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坠子的演唱艺术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lianq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河南坠子是中国流行最广的曲艺形式之一,它的成熟与发展综合了我国古代说唱艺术的优秀成果,吸收了戏曲音乐的成就,也继承和发扬了民族歌曲的精髓,同时又启发和丰富了民族声乐的发展。河南坠子在音乐发展史上具有极其浓郁的民族风格,它有着特有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河南坠子 民族声乐 科学发声 气息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我国的民族音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曲艺更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在众多庞杂的曲艺体系中,河南坠子是流行最广的曲艺形式之一,它的成熟与发展综合了我国古代说唱艺术的优秀成果,吸收了戏曲音乐的成就,也继承和发扬了民歌的精髓,同时对我们今天民族声乐传承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 河南坠子科学的发声与气息
   明末清初徐大椿在《乐府传声》中说:“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氤氲自脐间出,至喉乃噫其词,即分抗坠之音,既得其术,即可致遏云响谷之妙也。”氤氲自脐间出,也就是丹田气,“丹田”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人体脐下一寸或三寸的地方。抗坠之音,也就是真假声,认为有了正确的气息支持,加上真假混合声的应用,就可获得响遏行云的声音。河南坠子形成后,在用气方面,讲究身体放松,气沉丹田,行腔用气自如,气息畅通无阻。如二三十年代前后最具影响力的乔派坠子,其代表人物是乔清秀,乔清秀由梨花大鼓改学河南坠子,她的坠子以梨花为骨、坠子为肉,并从京韵大鼓中汲取营养加以创新,似说似唱、说唱交融,高音挺拔舒展,低音圆润玲珑,既保持了唱腔浓郁的地方色彩,又与都市曲艺华丽、考究的艺术美相结合,唱腔柔美华丽,感情细腻,声情并茂,在天津获得“坠子皇后”的桂冠,加之吐字清晰俏丽,行腔明快、节奏流畅,时称“巧口”或“俏口”,她从艺只有十几年,不但形成了“满城争说乔清秀”的现象,而且也得到了天津曲坛名家刘宝全的赞赏(刘宝全的演唱融会贯通了各种姊妹艺术的表现手法,他创造的唱腔,借鉴了京剧老生的唱法,真假嗓混合,娴熟自如地运用胸、喉、鼻和脑后等部位共鸣,行腔自然、优美动听、当时被称为 “鼓界大王”)。 乔清秀的演唱能使刘宝全大加赞赏,足见她的演唱功底。人称“老口”坠子董桂芝的演唱也是气息通畅无阻,高上低下,运用自如,与乔清秀的“行腔多姿多彩”相比,她的唱腔以板眼规整有致见长,在气息的运用上,重丹田气的运用,听起来气声结合,以坚实的气息支持,使声音饱满圆润,含蓄深沉,使唱腔别有风味;赵派赵铮河南坠子融众家之长,独且风格,高昂处声如裂帛,挺拔明亮,低回时纤巧委婉,柔和优美,丹田气息的运用连贯舒展,自然协调。科学发展至今日,在当今的声乐界,群星璀灿,他们的歌唱之所以动人,都是因为有很好的气息支持,有科学的发声方法。徐城北在《梅兰芳与二十世纪》中有一段话:“笔者曾与著名歌唱家胡松华一起去庐山避暑,住房相邻,却从未听到他练声。我问他:‘戏曲界讲究曲不离口,对你们声乐界就不适用?’他答:‘我每天早晚都练声,为了怕打扰邻居,所以采用了不出声的练声法。’我惊奇了:‘不出声可以练声?’他答:‘是的,因为歌唱一口气,练气就等于练声。”贝基来中国讲学时说到:“要是呼吸搞好了,喉咙的生理反应就会放松,咽喉腔就会自然地打开,气息就会畅通无阻,直打到面罩上去。反之,气息搞不好,支持点不在横膈膜,喉咙立即就作关掉堵死反应,喉咙就不自觉地用力了,气息就通不上去,上部腔体的共振就不可能。”这些都说明河南坠子的气沉丹田与我们当今民族声乐中所讲的用气方法基本是一致的。气息是歌唱的动力,只要有了气息的支持,声音才能丰满、圆润、明亮。
   在声音方面,河南坠子的演唱更是科学自然的,如曹元珠演唱的河南坠子柔美华丽,优美动听,唱腔抒情,声区统一,无论是开口音还是闭口音,低音区、中音区、高音区都同样圆润,耐人寻味;马玉萍那“北京字儿、河南味儿的”河南坠子,融众家之长,高音挺拔舒展,低音结实委婉,水晶般透明闪亮,形成“甜、润、脆、美、俏”的唱腔;还如赵铮河南坠子融会贯通各种流派为一体,既有乔派的明亮圆润,委婉迂回,又有董派的端庄大方,同时还发挥了程派的流畅爽朗,朴实明快,演唱科学自然,音质纯净,音色明亮,气息控制自如,真假声自然混合,高亢的地方如奇峰陡起,低回的时候,似山中溪水,极尽唱功之妙。她演唱的《摘棉花》在表现少女婀娜多姿时,唱腔纤巧精美、充满情意、优美高雅,颇具“乔派”艺术之神韵,把人们带到春光明媚的意境中,深深地打动了人们的心灵。