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互动,让人文精神回归地理课堂

来源 :现代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__x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理学可以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分支,因此地理这门学科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种属性。中学地理教育既要培养学生的自然科学素养,又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二者缺一不可。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可以通过师生互动来实现:师生互动,在教学环境中育人文;师生互动,在建构知识中育人文;师生互动,在审美之中育人文;师生互动,在评价方式中育人文。师生互动,让人文精神回归地理课堂。
  【关键词】师生互动;人文精神;地理学
  地理学是一门旨在解释区域特征及人类和事物在地球上出现、发展和分布规律的科学。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分支,因此地理这门学科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种属性。中学地理教育既要培养学生的自然科学素养,又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二者缺一不可。然而,当前在部分中学的地理教学中却存在着一种重视自然地理,轻视人文地理的倾向。地理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应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从纯粹的“科学世界”重新回到学生的“生活世界”,重视学生的地理思维培养,使地理知识让学生终身受用,师生互动,让地理课堂闪动着人性的光辉。
  在地理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创设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有效地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地学习;而学生的学习,在于积极地投入、参与,在于自觉地发现、质疑问难和讨论交流。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在教与学的师生互动活动中扩大教与学的信息多向交流,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培养他们的自主、合作、科学、创造等意识,养育人文精神。
  1.师生互动,在教学环境中育人文
  古人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应该体现人文精神,这样才能使学生以“人文精神”来分析、处理问题。所以,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原理与所见所闻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树立以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基本地理观念。
  新课改的实施为我们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条件和操作平台,也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放下架子,真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还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主动性和自觉性。同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肯定、赞赏学生的点滴进步,“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
  在地理教学中要注意经常设疑,培养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师激发、引导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不能仅凭表象的刺激,而是在不断给自己提出问题,在好学深思中求发展。课堂不能成为死气沉沉的教师“一言堂”,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大胆发表意见,自由进行争辩,既勇于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又敢于坚持自己合理的见解。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就自然会感受并学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以及谦虚谨慎、相互尊重的人文精神。
  2.师生互动,在建构知识中育人文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得知识,这是最高的技巧之所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是他们进行新的学习的基础,是理解新知识必备的前提条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当所面对的问题与学生原有知识经验有一定的距离时,教师要激活学生多方面的相关知识,并综合起来做一定的推理和转化,以形成解决当前问题的思路,这一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在知识经验之间建立更为丰富的联系,形成更为整合、更为融会贯通的知识结构。
  对于本身具有一定体系的地理知识,老师往往可以让学生自己先主动建构。按照心理学的同化理论和建构主义观点:学生只有在自己的原有的知识结构上构建的新的知识结构,才能很好地同化知识,才能真正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这种转化过程实际也是综合学科能力提高的过程。别人的终究是别人的,“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自己动手做,可能做出来的不是最完整的,但是毕竟是自己的成果,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因此,老师不妨放手让学生主动建构。
