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致力于教会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其中朗读是作为检验“听、说”成果的重要标准,学生只有在对课文的内容有了全面认识、能够做到识文断字过后,才能探索朗读这一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被要求善于运用朗读教学的方法,以此培养学生对语文课文中作者感情的理解和探索。本文主要分析、探讨了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朗读能力;培养策略
“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所谓“读”,通常包含阅读、朗读以及默读,其中,朗读是这三种读法中最能体会作者感情,也最能实现与作者隔空交流的读法。在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探索中,主要可以从创新教学方式、注重课本研读以及营造良好朗读氛围三方面入手。
一、 创新教学方式的组合与融合,实现多模式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用于朗读的课文的选取,要做到选取不同类型,有典型朗读意义的课文进行朗读。并且做到对于不同类型的典型课文做到“因课施教”,不同的课文由于文章深意不同、课文表达内容不同,在结合教学模式进行朗读的过程中,要善于选取合适的教学方式。
(一)具有轻快欢乐特点的课文,采取小组合作朗读的教学模式
对于具有欢快色调的语文课文,课文本身拥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性质。即对于这类课文,学生本身就会对其充满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可采取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进行阅读。
例如,对于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找春天》一文的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想一想,作者把春天想象成什么了?”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朗读过程中思考、交流,對课文有一个深入的思考。学生朗读:“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树林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解冻的小溪叮叮咚咚,那是春天的琴声吧?”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会思考:“为什么作者笔下的春天会有眉毛跟眼睛呢?原来作者认为春天是一位小姑娘啊!”在这样的教学中,不仅学生能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散发思维,教师也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朗读能力。
(二)饱含深意的课文,采取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的教学模式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饱含深意的课文,往往在文章的遣词造句、描写手法,又或者课文内涵等方面存在着难点,对于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尚不具备自主学习这类课文的能力。因此,对于这类课文的学习,最好的方式就是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的方式进行朗读教学;在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后,再采取随机抽取同学上台朗读的方式监督学生认真学习、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中《黄继光》一文,该篇课文简略的描写黄继光同志的生平和英勇事迹。课文主要可分为三个人物角色进行朗读,即旁白、黄继光同志和指导员同志。由于课文讲述了黄继光同志伟大而又光辉的一生,在旁白部分蕴含了许多内涵,教师可通过朗读旁白,带领其他两位同学进行情景式朗读,增强学生对课文感情的理解,树立对伟大的英雄的敬畏之情。
(三)冗长晦涩的课文,选取重要部分进行多媒体朗读教学模式
在小学高年级阶段,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内容逐渐倾向于更难、更长、更晦涩,对于课本中意义深刻的课文,教材大纲又不要求重点掌握的课文,教师可通过多媒体音频朗读教学模式教学。在多媒体音频朗读教学中,老师往往具有更加标准的发音和更加完善的词语解释,便于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对学生不懂的知识点进行补充。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二来通过学习多媒体教学音频,培养学生标准的朗读语感。
二、 注重语文课本内容,不可太过于延伸课外知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需要“听、说、读、写”全面发展,对于朗读这一部分的内容不可过于占用课堂时间。因此对于朗读而言,小学课本的内容已经完全足够,不需要进行课外朗读的涉猎。素质教育改革以来,教育部越来越重视语文课本中内容的选取和组合,为了让学生形成语文思维,近年来语文课本经过严密的调整,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而言,课本里的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和语文核心素养已经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教师不可画蛇添足选取不适合或多余的课文进行课堂朗读,而是应该善于利用课本知识,有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 教师应仔细研读小学语文课本,选取典型文章进行朗读
小学语文的学习本就是打基础的阶段,教师的能力直接的决定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因此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而言,教师要不断提高自我教学能力,认真研读语文课本,根据小学语文教学标准选取最合适进行朗读教学的课文进行课堂朗读。对于同类型的课文,只需要选取其中最典型的一篇进行学习。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月桃花水》一文和《在天晴了的时候》一文,都是典型的风景描写文。前者是通过描写江南春水,运用诗化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赞美了三月桃花水美得让人沉醉;后者则是“雨巷诗人”戴望舒的一首小诗,让我们感受到了雨后扑面而来的清爽无比的乡土气息。这两者都属于典型的风景“拟人”描写文章,在选择这两篇课文进行朗读教学时,教师不必两篇都选取,其中一篇作为朗读文在课堂教学中都已经足以为学生展现朗读的乐趣,有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四、 建立朗读评分——奖励制度,提高学生朗读自信
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最主要的途径是通过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但学生本身对于朗读的主动性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教师可以通过建立课堂朗读评分制度,对于在课堂上进行朗读的学生进行评分,对于朗读过程语言流利、普通话发音准确以及富含感情地朗读学生予以奖励,以此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朗读,进而提高其朗读能力。
五、 结语
朗读的重要性对于语文来说,就好比数字对于数学而言的重要性。总而言之,要重视教师的职业素养能力,以教师为引导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实现通过朗读使学生了解课文情感和深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淑兰.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G].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昆明会场)论文集(上),2020:693-696.
