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傅斯年在民国时期的文人中,是出了名的不畏权势、敢讲真话。敢为学生运动当面顶撞蒋介石,并骂蒋介石是“新军阀”者,唯傅斯年一人而已。就是这样一个奇人,从与俞大彩自由恋爱到结婚生子,度过了16个春秋岁月,虽经历“贫贱夫妻百事哀”,但换来“夫妻恩爱万事兴”,成就了一段佳话。
傅斯年生于1896年,祖籍山东。傅家是书香门第,其先祖傅以渐,是清朝顺治年间的首任状元。但傅斯年出生时,家族已经没落,9岁这年,傅斯年父亲就撒手人寰了。
贫寒之中的傅斯年,却一直勤于治学,20岁这年,就升入北大。几年后,傅斯年考取了官费留学生,前往欧洲留学。
这期间,傅斯年虽学业有成,但却深为感情所苦。
当时的中国,时兴包办婚姻,傅家也为傅斯年包办了一桩婚姻。这桩封建旧婚姻红线的另一头,是聊城县乡绅丁理臣之女丁蘸萃。丁蘸萃长得并不丑,而且还略通文墨,但相比留学欧洲的傅斯年,其思想和生活方式还是与之相差甚远,加上两人长期分居,傅斯年与丁蘸萃并无深厚感情。
“胡适先生曾有一句很妙的形容语,说‘我不是我,我是我爹的儿子’。”傅斯年曾借用胡适的这句话,表达自己对这桩封建旧婚姻的不满。
民国时期的父母为儿子找媳妇,从来不是参照儿子的标准,而是不约而同地参照自己的标准。这个结果必然是:找来找去,做父母的给儿子娶亲,并不是为儿子娶媳妇,而是为自己娶儿媳妇。殊不知,这样找来的儿媳妇,其结局多半要以悲剧告终。
1934年,留学归来的傅斯年下定决心了结这桩封建旧婚姻,并忍痛拿出一笔数目不小的分手费,当作“青春补偿费”交给原配丁蘸萃,这桩维持了20多年的封建旧婚姻才画上了句号。
江宁才女俞大彩,是一名实实在在的新式女子,上海沪江大学外语系毕业。这名女子的出现,犹如一颗火种,直接将傅斯年沉寂多年的心点燃了。
胡适曾在日记中记载傅斯年与俞大彩谈恋爱的情景时说:“孟真(傅斯年)在恋爱中已近两月,终日发疯,有一天来信引陶诗‘君当恕醉人’,误写作‘罪人’。我作打油诗调之:‘是醉不是罪,先生莫看错。这样醉糊涂,不曾看见过”。
1934年8月5日,傅斯年与俞大彩喜结连理,傅斯年38岁,俞大彩30岁。婚后一年,儿子傅仁轨出生了。
傅斯年与俞大彩结婚后的日子,虽然过得不富裕,却还勉强算安乐。但这样的日子,也随着抗战的爆发戛然而止了。随后,等待两人的一直是愁苦辛酸。
抗战初期,出于安全考虑,傅斯年不得不让俞大彩带儿子前去投奔娘家。在这期间,俞大彩一人带着孩子过着艰难的生活。对此,傅斯年一直愧疚不已,还专门画了一幅儿子行程图,来记录俞大彩和儿子这段颠沛流离的生活。
傅斯年此举,也是为了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俞大彩为自己所受的苦。
人世间的事往往如此,越不想这般,命运越是这般安排。
在抗战最困难的阶段,由于虚胖,加上过度操劳,傅斯年病倒了。病来如山倒,傅斯年病后的日子,家里的开销全靠往日的积蓄撑着。如此坐吃山空,很快,他们的生活陷入了困境中。
大户出身,且从未受过经济之苦的俞大彩,在这段时间真正感受到了困苦的滋味!俞大彩在回忆与傅斯年在重庆郊区山中养病的情形时说:“那是一段穷困悲愁的日子,孟真重病在身,幼儿食不果腹。晴时,天空常有成群的敌机,投下无数的炸弹。”
但即便家里已经没米下锅了,俞大彩仍会偷偷瞒着傅斯年到处借钱,生怕影响傅斯年养病。
傅斯年病愈之后,再未让俞大彩借过钱。虽然一家的生活不再如之前那样艰苦,却也同样捉襟见肘。
可贵的是,夫妻俩始终相濡以沫,俞大彩對于这种生活,也从未有过丝毫怨言。傅斯年虽一直不间断地生病,但在任何时候,都不忘与俞大彩相互加油打气。平日里,生活中只要有值得高兴的事,他们总是互相分享着,细细咀嚼着,仿佛他们生命里,除了幸福快乐再无其他。
相比很多能为一件小事悲伤很久,却很少因一件大喜事开心很久的常人,傅斯年与俞大彩的境界,让人钦佩。而世人如也能如法炮制,放大幸福,缩小悲伤,岂不时时幸福快乐!