她演唱的《双枪老太婆劫刑车》在表现巾帼英雄时,唱腔铿锵豪放、昂扬激越、朴实无华、挺拔豪爽,音域宽广,行腔富于变化,令人陶醉;她的学生张平演唱的《黛玉悲秋》开始的“滴溜溜溜……”与后面的“来来来……”用了轻柔的跳音,表现了黛玉的轻盈雅秀、绰约多姿,到了“这位林黛玉样样都好就是她性孤僻”一句,唱腔便峭拔高亢,脆亮凄凉、矫健,唱腔优美动听。这些河南坠子艺术家的演唱之所以能如此光彩夺目,名噪全国,是因为她们的演唱有正确的气息支持,及共鸣腔体的运用,将“气”与“声”的协调配合,使声音富有弹性,科学自然。“歌唱者悦耳的声音是建立在对良好气息运用的基础上,声带因受到气息的冲动而发出声音,动听的声音必须依靠正常而适度的气息作为原动力。一切声音表现技巧都与呼吸有不可分离的关系,因为有气才有声,有声必有气。”金铁霖教授说:“民族声乐来源于传统艺术,一是来源于中国戏曲、曲艺,二是来源于民歌。特点是:继承中国民族传统声乐,借鉴国外声乐的先进发声技巧和艺术表现形式、表现手段,并逐渐在实践中形成了现在的中国民族声乐”。因此我国的民族声乐,讲究气息的运用,喉头的放松等,这正是在借鉴西洋科学发声方法的同时继承和发扬了我国民族的精髓,河南坠子科学的用气与发声,对民族声乐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 河南坠子演唱中的字正腔圆、以字行腔
   我国的民族声乐讲究“五音”“四呼”。“五音”是指 喉、舌、齿、牙、唇;四呼,即开、齐、撮、合。“开”用力在喉,“齐”用力在齿,“撮”用力在唇,“合”用力满口。明白了“五音”,又熟悉了“四呼”,则吞吐得劲,口齿清淅。河南坠子是把说与唱有机地结合,有说有唱,半说半唱,它采用一人多角的表演方式,在讲唱故事时,叙事与代言相结合,可以说河南坠子既是音乐的艺术,又是语言的艺术。如郭秋文的演唱以“乔派”为基础并有所创新,她演唱的《偷石榴》感情细腻真挚,咬字不松不紧,喷吐得势,行腔圆润,尖团分明,整段唱腔四声平仄、抑扬顿挫非常考究,且用气均匀连贯,既保持了唱腔质朴的地方色彩,又注重口语,唱得酣畅、俏丽,准确地把小女婿与未婚妻两个人物的不同性格生动的展示在了观众面前。又如赵铮的河南坠子,似说似唱,韵味独特,她创作并演唱的《双枪老太婆劫邢车》,开头紧弦繁鼓的前奏过后赵铮并没立刻起唱,而是突破坠子常规,以沉稳的道白向观众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背景。一句“江姐,我的好同志啊,”先声夺人,豪情激昂。第五段“‘下车,放下武器’‘啊,’匪军官全愣了,‘穿着自已人的衣服,怎么让缴枪?’‘快点’‘是’……。”大段道白,赵铮运用念白中四声、断连、抑扬、顿挫、轻重、急缓、四呼、五音等技巧妥当的处理,活灵活现地把不同的人物形象展现在了观众的面前。全曲五大段道白,唱白并重,且白多于唱,寓情于声,以情动人,简练而准确地塑造了一位智勇双全的英雄人物形象及排山倒海、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使这部中篇坠子在60年代首演时大获成功。她的学生张平演唱的《黛玉悲秋》也继承了她对字的考究,注意字头喷口的运用,字腹韵味,字尾的收音归韵,使人听起来她的每一个字都处理得十分得当,咬字、吐字注重四呼,讲究五音,借字抒情,声情并茂,且气息充沛,高亢处高耸入云,低回时委婉清丽,把一个细腻柔美的林黛玉形象展现在了观众面前。
   除四呼五音外,四声平仄也是字正腔圆的依据。魏良辅在《曲律》中说:“五音以四声为主,四声不得其宜,则五音废矣,平上去入逐一考究,务得中正,如或荀目舛误,声调自乖,虽具绕梁,终不足取。”语调中还包含着抑扬顿挫的因素。宋代沈括说:“不善歌者,声无抑扬,谓之念曲,声无含蕴,谓之叫曲。”歌唱和说话一样不能使用同一个腔调,如果一段戏用一个语调唱下来,就没有了感情的起伏,就无法吸引人。要注意一句话中句与句之间的强弱对比、断连对比、快慢对比,也就是说要有抑扬顿挫。英国哲学家斯塞也认为:“音乐本质上是从易动情感的说话声那里产生的,歌唱必须通过存在与说话中的抑扬顿挫和夸张的特征才能发展进化”。我国的民族语言富有丰富的表现力,我们民族声乐也是音乐化的语言艺术,语言是声乐艺术表现力的基础,正确的咬字、吐字是语言清晰的最好体现。声乐艺术之所以感人,正是因为有和观众直接交流的语言。我们的民族声乐来源于传统艺术,我们要大胆学习河南坠子在咬字吐字方面的长处,来表现我们民族语言的韵律美和语气、语感美。仔细听赵铮演唱的《双枪老太婆劫邢车》中的大段道白,认真体会她念白中字的头、腹、尾;字的四声、五呼;字的语调,阴平、阳平,强弱、快慢的处理,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 民族声乐演唱应汲取河南坠子的丰富营养
