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共空间”化是中国当代体育发展的不争事实,虽然对体育的公共性理论界过去有过一些认识,但在大众文化语境下,面对主流意识形态、经济和传媒向体育的不断渗透,我们不得不对此作系统的探索和分析。从哈贝马斯的“公共空间”理论出发,对体育自身所具有的社会文化批判功能,以及“公共空间化”给当代体育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阐释。
关键词:公共空间;批判功能;异化;重新封建化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3—0315—02
在我们以前的研究中,时不时要涉及“公共空间”问题,但我们始终没有对此做出系统论述。这一方面是由于我们没有弄清当代体育的空间概念,对体育在空间展开的可能性和限度没有作系统思考,从而缺乏立论基础;另一方面,在当代体育中,与“公共空间”概念相相关的大众传播媒介、公共时间、对话、狂欢等问题没有澄清之前,我们很难在整体上对其做出准确的把握。故此,我们对“公共空间”的研究作了相对滞后的处理。由于“公共空间”牵扯到当代体育社会文化功能的实现形式问题,是体育联系社会和文化的理论中介。所以,我们必须深入探讨体育作为“公共空间”的前提、结构、功能及对体育的负面影响,并对其发生、演变和解体的整个过程给与历史的文化的解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系统地阐释体育在当下社会文化语境中所具有的独特社会文化功能和价值。
1 何谓“公共空间”
“公共空间”(public sphere)又被称作“公共领域”。1990年,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nabermas)在《公共空间的结构变迁》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这一概念。它是指西方资产阶级社会中介于国家和市民社会之间、民众可以自由参与并就涉及普遍利益和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平等的、理性的论争的场所和机构。
古老的体育运动自发生之日起,就带有“公共空间”的文化属性。在古代希腊,人们营造属于自己的公共空间时,体育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当论及这一点时,哈贝马斯曾指出,在希腊城邦中,“城邦领域”同“家庭领域”严格区分开来,公共生活“以市政广场为中心,但并不一定意味着它只是在这一特定场所进行。公共领域由讨论和共同行动组成,前者包括参与议事和法庭陪审,后者包括参战和体育竞赛,q3 J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和商业贸易发展的不平衡,古希腊城邦之间动辄兵戎相见,战争成为古希腊人日常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事件。战争需要强悍的体魄、敏捷的行动,坚强的意志,体育于是就成为了锻炼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水深火热的战争生活中,人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和平的渴望。在奥林匹亚举行的以祭祀宙斯神为主旨的奥林匹克竞技赛会期间,人们必须停止一切战争,这就是人们所熟知的“神圣休战”。从此可以看出,对古希腊人来说,奥林匹亚赛会本身就是他们自己塑造的“公共空间”,赛会期间人们不仅可以竞技、竞争,还可以自由交往,发展友谊,自由贸易。它具有了“公共空间”最基本的规定性和功能。
2 体育:社会文化批判的“公共空间”
对于当代体育而言,无论是作为“有形公共空间”,还是作为“无形公共空间”,它的社会文化属性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当代体育的社会文化功能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被凸现出来。过去,在讨论体育的社会文化功能时,总是强调体育在人类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性作用,如人们津津乐道的“乒乓外交”、“女排精神”、“体育产业化”、“姚明现象”等等。所有这些,都是从正面突出体育在外交、民族精神、经济和明星崇拜等方面带来的积极影响。而对当代体育公共空间性的认识,使我们意识到体育对社会文化建设性作用的另一方面——对社会文化的批判功能。特别是对中国的当代体育而言,这种社会文化的批判功能显得尤其难能可贵。
当代体育所以有这样的批判功能主要是由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方面,显然是由于大众传媒的介入。由于体育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微妙关系,以及体育自身所具有的释放性功能,使得大众传媒在体育这一领域惊奇地发现一块可以自由设置议题的‘飞地’。”也就是说,体育为社会文化的批评行为提供了理想的空间。公众在体育这一公共空间对公共权威及其政策和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做出评判,自由的、理性的、批判性的讨论构成这一领域的基木特征。