从1949年起,一直带病坚持工作的傅斯年,为贴补家用,常会赶稿到深夜。
平日里,傅斯年总舍不得为自己置办衣物,衣服总是缝了又缝、补了又补。但有一次,傅斯年主动说想做一条新棉裤穿。好不容易傅斯年动了心思为自己想一次,俞大彩心里虽不忍,却很欣慰。于是,便任由傅斯年在灯下操劳。
却不想,俞大彩的这个小不忍,竟成了一生的憾事。
1950年12月20日,由于操劳过度,傅斯年刚走下讲台就昏倒了。送到医院后,虽竭力抢救,傅斯年也终未挺过难关。傅斯年因操劳过度并发脑溢血死亡后,俞大彩肝肠寸断,怎么也想不到,相伴才16年的傅斯年,竟就这样离开了自己。
傅斯年去世后,俞大彩才知道傅斯年最后一笔稿费里的秘密。
董作宾把傅斯年最后一笔稿费送到俞大彩手里时说:“先生跟我讲了,自从你嫁了他,没过上舒心的日子,这篇文章的稿费,是要留给你贴补家用的,做棉裤之说,只是先生的托词。”
直到这一刻,俞大彩才明白,傅斯年夜夜挑灯,根本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她!
只是,这个真相傅斯年不敢说,因为一旦说了,俞大彩就会制止。实际上,俞大彩从未向傅斯年抱怨过生活辛苦,对于他们的穷苦生活,俞大彩从未表现出过不满。但傅斯年却时时为此内疚着,也是这种内疚逼迫自己日日操劳。
人世间的真爱大抵如此,我从不说苦,你却总把我的苦装在心上。
傅斯年虽如此迫切地想让俞大彩过上好的生活,却从未因此利用职权做过任何“谋财”的勾当。
傅斯年与俞大彩,虽一直饱受贫寒之苦,但感情却从未因窘境而生裂缝。相反,两人在困苦中始终包容、理解,用爱谱写了传奇!
对包办婚姻说不
傅斯年生于1896年,祖籍山东。傅家是书香门第,其先祖傅以渐,是清朝顺治年间的首任状元。但傅斯年出生时,家族已经没落,9岁这年,傅斯年父亲就撒手人寰了。
贫寒之中的傅斯年,却一直勤于治学,20岁这年,就升入北大。几年后,傅斯年考取了官费留学生,前往欧洲留学。
这期间,傅斯年虽学业有成,但却深为感情所苦。
当时的中国,时兴包办婚姻,傅家也为傅斯年包办了一桩婚姻。这桩封建旧婚姻红线的另一头,是聊城县乡绅丁理臣之女丁蘸萃。丁蘸萃长得并不丑,而且还略通文墨,但相比留学欧洲的傅斯年,其思想和生活方式还是与之相差甚远,加上两人长期分居,傅斯年与丁蘸萃并无深厚感情。
“胡适先生曾有一句很妙的形容语,说‘我不是我,我是我爹的儿子’。”傅斯年曾借用胡适的这句话,表达自己对这桩封建旧婚姻的不满。
民国时期的父母为儿子找媳妇,从来不是参照儿子的标准,而是不约而同地参照自己的标准。这个结果必然是:找来找去,做父母的给儿子娶亲,并不是为儿子娶媳妇,而是为自己娶儿媳妇。殊不知,这样找来的儿媳妇,其结局多半要以悲剧告终。
1934年,留学归来的傅斯年下定决心了结这桩封建旧婚姻,并忍痛拿出一笔数目不小的分手费,当作“青春补偿费”交给原配丁蘸萃,这桩维持了20多年的封建旧婚姻才画上了句号。
和新式女子结合
江宁才女俞大彩,是一名实实在在的新式女子,上海沪江大学外语系毕业。这名女子的出现,犹如一颗火种,直接将傅斯年沉寂多年的心点燃了。
胡适曾在日记中记载傅斯年与俞大彩谈恋爱的情景时说:“孟真(傅斯年)在恋爱中已近两月,终日发疯,有一天来信引陶诗‘君当恕醉人’,误写作‘罪人’。我作打油诗调之:‘是醉不是罪,先生莫看错。这样醉糊涂,不曾看见过”。
1934年8月5日,傅斯年与俞大彩喜结连理,傅斯年38岁,俞大彩30岁。婚后一年,儿子傅仁轨出生了。
