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本院美容专业设置实践的归纳,总结出专业设置的基本思路和原则,并对生活美容类专业设置提供了具体方法。
关键词:专业设置 思路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1(a)-0000-00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中指出“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高职高专实际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专业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学科型教育,高职专业的设置也应有别于学科型教育,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中,新专业的应运而生应着眼于对职业岗位(岗位群)的需要,超越学科,探索职业教育中的专业科学。在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特殊时期,一些新兴的职业产生使得新专业得以催生,一些旧的职业也在逐渐消退,在这个特有的历史时期,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己任的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存或亡的巨大挑战。专业设置是高等职业教育实际教学工作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的纽带,是高职教育的教育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具体体现。专业设置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
我院自99年办学至今,全院所有开设的专业均以服务美与健康生活职业领域基于职业属性的原则设置专业。本院设置的17个专业共同面向现代服务与文化创意产业,针对人的生活活力美、外表形象美、家居生活环境美、视觉科技美、美与健康生活商业流通各职业领域。美容专业主要面向生活美容类职业领域,服务于人对健康活力美的追求。高职美容专业该如何设置?笔者结合多年实践,归纳出基本思路应该是:
1立足行业发展,剖析行业发展及市场需求是专业设置的首要任务。
一个专业的产生必定跟隨着一个产业的发展。一个专业的良好发展也必定培育一个产业的良性的发展。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消费水平的增长和消费观念的变化,人们对健康、美丽的追求热情以前所未有的力量迸发出来,使中国的美容业得到了高速的发展。据统计,2009年全国约有200多万家各类美容机构,600余家美容培训机构,美容产业的产值已高达3000亿元左右,行业从业人员超过1200万。美容行业年发展速度平均呈30%以上的增长态势,而上游企业的销售则以每年50%以上的增长率高速发展。中国美容产业已发展成为包括美容、美发、化妆品、美容器械、教育培训、专业媒体、专业会展和市场营销等八大领域的综合服务流通产业。中国美容行业的高速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各类大中小型的美容机构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专业人才缺口大;加之受美容行业国际化趋势的影响,扩大了国外大型美容机构对高级美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在这种美容专业人才供不应求的大环境下,搭上行业发展的快车,抓住行业发展的契机,做好专业建设,坚持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发展之路,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才能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处于有利地位。
美容行业虽然发展迅速,但目前仍存在着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无自主研发产品、技术相对落后等问题,并已成为制约美容行业发展的瓶颈。在美容专业人才的培养上,应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解决行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合理调整专业建设方案。随着美容行业的快速发展,行业分工更细化,也更专业化,美容专业人才在需求类型、需求数量及质量上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职业道德修养,岗位核心能力,综合知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对应美容服务的主要工作岗位有:美容顾问、美容师、美容院店长、美容讲师、美容导师等。这些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都做出了明确的要求。据统计,在1200万从业人员中,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占38.07%;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者占50.23%;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者占11.7%(其中还包括非专业技术人员)。对高学历、高素质的技能型创新人才的需求缺口已成为美容行业发展关注的焦点。由此可见,行业发展的趋势、市场的需求是专业设置的源动力。
2加强校企合作,完成职业分析和专业开发的可行性论证
学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也是学校进行专业设置、专业建设的主要外部支持。高等新专业的开发应当与企业共同完成职业分析和专业开发的可行性论证,努力实现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设置专业。职业分析是确认、描述社会职业所包含内容、作业项目等的过程,也是利用行为科学方法掌握相应从业人员的现场行为及其行为方式的素材收集过程。通过职业分析,通常可以将一个或若干个社会职业归纳为一个职业群,一个职业群对应一个专业,这样可以清楚地了解一种职业的活动内容和特点,明确分辨出支撑该职业的知识、技能架构,从而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提供依据。美容专业利用学院的资源,与国内外美容企业密切合作,开展职业分析。通过企业调研与座谈,我们了解到生活美容领域内的职业岗位群主要包括的岗位有:美容师(从事相关技术工作)、美容顾问(从事顾客咨询及销售工作)、美容销售(从事专业线或民用线美容产品销售)、美容培训师(从事职业培训或企业内容培训工作)、美容企业管理(从事营运、管理工作)。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又提出了明确地要求。这些要求是构成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框架,在其形成的过程中,需要有一个基于岗位需求同时又能符合教育规律的过程。
