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热播的美剧《新闻编辑室》(The Newsroom)成为写字楼里的流行话题。几乎无论走到哪里,在什么时间段,你都能听到这部美剧饱受称颂的消息。
这部电视剧从一出来我就开始追,看到现在,应该说心里有些五味杂陈。它描述的一群媒体人与我貌似同行,但又毫无瓜葛。虽然也自诩为媒体人士,但这种隔阂感如同你坐在电视机前,而他们生活在《新闻联播》里。
这部处处洋溢着精英情绪的电视媒体纪录片,一直高喊着要报道真正的新闻,而非一味地迎合收视率,大有重启第四权力之势。它抨击收视率是媒体界乃至整个社会的万恶之源,宣称媒体应该为人民和国家重新设置一套全新的社会认知和价值观。
这样的剧情精神很有张力,很容易让电脑屏幕前的你我热血沸腾、大呼过瘾。尤其是在第四集末尾,Will不顾老板的强烈要求,拒绝参与报道一则“可能具有轰动效应”的新闻时,演播室里豪气冲天的对白简直让人有种雄心瞬间爆棚的感觉。但是血管冷却之后,除了感慨国情不同,羡慕一下别人的新闻自由之外,我们似乎对这部剧给我们带来的想法和思考也就无法进一步延伸。
限制我们进一步思索的天花板便是我们对这样的差异仅仅设定为“国情差异”、“新闻审查”这样很固化的理由。但是坦白讲,就算是放在欧美国家,Newsroom依然是一个近乎于镜花水月般的乌托邦。
在《The Future of English》一文中,民族的特性与商业社会的固化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已然引起了一些人的担忧和关注。商业资本追求的标准化、一体化不仅在民族区域差异间引起了分歧,而且对新闻媒体这样职业群体中也开始打上自己的印记。
1951年,戴比尔斯的一句“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便让女人们开始相信钻石这颗石头可以代表爱情的牢不可破。媒体广告的引导性也一直在试图引导着民众的舆情指向。而“眼球经济”概念的提出,更是让资本管控新闻达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样的两两结合,达到一种高度时,便催生出默多克这样的媒体巨头。
去年新闻集团窃听丑闻一经爆出,人们开始在惊呼:“商业资本绑架了新闻媒体的第四权力。”在Newsroom中,Will因为在电视上批评了老板的生意伙伴茶党议员而让自己的老板对其记恨在心,并频遭报复。而这部现实映射性极强的电视剧更是频频将矛头对准了裹挟着商业利益的言论导向(反对禁枪令、堕胎、同性恋),从中我们也可以窥见美国这样强调舆论公正独立的国度里,依然难免资本当道的社会现实。而资本对于新闻的入侵和控制,已经开始逐步渗入到新闻媒体的根基之上。
在美国传媒巨头Newhouse家族赞助成立的新闻学院,其新闻教育已经和人文教育貌合神离。整个学院的价值内核已经趋于商学院化。在这个新闻人才的发轫地,任何严肃的阅读都不被鼓励,而你所要掌握的是营销策略和讨人眼球的写作技巧。而所谓的公正客观的新闻教育俨然已经成为消费资本的奴隶。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上写到:只有在新闻自由的保护下,新闻才能反映真正的民情并形成有效的舆论。然而免于政府审查,新闻就自由了吗?在媒体行业财团化、资本化的大背景下,即便是在欧美社会体系里,新闻媒体恐怕也难言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一部令人高亢的职业剧结束后,心中除了有种殉道者的悲壮,也多了几分咀嚼的味道。我们一方面不可避免地在商业大潮的洗礼中继续前进,一方面不断地提醒自己在现实中努力远比活在别人的剧情中更有意义。
这部电视剧从一出来我就开始追,看到现在,应该说心里有些五味杂陈。它描述的一群媒体人与我貌似同行,但又毫无瓜葛。虽然也自诩为媒体人士,但这种隔阂感如同你坐在电视机前,而他们生活在《新闻联播》里。
这部处处洋溢着精英情绪的电视媒体纪录片,一直高喊着要报道真正的新闻,而非一味地迎合收视率,大有重启第四权力之势。它抨击收视率是媒体界乃至整个社会的万恶之源,宣称媒体应该为人民和国家重新设置一套全新的社会认知和价值观。
这样的剧情精神很有张力,很容易让电脑屏幕前的你我热血沸腾、大呼过瘾。尤其是在第四集末尾,Will不顾老板的强烈要求,拒绝参与报道一则“可能具有轰动效应”的新闻时,演播室里豪气冲天的对白简直让人有种雄心瞬间爆棚的感觉。但是血管冷却之后,除了感慨国情不同,羡慕一下别人的新闻自由之外,我们似乎对这部剧给我们带来的想法和思考也就无法进一步延伸。
限制我们进一步思索的天花板便是我们对这样的差异仅仅设定为“国情差异”、“新闻审查”这样很固化的理由。但是坦白讲,就算是放在欧美国家,Newsroom依然是一个近乎于镜花水月般的乌托邦。
在《The Future of English》一文中,民族的特性与商业社会的固化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已然引起了一些人的担忧和关注。商业资本追求的标准化、一体化不仅在民族区域差异间引起了分歧,而且对新闻媒体这样职业群体中也开始打上自己的印记。
1951年,戴比尔斯的一句“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便让女人们开始相信钻石这颗石头可以代表爱情的牢不可破。媒体广告的引导性也一直在试图引导着民众的舆情指向。而“眼球经济”概念的提出,更是让资本管控新闻达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样的两两结合,达到一种高度时,便催生出默多克这样的媒体巨头。
去年新闻集团窃听丑闻一经爆出,人们开始在惊呼:“商业资本绑架了新闻媒体的第四权力。”在Newsroom中,Will因为在电视上批评了老板的生意伙伴茶党议员而让自己的老板对其记恨在心,并频遭报复。而这部现实映射性极强的电视剧更是频频将矛头对准了裹挟着商业利益的言论导向(反对禁枪令、堕胎、同性恋),从中我们也可以窥见美国这样强调舆论公正独立的国度里,依然难免资本当道的社会现实。而资本对于新闻的入侵和控制,已经开始逐步渗入到新闻媒体的根基之上。
在美国传媒巨头Newhouse家族赞助成立的新闻学院,其新闻教育已经和人文教育貌合神离。整个学院的价值内核已经趋于商学院化。在这个新闻人才的发轫地,任何严肃的阅读都不被鼓励,而你所要掌握的是营销策略和讨人眼球的写作技巧。而所谓的公正客观的新闻教育俨然已经成为消费资本的奴隶。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上写到:只有在新闻自由的保护下,新闻才能反映真正的民情并形成有效的舆论。然而免于政府审查,新闻就自由了吗?在媒体行业财团化、资本化的大背景下,即便是在欧美社会体系里,新闻媒体恐怕也难言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一部令人高亢的职业剧结束后,心中除了有种殉道者的悲壮,也多了几分咀嚼的味道。我们一方面不可避免地在商业大潮的洗礼中继续前进,一方面不断地提醒自己在现实中努力远比活在别人的剧情中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