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斯年与俞大彩:藏在最后一笔稿费里的爱

来源 :百姓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youy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傅斯年在民国时期的文人中,是出了名的不畏权势、敢讲真话。敢为学生运动当面顶撞蒋介石,并骂蒋介石是“新军阀”者,唯傅斯年一人而已。就是这样一个奇人,从与俞大彩自由恋爱到结婚生子,度过了16个春秋岁月,虽经历“贫贱夫妻百事哀”,但换来“夫妻恩爱万事兴”,成就了一段佳话。

对包办婚姻说不


  傅斯年生于1896年,祖籍山东。傅家是书香门第,其先祖傅以渐,是清朝顺治年间的首任状元。但傅斯年出生时,家族已经没落,9岁这年,傅斯年父亲就撒手人寰了。
  贫寒之中的傅斯年,却一直勤于治学,20岁这年,就升入北大。几年后,傅斯年考取了官费留学生,前往欧洲留学。
  这期间,傅斯年虽学业有成,但却深为感情所苦。
  当时的中国,时兴包办婚姻,傅家也为傅斯年包办了一桩婚姻。这桩封建旧婚姻红线的另一头,是聊城县乡绅丁理臣之女丁蘸萃。丁蘸萃长得并不丑,而且还略通文墨,但相比留学欧洲的傅斯年,其思想和生活方式还是与之相差甚远,加上两人长期分居,傅斯年与丁蘸萃并无深厚感情。
  “胡适先生曾有一句很妙的形容语,说‘我不是我,我是我爹的儿子’。”傅斯年曾借用胡适的这句话,表达自己对这桩封建旧婚姻的不满。
  民国时期的父母为儿子找媳妇,从来不是参照儿子的标准,而是不约而同地参照自己的标准。这个结果必然是:找来找去,做父母的给儿子娶亲,并不是为儿子娶媳妇,而是为自己娶儿媳妇。殊不知,这样找来的儿媳妇,其结局多半要以悲剧告终。
  1934年,留学归来的傅斯年下定决心了结这桩封建旧婚姻,并忍痛拿出一笔数目不小的分手费,当作“青春补偿费”交给原配丁蘸萃,这桩维持了20多年的封建旧婚姻才画上了句号。

和新式女子结合


  江宁才女俞大彩,是一名实实在在的新式女子,上海沪江大学外语系毕业。这名女子的出现,犹如一颗火种,直接将傅斯年沉寂多年的心点燃了。
  胡适曾在日记中记载傅斯年与俞大彩谈恋爱的情景时说:“孟真(傅斯年)在恋爱中已近两月,终日发疯,有一天来信引陶诗‘君当恕醉人’,误写作‘罪人’。我作打油诗调之:‘是醉不是罪,先生莫看错。这样醉糊涂,不曾看见过”。
  1934年8月5日,傅斯年与俞大彩喜结连理,傅斯年38岁,俞大彩30岁。婚后一年,儿子傅仁轨出生了。
  傅斯年与俞大彩结婚后的日子,虽然过得不富裕,却还勉强算安乐。但这样的日子,也随着抗战的爆发戛然而止了。随后,等待两人的一直是愁苦辛酸。
  抗战初期,出于安全考虑,傅斯年不得不让俞大彩带儿子前去投奔娘家。在这期间,俞大彩一人带着孩子过着艰难的生活。对此,傅斯年一直愧疚不已,还专门画了一幅儿子行程图,来记录俞大彩和儿子这段颠沛流离的生活。
  傅斯年此举,也是为了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俞大彩为自己所受的苦。
  人世间的事往往如此,越不想这般,命运越是这般安排。
  在抗战最困难的阶段,由于虚胖,加上过度操劳,傅斯年病倒了。病来如山倒,傅斯年病后的日子,家里的开销全靠往日的积蓄撑着。如此坐吃山空,很快,他们的生活陷入了困境中。
  大户出身,且从未受过经济之苦的俞大彩,在这段时间真正感受到了困苦的滋味!俞大彩在回忆与傅斯年在重庆郊区山中养病的情形时说:“那是一段穷困悲愁的日子,孟真重病在身,幼儿食不果腹。晴时,天空常有成群的敌机,投下无数的炸弹。”
  但即便家里已经没米下锅了,俞大彩仍会偷偷瞒着傅斯年到处借钱,生怕影响傅斯年养病。
  傅斯年病愈之后,再未让俞大彩借过钱。虽然一家的生活不再如之前那样艰苦,却也同样捉襟见肘。
  可贵的是,夫妻俩始终相濡以沫,俞大彩對于这种生活,也从未有过丝毫怨言。傅斯年虽一直不间断地生病,但在任何时候,都不忘与俞大彩相互加油打气。平日里,生活中只要有值得高兴的事,他们总是互相分享着,细细咀嚼着,仿佛他们生命里,除了幸福快乐再无其他。
  相比很多能为一件小事悲伤很久,却很少因一件大喜事开心很久的常人,傅斯年与俞大彩的境界,让人钦佩。而世人如也能如法炮制,放大幸福,缩小悲伤,岂不时时幸福快乐!

