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劳动教育实施路径探析

来源 :职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moji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劳动教育 技工院校 实施路径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人社部印发《关于加强技工院校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劳动教育被赋予更高的使命和时代价值。对技工院校学生而言,其劳动观的确立、劳动精神的培养、劳动习惯的养成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和企业生产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技工院校劳动教育的常见形式
  (一)校内实训
  校内实训课是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实际操作训练的课程。学生在实训课上能够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掌握所需的职业技能,以胜任未来岗位工作。实训的过程即学生运用专业技能动手劳动的过程。
  (二)教学实习
  教学实习是指由学校批准安排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技能培养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参与教学实习的学生大多是技工院校在读学生,尚不具备独立操作能力,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参与实训辅助工作。
  相较于校内实训,学生在教学实习中是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进行操作,辅助参加产品制作与生产,直接服务于生产需要,凸显劳动教育的社会性。
  (三)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学生完成在校2到3年的学习后,在最后一年到专业相应对口的企(事)业单位带薪实习1年。如果说教学实习是从事辅助性工作,顶岗实习则是学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独当一面,对学生的劳动能力起到很大的锻炼作用。
  (四)社会实践活动
  有些技工院校会在寒暑假组织学生到企业以员工的身份参与生产一线工作。虽然学生所从事的“工作”可能与自己的专业技能无关,但是短期的工作经历能够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从而领悟劳动的意义与价值。
  (五)校园卫生劳动
  校园卫生打扫是学校普遍采用的劳动形式,有利于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环保意识,学会独立处理个人事务,提高劳动自立能力。有些技工院校将学生打扫卫生与企业6S标准相结合,打造6S教室、实训室、宿舍,让学生在校时就能适应企业管理要求。
  (六)家务劳动
  家务劳动是作为家庭成员应该承担的责任。虽然大部分学生都是住校生,但利用寒暑假开展家务劳动是许多技工院校的普遍做法。有的学校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列出家务清单,让学生在家完成,家长督促检查,通过拍摄照片或视频回校后进行家务劳动汇报,家校联合实现对学生的家务劳动教育。
  二、技工院校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思考
  (一)加強劳动理论修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在现实生活中,不劳而获、贪图享乐的思想在学生中时有出现。因此,要让学生牢固树立劳动光荣、劳动崇高、劳动伟大、劳动美丽的思想观念。首先,要让劳动理论教育在德育课程中占有一席之地,围绕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开展广泛的学习与探讨。其次,要在其他课程,尤其是实训课中渗透劳动理论教育。让学生通过专业实训体验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实现人生梦想的过程,使学生具有踏实肯干的劳动态度和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
  (二)注重劳动实践,做知行合一的劳动者
  除了学习劳动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开展劳动实践,让学生出力流汗、磨炼意志。首先,通过校园卫生打扫,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在卫生打扫中,学生还可以有目的地搜集废弃矿泉水瓶、变卖快递纸箱,既提高环保意识,又获得劳动收入,同时也传承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其次,在技能实操中培养知行合一的劳动态度。在技能学习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在生产劳动中增强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构建劳动校园文化,凸显技工教育特色
  要在技工院校打造出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校园文化,让学生在劳动文化的浸润下认同劳动、愿意劳动、乐于劳动。首先,利用宣传栏等让劳动标语、劳动宣传画、学生劳动剪影、劳动成果展示在校园中随处可见,用环境育人,在校园营造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浓厚氛围。其次,通过开展优秀校友报告会、工匠人物宣讲等活动,让劳动榜样进校园,尤其是广泛宣传学生身边的优秀劳动者,用他们的事迹感染学生,鼓励学生做新时代的奋斗者。最后,把职业技能竞赛打造成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备赛中融入劳动教育元素,让学生感受到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
  (四)建立劳动评价体系,促进学生成长发展
  在劳动教育中,普遍缺乏劳动评价体系。因此要构建适应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奖励机制,鼓励学生愿劳动、爱劳动、善劳动。
  首先,要把劳动教育纳入学生日常评价体系中,将学生日常打扫卫生分数、志愿服务时长、技能竞赛获奖等劳动表现量化为分数体现在期末考核中。
  其次,将劳动表现作为学生评优奖先、毕业求职的重要依据,以此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实践。
  第三,全面客观记录学生劳动过程,将劳动的照片、视频、成果等做成美篇、相册、展板,进行广泛宣传,增强学生的劳动自豪感。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技工院校应将劳动教育与职业技能学习相结合,把劳动教育作为培育未来创新型劳动者的有力抓手,让劳动教育在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檀传宝.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M].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9.
  [2]庞小波.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探析[J].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0(04).
  (作者单位:河南化工技师学院)
其他文献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 问题 实践策略  课 题:本文为2020年度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课题编号20SC004)的研究成果。  当前,“双师型”教师肩负着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高质量技能人才的重要职责。“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中职学校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核心内容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越来越被重视。中职学校要想实现
本文通过分析海宁市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培养IC人才的紧迫性。培养技能型人才、服务经济发展是技工院校的基本职能,技工院校理应积极承担培养集成电路产业链人才的重任。在此背景下,海宁技师学院提出“三课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了技工院校在产教融合视域下开设集成电路及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与思路。
CAD技术的进步及3D打印技术的兴起,对技工院校学生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技工院校CAD教学的现状,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的特点,以Inventor软件教学为例,探索在教学中引入"世界咖啡汇谈",引领学生聚焦主题、引发思考、连接智慧、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
Fashion is a way of life. Although it may be unique and based on cultural inclination, it is also a global language understood by all and sundry. Fashion could
期刊
Despite her busy schedule, Tania Romualdo, Ambassador of Cabo Verde to China, makes sure that she attends the Beijing Africa Week (BAW) in person every year. Ac
期刊
Virunga National Park comprises an outstanding diversity of habitats, ranging from swamps and steppes to the snowfields of Rwenzori at an altitude of over 5,000
期刊
关键词:“3 3”会计专业 中职 核心课程衔接 教学实践  如今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成为行业企业争抢的资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会计专业人才在社会上缺口较大,要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会计人才,就需抓好职业教育。中职与高职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都有着独特优势,不过中高职在会计专业核心课程的衔接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也由此引发了笔者诸多思考。在“3 3”会计专业建设过程中,中职学校应该抓住核心课程建设
关键词:学前教育 中职学生 就业能力  课 题:本文系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中职学校教研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GXZZJG2016A121)、南宁市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WHJSC012)研究成果。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家长及社会对学前儿童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这也使得学前教育专业发展速度加快,学前教育专业在整体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相比其他
关键词:微课 信息化 教学改革  微课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全新的信息化教学方式,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认可与喜爱。运用微课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生态,可有效解决学生不想学、学不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微课的内涵及特征  微课是一种区别于传统教学的新型教学方式,它以简短的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具有时间简短、形式灵活、主
关键词:多元课堂 行动导向教学法 新能源汽车专业 教学模式  课 题:本文系天津市智能车路协同技术重点领域发展路线图研究(项目编号:19ZLZXZF00150)、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科研项目(KJ1903)(项目编号:20KPHDRC00030)研究成果。  一、背景分析  (一)多元课堂的背景分析  从古代的“学徒制”演变到今天的“师生制”,教育方式不断变化,教学水平逐步提升,课程教学的方法也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