3依据职业分析结果,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
(1)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本专业培养具有八项职业核心能力的,完成系列实际项目任务的,具有制定美容护理方案能力、规范操作美容护理流程能力、美容创新项目设计能力、美容院经营管理能力及相关职业道德与职业基础的,有职业行为习惯的美容技术及管理人员。
(2)本专业的人才规格是:综合素质:人文、科学素质,学生应掌握的学历要求的文化科学知识,如:职业及法律、时事军事政治知识、中文及英文传意等,使之具有较为宽阔的视野,较强的审美能力,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职业素质,从事生活美容职业劳动、履行该职业义务所必须的职业生理及心理要求、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职业核心能力:与人交流、信息处理、数字应用、解决问题、自我学习、与人合作、创新、外语。跨职业的、普遍适用的能力,具有很强的非技术特征,贯穿在所有课程之中,是整个职业能力结构的核心,是支撑整个职业能力的基础,即养成不是知识的获得,而是行为习惯的改变。专业职业能力:制定美容护理方案能力,1.与顾客沟通交流能力;2.准确把握顾客需求的能力;3.综合应用皮肤/身型分析方法能力;4.综合应用化妆品、美容仪器相关知识的能力;5.制定适应顾客个体需求的护理方案能力。规范操作美容护理流程能力,1.皮肤护理规范化操作能力;2.身体护理规范化操作能力。美容创新项目设计能力,1.了解美容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2.掌握美容项目设计基本原则;3.设计适应行业真实需求的美容护理项目。美容院经营管理能力,1.了解美容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2.掌握美容项目设计基本原则;3.设计适应行业真实需求的美容护理项目。
(3)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1.文化基础知识,知识结构要求:既符合一般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普通规律,又结合专业开设相应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等基础知识。能力结构要求:培养学生有政治的敏锐、法律的意识、母语及一门专业外语的应用能力。2.职业素质职业生理要求:达到国家对大学生的体能要求,具有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职业道德要求:具有诚信、守法、守约等美容从业人员基本职业道德素质和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态度要求:有良好的沟通、执行和学习能力,能够与时信息、与时执行和与时俱进。3.职业核心能力,社会能力要求:交际能力、合作能力、自我提高能力。方法能力要求: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信息收集及处理能力。4.专业/职业能力,专业知识要求:掌握人体医学知识、美容相关产品及仪器、美容技术。职业技能要求:具有制定美容护理方案能力,具有规范操作美容护理流程能力,具有美容创新项目设计能力,具有美容院经营管理能力等。
4根据职业能力分解,对应项目任务,划分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课程或训练项目,构建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基于对职业能力分解、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归纳的基础上而构成的。课程的构成打破了学科的界限,多领域多学科知识需重新进行组合,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项目驱动、任务导向构建课程体系。以本专业的现代美容方向的专业课程体系为例:
以现代美容为方向,项目任务包括:
美容护理方案制定,相关课程为正常人体解剖生理,色彩搭配技巧,化妆品调制,营养基础,顾客咨询技巧,美容专业英语。
美容护理方案实施,相关课程为美容护理基础,面部皮肤护理,身体护理,芳香疗法,美甲,生活化妆。
美容院经营管理实务,相关课程为行业相关法规,化妆品行销管理,美容沙龙管理。
美容创新项目设计,相关课程为美容行业调研,美容专业思维训练,面部皮肤护理综合训练,
身体护理综合训练。
由此看出,专业课程体系的构成项目任务的具体化,课程与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打破了学科课程体系的构架。课程体系包含了多学科知识的整合,形成的是具有针对性、职业性的课程体系。
笔者在实践过程中逐渐领域到,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应当遵循如下的原则:一、分析原则——认真对影响专业设置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专业设置需要进行大量分析,包括对行业的分析、市场的分析、人才需求的分析、职业岗位(岗位群)需求的分析。众多的分析结果是设置专业,把握人才需求的基本依据。二、市场化原则——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社会需求是专业设置的前提,专业应当适应社会需求,高职的专业应以市场为导向,以自身办学条件为基础,以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为目标,根据教育的基本规律设置课程体系。三、前瞻性原则——专业设置具有前瞻性。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善于预测新的社会需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需求。本学院设置的专业在十年前或许显得“另类”,在中国率先将美容美发教育推向高等教育实属首创。今天来看,这是办学者在专业设置上具有前瞻性的表现。
参考文献
[1] 常小勇.高职教育课程的发展趋势[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13):57-59.
[2] 欧阳秋林 张华.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基本原则的探讨[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3] 冯振生.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的思路与实践[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0.6.