   河南坠子经过了几代优秀艺术家不断的继承、创新、提高,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凝结了无数艺术家们的心血,它在用气、发声、咬字、吐字、归韵上都有科学的道理,它璀璨夺目,博大精深,与我国民族声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极其丰富的民族声乐宝库,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民族声乐演唱者要改变河南坠子与民族声乐演唱没有联系的错误观点。在学习西洋科学发声的同时,大胆汲取河南坠子的营养,学习他们的科学发声,及清晰自然的读白等。声乐是美的声音,清晰的语言,真实的情感及运用熟练的技巧,任何“正确科学方法”无非是实现优美歌声的手段而已。每两年一次的青年歌手大赛,美声、民族、流行、原生态演唱都受到了热烈欢迎,说明人们有不同的文化审美要求。歌唱家卡鲁索认为:“有多少歌唱者,就有多少种方法,对一个人所适合的方法,可能对另一个人就完全不适用。”歌是给人听的,只要训练出来好听的歌声,这种方法就是适合这个学生的最好方法,不能千篇一律。当然对歌唱家的话也不要片面理解,好的歌唱中科学的发声方法是共有的,如稳定的喉头、正确的气息支持、共鸣腔体的运用、声音的圆润统一等,我们只是要在科学发声的基础上,保护学生的个性,根据学生不同的音色,找出适合不同学生的方法。在我们把民族声乐与国际接轨的同时,我们要学习美声科学的发声方法,但唱民族作品时要注意民族的风格,民族的审美。我们的民族声乐需要多样化,如同我们民族传统戏曲、曲艺一样,需要不同的流派,河南坠子是极其丰富的民族声乐宝库,因此作为民族声乐的演唱者,一定要了解我们博大精深的民族音乐并汲取其精髓,注意我们民族的语韵,民族的审美。只用五个元音训练唱中国民族歌曲,是不能全面解决民族声乐的语言、行腔、韵味的。因此作为民族声乐的演唱者要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融会贯通众家之长,并大胆创新,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民族声乐。
  
   注:本文系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河南民间音乐挖掘与保护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管林:《中国民族声乐史》,中国文联出版社,1998年版。
   [2] 刘朗:《声乐教育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3] 徐城北:《京戏之谜》,时事出版社,2002年版。
   [4] 余笃刚:《声乐语言艺术》,湖南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5] 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下册),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年版。
   [6] 程砚秋:《程砚秋戏剧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版。
   [7] 薛良:《歌唱的方法》,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版。
  
   作者简介:张雪莲,女,1966—,河南驻马店上蔡县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声乐教育,工作单位:河南职业技术学院音乐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 杜甫从文人抒情记事诗和乐府民歌中寻觅叙事智慧,借鉴叙事技巧,用叙事的方法写时事,使文人乐府的叙事性大大加强。其中,代言体叙事便是杜甫乐府诗歌的重要特点和重大成就,其主要表现在《前出塞》、《后出塞》及“三别”中。  关键词:代言体叙事 《前出塞》 《后出塞》 “三别”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曾经困守长安十年并身经安史之乱的杜甫,目睹了唐王朝的种种弊政、国家疮
期刊
摘要 汉语虚词研究隶属于传统训诂学的范畴,直到元代,出现了第一部集中汇释虚词的专著,即卢以纬的《语助》一书。它运用的虚词训释方法,对后代虚词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虚词 《语助》 研究成就  中图分类号:H109.2 文献标识码:A      虚词作为汉语中一个重要语法手段,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并对之进行了相当的研究。早在《谷梁传》这部口授于先秦而成书于西汉前期的书中,“辞”便被有
期刊
摘要 《聊斋志异》相对时空观主要指时间和空间在虚实两个世界相对及相互的转化与交融,包括两种空间的自在并存、相互交融与相对从属三种表现形式,两种时间长度的不等和相等两种形式,这是其亦真亦幻的现实主义风格的基本成因与主要表现,造就了《聊斋志异》打破现实逻辑、天马行空的现代小说品格。  关键词:《聊斋志异》 相对时空观 美学解析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聊斋志异》被认为
