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是凝聚力量的旗帜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vcsv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县精神,核心内容是吃苦耐劳,基本要素是顽强拼搏,本质属性是无私奉献,主要特征是创新发展
  
  环县因受自然条件限制和其它因素影响,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的境地。可是,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环县人民却能够生生不息,不断改变着这里的环境条件,创造着生存与发展的奇迹。这是因为有一种精神的力量在支撑。我们将这种精神称之为“环县精神”。
  “环县精神”是环县人民长期以来艰苦奋斗、不怕困难,崇尚实干、不甘落后,坚韧不拔、顽强拼搏,锲而不舍、奋发有为,包容创新、团结奋进等优秀品格和优良作风的聚合与凝炼,具有广泛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其核心内容是吃苦耐劳,基本要素是顽强拼搏,本质属性是无私奉献,主要特征是创新发展。
  特别能吃苦是“环县精神”的核心所在,是环县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力量源泉。吃苦耐劳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环县人民的优良传统。“苦”具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是指环境和条件的严酷。环县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地瘠薄,生态脆弱,干旱少雨,灾害频繁,素有“山童水劣、世罕渔樵,秋早春迟、风高土燥”之说。年均降水300毫米左右,可利用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全国十六分之一。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社会事业发展缓慢,“走路靠驴子,吃饭靠糜子,穿衣靠皮子”是环县农村群众生活的真实写照。特别是近年来,环县连年大旱,粮食歉收,人畜严重缺水,各项工作推进十分艰难。二是指一种苦干的精神。环县人民世代靠天吃饭、广种薄收,为了一份收成,不得不付出更多的汗水,为了一点希望,不得不付出成倍的努力,每前进一步、每发展一步,都需要付出更多的汗水、甚至做出难以想象的努力。为了谋生存、求发展,环县人民在长期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磨炼造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耐劳的意志和品格。长期以来,环县人民改变落后面貌、实现跨越发展,靠的就是这种奋斗精神。
  特别能拼搏是“环县精神”的基本要素,是环县人民在改造自然世界过程中形成的宝贵财富。环县史称关中北大门,自古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环县人民特别能拼搏的进取精神。从周先祖的繁衍栖息到隋唐以来的烽火连天,从革命战争年代的追求和平到新中国建设时期的艰苦创业,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到进入新世纪后的跨越发展,环县人民始终表现出了敢于直面困难、迎难而上的拼搏精神,坚韧不拔、矢志不移的顽强意志和不屈不挠、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特别是近几年,全县人民解放思想,思变思干,团结奋斗,克坚攻难,实施了环江新区开发、乡镇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以及甜木公路、通村道路、户户通电、人畜饮水等重大工程,城乡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人畜饮水工程的实施,使环县人民基本摆脱“水荒”的困扰,走出了“瓢盆积雨,水贵如油”的历史;“户户通电”工程的竣工,让环县人民告别了“煤油灯”时代,阔步进入现代文明的行列;乡村道路的加快建设,结束了人担驴驮的状况,极大地发展了生产力;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使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农村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新农村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教育“两基”攻坚工程、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一批惠农项目建设,促进了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事实证明,只要正视困难、不怕困难,敢于拼搏、善于拼搏,就没有干不好的工作,就没有破解不了的难题。这种特别能拼搏、特别能战斗品质是环县精神的核心和精髓,是我们战胜艰难困苦、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武器。
  特别能奉献是“环县精神”的本质属性,是环县人民人格魅力的集中体现。革命战争年代,为了保卫红色政权,扩大革命根据地,环县人民踊跃支前,参军参战,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据记载,自1936年至1949年,环县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自愿参军613人,派往新区干部324人,仅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烈士就有398名;环县老区每年都组织成千上万的人力、驮畜组成担架队、运输队支援前线,每年交公粮、饲草料数千石,做军鞋上万双,凡经环县的红军、八路军、人民解放军将士,都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亲切慰劳。和平建设时期,为了改变农村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环县人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舍小家、顾大家,积极动员,全民参与,修路筑坝,兴修水利,植树造林,掀起了一场又一场改善基础条件、发展农业生产的大会战和大生产运动,有力地支援了国家建设,涌现出一批率先垂范、无私奉献的劳动模范。其中环县车道公社1958年全社产粮132万斤,交售公粮50万斤,成为全省售粮最多的公社,获得国务院的表彰奖励。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党员干部和全县人民群众不计个人得失、不求名利地位,默默无闻地坚守奋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发挥聪明才智,播洒热血汗水,涌现出了鲁俊锦、苏振军、田永武、刘清海等一大批模范人物和先进典型。实践证明,无私奉献是渗透在环县人民心灵深处的潜在意识和优秀品质,是环县人民人格魅力的集中体现。
