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体育教学领域中认真落实新课程的基本要求,既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要环节,又是体育教师应当履行的重要职责。体育教师对这一新的教学模式感受颇多。我对新课标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不期共鸣,但求争鸣。
一、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实施选修制体育教学
所谓选修制体育教学就是根据我国国情,本地区特点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场地、器材、师资现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爱好、适应性、身体条件等,对体育项目进行选择。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实施计划,进行指导。
1.教学任务。
(1)传授体育基础知识和卫生保健知识,加深对体育文化和健康意义的理解。
(2)锻炼学生身体,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以适应各专业身心需要和发展。
(3)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体育锻炼兴趣,养成习惯,发展个性爱好与体育能力,顺利达到全民健康计划的要求和目标,与终身体育接触。
(4)培养组织能力和交际能力及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2.教学内容。
(1)根据目前学校场地器材及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设定学生可以选择的项目有:田径、排球、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手球、武术、健美操、游泳等。
(2)可以设立专项素质为必测项目。
(3)学生每学期可以选择一个项目,至少要基本掌握一至两个运动项目的技术、技能,这样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变化。
(4)由备课组长负责制定年级体育教学计划,专人制定专项教学计划:专项基础知识—专项素质—技术—战术配合—理论知识—实践运用,形成体育与健康学科校本课程体系。
(5)增加理论知识的教学时数,扩充内容,将学生所选择项目的裁判规则及有关理论知识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保证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具备自学、自练、自评能力。
3.课堂结构。
教学组织安排—准备活动(专项素质)—练习—身体素质(选项)—放松、小结和课外作业布置。
4.教学安排。
(1)学生按兴趣与特长选择项目,教师根据报名选项情况安排体育教学习班。由3—4位体育教师同上3—4个班的课,选择相同项目的学生分为一个教学班,每位教师具体负责一个项目,教师再根据项目制定教学计划。每学期学生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项目。
(2)可以根据学校的课程安排,每周两节体育课,安排一节选修课、一节必修课。
(3)运用小群体教学法,学生在教师的统一管理和指导下自由选择练习对象,自由确定练习时间,自由选择练习手段,进行自评和互评。
(4)加强学生能力培养。依照体育教学的主体性原则,以学生自我提高为主,教师教授为辅,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轮流担任小组长组织活动、竞赛、评议学习情况,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
5.体育成绩评价方法。
建立科学的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体系,侧重学习态度、学习过程。
(1)教师评价内容。包括:①一个选修项目占30%。②2—3项专项素质占30%。③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占20%。④上课出勤率,学习态度占20%。
(2)学生自评内容。包括:①体育课学习的参与积极表现如何。②体育、健康知识与理论收获与不足。③技能与素质进步情况。④最后评价等级(优、良、中、差或A、B、C、D)。
二、实施选修体育教学的现实意义
1.符合学生客观实际,便于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学生来源于不同学校,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开设此课有利于避免因体质差异而造成的“吃不饱”或“消化不良”的现象。
2.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与爱好,塑造学生的个性,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传统的体育课一般完全按教学大纲进行,这对于保证课程的统一性和教学质量起了很大作用,但缺乏灵活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了学生个性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如完全统一,就易造成“千人一面”“万校皆同”的结果。如果各校因地制宜,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创造条件,学生虽然不能完全按照兴趣、爱好选择项目,但可以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求。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发展其个性。
3.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所长,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体育教师应具备“一专多能”。学生按项目练习,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与自身所长担任教学,有利于做到人尽其才。
4.选项课能使学生在现有的文化知识结构基础上不断地增进体育知识,学习技术、技能。
综合上述,传统的体育教学已不太适应社会发展和素质教育目标。其教学目标、任务具有局限性,教材多而杂,千人一面、万人一节,从教师角度确立教材,学生蜻蜓点水;不符合学生身心特点,无法为发展学生个性服务。高中阶段是学生接受学校教育与将来终身体育锻炼之间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学生的身体形态、心理已逐渐趋向成熟,身体素质也开始接近成人水平,已具备独立思考、判断、概括等能力,在身体锻炼中具备一定的运动能力。因此,高中阶段实施选修体育教学是把以竞技为主的教学目标向强身健体、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及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的多元教学目标转度,以实现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