期刊
摘要 在现阶段的翻译界,就中国译学如何发展一直都成为众多学者关心和争论的核心问题。中国译论发端于中国传统翻译理论,在现代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亟需有一个现代转换过程。本文在基本认识中国译学的定位、对比传统译论和西方译论在建设中国译论方面的作用后,提出了中国当代译论应当最大限度地发挥传统译论的优势,同时将西方译论融入其中,这样才能顾此而不失彼,实现中国译论的大发展。  关键词:中国译学 传统译论 西方译
期刊
摘要 本文依据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以美国作家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为自建英文语料库,借助Wordsmith和AntConc功能,对这部小说的语言运用、情节发展、人物塑造、象征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不仅得到对文本更加理性的诠释,而且更深入探讨了将语料库检索软件运用于揭示文学作品特征的新途径。  关键词:欧·亨利 《最后的常春藤叶》 语料库检索 文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 情感是人类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抽象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建立在人体感知基础之上的隐喻来表达的。英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的情感隐喻有诸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英汉语言中情感隐喻的相似之处是出于不同民族的相似的生理特征和心理感知;不同之处是因为隐喻的产生还受大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和自然地理环境的制约。  关键词:英语 汉语 情感隐喻 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隐喻作
期刊
摘要 本研究采用问卷形式对长春市四所高校中的四十五名英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高校英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仅处在中等水平,且在情感、认知和行为层面表现出不均衡分布。他们的交际技能和跨文化知识水平较低,尤其在后一项上相对薄弱。SPSS软件分析数据表明,受试者的不同背景因素对其跨文化交际能力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动机 跨文化知识 交际技能  中
期刊
摘要 徐克是华语影坛当之无愧的武侠电影宗师,研究其武侠电影的类型策略——反其道而行之、高科技元素和天马行空想象力的巧妙融合、对侠义精神的独特诠释,对中国类型电影来说,具有极好的借鉴作用和启发意义。从他最新导演的电影《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武侠电影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武侠电影 类型电影 《狄仁杰之通天帝国》   中图分类号:J99 文献标识码:A      电影,自诞生之日起,
期刊
摘要 鼓吹乐是民间流传较为广泛的乐种之一,在河南省新蔡县尤为繁盛,在婚丧喜庆等各种场合都离不开鼓吹乐。但至今,新蔡县的鼓吹乐从未得到关注和研究,笔者认为吹鼓乐作为民间乐种很有研究价值。因此,本文将从其乐队概况、区域文化特色以及传承、发展的原因等方面展开探讨。  关键词:鼓吹乐 概况 流传不衰 文化探究  中图分类号:J648.7 文献标识码:A     鼓吹乐是中国人民群众最熟悉不过的器乐演奏形
期刊
摘要 在二胡练习曲的发展历史上,刘天华创造性地借鉴了西方乐器特别是提琴系列练习曲的编创经验,创作了四十七首二胡技术练习曲,改变了传统 “以曲代功”的练习方式,为二胡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本文试通过对这四十七首练习曲的创作特点进行整体性的分析,以期对当今二胡教学与练习曲创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刘天华 二胡练习曲 创作特点  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识码:A     练习曲作为提高人们音乐技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