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劳动力短缺和工资成本持续上升,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代表的部分产业在东部地区失去比较优势,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本文在赣州市承接产业转移现状分析基础上,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工资上涨对赣州市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并提出了赣州市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工资上涨;赣州;产业转移;影响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从2003年开始东南沿海地区就开始出现劳动力短缺现象,之后蔓延到中西部地区,“用工荒、招工难”等现象在全国各地频频出现。与短缺相伴随的是工资水平快速上升,制造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从2005年的15757元上升到2013年的46431元,劳动力成本上升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普遍的、不可逆转的现实。在劳动力成本上升过程中,区域间工资水平差距不断扩大,2008年东部地区制造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为2613万元,比中部地区的2104万元高了0509万元,到2013年东中部地区的差距达到105万元。工资不断上涨使得很多沿海地区的企业生产难以持续,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当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东部地区失去比较优势并退出的时候,可能的出路有两个:向发展水平更低的东南亚、南亚国家转移;向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支撑了中国经济的长期高速增长无是中央政府还是学术界,都希望产业转移在东部和中西部之间完成,使传统增长模式能持续更长一段时间,而不是轻易转入其他发展中国家。在此背景下研究工资上涨对中西部贫困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赣州承接产业转移现状
赣州地处中部地区,是原中央苏区的主要区域,虽然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有“世界钨都”、“稀土王国”之称,但由于历史等各种原因,其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是全国最为贫困的地区之一。2013年末赣州市总人口为92852万,占全国总人口的千分之698,而地区生产总值仅为全国的千分之305,人均GDP也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673%。该市集中了江西省43%的贫困人口,堪称“贫困凹地”。一直以来,各级政府都在不断探索促进赣州市进一步发展的路径。2003年赣州市提出了“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的发展战略;2012年6月国务院颁发了《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若干意见),力求通过相关政策来促进赣州地区的全面发展;2013年6月,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设立“赣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成为全国第八个、江西省第一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截至2014年6月,赣州市外资企业达1333家,同比增长655%;注册资本(金)39724亿元,同比增长1802%。在引进内资方面,2014年赣州市引进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205个;引进亿元以上项目80个、竣工投产50个。在项目的数量和质量上,都大大超过了往年水平。2012年,赣州的“百亿企业俱乐部”为零,短短两年时间,到2014年赣州已拥有6家百亿企业。但赣州市整体经济依然比较落后,2014年人均GDP为21745元,继续位居全省末尾,更远低于东部沿海地区。距离《若干意见》提出的2020年赣州人均主要经济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距离。因此,赣州应积极抓住当前工资上涨引发产业转移浪潮的机遇,廓清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思路,积极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的各项工作,实现赣州经济跨越式发展。
三、工资上涨对赣州市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
1、工资上涨倒逼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劳动力成本是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均资本量的增加,其与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成本势差将进一步扩大,这将导致东部企业单位生产成本增加,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其成本构成中工资开支占主导地位,企业对工资水平变动敏感。工资持续上涨,使东部沿海地区的部分产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失去比较优势,企业面临转型升级或区域迁移等压力。工资上涨倒逼东部发达地区向劳动力成本更低廉和丰富的中西部地区转移和产业创新等途径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赣州地区地处珠三角、闽三角腹地,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从地理位置和劳动力成本角度来看,都是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输入区域之一。
2、工资上涨带来区域劳动力回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力都呈现由西向东转移的趋势,但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以及工资水平的上涨,劳动力要素的空间布局不断调整,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和流向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劳动力回流趋势愈发明显。伴随劳动力回流,再加上赣州那些年龄较大、现行条件下难以迁移的劳动力,以及现有存量劳动力,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在一定时间内还将长期存在。这为赣州承接东部地区产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提供了必要条件。
3、产业升级下东部沿海地区政府也要求产业转移
在工资水平不断上升的条件下,一些东部沿海地区政府意识到产业升级压力,开始推行“腾笼换鸟”的产业转移政策,通过提高土地租金、选择性供应土地、调整政府收费标准、提高环境门槛等手段,把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挤出”本地区,为引进高附加值产业腾出空间。这对依然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亟需加快工业化进程的赣州地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赣州是全国较大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有11个罗霄山连片特困县、1419个贫困村,贫困发生率高出全国165个百分点,至2014年末赣州市贫困人口为10506万人。因此,赣州市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即使是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对老区人民摆脱贫困落后现状也意义非凡。