  对于一些开放性的知识,在学生头脑里可能是无序的,零星的,就需要老师的提问、引导来唤醒学生的背景知识,形成自己的解释。建构主义认为,任何学生在走进课堂之前,都不是一张白纸。对待问题他们都有自己的看法与观点,但学生一般不会也不能将头脑中的那些已经存在的理解主动将它们迁移到新知识中去。而头脑中已经具有的那些概念理解其实是一种珍贵的资源,它可以是让学生理解新知识,长出新的科学概念的生长点,而针对其原有概念建构起来的知识体系,比不顾学生自身理解硬性叠加的要缜密、有效得多。在讲授土地资源的第三课时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时,我问大家“知道我们国家为什么要大力推行火葬吗”?请大家结合本节内容互相讨论。然后我以黑板的面积为例,画了56个方格.如果把就黑板这点空间来放骨灰盒,一共可以安葬56个灵魂!如果按照传统的土埋法,最多安葬一位。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中形成了新型的“师生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的建立,使师生共同参与实践、共享经验、共同成长。
  3.师生互动,在审美之中育人文
  地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美,自然美能陶冶学生的性情,并在潜移默化中启迪和教育学生,激发学生振兴祖国的热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地理教材中千姿百态的自然美可归纳为三种类型:一为“雄伟”:即壮美,阳刚之美。如劈地摩天,气冠群仑的东岳泰山,“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的瞿塘峡,奔腾不息的黄河,“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的钱塘怒潮等等就是这种雄伟之美。二为“秀丽”:清新、柔和、阴柔之美。如苍秀涵幽的江西庐山;秀美多姿的桂林山水;风光绮丽的杭州西湖;含蓄优美的姑苏园林等等就是这种秀丽之美。三为“奇美”:大自然中有许多奇特的景象,曲折离奇,变幻莫测,令人感到怪异。如山东的“蓬莱仙境”,四川峨嵋的“金顶宝光”等等,不胜枚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发掘,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充分发挥想象力,细细品味其中固有的美的情感,从而获得最佳的审美效果。   在地理教学中,有很多的工具书,而最重要的工具是地理图册,在教授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中国地图相当陌生,他们仅仅把地图册当图画书来翻,造成了学生学习地理的一个瓶颈。如何让学生对地理感觉兴趣呢?我想起自己上初中时,最佩服的就是几何老师,当时他有一手徒手绘图的功夫让大家折服。首先,我要让学生佩服我,就从中国地图开始,我开始描画中国地图,由临摹到默绘,我在给自己不断地增加难度,经过我的不懈努力,四周后,我的中国地图已经绘制得有模有样了。在一次上课时,我将中国地图轮廓绘制在黑板上后,对大家说:“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地图像只大公鸡,那你熟悉这只大公鸡吗?今天我给大家表演了绝活,你只要说出中国的省、直辖市,我就能绘制出来。”我小试牛刀,居然真的把学生震住了,从那天起学生不再觉得地图图册是一个图画书了,真正把地理图册利用起来。实践表明,铭记地图后收效已经超过了我当初的构想,学生比以前更喜欢地理了,上课的热情也高涨了许多。
  4.师生互动,在评价方式中育人文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单元考、期中期末考、课后作业等一成不变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感到厌烦;最快的反馈也要到下课才知道结果,反馈时效低,错过了学生想知道评价结果的兴奋点。在师生互动式教学中,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呢?我尝试了“地理三维评价”,它含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第一维度含“知识与技能”两个层面,“技能”侧重“动手、活动、实践”三方面的技能,着眼于学生在课堂、户外、生产生活中应用地理知识的评价,重在搜集学生在地理课堂活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表现。如学习“测量地图上曲线距离”,有的学生依照教材照本宣科、亦步亦趋;有的利用手头的毛线、细铜丝等去操作;有的把窄纸条立起来测量;其方法当然可行,但是,精度低、误差大、速度慢。有一个同学,他把纸条的边沿,用圆规的尖脚固定,让纸条的边沿最好的与被测曲线重合,速度很快,而且,误差极小。老师及时推广了他的方法,同学们纷纷向他请教。科代表记录了他的发明,评价时成了有力的证据。“三维评价”的第二维度是“过程与方法”,由“认识、思维、交流、应用、发现”五个层面组成,这五个层面呈递进式,具有一定的梯度,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思维过程,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地理、在生活中应用地理、在应用中建构新的地理知识。第三维度由七个要素构成,七个要素体现了“关注学生发展”的基本理念。或者说是未来社会每个公民应该遵守的最基本的社会公德。“三维评价”着眼于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是让学生不定时自我调控的一种手段。评价主体是学生,操作者是学生,评价过程中教师进行咨询、调解,不包办代替,不一味追求准确,只要学生知道今后应该怎样做就够了。评价时机,教师可以据情而定,但期末老师要导评。因而有可操作性。建立“三维”主体自评机制,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地理课程标准》倡导: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发展的内在因素,是学生自己即评价主体,建立主体自评机制,有利于学生调整学习目标、修正学习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因此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
  综上所述,利用师生互动,我们在教学中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的发展,构建人文精神养育的平台,让人文精神回归到地理课堂。
  参考文献
  [1] 扈中平,《现代教育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第115页。
  [2] 周国平,《人文讲演录》,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8第26页。
  [3] 扈中平,《教育目的论》,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3第156页。
  收稿日期:2013-09-10
其他文献
新闻上频频报道一些有关学生的不良事件,比如,学生之间的斗殴事件,孩子当街打父母事件等等。我看过之后,非常痛心。所以,我感觉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我想,应该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和父母之间进行强调情感教育。  首先是师生之间要加强情感教育。  我国近代教育学家夏沔尊先生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就是说,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
