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法制伦理特色之管窥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sying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周公提出“德”的思想,自此中国历史开启了人本位的发展模式,而中国的法制自此也开始不断地伦理化。
  关键词:伦理化;天命;德;礼
  周原是殷商的一个邦国,文化、军事、经济都不及它,缘何他们能够取得政权?周的统治如何让其他部族认可和接受,这是一个现实命题。周公旦是解决这一困境的奠基性人物。“惟命不于常”、“天命靡常”。“天命”不恒常,原因不在“天”而在人。若在位者不敬天,奢靡无度,荒淫暴戾,则“天”将降罪于他,正所谓“天降丧于殷”。周公将有“德”与否作为“天命”所归的标准,解决了西周政权的合法性。这一理论的提出实是对国人一次最深彻的思想启蒙,规制了自西周以后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塑造了独具伦理特色的中华法系。周公认为,殷商先王是有“德”之人,因此“克配天帝”,取得了世俗政权。而殷人后代,开始失其“德”即“惟其不敬德,乃早坠厥命”。周王有“德”,遂取殷商政权而代之。周公认为“德”之有无恰恰是夏代、商代、周代政权更迭的原因和标准。
  “德”延伸出一整套理论体系。它既是一种思想观念,也是一种行为模式。这一“德”的思想亦称“礼制”思想。西周的礼制思想让国民开始过上“文明人”的生活,国民各安其位,各司其职。“礼”已经成为国民为人处事的最高规范,“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城不庄。”然周朝末年,“礼崩乐坏”,“天子”的权力逐渐被消解,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称雄称霸,礼制思想失去了“一尊”地位,百家争鸣的局面逐渐形成。经秦汉一统时期,法律的伦理化过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虽然这种伦理化的主流依旧是儒家思想,却也吸收了道家、佛家思想、法家、墨家等诸子百家的思想。武帝时期,尽管大儒董仲舒推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法律的伦理化实是各种思想的一种交融。礼制通过“引经决狱”和对律学的法律解释极大地推动了法律伦理化的发展。董仲舒在这一过程中至关重要,有记载“故胶东相董仲舒老病致仕,朝廷每有政议,数遣廷尉张汤亲至陋巷,问其得失,于是作《春秋》决狱二百三十二事,动以经对,言之详矣。”老相国董仲舒退休后,最高司法长官张汤每遇到难题前去请教,可以想见,汉朝是多么倚重这位大儒,儒家伦理文化对律学的影响有多大。魏晋南北朝时期,律学进一步地儒家化,曹魏时期将“八议”入律,而《晋律》确立了“准五服以制罚”的原则,从《北魏律》开始,“官当”法律化,再到《北齐律》的“重罪十条”。而唐朝时法律伦理化是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唐律一准乎礼”,便是如此。此后的历代都是在唐朝律学伦理化的基础上有所损益罢了。律学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但总体的趋势却是不断地伦理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不断地儒家化。古人云:“礼之所在,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可谓一语道破天机。
  笔者试着从纷繁复杂的律学伦理化过程中梳理一下思路,分析法律伦理化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特点及其原因。
  血缘在古代中国家庭伦理和氏族政权统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血缘关系以氏族部落之间的南征北战而逐渐形成的。一个血统不纯正的氏族部落,恐怕每个人心里都各怀鬼胎,难以形成团结和集群的力量。退一步说,即便没有部落间的战争,在那时生产力落后的条件下,面对强大的虎狼豺豹,恐怕也没有多少武器可供使用以防御野兽的进攻。氏族之间团结一致也就成了部落生存的一大法则。即便出现国家之后,也并没有褪去以血缘为基础的部落特质,换句话说,那个时期的国家就是各个部落之间的联合而已。它们之间各自为政的情况并不少见,只是后来的大一统政权强化了这种服从关系,但是血缘关系依旧是统治者进行统治的基础。从继承制度便可窥见一斑。“敬天”、“敬祖”都是“德”的表现。“敬天”是通过君权神授的思想来维系其政权。而“敬祖”则是通过强化血缘关系来维系其氏族部落的统治地位。很难说,其中没有通过继承制度和“敬祖”之间的联系来维系统治者个人的统治地位。因为,祖业是祖先一手打拼下来的,并且在位者是通过继承祖业而获取政权,财产的。
