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菌体在泌尿道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ujia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噬菌体治疗泌尿道复杂性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9月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1例应用噬菌体治疗泌尿道复杂性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患者,女,65岁,因反复尿频、尿急6个月余于2019年8月6日入院。外院尿细菌培养结果示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反复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等药物治疗,治疗后尿频、尿急可缓解,但停药后症状反复出现。2019年7月22日本中心中段尿细菌培养结果示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拟行噬菌体灌注治疗。2019年8月9日起予117、135、178、GD168号噬菌体混合液200 ml膀胱灌注,每日1次,连续灌注5 d。同时联合应用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加强抗感染治疗。

结果

噬菌体灌注治疗后连续两次尿细菌培养阴性。但灌注结束后2周,患者再次出现尿频等不适,尿细菌培养结果示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2019年9月7日应用130、131、909号噬菌体混合液200 ml膀胱灌注,每日1次,连续应用5 d。并在治疗第3天行输尿管逆行插管双侧肾盂灌注上述3株噬菌体混合液。2次治疗过程均顺利,无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第2次治疗结束后随访6.5个月,患者未再出现尿频等排尿不适症状,且每月复查1次中段尿细菌培养,均未见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

结论

噬菌体泌尿道灌注治疗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泌尿道感染疗效确切可靠,未见明显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可作为复杂性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案。

其他文献
整合素是介导细胞-细胞和细胞-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的一类黏附分子,它将胞外配体与胞内骨架、信号转导通路相联系,参与多种生理病理过程。Risuteganib(商品名:Luminate®)是一种广谱整合素抑制剂,具有抗新生血管、诱导玻璃体后脱离、神经保护等作用,可用于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玻璃体黄斑牵引、萎缩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等多种眼底疾病。Risuteganib已成功达到三项2期临床试验终点,并即将开展治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IVC)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RP)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合并Ⅰ、Ⅱ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疗效。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2013年10月至2019年3月于廊坊市香河县人民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DR合并Ⅰ、Ⅱ期NVG患者50例5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7例27只眼,女性23例23只眼;均为单眼。平均年龄(53.5±7.13)岁。Ⅰ、Ⅱ期NVG分别为11、3
光感受器细胞是视网膜具有光转化能力的一类特殊神经细胞。在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发展过程中,继发于RPE丧失、新生血管渗漏及疤痕化等的光感受器细胞死亡是晚期患者发生不可逆性视力损害的重要机制。研究表明,视网膜炎性微环境是参与上述光感受器细胞死亡相关过程的主要因素之一。衰老、光氧化损伤等因素诱导下,RPE细胞、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血源性巨噬细胞及炎症因子等多种促炎机制共同影响视网膜微环境,并最终导
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且治疗困难。近年部分遗传学研究证据表明,脂质相关基因多态性与AMD之间具有相关性;临床也发现血脂水平与AMD具有相关性,降脂药物可能具有延缓AMD发展作用。脂质代谢异常可能在AMD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明确脂质代谢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有助于揭示疾病的发病机制,促进疾病的早期诊断、监测和预防,并为治疗提供切入点。
目的观察病理性近视(PM)视网膜劈裂(MRS)与后巩膜葡萄肿(PS)的相关性,初步探讨MRS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2016年11月至2019年11月于河南省立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PM伴MRS患者38例6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0例,女性28例;双眼13例,单眼25例。平均年龄(49±13)岁。均行BCVA、散瞳检影验光、频域OCT、三维磁共振成像(3D-MRI)检查以及眼轴长度
目的观察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患眼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后的脉络膜特征变化,初步评估其对PCV抗VEGF药物治疗应答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5年1月至2020年5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PCV患者63例63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9例39只眼,女性24例24只眼;平均年龄(62.53±6.05)岁;均为单眼发病。患眼均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治疗后
目的分析真性前列腺偶发癌(AIPCa)和假性前列腺偶发癌(PIPCa)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0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52例诊断为前列腺偶发癌(IPCa)患者的临床资料。中位年龄77.5(55~93)岁;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中位值27.7(12~35)分;48例术前行前列腺超声检查,前列腺体积中位值38.6(2.3~130.2)ml。48例行PSA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