期刊
【摘 要】礼仪,是我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是个体思想觉悟、道德素质、文化教养的外在表现,是一个国家良好社会风气的反映,也是一个民族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教育孩子讲究文明礼貌,对个人来说是学做人的必修课,对家庭来说是和睦幸福的必要条件,对集体来说则是一个民族素质高低的反映。注重对孩子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无论对国家、对家庭、还是对孩子自身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礼仪教育对培养文明礼貌,道德高尚
期刊
【摘 要】美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丰富其精神生活,提高其道德水平,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要有意识地进行美教学,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美的渗透。通过师生互动,促使学生对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也把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而高效。  【关键词】英语教学;美;认识美;欣赏美;体验美  现代社会由于生活的多样化、知识信息的广泛化,审美活动已成为人们
期刊
整式的加减运算是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分式与根式运算以及函数等知识的基础。因此,学好整式的加减对学好数学及其它学科至关重要,同学们必须学好整式的加减运算及相关概念。  一、单项式  1、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如:2a中的数字因数2就是它的系数。  注意:  ○1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其前面的符号,如单项式-25X的系数是-25,而不是25。  ○2当系数是1或-1时,1常省略
期刊
爱是教育的起点。苏霍姆林斯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然而,只有爱,还不是教育,还要有爱的智慧。而爱,又如何能让孩子情绪安定愉快呢?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中,“目标2情绪安定愉快”,分别对小中大班三个年龄段的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以及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3~4岁1.情绪比较稳定,很少因一点小事哭闹不止。 2.有比较强烈的情绪反应时,能在成人的安抚下逐渐平
期刊
近年来,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广大小学教师反映最为强烈、感到最为困惑的问题就是考试评价。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现行的考试评价制度已经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瓶颈。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多年来形成了一套根深蒂固的考试评价标准,不言而喻,它已远远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如何改变这套考试评价标准,不再以考分和名次作为衡量学生的惟一标准,已成为当务之急。  为此,许多学校已有不少的尝试,例如重视考试内容、考试方
期刊
【摘 要】学校管理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  【关键词】正确的决策;恰当地用人  学校的管理如同居家过日子一样,绝不是简单的管理,还得懂得经营管理的艺术性。学校管理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自己做了几年中学的校长,很想把自己在管理上几点尝试与大家分享。  1.正确的决策  决策本是领导者为实现某目标而做出的最后决定,决定的对错直接影响到目标实现的结果。因此,决策必须做到正确、可行。多年的校长实
期刊
【摘 要】现代教育是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面对我们的初中学生,在历史课的教育教学中将爱国主义思想渗透到课堂中去,是我们历史老师的基本义务和责任。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让我得出以下几点体会:首先要树立爱国主义思想,明确爱国主义的内涵;其次要明确爱国主义的教育目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第三要紧扣课本,把握历史信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历史教学;爱国主义  历史学科史启发学生爱国心的一门课程,
期刊
【摘 要】反思课堂教学既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也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还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方法。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及时发现新问题,激发教师把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本文从课后反思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等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反思;观念;行为;设计;方法;质量  有的教师走上工作岗位任教才几年,就赢得了学生的尊敬
期刊
【摘 要】一、首先做好教学讲授的配套工作。  二、为学生多创造动手参与的条件。  三、充分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  【关键词】实验;气氛;积极性  学生化学实验技能培养的尝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课堂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化学知识,形成化学概念,促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多方面能力的提高,并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多年的教学实践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