  儒家的礼制思想最为核心的两点原则便是“尊尊”和“亲亲”,“尊尊”强调“忠”,“亲亲”强调“孝”,以至于后来发展成“三纲五常”,在构建家庭伦理关系中强调“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而在政权统治方面则为“君为臣纲”。瞿同祖先生曾这样写到,“中国的家庭是父权家长制的,父祖是统治的首脑,一切权力都集中在他的手中。”家国同构的实质就是国家的君主像是一个大家庭的家长,其他人都必须听从大家长的话,否则不仅要受到严苛的刑罚的制裁,更要受到道德舆论的制裁。虽然说儒家原本是“双规制”的,比如“父慈”与“子孝”,“君仁”与“臣忠”等是雙向互动的,并非单独强调某一方面。然而历史最吊诡的地方就在于它逐渐朝着一个极端发展下去了,强化了父权、君权的不可侵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一个家就是一族一国的缩影。单方面地强调服从,强调国家和氏族群体,必然会抹杀个人私权利的发展,也会摧残人的天性。那么自由和平等便无从谈起。事实上,在以往,地位和身份的不平等得到了法律的特别维护。
  历史是主体与客体相互融通的关系。历史一旦被记载,便相对独立,成为我们反思的对象和方向。而对历史的认知也就意味着对现实的把握。
其他文献
摘 要: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既存在本质区别又有密切联系。在区别与联系中,彼此之间形成了密切的衔接关系。衔接模式探讨的就是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之间的衔接关系。目前我国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在衔接关系上存在诸多矛盾,从而影响二者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实现行政救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比较分析  一、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概念  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
摘 要:民商法是民法和商法的统称,用于调整非政府群体之间的关系。民商法属于私法,具有事后调解的特征,对于社会中的经济纠纷、民众纠纷等较繁杂的社会矛盾就有较好的调解作用。为了适应当今的经济发展形式,民商法以系统调节理论为调整的依据,增强了处理多样化社会纠纷的能力。本文,笔者对民商法的调整理念、调整方案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民商法;调整;社会纠纷;调解  社会经济稳定发展需要民商法的保驾护航,民
本文即旨在通过对传销的界定、立法状况进行评价,以及对传销的违法犯罪进行区分认定,从而对传销的法律规制进行探讨,以期为政府部门的决策与行动提供参考,形成“齐抓共管、防控结
摘 要:人们如今对精神生活的要求,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呈现出日益上升的趋势。因此,优秀的文艺作品通过推广、传播等方式获得了一定的群众基础。作品中的虚拟角色凭借其特别的名称、外形、性格特征、动作、经典台词等一些独特的符号意义,具备了相对作品之外独立的利用价值。深受喜爱的虚拟角色中,巨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蕴含在其本身,可以引起公众的阅读兴趣和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常常有人在高额利润的驱动下,未经虚拟
摘 要:介绍了律师执业行为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希望能够为实际工作提供指导。  关键词:律师执业行为;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律师协会  1 引言  律师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职业,他们的执行行为能够帮助人们化解矛盾,解决纠纷,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维护当事人正当权益,促进司法公平正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律师执行行为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现象。今后需
摘 要:近年来,民间借贷案件中虚假诉讼频频发生,已经成为虚假诉讼案件中最普遍和危害最严重的类型之一。本文从构成要件、行为特征两方面来分析民间借贷虚假诉讼的认定,进而提出司法机关如何依照现有民事、刑事法律法规来处理此类问题。  关键词:民间借贷;虚假诉讼;鉴别  近年来虚假诉讼成为司法界的一个热点,其中民间借贷虚假诉讼最为普遍和多发。虚假诉讼这一法律术语,最早于2003年10月30日,在河南省人民检
摘 要:公司承包经营纠纷在实务中屡见不鲜,理论界也一直有人对此进行探讨,本文从现有规范出发,并结合司法审判实践,对有限责任公司承包经营合同的效力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有限责任公司;承包经营合同;效力  有限责任公司承包经营合同是发包方将公司的经营权全部或部分发包给承包方,同时承包经营期间的经营风险也转移给承包方,以换取承包方交付的稳定承包金的合同。在1993年制定了《公司法》后,国有企业承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