另外一方面的原因则是体育的游戏本质。游戏规则的制定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理想性,它要体现自由、公平、公正的原则,就要人为地祛除复杂的政治、经济背景,将人类一切美好的东西整合进来,在某种程度上人类的任何游戏都带有“乌托邦”性质。这一点我们在古代奥林匹克赛会的相关规定中就可以看到。
需要指出的是,体育所具有社会文化批判功能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对它不能寄予过高希望,因为,体育的游戏本质决定了,它的社会文化批判功能是在“象征”的层面上实现的,我们得到的更多的是行为和心理满足,而非客观与现实效果的满足。但不管怎么说,当代体育的“公共空间”性,还是让我们认识到其自身所凝聚的,长期被人们忽视的社会文化批判功能。
3 中国当代体育:自由“公共空间”的“彩排”和“预演”
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中,哈贝马斯认为,18世纪报业独立以后,初期主要从事于交流各种信息的报刊逐渐成为政治论争的中心地带,公共空间也就体制化了。哈贝马斯归纳出公共空间中活动所遵循的共同准则:第一,它无视个人在政治、经济地位上的差别,而倡导一种建立在“共同人性”基础上的平等社会交流活动;第二,它是对于理性的公共运用,使此前未受质疑的东西,比如政治和宗教的权威,文化上的特权受到质疑;第三,它对于公众的广泛接纳,不仅是站在普遍的立场上关心共同利益,而且使每一个公众都可以直接参与论争。如果加以概括,“公共空间”中活动所遵循的共同原则可以归纳为:人类对“自由”的体认和运用。
哈氏所言虽然只是一种理想的状况,但对于体育而言,他的理论总结却颇得要领。
1)在体育中的确存在着共同的人性基础——人类对自己身体的珍爱和尊重。
2)在当下中国的社会文化生活中,“理性的公共使用”始终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一方面固然是由于中国有自己的政治文化传统,但更为重要的是,“理性的公共使用”没有自己的空间。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事实让我们看到,“公共空间”发育得不够充分,使得“理性的公共使用”与主流意识形态之间始终处于紧张的对峙状态,为此整个社会付出了发展缓慢的代价。“公共空间”的营造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体育的游戏本质,以及它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微妙关系,使得上述紧张关系得到一定的缓解。就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而言,在其他类型的“公共空间”没有充分发育之前,体育作为“公共空间”,无疑起到了“彩排”和“预演”的作用,避免了不必要的社会摩擦和消耗,其“先发”之功是不可埋没的。 4 “公共空间”化给当代体育带来的影响
“公共空间”化虽然增强和丰富了当代体育的社会文化功能,但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这不能不应起我们的重视。就中国当代体育的现状而言,这种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在当今时代,作为公共空间的当代体育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和其他社会机构争夺的场所,利益和权力的争夺,使体育自身的价值理念被“异化”,人们参与体育的动机被扭曲,为人们所珍爱的奥林匹克精神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例如,国内外体育界所共同面对的兴奋剂问题,就是这种“异化”的一种体现。在任何条件下,体育的目的都是“身体”,而一旦成绩成为唯一的目的,金钱决定一切,“身体”必然成为药物作用的中介和手段。
2)大众传播媒介迅速发展为大规模的商业组织,变成了由文化工业来塑造和控制的文化消费场所,传播的内容变得非政治化、人情化和耸人听闻,公众交流被个体化的被动接受所取代。这主要表现在媒介与主体的关系不再是主体对媒介的制约,而是相反,即主体适应媒介。媒介让人看到了世界,但人却付出了牺牲世界丰富性的惨重代价。大众日益依赖媒体,并从接受的主体变为媒介的附属品。对当代体育而言,大众传媒的这一负面影响极具威胁。在大众传媒上体育在不断被翻新和包装,应接不暇的体育赛事、节目、话题在不断地塑造观众,塑造他们的消费习性。而大众对媒体的依附性又决定了他们不愿意也不能够进行及时的消化和处理。“久而久之,使大众对体育产生了麻木感。大众传媒的这种麻木作用使大众懒于思考,对体育的审美能力萎缩,趣味趋同,使体育本身所具有的坚毅的品质和创造的精神遭到严重消蚀。”
3)社会中存在的各种利益集团已经充分认识到,作为“公共空间”的体育是个难得的“舞台”,而舆论操纵手段的发展及其在大众传播媒介中的广泛运用,使公共空间被重新封建化(refeudalization),成为公共权威博取民众的认同与喝彩,赢得在封建条件下才会获得的威望与灵光而进行表演的“剧场”,体育充当了公共权威合法化的工具。这种现象可以使体育在短期之内受益,但对体育长期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则贻害无穷。
