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萘替芬软膏联合盐酸萘替芬软膏治疗足癣45例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proklklkl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盐酸奈替芬软膏联合中药外洗治疗足癣的临床疗效。方法:盐酸替奈芬软膏外涂,配合利湿止痒中药外洗,并分别与1%特比萘芬霜联合中药外洗和单纯盐酸萘替芬软膏外用比较。结果:两种中西药联合疗法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盐酸萘替芬软膏联合中药外洗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外用盐酸萘替芬软膏组(P<0.05)。结论:盐酸奈替芬软膏联合中药外洗治疗足癣疗效较佳,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足癣 盐酸萘替芬软膏 盐酸萘替芬软膏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2.134
  足癣是由真菌引起的皮肤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难以根治,常表现为夏重冬轻或冬发夏愈,患处奇痒难耐,痛苦不堪。足癣的临床表现:①分水疱性:多发生在夏季,症状是趾间、足缘、足底出现米粒大小,深在性水疱,疏散或成群分布,庖壁较厚,内容清澈,不易破裂。数日后干燥脱屑,相互融合形成多房性水疱,撕去庖壁,可见蜂窝状基底及鲜红色糜烂面,剧烈瘙痒。②糜烂性:表现为局部表皮角质层浸软发白。由于走动时不断摩擦表皮脱落,露出鲜红色糜烂面;严重者趾缝间、趾腹与足底交界处皮肤均可累及,瘙痒剧烈,多发于3、4、5趾缝间。常见于多汗者。③鳞屑角化型:症状是足底、足缘、足跟部皮肤脚趾增厚、粗糙、脱屑,鳞屑成片状或小点状,反复脱落。冬季趾缝间皮肤发生裂隙,夏季产生水疱,有痛感。常因搔抓引起继发性感染,并发脓包疮、淋巴管炎、淋巴结炎、蜂窝组织炎、丹毒、败血症等疾患。盐酸替奈芬软膏为一新型丙烯胺类局部抗真菌药。对敏感真菌所致的皮肤真菌病,如体股癣、手足癣、头癣、甲癣、花斑癣、浅表念珠菌病等有较高的抗菌活性。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所选病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69例,女45例,年龄18~60岁,平均42.34岁。病程2个月~12年,平均1.33年。采用半随机方法分组,其中治疗组45例,对照1组44例,对照2组25例。3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入选标准:诊断标准参照《临床皮肤病学》中手足癣的诊断标准。入选标准为已经阅读受试者须知,愿意且能够按照方案的要求用药并及时复诊;年龄18~65周岁的男女患者;经临床及真菌镜检确诊的足癣患者,患处有明显的炎症表现(如红斑、丘疱疹、瘙痒等),且瘙痒程度≥1;育龄期妇女妊娠试验阴性。
  排除标准:育龄未避孕、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就诊前3个月用过系统性抗真菌药;就诊前2周内用过局部抗真菌药者;有重大心肝肾、血液疾病者;同时服用利福平、西咪替丁等有可能影响兰美抒、斯皮仁诺代谢药物者;有自身免疫疾病接受过放疗、化疗、免疫抑制剂、抗病毒、抗菌治疗者;已知对丙烯胺类药物过敏者;年龄<18岁或>65岁者。
  治疗方法:治疗组予以盐酸奈替芬软膏每日2次外涂患处并配合利湿止痒中药(利湿止痒方是我院皮肤科的常用方,具体方药如下:地肤子30g,白鲜皮30g,大飞扬30g,三桠苦30g,徐长卿30g,冰片15g,白矾30g,藿香30g)煎汤后每日1次外洗。对照1组应用1%特比萘芬霜每日2次外涂患处并配合利湿止痒中药每日1次外洗,7天为1个疗程,连续应用2~3个疗程。对照2组单纯以软膏外涂患处,每日2次,7天为1个疗程,连续应用2~3个疗程。
  疗效评定标准:①痊愈:临床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②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60%;③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部分消失20%~59%;④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退<20%或继续加重。临床痊愈率与临床显效率合称为临床有效率。
  结 果
  3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45例,治愈36例(80%),显效6例(13.3%),有效2例(4.4%),无效1例(2.2%),临床有效率93.3%。对照1组44例,治愈35例(79.5%),显效5例(11.3%),有效3例(6.8%),无效1例(2.2%),临床有效率90.9%。对照2组25例治愈9例(36.0%),显效9例(36.0%),有效5例(20.0%),无效2例(8.0%),临床有效率72.0%。两种中西药联合疗法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盐酸萘替芬软膏联合中药外洗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外用盐酸萘替芬软膏组(P<0.05)。
  讨 论