[4] 高元植 姜春梅 .淺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专业设置[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7.
关键词:专业设置 思路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1(a)-0000-00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中指出“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高职高专实际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专业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学科型教育,高职专业的设置也应有别于学科型教育,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中,新专业的应运而生应着眼于对职业岗位(岗位群)的需要,超越学科,探索职业教育中的专业科学。在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特殊时期,一些新兴的职业产生使得新专业得以催生,一些旧的职业也在逐渐消退,在这个特有的历史时期,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己任的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存或亡的巨大挑战。专业设置是高等职业教育实际教学工作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的纽带,是高职教育的教育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具体体现。专业设置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
我院自99年办学至今,全院所有开设的专业均以服务美与健康生活职业领域基于职业属性的原则设置专业。本院设置的17个专业共同面向现代服务与文化创意产业,针对人的生活活力美、外表形象美、家居生活环境美、视觉科技美、美与健康生活商业流通各职业领域。美容专业主要面向生活美容类职业领域,服务于人对健康活力美的追求。高职美容专业该如何设置?笔者结合多年实践,归纳出基本思路应该是:
1立足行业发展,剖析行业发展及市场需求是专业设置的首要任务。
一个专业的产生必定跟隨着一个产业的发展。一个专业的良好发展也必定培育一个产业的良性的发展。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消费水平的增长和消费观念的变化,人们对健康、美丽的追求热情以前所未有的力量迸发出来,使中国的美容业得到了高速的发展。据统计,2009年全国约有200多万家各类美容机构,600余家美容培训机构,美容产业的产值已高达3000亿元左右,行业从业人员超过1200万。美容行业年发展速度平均呈30%以上的增长态势,而上游企业的销售则以每年50%以上的增长率高速发展。中国美容产业已发展成为包括美容、美发、化妆品、美容器械、教育培训、专业媒体、专业会展和市场营销等八大领域的综合服务流通产业。中国美容行业的高速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各类大中小型的美容机构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专业人才缺口大;加之受美容行业国际化趋势的影响,扩大了国外大型美容机构对高级美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在这种美容专业人才供不应求的大环境下,搭上行业发展的快车,抓住行业发展的契机,做好专业建设,坚持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发展之路,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才能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处于有利地位。
美容行业虽然发展迅速,但目前仍存在着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无自主研发产品、技术相对落后等问题,并已成为制约美容行业发展的瓶颈。在美容专业人才的培养上,应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解决行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合理调整专业建设方案。随着美容行业的快速发展,行业分工更细化,也更专业化,美容专业人才在需求类型、需求数量及质量上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职业道德修养,岗位核心能力,综合知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对应美容服务的主要工作岗位有:美容顾问、美容师、美容院店长、美容讲师、美容导师等。这些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都做出了明确的要求。据统计,在1200万从业人员中,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占38.07%;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者占50.23%;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者占11.7%(其中还包括非专业技术人员)。对高学历、高素质的技能型创新人才的需求缺口已成为美容行业发展关注的焦点。由此可见,行业发展的趋势、市场的需求是专业设置的源动力。
2加强校企合作,完成职业分析和专业开发的可行性论证
学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也是学校进行专业设置、专业建设的主要外部支持。高等新专业的开发应当与企业共同完成职业分析和专业开发的可行性论证,努力实现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设置专业。职业分析是确认、描述社会职业所包含内容、作业项目等的过程,也是利用行为科学方法掌握相应从业人员的现场行为及其行为方式的素材收集过程。通过职业分析,通常可以将一个或若干个社会职业归纳为一个职业群,一个职业群对应一个专业,这样可以清楚地了解一种职业的活动内容和特点,明确分辨出支撑该职业的知识、技能架构,从而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提供依据。美容专业利用学院的资源,与国内外美容企业密切合作,开展职业分析。通过企业调研与座谈,我们了解到生活美容领域内的职业岗位群主要包括的岗位有:美容师(从事相关技术工作)、美容顾问(从事顾客咨询及销售工作)、美容销售(从事专业线或民用线美容产品销售)、美容培训师(从事职业培训或企业内容培训工作)、美容企业管理(从事营运、管理工作)。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又提出了明确地要求。这些要求是构成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框架,在其形成的过程中,需要有一个基于岗位需求同时又能符合教育规律的过程。