4、熟练劳动力回流引发产业升级、回避产业转移陷阱
根据传统产业转移理论,产业转移对后发地区来说是一个双刃剑,一方面通过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促进后发地区加快工业化进程,缩小区域间经济差距;另一方面产业转移容易形成低端产业粘性,即后发地区承接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低技术型企业而产生路径依赖,落入产业发展底部的怪圈,陷入“产业转移陷阱”中去。但由于我国劳动力自由流动,东部产业升级下劳动力的回流,除了非熟练劳动力回流外,也會带来熟练劳动力回流。这些熟练劳动力会为赣州地区提供较高的发展要素基础,而这些熟练劳动力将从至少两个方面赣州地区避免重复东部地区的发展道路:一是他们既具备直接从事较高产业层级生产的能力,也不可能再重新从事较低层级的劳动;二是这些从东部地区回流的熟练劳动力会要求至少与在东部地区工作时相近的工资收入。这两点决定了,伴随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和劳动力的回流,赣州地区经济发展同时也将在一个较高的产业层级上起步。
四、赣州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分析
赣州应充分利用毗邻广东、福建等东部发达省份的区位优势;抓住当前工资上涨趋势下东部产业转移机遇,积极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实现赣州经济跨越式发展,缩小与江西省其他地区乃至东部地区的差距。赣州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夯实承接产业转移基础。加强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机场、码头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良好的交通条件;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科学合理规划工业园,提高产业配套能力,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良好的园区环境;加快城市化发展步伐,扩大市场规模,促进经济增长,培育产业集群,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良好的市场基础。二是加强承接产业转移的人力资源支持。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市民转变,提升劳动力资源素质;强化赣州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功能,建立并落实产学研合作机制;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培育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人才。三是充分发挥赣州资源优势,承接特色产业转移。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加强钨和稀土等有色金属产业基地建设;依托现有优势特色产业,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金融、物流、旅游、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赣州农业资源和生态资源优势,加强现代农业建设。(作者单位: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项目编号:JJ1430)和赣州市社科联项目(项目编号:1202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郑延智.基于产业集聚的赣州城市化发展研究[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1.12
[2] 张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J].经济纵横,2013.6
[3] 吴要武.产业转移的潜在收益估算——一个劳动力成本视角[J].经济学(季刊),2013.10
[4] 刘新争.资本重置、地区利益再分配与产业转移[J].经济学家,2014.12
[5] 邓水兰,刘志康.赣州市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企业经济,2015.6
关键词:工资上涨;赣州;产业转移;影响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从2003年开始东南沿海地区就开始出现劳动力短缺现象,之后蔓延到中西部地区,“用工荒、招工难”等现象在全国各地频频出现。与短缺相伴随的是工资水平快速上升,制造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从2005年的15757元上升到2013年的46431元,劳动力成本上升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普遍的、不可逆转的现实。在劳动力成本上升过程中,区域间工资水平差距不断扩大,2008年东部地区制造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为2613万元,比中部地区的2104万元高了0509万元,到2013年东中部地区的差距达到105万元。工资不断上涨使得很多沿海地区的企业生产难以持续,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当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东部地区失去比较优势并退出的时候,可能的出路有两个:向发展水平更低的东南亚、南亚国家转移;向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支撑了中国经济的长期高速增长无是中央政府还是学术界,都希望产业转移在东部和中西部之间完成,使传统增长模式能持续更长一段时间,而不是轻易转入其他发展中国家。在此背景下研究工资上涨对中西部贫困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赣州承接产业转移现状
赣州地处中部地区,是原中央苏区的主要区域,虽然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有“世界钨都”、“稀土王国”之称,但由于历史等各种原因,其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是全国最为贫困的地区之一。2013年末赣州市总人口为92852万,占全国总人口的千分之698,而地区生产总值仅为全国的千分之305,人均GDP也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673%。该市集中了江西省43%的贫困人口,堪称“贫困凹地”。一直以来,各级政府都在不断探索促进赣州市进一步发展的路径。2003年赣州市提出了“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的发展战略;2012年6月国务院颁发了《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若干意见),力求通过相关政策来促进赣州地区的全面发展;2013年6月,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设立“赣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成为全国第八个、江西省第一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截至2014年6月,赣州市外资企业达1333家,同比增长655%;注册资本(金)39724亿元,同比增长1802%。在引进内资方面,2014年赣州市引进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205个;引进亿元以上项目80个、竣工投产50个。在项目的数量和质量上,都大大超过了往年水平。2012年,赣州的“百亿企业俱乐部”为零,短短两年时间,到2014年赣州已拥有6家百亿企业。但赣州市整体经济依然比较落后,2014年人均GDP为21745元,继续位居全省末尾,更远低于东部沿海地区。距离《若干意见》提出的2020年赣州人均主要经济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距离。因此,赣州应积极抓住当前工资上涨引发产业转移浪潮的机遇,廓清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思路,积极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的各项工作,实现赣州经济跨越式发展。