对于当代体育的“公共空间”性,这里只是作了初步的探讨,我们主要是从社会文化批判功能,“公共空间”化给当代体育带来的影响,这一长期被人们忽视的角度来加以论述的:肯定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希望能够引起体育理论界的重视。
关键词:公共空间;批判功能;异化;重新封建化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3—0315—02
在我们以前的研究中,时不时要涉及“公共空间”问题,但我们始终没有对此做出系统论述。这一方面是由于我们没有弄清当代体育的空间概念,对体育在空间展开的可能性和限度没有作系统思考,从而缺乏立论基础;另一方面,在当代体育中,与“公共空间”概念相相关的大众传播媒介、公共时间、对话、狂欢等问题没有澄清之前,我们很难在整体上对其做出准确的把握。故此,我们对“公共空间”的研究作了相对滞后的处理。由于“公共空间”牵扯到当代体育社会文化功能的实现形式问题,是体育联系社会和文化的理论中介。所以,我们必须深入探讨体育作为“公共空间”的前提、结构、功能及对体育的负面影响,并对其发生、演变和解体的整个过程给与历史的文化的解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系统地阐释体育在当下社会文化语境中所具有的独特社会文化功能和价值。
1 何谓“公共空间”
“公共空间”(public sphere)又被称作“公共领域”。1990年,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nabermas)在《公共空间的结构变迁》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这一概念。它是指西方资产阶级社会中介于国家和市民社会之间、民众可以自由参与并就涉及普遍利益和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平等的、理性的论争的场所和机构。
古老的体育运动自发生之日起,就带有“公共空间”的文化属性。在古代希腊,人们营造属于自己的公共空间时,体育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当论及这一点时,哈贝马斯曾指出,在希腊城邦中,“城邦领域”同“家庭领域”严格区分开来,公共生活“以市政广场为中心,但并不一定意味着它只是在这一特定场所进行。公共领域由讨论和共同行动组成,前者包括参与议事和法庭陪审,后者包括参战和体育竞赛,q3 J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和商业贸易发展的不平衡,古希腊城邦之间动辄兵戎相见,战争成为古希腊人日常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事件。战争需要强悍的体魄、敏捷的行动,坚强的意志,体育于是就成为了锻炼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水深火热的战争生活中,人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和平的渴望。在奥林匹亚举行的以祭祀宙斯神为主旨的奥林匹克竞技赛会期间,人们必须停止一切战争,这就是人们所熟知的“神圣休战”。从此可以看出,对古希腊人来说,奥林匹亚赛会本身就是他们自己塑造的“公共空间”,赛会期间人们不仅可以竞技、竞争,还可以自由交往,发展友谊,自由贸易。它具有了“公共空间”最基本的规定性和功能。
2 体育:社会文化批判的“公共空间”
对于当代体育而言,无论是作为“有形公共空间”,还是作为“无形公共空间”,它的社会文化属性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当代体育的社会文化功能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被凸现出来。过去,在讨论体育的社会文化功能时,总是强调体育在人类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性作用,如人们津津乐道的“乒乓外交”、“女排精神”、“体育产业化”、“姚明现象”等等。所有这些,都是从正面突出体育在外交、民族精神、经济和明星崇拜等方面带来的积极影响。而对当代体育公共空间性的认识,使我们意识到体育对社会文化建设性作用的另一方面——对社会文化的批判功能。特别是对中国的当代体育而言,这种社会文化的批判功能显得尤其难能可贵。
当代体育所以有这样的批判功能主要是由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方面,显然是由于大众传媒的介入。由于体育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微妙关系,以及体育自身所具有的释放性功能,使得大众传媒在体育这一领域惊奇地发现一块可以自由设置议题的‘飞地’。”也就是说,体育为社会文化的批评行为提供了理想的空间。公众在体育这一公共空间对公共权威及其政策和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做出评判,自由的、理性的、批判性的讨论构成这一领域的基木特征。
另外一方面的原因则是体育的游戏本质。游戏规则的制定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理想性,它要体现自由、公平、公正的原则,就要人为地祛除复杂的政治、经济背景,将人类一切美好的东西整合进来,在某种程度上人类的任何游戏都带有“乌托邦”性质。这一点我们在古代奥林匹克赛会的相关规定中就可以看到。
