业、研究所和相关行业协会共同组建的集团,以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为纽带,聚集优质教学资源、推进校企合作。集团提出“共建平台、共育英才、共创未来”的口号,将致力于在校企双赢的基础上谋求发展。该集团将在为企业服务中谋求发展,开发电子信息行业新工种和未制订技能等级标准工种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培训大纲,积极开展企业员工岗位技能培训与鉴定、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工作,积极开展技术开发与服务,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上海市教委主任薛明扬表示,建立十个行业性职业教育集团是上海职业教育的重大部署,是建立上海职业教育现代化体系的重要步骤。“随着上海城市功能的转变,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需要职业教育为其提供更好的服务,十个行业性集团的建成可以基本覆盖本市主要产业,集团化的职业教育可以提高办学水平,提高为经济服务的水平,适应上海的经济发展步伐,这是一项紧迫的
任务。”
新构想,职教集团化向区域延伸
目前,上海职业教育需要通过积聚资源,拓展功能,贴近企业需求,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等渠道,以提高为经济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在区域经济中需要一种新的组织形态或发展平台来满足新的需要。组建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职教集团,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战略选择。
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指出,“职教集团可以实现多元类型并行发展。我们目前组建的集团都是以行业背景为基础形成的学校之间、校企之间的联合。我认为,集团不应该仅仅限于这一类型。上海是一个多种经济体制、多种产业并存的大城市,这种多元化的格局决定了集团的类型也应该是多元。”
沈晓明说,上海区域经济呈现为多种产业有机组合的结构特征,区域经济根据区域地理、人文等外部环境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区域职业教育对其接受、处理、应对的能力,表现了较高的水平。区域职业教育在地域上一般与产业构成紧密的联系,许多区域职业院校为了为产业服务,提高办学效率,把校址建立在产业区或工业区附近,这种地理纽带对需要工学密切结合的职业教育来说是十分珍贵的。在一些产业比较集中的工业区、开发区,甚至可以形成具有更强势的职业教育集团。例如上海的张江工业园区、金山石化工业区、闵行航天工业区、外高桥出口加工区,由于附近的职业教育配置,都可以成为职业教育集团发展重要的依托对象。区域性职教集团一般由区域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参与或直接牵头,将区域职业教育资源做一定整合后形成。上海具有“条”、“块”两个类型的职业院校,这两类院校对经济服务的重点有所侧重,在办学模式上各有特点,而区域经济与区域职业院校的依托比较紧密,这是上海发展区域职业教育集团的一个出发点。
沈晓明强调:“就发展未来着眼,我对行业性集团和区域性集团都同样看好。”
在看到了区域职教集团巨大的发展潜力后,上海市有了一个大胆的构想:2008年,组建选择1-2个区县探索“区域集团”组建工作;2009年,组建3-4个“区域集团”;到2010年,在上海市建成若干个区域职业教育集团,在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和组织形态上有新突破。在不远的将来,基本完成全市区域“区域集团”组建工作。区域职业教育集团的组建是上海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该是上海职业教育进一步服务好上海经济,贴近行业和企业需求,提高总体发展水平的重要举措。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尹后庆说,组建区域职业教育集团,已经成为上海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不断深入的必然要求,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但同时也是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模式的一次大胆的尝试与创新。职业教育只有在为经济服务中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从这一认识出发,区域职业教育集团的发展必须坚持“资源共享、校企合作、加强服务、自身发展”四个方面的兼顾。
推进集团健康发展,政府要有所作为
上海市政府对组建和引导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进行了持续、深入的探索。其宗旨是,在集团化办学中既要充分发挥学校、企业的主体作用,又要做好政府的服务工作,以促进集团的健康发展。上海提出实事求是、稳步发展的集团化办学原则,坚持集团的组建要“成熟一个,组建一个;组建一个,建好一个”。
在这次集团建设工作推进会上,薛明扬主任总结了上海市教委近年来在推进集团健康发展方面做的三项工作:一是规范管理,建立了职教集团组建的登记制度,把职教集团的发展纳入职业教育管理的范围之内,以有利于集团的协调发展,把握集团发展方向,给予及时的支持和帮助。主管部门对集团发展目标和项目的审核,作为检查、奖励、支持职教集团的依据。二是政策支持。教委明确提出对集团给予六个方面的政策支持:支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支持集团的发展项目,优先下达政府委托的培训任务,优先开展依法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对成效显著的人员和单位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提供职业指导、实习就业岗位的企业给予切实支持。这些政策已经逐步兑现,同时,对其中的具体落实办法也在逐步充实完善。三是资金倾斜。资金支持是一项政策性、操作要求很强的工作,上海市教委本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态度,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目前对集团的资金支持已经以集团立项和完成的状况为依据,同时,一个套资金核定、监管的制度正在加快建立。
上海市政府下一步推进集团发展的工作有两个重点:加快出台监管政策和建立职教集团的专项经费投入制度,这两项工作是有机结合的。在这次工作推进会上,现代护理集团和交通物流集团的领导对各自集团组建一年来的实际运作情况进行了自我监测,主要围绕集团建设规划,检查集团建设的成效和问题。这类形式将最终成为制度,以及时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保证项目的完成。
而职教集团的专项经费投入制度,是在对集团进行有效监管的基础上建立的。这一制度包括项目预算、审批、监控、奖励四个部分。这一制度的建立将发挥以下几个作用:保证作用,亦即保证资金专项专用,使集团成员都能够得益;监管作用,通过资金的落实情况加强对集团发展的具体状况进行监控;鼓励作用,通过资金落实和重点追加,鼓励集团不断开创局面、形成成果,不断优化运行机制、提高办学质量和为经济服务的水平;导向作用,通过资金的倾斜,调动职业学校和行业企业积极性,鼓励它们开展各种合作,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
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