  特别能创新是“环县精神”的时代特征,是环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创新发展是环县人民勇于探索、与时俱进的生动体现,反映了环县人民强烈的变革意识和进取精神。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环县人民敢于创新,敢于发展,逐步形成了灿烂的农耕文化、道教文化、民间文化和红色文化。在环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践中,全县上下团结协作,求实创新,破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进步。特别是近年来,环县坚持建设“草畜大县、工业强县、杂粮特县、文化名县”的工作思路和解放思想求突破、科学发展上水平、完善机制抓落实、协调推进创佳绩的工作要求,针对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提升环县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要求,实施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程,成功打造推出了“中国皮影之乡”这张靓丽名片。针对持续干旱、农业生产严重受阻的实际,作出了“顺应天时、调整结构、种草养畜、发展劳务、增加收入”的战略决策,全力组织实施了种草养羊“双二百万”工程和集中组织输转农民工赴新疆摘棉等工作,使大灾之年群众收入没有受到影响。针对工业基础薄弱、财政增收困难的现状,立足县情实际,发挥资源优势,坚持走“工业强县”的路子,大力实施了煤炭石油资源开发工程。针对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具体问题,深入开展了作风建设年暨“三抓一比一促”活动等。可以说,创新体现了环县精神的时代特色和实践特色。因为创新,环县才找准了破解瓶颈问题的切入点,环县的经济社会才迈上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轨道。(作者系甘肃省环县县委书记)
  
  环县精神是如何形成的?
  环县精神的形成,并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是环县地域诸多因素交互作用的一种结果。环县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地理风貌孕育了环县人所特有的人文品格。从历史传统看,环县是先周农耕文化和古代文化发展相对较早的地区之一,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从地理风貌看,环县地貌丘陵起伏,梁峁纵横,复杂多样,交错分布,其中主要是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历史使环县人天然地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美德,特殊的地理环境又使环县人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品格与气质,那就是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率真质朴和迎难而上等优秀品格。环县人又是一个具有多元特质、发展变化的人口群体。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环县人还吸纳和树立了一些新的时代精神,诸如拼搏精神、发展精神、创新精神和和谐精神等等。因此,环县精神既蕴涵着历史地理文化传统,又赋予了当前时代精神,是二者的有机统一体,是环县人民长期革命斗争与实践的结晶,与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环县宝贵的精神财富。
其他文献
尼共(毛)由一支反政府武装蜕变为主流大党,是尼泊尔现代政治进程中最具历史意义的一步,对尼泊尔人民而言是个福音,也为当今世界上正饱受反政府武装困扰的国家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和解案例    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下文简称尼共(毛)】在2008年4月制宪会议选举中获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席卷了601个代表席位中的将近一半议席,铁定成为第一大党并获权组阁。虽然在财政支持和选举经验方面占尽优势,尼泊尔大会党以及尼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尿素配施不同比例的氯化铵对菜薹(菜心)硝酸盐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化铵能显著减少栽培基质中亚硝酸细菌的数量,抑制硝化作用的进行.尿素与氯化铵配合施用
《简·爱》中的男权主义在婚姻爱情观的个体意识扣集体意识两个层面的表现是:从个体意识角度,男权主义在《简·爱》中主要体现在男性的自私、控制欲和冷酷无情以及女性
7月25日下午一点,灼热的阳光晒得柏油马路似乎都要融化,气温高达36摄氏度。北京一建筑工地上仍然机器轰鸣,40岁的贵州籍民工徐红军正吃力地推着装满黄沙的小车,浑身的衣服早就湿透,来不及擦汗,脸上的豆大的汗珠不停掉进脚下滚滚的灰尘中。“工程要赶工,早点干,多挣点工钱。”  趁着他喝水休息一会的功夫,记者随同他来到他们休息的小工棚。几个简易木板,一大块破布搭起来的小棚子,在周围钢筋、铁板的包围下,闷热
花都为早熟西瓜品种,母本XH-15是从俄罗斯引进的一代杂种中分离出的自交系,父本BN-16是早熟抗裂西瓜品系104和京欣1号杂交分离选育出的高代自交系。花都生长势强健,易坐果。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