  皮肤真菌感染的治疗基于局部和系统抗真菌药物的应用,对于局限性皮损一般应用局部抗真菌药物治疗。盐酸替奈芬软膏为一新型丙烯胺类局部抗真菌药。对皮肤真菌(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表皮癣菌属)有杀菌作用,对马拉色菌属、念珠菌属及其他酵母菌有抑菌作用,对革兰阳性及阴性细菌也具有局部杀菌作用。其作用机制为抑制真菌角鲨烯环氧化酶,干扰真菌细胞壁的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影响真菌的脂质代谢,使真菌细胞损伤或死亡而起到杀菌和抑菌作用。对照组的特比萘芬霜剂,临床应用已有多年,在治疗皮肤癣菌方面疗效显著[1]。本研究在于特比奈芬霜剂实验对比后,得出盐酸替奈芬软膏治疗足癣亦是有效安全的,且临床疗效与1%特比萘芬霜相当,不良反应罕见。此外,盐酸萘替芬软膏联合中药汤剂外洗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外用盐酸萘替芬软膏。
  本实验所采用的利湿止痒方是我科的常用经验方。地肤子、白鲜皮和藿香对许兰氏黄癣菌和同心性毛癣菌等多种足癣致病真菌有抑菌作用,此外,地肤子还具备较强的抗过敏作用。徐长卿、白矾和冰片对皮肤寄生菌之一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度抑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足癣轻度破损皮肤的感染,徐长卿和冰片有镇静作用,可有效缓解足癣患者长期受疾病困扰的焦躁情绪。大飞扬和三桠苦均为广东的地方性药材,在缓解皮肤瘙痒方面有着明显的临床疗效。治疗组的两例无效患者,1例为角化过度型足癣,1例为曾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乳膏者,但若适当延长疗程,应可收到较好疗效。
  此外,门诊所观察病例存在之未愈现象,亦考虑到可能是影响足癣治疗效果的因素较多所致,研究显示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的同时,改变患处皮损周围真菌的生存环境(从治疗之日起采取预防真菌再感染措施,更换新鞋、袜及鞋垫,不与他人共用浴具等生活用品),有助于足癣彻底治愈[2]。如果在西药外涂联合中药外洗治疗足癣的同时,再加上宣传教育,建议患者在足癣痊愈后,对所穿的鞋袜进行彻底更换;部分患者需要延长疗程等应可以进一步提高足癣的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参考文献
  1 田伟,王育英.特比萘芬治疗浅部真菌病的临床应用.临床皮肤科杂志,2008,27(9):62-663.
  2 吴冰,马金凤,张少民.改变治疗环境有益足癣的治疗.中国真菌学杂志,2006,1(4):235-236.
其他文献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1.129  痹证是一类因各种原因引起的以肢体、关节、疼痛、酸楚、麻木、重着以及以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病证,临床上具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的特点。中医辨证的主要病机是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所致。而在临床中这类患者多以疼痛为主。近年来笔者对该类疾病患者应用中药败毒散加味汤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
1932年到1934年,湘鄂西根据地的所谓"肃反"由忠实执行王明路线的夏曦领导。他残暴地冤杀了包括段德昌、柳直荀、周逸群等在内的千余名红军将领以及七千余名地方领导和无辜群
<正> IgE是人血清中含量最少的一种免疫球蛋白,一般方法不易检出。由于在某些变态反应性疾病似及寄生虫感染时,IgE可显著升高,因此血清IgE水平的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
腹壁切口非感染性裂开进行及时早期缝合的处理方法早已被外科医生所接受,但对化脓性感染性切口在拆开切口清创排脓后进行早期全层缝合对大多数外科医生来说是不易被接受的。  缝合方法  全麻、硬膜外麻或静脉氯胺酮麻醉,麻醉持续30分钟即可,腹壁肌肉完全松弛。有腹膜裂开的病例,用张力线包括腹膜在内将全层腹壁缝合,针距1.5~2.0cm,2~3针之间填入细纱条引流。腹膜无裂开的病例,缝针深达腹膜外即可,针距3.
目的探讨不同化学组成纳米颗粒对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的毒性效应及机制。方法选择纳米碳、纳米氧化锌、碳载氧化锌复合纳米颗粒制备细胞染毒悬液,三种纳米颗粒分别设立5个
<正>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特别是病程长、病灶清除后遗留有较大髓腔的骨髓炎,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农村,仍然是骨科领域中较难处理的问题。国内张光铂等首先报道采用病灶
<正> 我们在硬膜外阻滞下选用不同辅助用药,观察了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血中TSH(促甲状腺激素)、T_3(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4(甲状腺素)、GH(生长激素)、皮质醇的变化。一般资
目的探讨在实验奈件下氮、磷及氮磷比值对微囊藻毒素产生的影响。方法将经过扩大培养3次的铜绿微囊藻细胞接种于无氮、无磷的BG-11培养液中饥饿培养3天,分别接种到含有0、0.5、
1子宫腺肌病 在发病年龄、症状及体征方面与子宫肌瘤有相似之处,特别是侵入肌层的子宫内膜呈不均匀或局灶性分布时使子宫不规则增大,B超检查无特异性,此种情况易被误诊为子宫肌
本文报告了用NaOH水解尿样,以比色法测定尿羟脯氨酸的方法。本法取尿样20μ1,水解时间仅1小时,回收率达104.05%,重复性试验CV=4.90%。用本法测定110名15~70岁正常人晨尿,得尿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