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并分析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发病高危因素。方法 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足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其临床特点及发病高危因素。结果 (1)临床特点:本组所有患儿均是急性发病,其中在发病是在出生后1~4 d 8例,占80.00%(8/10),出生后5~6 h 2例,占20%(2/10)。所有病例发病时均出现呼吸困难青紫,青紫不缓解,同时并发缺氧缺血性脑病4例,低血糖症3例,消化道出血4例,硬肿症3例,凝血障碍2例。所有患儿入院后检查动脉血气,结果显示其中pH 7.0~7.2者6例,7.21~7.35者3例,7.36~7.50者1例;PCO2 25~35 mm Hg 5例,35~55 mm Hg 4例,55~65 mm Hg 1例;PaO2/FiO2均小于200 mm Hg。(2)高危因素:本组1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中窒息8例(80.00%);羊水吸入2例(20.00%),其中窒息合并羊水吸入1例。剖宫产7例,占70.00%,剖宫产同时有窒息5例。(3)治疗与转归:本组10例患儿经过以呼吸机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后,其中治愈8例,治愈率达80.00%,好转1例,死亡1例。住院时间7~29 d,平均(14.85±4.10) d。结论 新生儿ARDS临床上并不少见,严密临床观察及动态胸部X线、血气检查可以明确诊断,积极预防窒息、减少剖宫产可减少ARDS的发生,及时、正确的治疗可提高ARDS的成活率。
【关键词】 新生儿;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高危因素
本文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足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并对其临床特点及发病高危因素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10年12月选择在笔者所在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接受治疗的足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10例(均因呼吸衰竭而用呼吸机进行治疗)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例,女4例;胎龄37~40+5周;出生体重<2500 g 3例,≥2500 g 7例;剖宫产7例,阴道顺产3例。本组所有病例均符合1994年美国和欧洲ARDS评审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1]。
1.2 治疗方法 对本组收治的10例患儿均采用以呼吸机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具体包括:(1)一般治疗。保暖,予抗感染,控制液体摄入,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综合治疗。(2)供氧及机械通气。鼻导管、头罩给氧浓度达0.5以上,PaO2仍然低于50 mm Hg时给予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应用英国SLE2000型婴儿专用定压呼吸机,急性期用IPPV+PEEP通气模式,撤机前改用SIMV通气模式[2]。
2 结果
2.1 临床特点 本组所有患儿均是急性发病,其中在出生后1~4 d发病 8例,占80.00%(8/10),出生后5~6 h 2例,占20%(2/10)。所有病例发病时均出现呼吸困难青紫,青紫不缓解,同时并发缺氧缺血性脑病4例,低血糖症3例,消化道出血4例,硬肿症3例,凝血障碍2例。所有患儿入院后检查动脉血气,结果显示其中pH 7.0~7.2者6例,7.21~7.35者3例,7.36~7.50者1例;PCO2 25~35 mm Hg 5例,35~55 mm Hg 4例,55~65 mm Hg 1例;PaO2/FiO2均小于200 mm Hg。
2.2 高危因素 本组1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中窒息8例(80.00%);羊水吸入2例(20.00%),其中窒息合并羊水吸入1例。剖宫产7例,占70.00%,剖宫产同时有窒息5例。
2.3 治疗与转归 本组10例患儿经过以呼吸机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后,其中治愈8例,治愈率达80.00%,好转1例,死亡1例。住院时间7~29 d,平均(14.85±4.10) d。
3 讨论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足月儿在机体受到侵袭后导致急性肺损伤,是新生儿期较为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据报道,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也在不断的上升[3]。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机体在遭受各种侵袭后发生的肺部炎症和急性肺泡一毛细血管损伤,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缺氧为主要临床表现[4]。目前对ARDS的治疗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治疗方案,主张针对原发病及其并发症,采取综合支持治疗措施,以纠正血管通透性和炎症反应,改善组织氧供。一旦考虑及早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新生儿ARDS临床上并不少见,严密临床观察及动态胸部X线、血气检查可以明确诊断,积极预防窒息、减少剖宫产可减少ARDS的发生,及时、正确的治疗可提高ARDS的成活率。
参 考 文 献
[1] 易明.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0例表现与预后[J].重庆医学,2009,38(5):627-628.