傅斯年与俞大彩结婚后的日子,虽然过得不富裕,却还勉强算安乐。但这样的日子,也随着抗战的爆发戛然而止了。随后,等待两人的一直是愁苦辛酸。
抗战初期,出于安全考虑,傅斯年不得不让俞大彩带儿子前去投奔娘家。在这期间,俞大彩一人带着孩子过着艰难的生活。对此,傅斯年一直愧疚不已,还专门画了一幅儿子行程图,来记录俞大彩和儿子这段颠沛流离的生活。
傅斯年此举,也是为了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俞大彩为自己所受的苦。
人世间的事往往如此,越不想这般,命运越是这般安排。
在抗战最困难的阶段,由于虚胖,加上过度操劳,傅斯年病倒了。病来如山倒,傅斯年病后的日子,家里的开销全靠往日的积蓄撑着。如此坐吃山空,很快,他们的生活陷入了困境中。
大户出身,且从未受过经济之苦的俞大彩,在这段时间真正感受到了困苦的滋味!俞大彩在回忆与傅斯年在重庆郊区山中养病的情形时说:“那是一段穷困悲愁的日子,孟真重病在身,幼儿食不果腹。晴时,天空常有成群的敌机,投下无数的炸弹。”
但即便家里已经没米下锅了,俞大彩仍会偷偷瞒着傅斯年到处借钱,生怕影响傅斯年养病。
傅斯年病愈之后,再未让俞大彩借过钱。虽然一家的生活不再如之前那样艰苦,却也同样捉襟见肘。
可贵的是,夫妻俩始终相濡以沫,俞大彩對于这种生活,也从未有过丝毫怨言。傅斯年虽一直不间断地生病,但在任何时候,都不忘与俞大彩相互加油打气。平日里,生活中只要有值得高兴的事,他们总是互相分享着,细细咀嚼着,仿佛他们生命里,除了幸福快乐再无其他。
相比很多能为一件小事悲伤很久,却很少因一件大喜事开心很久的常人,傅斯年与俞大彩的境界,让人钦佩。而世人如也能如法炮制,放大幸福,缩小悲伤,岂不时时幸福快乐!
用毕生精力爱她
从1949年起,一直带病坚持工作的傅斯年,为贴补家用,常会赶稿到深夜。
平日里,傅斯年总舍不得为自己置办衣物,衣服总是缝了又缝、补了又补。但有一次,傅斯年主动说想做一条新棉裤穿。好不容易傅斯年动了心思为自己想一次,俞大彩心里虽不忍,却很欣慰。于是,便任由傅斯年在灯下操劳。
却不想,俞大彩的这个小不忍,竟成了一生的憾事。
1950年12月20日,由于操劳过度,傅斯年刚走下讲台就昏倒了。送到医院后,虽竭力抢救,傅斯年也终未挺过难关。傅斯年因操劳过度并发脑溢血死亡后,俞大彩肝肠寸断,怎么也想不到,相伴才16年的傅斯年,竟就这样离开了自己。
傅斯年去世后,俞大彩才知道傅斯年最后一笔稿费里的秘密。
董作宾把傅斯年最后一笔稿费送到俞大彩手里时说:“先生跟我讲了,自从你嫁了他,没过上舒心的日子,这篇文章的稿费,是要留给你贴补家用的,做棉裤之说,只是先生的托词。”
直到这一刻,俞大彩才明白,傅斯年夜夜挑灯,根本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她!
只是,这个真相傅斯年不敢说,因为一旦说了,俞大彩就会制止。实际上,俞大彩从未向傅斯年抱怨过生活辛苦,对于他们的穷苦生活,俞大彩从未表现出过不满。但傅斯年却时时为此内疚着,也是这种内疚逼迫自己日日操劳。
人世间的真爱大抵如此,我从不说苦,你却总把我的苦装在心上。
傅斯年虽如此迫切地想让俞大彩过上好的生活,却从未因此利用职权做过任何“谋财”的勾当。
傅斯年与俞大彩,虽一直饱受贫寒之苦,但感情却从未因窘境而生裂缝。相反,两人在困苦中始终包容、理解,用爱谱写了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