三、工资上涨对赣州市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
1、工资上涨倒逼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劳动力成本是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均资本量的增加,其与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成本势差将进一步扩大,这将导致东部企业单位生产成本增加,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其成本构成中工资开支占主导地位,企业对工资水平变动敏感。工资持续上涨,使东部沿海地区的部分产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失去比较优势,企业面临转型升级或区域迁移等压力。工资上涨倒逼东部发达地区向劳动力成本更低廉和丰富的中西部地区转移和产业创新等途径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赣州地区地处珠三角、闽三角腹地,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从地理位置和劳动力成本角度来看,都是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输入区域之一。
2、工资上涨带来区域劳动力回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力都呈现由西向东转移的趋势,但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以及工资水平的上涨,劳动力要素的空间布局不断调整,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和流向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劳动力回流趋势愈发明显。伴随劳动力回流,再加上赣州那些年龄较大、现行条件下难以迁移的劳动力,以及现有存量劳动力,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在一定时间内还将长期存在。这为赣州承接东部地区产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提供了必要条件。
3、产业升级下东部沿海地区政府也要求产业转移
在工资水平不断上升的条件下,一些东部沿海地区政府意识到产业升级压力,开始推行“腾笼换鸟”的产业转移政策,通过提高土地租金、选择性供应土地、调整政府收费标准、提高环境门槛等手段,把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挤出”本地区,为引进高附加值产业腾出空间。这对依然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亟需加快工业化进程的赣州地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赣州是全国较大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有11个罗霄山连片特困县、1419个贫困村,贫困发生率高出全国165个百分点,至2014年末赣州市贫困人口为10506万人。因此,赣州市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即使是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对老区人民摆脱贫困落后现状也意义非凡。
4、熟练劳动力回流引发产业升级、回避产业转移陷阱
根据传统产业转移理论,产业转移对后发地区来说是一个双刃剑,一方面通过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促进后发地区加快工业化进程,缩小区域间经济差距;另一方面产业转移容易形成低端产业粘性,即后发地区承接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低技术型企业而产生路径依赖,落入产业发展底部的怪圈,陷入“产业转移陷阱”中去。但由于我国劳动力自由流动,东部产业升级下劳动力的回流,除了非熟练劳动力回流外,也會带来熟练劳动力回流。这些熟练劳动力会为赣州地区提供较高的发展要素基础,而这些熟练劳动力将从至少两个方面赣州地区避免重复东部地区的发展道路:一是他们既具备直接从事较高产业层级生产的能力,也不可能再重新从事较低层级的劳动;二是这些从东部地区回流的熟练劳动力会要求至少与在东部地区工作时相近的工资收入。这两点决定了,伴随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和劳动力的回流,赣州地区经济发展同时也将在一个较高的产业层级上起步。
四、赣州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分析
赣州应充分利用毗邻广东、福建等东部发达省份的区位优势;抓住当前工资上涨趋势下东部产业转移机遇,积极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实现赣州经济跨越式发展,缩小与江西省其他地区乃至东部地区的差距。赣州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夯实承接产业转移基础。加强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机场、码头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良好的交通条件;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科学合理规划工业园,提高产业配套能力,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良好的园区环境;加快城市化发展步伐,扩大市场规模,促进经济增长,培育产业集群,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良好的市场基础。二是加强承接产业转移的人力资源支持。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市民转变,提升劳动力资源素质;强化赣州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功能,建立并落实产学研合作机制;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培育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人才。三是充分发挥赣州资源优势,承接特色产业转移。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加强钨和稀土等有色金属产业基地建设;依托现有优势特色产业,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金融、物流、旅游、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赣州农业资源和生态资源优势,加强现代农业建设。(作者单位: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项目编号:JJ1430)和赣州市社科联项目(项目编号:1202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郑延智.基于产业集聚的赣州城市化发展研究[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1.12
[2] 张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J].经济纵横,2013.6
[3] 吴要武.产业转移的潜在收益估算——一个劳动力成本视角[J].经济学(季刊),2013.10
[4] 刘新争.资本重置、地区利益再分配与产业转移[J].经济学家,2014.12
[5] 邓水兰,刘志康.赣州市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企业经济,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