[2]张文华.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当代教研论丛,2019(9):57-58.
[3]何世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策略[J].学周刊,2019(12):56.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朗读能力;培养策略
“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所谓“读”,通常包含阅读、朗读以及默读,其中,朗读是这三种读法中最能体会作者感情,也最能实现与作者隔空交流的读法。在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探索中,主要可以从创新教学方式、注重课本研读以及营造良好朗读氛围三方面入手。
一、 创新教学方式的组合与融合,实现多模式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用于朗读的课文的选取,要做到选取不同类型,有典型朗读意义的课文进行朗读。并且做到对于不同类型的典型课文做到“因课施教”,不同的课文由于文章深意不同、课文表达内容不同,在结合教学模式进行朗读的过程中,要善于选取合适的教学方式。
(一)具有轻快欢乐特点的课文,采取小组合作朗读的教学模式
对于具有欢快色调的语文课文,课文本身拥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性质。即对于这类课文,学生本身就会对其充满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可采取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进行阅读。
例如,对于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找春天》一文的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想一想,作者把春天想象成什么了?”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朗读过程中思考、交流,對课文有一个深入的思考。学生朗读:“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树林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解冻的小溪叮叮咚咚,那是春天的琴声吧?”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会思考:“为什么作者笔下的春天会有眉毛跟眼睛呢?原来作者认为春天是一位小姑娘啊!”在这样的教学中,不仅学生能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散发思维,教师也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朗读能力。
(二)饱含深意的课文,采取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的教学模式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饱含深意的课文,往往在文章的遣词造句、描写手法,又或者课文内涵等方面存在着难点,对于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尚不具备自主学习这类课文的能力。因此,对于这类课文的学习,最好的方式就是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的方式进行朗读教学;在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后,再采取随机抽取同学上台朗读的方式监督学生认真学习、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中《黄继光》一文,该篇课文简略的描写黄继光同志的生平和英勇事迹。课文主要可分为三个人物角色进行朗读,即旁白、黄继光同志和指导员同志。由于课文讲述了黄继光同志伟大而又光辉的一生,在旁白部分蕴含了许多内涵,教师可通过朗读旁白,带领其他两位同学进行情景式朗读,增强学生对课文感情的理解,树立对伟大的英雄的敬畏之情。
(三)冗长晦涩的课文,选取重要部分进行多媒体朗读教学模式
在小学高年级阶段,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内容逐渐倾向于更难、更长、更晦涩,对于课本中意义深刻的课文,教材大纲又不要求重点掌握的课文,教师可通过多媒体音频朗读教学模式教学。在多媒体音频朗读教学中,老师往往具有更加标准的发音和更加完善的词语解释,便于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对学生不懂的知识点进行补充。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二来通过学习多媒体教学音频,培养学生标准的朗读语感。
二、 注重语文课本内容,不可太过于延伸课外知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需要“听、说、读、写”全面发展,对于朗读这一部分的内容不可过于占用课堂时间。因此对于朗读而言,小学课本的内容已经完全足够,不需要进行课外朗读的涉猎。素质教育改革以来,教育部越来越重视语文课本中内容的选取和组合,为了让学生形成语文思维,近年来语文课本经过严密的调整,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而言,课本里的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和语文核心素养已经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教师不可画蛇添足选取不适合或多余的课文进行课堂朗读,而是应该善于利用课本知识,有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 教师应仔细研读小学语文课本,选取典型文章进行朗读
小学语文的学习本就是打基础的阶段,教师的能力直接的决定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因此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而言,教师要不断提高自我教学能力,认真研读语文课本,根据小学语文教学标准选取最合适进行朗读教学的课文进行课堂朗读。对于同类型的课文,只需要选取其中最典型的一篇进行学习。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月桃花水》一文和《在天晴了的时候》一文,都是典型的风景描写文。前者是通过描写江南春水,运用诗化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赞美了三月桃花水美得让人沉醉;后者则是“雨巷诗人”戴望舒的一首小诗,让我们感受到了雨后扑面而来的清爽无比的乡土气息。这两者都属于典型的风景“拟人”描写文章,在选择这两篇课文进行朗读教学时,教师不必两篇都选取,其中一篇作为朗读文在课堂教学中都已经足以为学生展现朗读的乐趣,有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四、 建立朗读评分——奖励制度,提高学生朗读自信
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最主要的途径是通过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但学生本身对于朗读的主动性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教师可以通过建立课堂朗读评分制度,对于在课堂上进行朗读的学生进行评分,对于朗读过程语言流利、普通话发音准确以及富含感情地朗读学生予以奖励,以此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朗读,进而提高其朗读能力。
五、 结语
朗读的重要性对于语文来说,就好比数字对于数学而言的重要性。总而言之,要重视教师的职业素养能力,以教师为引导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实现通过朗读使学生了解课文情感和深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淑兰.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G].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昆明会场)论文集(上),2020:693-696.
[2]张文华.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当代教研论丛,2019(9):57-58.
[3]何世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策略[J].学周刊,2019(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