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摘 要: 《无声告白》是当代美籍华裔作家伍琦诗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有着精妙的叙事结构和丰富的议题。本文从拉康的欲望理论出发,着眼于婴儿、作为“他人”的母亲、欲望三者之间的关系,解读莉迪亚的欲望和其母亲欲望的重叠和冲突。拉康认为,人的欲望展现出他性,是他人的欲望。书中莉迪亚的母亲,作为莉迪亚生活中最重要的他人,其欲望对于莉迪亚的自我形成和迷失,必然造成影响。 关键词: 《无声告白》 欲望 他人
其他文献
摘 要: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当今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位的情况下,学校教育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一所农村九年制学校的实地考察,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学校教育 汉封学校 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伴随着农村大规模的剩余劳动力向城市逐渐转移,部分农民工无力把子女带入城市一起生活与学习,只好将他们留在农村由亲属照
摘 要: 我国音乐教育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产生并发展于古代。中国古代音乐教育内容丰富,在音乐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由杜学元教授主编、何玉教授著写的《中国古代音乐教育史》是一本详细记述我国古代各朝代音乐教育概况、研究我国古代音乐教育形成和发展历史过程的艺术教育类通史性著作。本文介绍了该书的选题价值、研究内容、逻辑关系、时代特征、理论和实践价值等,并对该书进行了客观的评价。 关键词: 中国古代音乐
摘 要: 小学语文是儿童的语文,是真实的语文,让语文回归童心,让课堂关注儿童,满腔热情地为儿童开启通向属于的明亮窗户,这是语文教学最有价值的愿景期待。但当下,成人取向试图让儿童与童心告别,教者用僵化、陈旧、固定的思维方式把某些“教义”硬塞给儿童,导致语文课堂背离其本真面目。作者结合教学实践与思索,就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回归儿童世界、让小学语文教师成为童心的守望者加以分析。 關键词: 小学语文
摘 要: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关于创新创业,十九大报告中多有阐述。我国高校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本文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通过对双创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等方面探讨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互融课程体系构建的路径与具体实施策略。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 课程体系 国
摘 要: 小说教学,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是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生活真实,没有一个“求真”的过程,就会造成艺术上的“失真”。从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不仅需要细节描写的真实,而且在一系列细节描写的转换过程中必须有内在的逻辑性,没有任意编造的痕迹。小说家的任务,就是要将生活真实变为艺术真实。 关键词: 生活真实 艺术真实 “求真” “失真” 一 小说教学,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是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对于生
摘 要: 哈罗德·布鲁姆以一种“鉴赏式”的文学批评,根据其对抗性理论的应用与作品审美价值的建构,对史诗中所包含的英雄精神进行全新诠释。他不仅通过对文本的细读和对作家之间关系的梳理,建构自己的文学谱系,还完善了一种相当独特的史诗传统,并且进一步探究史诗英雄精神中蕴含的崇高的审美价值。无论其丰富的思想和启蒙意义,还是其作为人文学者的历史使命,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 哈罗德·布鲁姆 史诗
摘 要: 本文以江苏高水平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分析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提出相关举措建议,并对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关于研究生培养方面进行初步的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 江苏高水平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研究生培养 一、概述 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对中国高等教育提出新规划[1];2017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国家发改委发布《
摘 要: 中外人文交流成为提升中国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承担着中外人文交流的使命。新媒体教学手段因其丰富的资源和多样的互动手段可以促进大学生中外人文交流能力的培养。本文在界定中外人文交流能力和新媒体两个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以微博、网络电视和微信三种新媒体教学案例为例,探讨新媒体教学在中德人文交流能力培养中的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 高校德语专业 中德人文交流能力 新媒体教学 一
摘 要: 传统优秀文化是文化自信之根本,处于21世纪的文明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当物质文化得到满足时,人们就会产生新的精神文化需求。发展壮大我国的本土传统文化,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要将我国的传统优秀文化与现代化技术完美结合,紧跟时代潮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使公民对我国文化更加自信。 关键词: 文化自信 传统优秀文化 现代化 2018年3月20日,习近
摘 要: 李达故居内陈列中中共主要创始人之一李达与刘少奇在湖南大学的合影,是李达与第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交往的珍贵瞬间。探寻两位“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李达与刘少奇的交往分五个时期:一是建党初期在上海送刘少奇赴苏联学习;二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前后到长沙讲学时的交往;三是抗战时期刘少奇心系“红色教授”李达的安危;四是李达北上参政经刘少奇介绍重新入党;五是土地改革时期刘少奇看望和关怀李达。 关键词: 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