3依据职业分析结果,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
(1)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本专业培养具有八项职业核心能力的,完成系列实际项目任务的,具有制定美容护理方案能力、规范操作美容护理流程能力、美容创新项目设计能力、美容院经营管理能力及相关职业道德与职业基础的,有职业行为习惯的美容技术及管理人员。
(2)本专业的人才规格是:综合素质:人文、科学素质,学生应掌握的学历要求的文化科学知识,如:职业及法律、时事军事政治知识、中文及英文传意等,使之具有较为宽阔的视野,较强的审美能力,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职业素质,从事生活美容职业劳动、履行该职业义务所必须的职业生理及心理要求、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职业核心能力:与人交流、信息处理、数字应用、解决问题、自我学习、与人合作、创新、外语。跨职业的、普遍适用的能力,具有很强的非技术特征,贯穿在所有课程之中,是整个职业能力结构的核心,是支撑整个职业能力的基础,即养成不是知识的获得,而是行为习惯的改变。专业职业能力:制定美容护理方案能力,1.与顾客沟通交流能力;2.准确把握顾客需求的能力;3.综合应用皮肤/身型分析方法能力;4.综合应用化妆品、美容仪器相关知识的能力;5.制定适应顾客个体需求的护理方案能力。规范操作美容护理流程能力,1.皮肤护理规范化操作能力;2.身体护理规范化操作能力。美容创新项目设计能力,1.了解美容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2.掌握美容项目设计基本原则;3.设计适应行业真实需求的美容护理项目。美容院经营管理能力,1.了解美容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2.掌握美容项目设计基本原则;3.设计适应行业真实需求的美容护理项目。
(3)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1.文化基础知识,知识结构要求:既符合一般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普通规律,又结合专业开设相应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等基础知识。能力结构要求:培养学生有政治的敏锐、法律的意识、母语及一门专业外语的应用能力。2.职业素质职业生理要求:达到国家对大学生的体能要求,具有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职业道德要求:具有诚信、守法、守约等美容从业人员基本职业道德素质和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态度要求:有良好的沟通、执行和学习能力,能够与时信息、与时执行和与时俱进。3.职业核心能力,社会能力要求:交际能力、合作能力、自我提高能力。方法能力要求: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信息收集及处理能力。4.专业/职业能力,专业知识要求:掌握人体医学知识、美容相关产品及仪器、美容技术。职业技能要求:具有制定美容护理方案能力,具有规范操作美容护理流程能力,具有美容创新项目设计能力,具有美容院经营管理能力等。
4根据职业能力分解,对应项目任务,划分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课程或训练项目,构建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基于对职业能力分解、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归纳的基础上而构成的。课程的构成打破了学科的界限,多领域多学科知识需重新进行组合,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项目驱动、任务导向构建课程体系。以本专业的现代美容方向的专业课程体系为例:
以现代美容为方向,项目任务包括:
美容护理方案制定,相关课程为正常人体解剖生理,色彩搭配技巧,化妆品调制,营养基础,顾客咨询技巧,美容专业英语。
美容护理方案实施,相关课程为美容护理基础,面部皮肤护理,身体护理,芳香疗法,美甲,生活化妆。
美容院经营管理实务,相关课程为行业相关法规,化妆品行销管理,美容沙龙管理。
美容创新项目设计,相关课程为美容行业调研,美容专业思维训练,面部皮肤护理综合训练,
身体护理综合训练。
由此看出,专业课程体系的构成项目任务的具体化,课程与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打破了学科课程体系的构架。课程体系包含了多学科知识的整合,形成的是具有针对性、职业性的课程体系。
笔者在实践过程中逐渐领域到,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应当遵循如下的原则:一、分析原则——认真对影响专业设置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专业设置需要进行大量分析,包括对行业的分析、市场的分析、人才需求的分析、职业岗位(岗位群)需求的分析。众多的分析结果是设置专业,把握人才需求的基本依据。二、市场化原则——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社会需求是专业设置的前提,专业应当适应社会需求,高职的专业应以市场为导向,以自身办学条件为基础,以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为目标,根据教育的基本规律设置课程体系。三、前瞻性原则——专业设置具有前瞻性。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善于预测新的社会需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需求。本学院设置的专业在十年前或许显得“另类”,在中国率先将美容美发教育推向高等教育实属首创。今天来看,这是办学者在专业设置上具有前瞻性的表现。
参考文献
[1] 常小勇.高职教育课程的发展趋势[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13):57-59.
[2] 欧阳秋林 张华.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基本原则的探讨[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3] 冯振生.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的思路与实践[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0.6.
[4] 高元植 姜春梅 .淺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专业设置[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