需要指出的是,体育所具有社会文化批判功能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对它不能寄予过高希望,因为,体育的游戏本质决定了,它的社会文化批判功能是在“象征”的层面上实现的,我们得到的更多的是行为和心理满足,而非客观与现实效果的满足。但不管怎么说,当代体育的“公共空间”性,还是让我们认识到其自身所凝聚的,长期被人们忽视的社会文化批判功能。
3 中国当代体育:自由“公共空间”的“彩排”和“预演”
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中,哈贝马斯认为,18世纪报业独立以后,初期主要从事于交流各种信息的报刊逐渐成为政治论争的中心地带,公共空间也就体制化了。哈贝马斯归纳出公共空间中活动所遵循的共同准则:第一,它无视个人在政治、经济地位上的差别,而倡导一种建立在“共同人性”基础上的平等社会交流活动;第二,它是对于理性的公共运用,使此前未受质疑的东西,比如政治和宗教的权威,文化上的特权受到质疑;第三,它对于公众的广泛接纳,不仅是站在普遍的立场上关心共同利益,而且使每一个公众都可以直接参与论争。如果加以概括,“公共空间”中活动所遵循的共同原则可以归纳为:人类对“自由”的体认和运用。
哈氏所言虽然只是一种理想的状况,但对于体育而言,他的理论总结却颇得要领。
1)在体育中的确存在着共同的人性基础——人类对自己身体的珍爱和尊重。
2)在当下中国的社会文化生活中,“理性的公共使用”始终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一方面固然是由于中国有自己的政治文化传统,但更为重要的是,“理性的公共使用”没有自己的空间。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事实让我们看到,“公共空间”发育得不够充分,使得“理性的公共使用”与主流意识形态之间始终处于紧张的对峙状态,为此整个社会付出了发展缓慢的代价。“公共空间”的营造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体育的游戏本质,以及它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微妙关系,使得上述紧张关系得到一定的缓解。就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而言,在其他类型的“公共空间”没有充分发育之前,体育作为“公共空间”,无疑起到了“彩排”和“预演”的作用,避免了不必要的社会摩擦和消耗,其“先发”之功是不可埋没的。 4 “公共空间”化给当代体育带来的影响
“公共空间”化虽然增强和丰富了当代体育的社会文化功能,但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这不能不应起我们的重视。就中国当代体育的现状而言,这种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在当今时代,作为公共空间的当代体育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和其他社会机构争夺的场所,利益和权力的争夺,使体育自身的价值理念被“异化”,人们参与体育的动机被扭曲,为人们所珍爱的奥林匹克精神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例如,国内外体育界所共同面对的兴奋剂问题,就是这种“异化”的一种体现。在任何条件下,体育的目的都是“身体”,而一旦成绩成为唯一的目的,金钱决定一切,“身体”必然成为药物作用的中介和手段。
2)大众传播媒介迅速发展为大规模的商业组织,变成了由文化工业来塑造和控制的文化消费场所,传播的内容变得非政治化、人情化和耸人听闻,公众交流被个体化的被动接受所取代。这主要表现在媒介与主体的关系不再是主体对媒介的制约,而是相反,即主体适应媒介。媒介让人看到了世界,但人却付出了牺牲世界丰富性的惨重代价。大众日益依赖媒体,并从接受的主体变为媒介的附属品。对当代体育而言,大众传媒的这一负面影响极具威胁。在大众传媒上体育在不断被翻新和包装,应接不暇的体育赛事、节目、话题在不断地塑造观众,塑造他们的消费习性。而大众对媒体的依附性又决定了他们不愿意也不能够进行及时的消化和处理。“久而久之,使大众对体育产生了麻木感。大众传媒的这种麻木作用使大众懒于思考,对体育的审美能力萎缩,趣味趋同,使体育本身所具有的坚毅的品质和创造的精神遭到严重消蚀。”
3)社会中存在的各种利益集团已经充分认识到,作为“公共空间”的体育是个难得的“舞台”,而舆论操纵手段的发展及其在大众传播媒介中的广泛运用,使公共空间被重新封建化(refeudalization),成为公共权威博取民众的认同与喝彩,赢得在封建条件下才会获得的威望与灵光而进行表演的“剧场”,体育充当了公共权威合法化的工具。这种现象可以使体育在短期之内受益,但对体育长期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则贻害无穷。
对于当代体育的“公共空间”性,这里只是作了初步的探讨,我们主要是从社会文化批判功能,“公共空间”化给当代体育带来的影响,这一长期被人们忽视的角度来加以论述的:肯定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希望能够引起体育理论界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