[2] 李宏云,唐红平.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危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8):932-933.
[3] 彭小利.西宁地区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的高危因素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11,41(2):32-33.
[4] 刘汉嘉,韩雪芳,王淙垲.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与疗效观察[J].中国综合临床,2010,26(7):768-790.
(收稿日期:2011-10-13)
(本文编辑:梅宏伟)
【关键词】 新生儿;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高危因素
本文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足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并对其临床特点及发病高危因素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10年12月选择在笔者所在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接受治疗的足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10例(均因呼吸衰竭而用呼吸机进行治疗)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例,女4例;胎龄37~40+5周;出生体重<2500 g 3例,≥2500 g 7例;剖宫产7例,阴道顺产3例。本组所有病例均符合1994年美国和欧洲ARDS评审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1]。
1.2 治疗方法 对本组收治的10例患儿均采用以呼吸机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具体包括:(1)一般治疗。保暖,予抗感染,控制液体摄入,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综合治疗。(2)供氧及机械通气。鼻导管、头罩给氧浓度达0.5以上,PaO2仍然低于50 mm Hg时给予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应用英国SLE2000型婴儿专用定压呼吸机,急性期用IPPV+PEEP通气模式,撤机前改用SIMV通气模式[2]。
2 结果
2.1 临床特点 本组所有患儿均是急性发病,其中在出生后1~4 d发病 8例,占80.00%(8/10),出生后5~6 h 2例,占20%(2/10)。所有病例发病时均出现呼吸困难青紫,青紫不缓解,同时并发缺氧缺血性脑病4例,低血糖症3例,消化道出血4例,硬肿症3例,凝血障碍2例。所有患儿入院后检查动脉血气,结果显示其中pH 7.0~7.2者6例,7.21~7.35者3例,7.36~7.50者1例;PCO2 25~35 mm Hg 5例,35~55 mm Hg 4例,55~65 mm Hg 1例;PaO2/FiO2均小于200 mm Hg。
2.2 高危因素 本组1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中窒息8例(80.00%);羊水吸入2例(20.00%),其中窒息合并羊水吸入1例。剖宫产7例,占70.00%,剖宫产同时有窒息5例。
2.3 治疗与转归 本组10例患儿经过以呼吸机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后,其中治愈8例,治愈率达80.00%,好转1例,死亡1例。住院时间7~29 d,平均(14.85±4.10) d。
3 讨论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足月儿在机体受到侵袭后导致急性肺损伤,是新生儿期较为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据报道,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也在不断的上升[3]。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机体在遭受各种侵袭后发生的肺部炎症和急性肺泡一毛细血管损伤,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缺氧为主要临床表现[4]。目前对ARDS的治疗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治疗方案,主张针对原发病及其并发症,采取综合支持治疗措施,以纠正血管通透性和炎症反应,改善组织氧供。一旦考虑及早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新生儿ARDS临床上并不少见,严密临床观察及动态胸部X线、血气检查可以明确诊断,积极预防窒息、减少剖宫产可减少ARDS的发生,及时、正确的治疗可提高ARDS的成活率。
参 考 文 献
[1] 易明.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0例表现与预后[J].重庆医学,2009,38(5):627-628.
[2] 李宏云,唐红平.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危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8):932-933.
[3] 彭小利.西宁地区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的高危因素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11,41(2):32-33.
[4] 刘汉嘉,韩雪芳,王淙垲.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与疗效观察[J].中国综合临床,2010,26(7):768-790.
(收稿日期:2011-10-13)
(本文编辑:梅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