用毕生精力爱她


  从1949年起,一直带病坚持工作的傅斯年,为贴补家用,常会赶稿到深夜。
  平日里,傅斯年总舍不得为自己置办衣物,衣服总是缝了又缝、补了又补。但有一次,傅斯年主动说想做一条新棉裤穿。好不容易傅斯年动了心思为自己想一次,俞大彩心里虽不忍,却很欣慰。于是,便任由傅斯年在灯下操劳。
  却不想,俞大彩的这个小不忍,竟成了一生的憾事。
  1950年12月20日,由于操劳过度,傅斯年刚走下讲台就昏倒了。送到医院后,虽竭力抢救,傅斯年也终未挺过难关。傅斯年因操劳过度并发脑溢血死亡后,俞大彩肝肠寸断,怎么也想不到,相伴才16年的傅斯年,竟就这样离开了自己。
  傅斯年去世后,俞大彩才知道傅斯年最后一笔稿费里的秘密。


傅斯年与俞大彩在书房

  董作宾把傅斯年最后一笔稿费送到俞大彩手里时说:“先生跟我讲了,自从你嫁了他,没过上舒心的日子,这篇文章的稿费,是要留给你贴补家用的,做棉裤之说,只是先生的托词。”
  直到这一刻,俞大彩才明白,傅斯年夜夜挑灯,根本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她!
  只是,这个真相傅斯年不敢说,因为一旦说了,俞大彩就会制止。实际上,俞大彩从未向傅斯年抱怨过生活辛苦,对于他们的穷苦生活,俞大彩从未表现出过不满。但傅斯年却时时为此内疚着,也是这种内疚逼迫自己日日操劳。
  人世间的真爱大抵如此,我从不说苦,你却总把我的苦装在心上。
  傅斯年虽如此迫切地想让俞大彩过上好的生活,却从未因此利用职权做过任何“谋财”的勾当。
  傅斯年与俞大彩,虽一直饱受贫寒之苦,但感情却从未因窘境而生裂缝。相反,两人在困苦中始终包容、理解,用爱谱写了传奇!
其他文献
用豆瓣酱代替盐  发酵能使食物中的植酸等阻礙钙吸收的物质减少,使钙的吸收率增加。此外,大豆在发酵后,钙的吸收率也能增加,因此用豆豉、豆瓣酱、豆腐乳等代替盐来炖菜、蒸菜,便可增加膳食中钙的总量,并可使钙的吸收率增加。与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搭配  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有海鱼、动物肝脏、蛋黄和干酪等,如果与含钙丰富的食物搭配,可以增加钙的利用率,比如鱼炖豆腐。焯一下去草酸  食物中的草酸会与钙结合为草酸钙,
期刊
良渚古城在201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由于良渚古城的灿烂,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良渚古城是不是蚩尤的故都?  虽然暂时没有任何确凿证据,可以将距今五千多年的良渚古城与传说中在涿鹿之战败于黄帝的蚩尤联系起来,但“蚩尤说”的主张者似乎有确信不疑的道理:这样一座文明高度发达的城池,怎么可能在衰落后便杳无人知呢?纵使三皇五帝的传说“三分真七分假”,那“三分真”的一小部分应该与良渚古城昔日的辉煌有关吧!
期刊
“成由勤俭败由奢”。2020年8月18日,首都文明办、北京市商务局、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发布“制止餐饮浪费 践行光盘行动”倡议书。记者随后走访了北京市部分餐馆、高校、机关食堂和居民小区,发现尽管市民整体上对“践行光盘行动、节约粮食”的意识有所提升,但落实在行动上仍存在浪费现象,相比在外就餐,家庭成了不可忽视的餐饮浪费“重灾区”。餐馆:家庭或老人是剩菜打包“主力”  2020年9月18日晚7点左右
期刊