一、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实施选修制体育教学
所谓选修制体育教学就是根据我国国情,本地区特点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场地、器材、师资现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爱好、适应性、身体条件等,对体育项目进行选择。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实施计划,进行指导。
1.教学任务。
(1)传授体育基础知识和卫生保健知识,加深对体育文化和健康意义的理解。
(2)锻炼学生身体,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以适应各专业身心需要和发展。
(3)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体育锻炼兴趣,养成习惯,发展个性爱好与体育能力,顺利达到全民健康计划的要求和目标,与终身体育接触。
(4)培养组织能力和交际能力及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2.教学内容。
(1)根据目前学校场地器材及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设定学生可以选择的项目有:田径、排球、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手球、武术、健美操、游泳等。
(2)可以设立专项素质为必测项目。
(3)学生每学期可以选择一个项目,至少要基本掌握一至两个运动项目的技术、技能,这样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变化。
(4)由备课组长负责制定年级体育教学计划,专人制定专项教学计划:专项基础知识—专项素质—技术—战术配合—理论知识—实践运用,形成体育与健康学科校本课程体系。
(5)增加理论知识的教学时数,扩充内容,将学生所选择项目的裁判规则及有关理论知识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保证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具备自学、自练、自评能力。
3.课堂结构。
教学组织安排—准备活动(专项素质)—练习—身体素质(选项)—放松、小结和课外作业布置。
4.教学安排。
(1)学生按兴趣与特长选择项目,教师根据报名选项情况安排体育教学习班。由3—4位体育教师同上3—4个班的课,选择相同项目的学生分为一个教学班,每位教师具体负责一个项目,教师再根据项目制定教学计划。每学期学生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项目。
(2)可以根据学校的课程安排,每周两节体育课,安排一节选修课、一节必修课。
(3)运用小群体教学法,学生在教师的统一管理和指导下自由选择练习对象,自由确定练习时间,自由选择练习手段,进行自评和互评。
(4)加强学生能力培养。依照体育教学的主体性原则,以学生自我提高为主,教师教授为辅,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轮流担任小组长组织活动、竞赛、评议学习情况,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
5.体育成绩评价方法。
建立科学的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体系,侧重学习态度、学习过程。
(1)教师评价内容。包括:①一个选修项目占30%。②2—3项专项素质占30%。③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占20%。④上课出勤率,学习态度占20%。
(2)学生自评内容。包括:①体育课学习的参与积极表现如何。②体育、健康知识与理论收获与不足。③技能与素质进步情况。④最后评价等级(优、良、中、差或A、B、C、D)。
二、实施选修体育教学的现实意义
1.符合学生客观实际,便于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学生来源于不同学校,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开设此课有利于避免因体质差异而造成的“吃不饱”或“消化不良”的现象。
2.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与爱好,塑造学生的个性,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传统的体育课一般完全按教学大纲进行,这对于保证课程的统一性和教学质量起了很大作用,但缺乏灵活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了学生个性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如完全统一,就易造成“千人一面”“万校皆同”的结果。如果各校因地制宜,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创造条件,学生虽然不能完全按照兴趣、爱好选择项目,但可以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求。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发展其个性。
3.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所长,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体育教师应具备“一专多能”。学生按项目练习,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与自身所长担任教学,有利于做到人尽其才。
4.选项课能使学生在现有的文化知识结构基础上不断地增进体育知识,学习技术、技能。
综合上述,传统的体育教学已不太适应社会发展和素质教育目标。其教学目标、任务具有局限性,教材多而杂,千人一面、万人一节,从教师角度确立教材,学生蜻蜓点水;不符合学生身心特点,无法为发展学生个性服务。高中阶段是学生接受学校教育与将来终身体育锻炼之间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学生的身体形态、心理已逐渐趋向成熟,身体素质也开始接近成人水平,已具备独立思考、判断、概括等能力,在身体锻炼中具备一定的运动能力。因此,高中阶段实施选修体育教学是把以竞技为主的教学目标向强身健体、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及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的多元教学目标转度,以实现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