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得知瑞昌市一位老人花费18年撰写的《中华姓氏史》被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笔者立即慕名前往拜访。
已是76岁高龄的钟友凤老人,面容清瘦,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和大多数的老人一样,每天的生活简单而有规律。每天早晨,他要沿着家门口的小路走一走,回到家再看看书、读读报。下午或是与老朋友聚一聚,交流一些养生之道,或是潜心撰写他的《中华姓氏史》手稿。
笔者在钟友凤老人家中看到,拥挤陈旧的房间里,临窗放置了一张狭窄短小的方桌,旁边是一张破旧的老式沙发,两个立柜已十分陈旧,还有几只沉寂在墙角有些泛黄的旧皮箱。房间里占地面积最大的就是堆放在方桌旁边的旧书报了,它们是老人的主要读物。这就是钟友凤简陋得有些寒酸的家。他的儿子钟绍利开玩笑地说:“这里连小偷都不愿光顾。”
出生于1931年的钟友凤老人是瑞昌市峨嵋乡人,幼年读过私塾,有着一定的古文功底,初中毕业后,曾在当地乡政府、区政府、县纺织公司工作过,退休前是瑞昌市水电局干部。1980年,钟友凤办理了病退,可自幼喜爱读书的他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闲暇时,他依然手不释卷。1988年,在赛湖医院工作的女儿钟小兰无意中将一本《中国姓氏寻根》带回家,没想到书中的内容一下吸引了钟友凤。他一个晚上四个小时不离板凳,全神贯注,一鼓作气看完了这本书。之后,钟友凤又几次重读该书,并将这本小册子的内容全部摘抄下来。在阅读该书的过程中,遇事喜欢琢磨的钟友凤也产生了不少疑惑,一个打算从事中华姓氏寻根创作的念头开始暗暗地酝酿。
1988年秋天,在妻子和家人的支持下,钟友凤开始了中华姓氏的寻根之旅。当他把这一想法向外人公布时,一些对此不理解的人却冷言冷语、讥刺嘲讽……钟友凤并没有因此退缩。他相信,时間会证明一切,历史是最公正的。
为了最广泛地搜集资料,钟友凤自费购买了大量中华姓氏相关书籍,广泛涉猎姓氏史的各类论述文章以及创作体会、最新信息,加强字内功和字外功的修炼。与此同时,平时闲暇他也多用于逛书店、跑书摊、查找资料,或者拜师访友。为了查证一个姓氏的根源,钟友凤不仅外出向本县长者当面求教,而且通过书信方式广泛求证,拜师交友,请求点拨。
正当钟友凤坚定地开始步入《中华姓氏史》一书创作门坎的时候,2001年,他因患老年血管硬化前后两次住院,治疗时间长达半年。即使受着病痛的折磨,钟友凤老人也没有放弃对姓氏的研究。他与姓氏研究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愫,哪怕是躺在病床上,仍坚持阅读和摘录笔记。当能够行走活动时,他就开始坐着写稿,查资料。之后,又坚持半天治疗,半天写书,从不间断。在他的不懈努力下,2006年底,中国档案出版社终于编辑出版了他撰写的《中华姓氏史》。全书共六卷,11450个姓(其中汉族姓氏6689个,少数民族4282个),总计120万字。
世界华文诗人协会会长、同济大学客座教授蓝海文在得知钟友凤老人孜孜不倦,潜心研究中华姓氏文化的事迹之后,感叹地说:“先生主编的这些书籍,很有价值,这种工作很有意义。且能始终不渝,坚持不懈,这种精神,尤可钦仰。”
钟友凤老人是一位普通的老人,然而,他却活出了一种精神,活出了一种境界。寿命是生命的长度,胸怀是生命的宽度,价值是生命的厚度。记下这些文字,只是表达一种崇教。因为钟友凤老人从来就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
责编/海燕
已是76岁高龄的钟友凤老人,面容清瘦,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和大多数的老人一样,每天的生活简单而有规律。每天早晨,他要沿着家门口的小路走一走,回到家再看看书、读读报。下午或是与老朋友聚一聚,交流一些养生之道,或是潜心撰写他的《中华姓氏史》手稿。
笔者在钟友凤老人家中看到,拥挤陈旧的房间里,临窗放置了一张狭窄短小的方桌,旁边是一张破旧的老式沙发,两个立柜已十分陈旧,还有几只沉寂在墙角有些泛黄的旧皮箱。房间里占地面积最大的就是堆放在方桌旁边的旧书报了,它们是老人的主要读物。这就是钟友凤简陋得有些寒酸的家。他的儿子钟绍利开玩笑地说:“这里连小偷都不愿光顾。”
出生于1931年的钟友凤老人是瑞昌市峨嵋乡人,幼年读过私塾,有着一定的古文功底,初中毕业后,曾在当地乡政府、区政府、县纺织公司工作过,退休前是瑞昌市水电局干部。1980年,钟友凤办理了病退,可自幼喜爱读书的他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闲暇时,他依然手不释卷。1988年,在赛湖医院工作的女儿钟小兰无意中将一本《中国姓氏寻根》带回家,没想到书中的内容一下吸引了钟友凤。他一个晚上四个小时不离板凳,全神贯注,一鼓作气看完了这本书。之后,钟友凤又几次重读该书,并将这本小册子的内容全部摘抄下来。在阅读该书的过程中,遇事喜欢琢磨的钟友凤也产生了不少疑惑,一个打算从事中华姓氏寻根创作的念头开始暗暗地酝酿。
1988年秋天,在妻子和家人的支持下,钟友凤开始了中华姓氏的寻根之旅。当他把这一想法向外人公布时,一些对此不理解的人却冷言冷语、讥刺嘲讽……钟友凤并没有因此退缩。他相信,时間会证明一切,历史是最公正的。
为了最广泛地搜集资料,钟友凤自费购买了大量中华姓氏相关书籍,广泛涉猎姓氏史的各类论述文章以及创作体会、最新信息,加强字内功和字外功的修炼。与此同时,平时闲暇他也多用于逛书店、跑书摊、查找资料,或者拜师访友。为了查证一个姓氏的根源,钟友凤不仅外出向本县长者当面求教,而且通过书信方式广泛求证,拜师交友,请求点拨。
正当钟友凤坚定地开始步入《中华姓氏史》一书创作门坎的时候,2001年,他因患老年血管硬化前后两次住院,治疗时间长达半年。即使受着病痛的折磨,钟友凤老人也没有放弃对姓氏的研究。他与姓氏研究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愫,哪怕是躺在病床上,仍坚持阅读和摘录笔记。当能够行走活动时,他就开始坐着写稿,查资料。之后,又坚持半天治疗,半天写书,从不间断。在他的不懈努力下,2006年底,中国档案出版社终于编辑出版了他撰写的《中华姓氏史》。全书共六卷,11450个姓(其中汉族姓氏6689个,少数民族4282个),总计120万字。
世界华文诗人协会会长、同济大学客座教授蓝海文在得知钟友凤老人孜孜不倦,潜心研究中华姓氏文化的事迹之后,感叹地说:“先生主编的这些书籍,很有价值,这种工作很有意义。且能始终不渝,坚持不懈,这种精神,尤可钦仰。”
钟友凤老人是一位普通的老人,然而,他却活出了一种精神,活出了一种境界。寿命是生命的长度,胸怀是生命的宽度,价值是生命的厚度。记下这些文字,只是表达一种崇教。因为钟友凤老人从来就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
责编/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