物我两忘,宠辱皆无,一个人活成了透明,融入了风景,这是艺术家与诗人们所追求的境界,却难以被大多数普通人所拥有。  物我两忘的境界不常有,但一个人应当珍视那些物我两不忘的时刻。  物我两不忘,看清物,也看清自己。物在我心,我于物外,两者之间犹如光影,互相映照着对方的样子,每一丝细微的变化都能入目入心。  物我之间互为标尺,由彼及己,避免了盲目自大与莫名自卑,以物为参照,还能更直观地了解自身,明白短板
期刊
中国古代有一种非常重要的服装,因为穿着者的特殊身份而备受关注,这种服装就是皇帝的龙袍。现在人们所说的龙袍,多是通俗叫法,把皇帝所穿的带龙的服装都叫龙袍。其实确切地说,皇帝所穿的带龙的服装有两种,即冕服和龙袍,而这两种服装,所贯穿的理念是大不相同的。舜帝建立冕服制度,龙仅排序第五  关于龙的来历,由于历史久远,已经无法完全说清了。在学者们的各种猜想当中,“整合说”的认同度较高。按照宋朝罗愿在《尔雅翼
期刊
把自己打理妥当是十分必要的。  你蓬头垢面,没人会以为你是隐在民间的高人;你衣衫褴褛,也不会有人认为你是遁世的大侠。现实情况是,在别人的心中唯恐避你不及。  注重自我形象与活得洒脱逍遥并不矛盾。随心所欲的生活,不是事事都不在意,而是凡事都不刻意。在意是为了保全必要的体面,不刻意是为了扔掉绑缚的绳索,从而避免禁锢自我。  我们必须对自己要有所在乎,首先要拿自己的“皮囊”当回事。并不是说要身着华服,珠
期刊
大蒜的一生要經过萌芽期、幼苗期、鳞芽花芽分化期、蒜薹生长期、鳞茎膨大期和休眠期,人们常吃的蒜黄、蒜苗、蒜薹、蒜头就分布在这些时期内。可以说,大蒜的一生都是餐桌上的美味。蒜头调味高手  蒜头,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大蒜,是大蒜地下的鳞茎部分。蒜薹采收之后,大蒜的地下鳞茎开始变大,成熟以后就是蒜头。  大蒜能杀菌消毒,还有开胃助消化的作用。完整的大蒜含有蒜氨酸和蒜酶,当大蒜被碾碎后,这两种成分就会相互作用,
期刊
蔡卫平  “这是我获得的最高荣誉。”年近花甲的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病中心主任蔡卫平,刚刚被评为2020年“最美医生”,他也是广东省唯一一名获此殊荣的医生。  在感染科奋斗了37年,有着“抗非”功臣、艾滋病专家、全国人大代表等多重身份的蔡卫平,在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疫”中,依然坚守着悬壶济世的医者仁心。他甚至计划好退休后,继续为健全基层医疗出力,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村卫生站建设,培训更多基
期刊
苍老的双手,呵护着瘫痪在床的儿媳;孱弱的双肩,扛起了家庭的重担。难吗?她说,揣着母爱的情怀就不难;苦吗?她说,看着儿媳的笑容就不苦;甜吗?她说,看着儿媳身体一天天好起来,苦也甜。从十多年前儿媳瘫痪在床,到如今儿媳能在搀扶下行走,她用慈母之爱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她,就是江苏淮安市的好婆婆刘桂英。婆婆:“她嫁到我家,就和我亲闺女一样,我要对她负责到底。”  2008年,一场意外让刘桂英29岁的儿媳王飞艳
期刊
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  清晨,天还没亮,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一个打着手电筒的瘦小身影出现在校园里,巡逻、开门、亮灯……这个每天都第一个出现在校园里的人是这所学校的校长张桂梅。她没有子女、无车无房、一身病痛,却用大爱与担当,一次次地创造“奇迹”——2008年,她排除万难,创建起这所专供贫困家庭女孩就读的免费中学。女子中学创办以来,她呕心沥血,助力千余名山村女孩圆了大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