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博收藏的清官窑五彩龙凤纹碗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彩龙凤纹碗是清官窑从康熙朝开始直至光绪朝,每朝必烧的品种。近年来,五彩龙凤纹碗在拍卖会上频频出现,引起许多收藏者的关注。这里介绍南京博物院收藏的流传有序的清官窑五彩龙凤纹碗,它们是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咸丰、同治和光绪朝官窑的产品,主要分析其历史背景以各个时期的特点及规格。
  
  每朝必烧 纹样大同小异
  
  


  清官窑五彩龙凤纹碗在自康熙到光绪200余年的烧制历程中,造型和纹样基本保持不变,给人以平稳、恒远的感觉。碗的造型,口沿微微外撇,腹部弧收,圈足。碗的内心双圈内绘一条立龙,碗的外壁,口沿饰如意云八吉祥(轮、螺、伞、幢、花、罐、鱼、肠)纹装饰带,腹部绘五彩龙凤纹二组,凤纹的色彩一致,龙纹则是红龙、绿龙各一条,圈足绘青花弦纹。圈足内书“大清某某年制”青花款,款式依循各时期官窑款不同的形式而有变化。虽然碗的造型基本没有变化,但随着国势由盛而衰,和别的官窑瓷一样,五彩龙凤纹碗的质量也发生着变化,康熙朝的古朴,雍正朝和咸丰朝的精细,乾隆朝和嘉庆朝的优雅,光绪朝的略有现代质感,这些细微的变化从器物的比较中可以体察到(图1至图8)。
  


  清官窑五彩龙凤纹碗上,凤和龙的纹样在不同时期有略微的变化。这里主要强调三点变化规律:一是凤纹脖子上羽毛的画法。凤纹的脖子有线条式和羽毛式两种。康熙、雍正和嘉庆朝的为线条式,道光、咸丰、同治和光绪朝的为羽毛式,乾隆朝的两者兼备;二是绘有彩色羽毛颈凤纹的碗,龙爪的指甲和龙牙上一般点缀有白彩;三是嘉庆官窑五彩龙凤纹碗内心的龙纹是正面龙,而其余朝代碗内心的龙纹为立式赶珠龙。
  清官窑的碗盘,一般是一个品种有不同的规格,五彩龙凤碗也不例外,从康熙到光绪八朝,笔者所见康熙朝的规格最多,有5种,口径最小的10.3厘米,最大的15.1厘米。
  
  


  铺宫瓷器 等级不得僭越
  
  笔者在《文物天地》2004年12期《南京博物院藏清廷官窑瓷》一文中,曾经提到铺宫瓷。铺宫是清代宫廷为后宫女眷们所特制的日用官窑瓷,《国朝宫史》卷17“经费1·铺宫”条中规定了从皇太后到宫女答应、常在所使用的铺宫器物的规格和数量,现将有关部分摘引如下:
  王治冢,宰制国,用量入以为出,国家法之一切岁有定额。至于内廷经费,则领于内务府……我圣祖仁皇帝,鉴往规来,禁浮返朴,垂为戒谕,家法昭然。皇上俭德永图,亲加厘定,上至后妃嫔御,下至左右洒扫之役,限之以等,威析之以日月……谨志经费三卷,以昭亿万年法守。
  


  
  本文介绍的清官窑五彩龙凤纹碗的内心,都有一条红彩立龙,它应该是《国朝宫史》中所言“五彩红龙瓷碗”。
  从《国朝宫史》的记载中,可以了解到:
  一、黄色和龙纹在清宫等级制度中具有象征性。皇太后到嫔都可以用黄色,皇太后到常在都可以用龙纹,这一点在《南京博物院藏清廷官窑瓷》一文中已经有叙述,此不赘述。
  


  二、官窑瓷的传统意识中所追求的“端庄情节”。关于这点可以这样理解:“端庄情节”认为,单色釉瓷色彩端庄优雅,五彩瓷的色泽多样而媚俗,所以从皇太后到贵人都不使用五彩瓷,五彩龙凤纹碗被安排给常在这种等级的宫女使用。清官窑五彩龙凤纹碗色彩丰富,绘有红龙和绿龙各一条。在色彩学中,绿彩和红彩为补色,补色的特征是给人以对比强烈的视觉效果。清官窑五彩龙凤纹碗通过龙凤纹,一方面表现出对色彩的张扬,而对龙凤纹这样具有吉祥象征意义纹样的内涵并不十分在意;另一方面还表现出当时的官窑瓷对视觉感官,对漂亮的追求。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彩瓷成就了中国古代彩瓷发展的高峰,不仅有工艺上的进步因素支撑,也是当时的一种审美追求。
  三、在官窑瓷中,龙纹的等级高于龙凤纹。另外,还注意到宫女答应无权利享受龙纹和龙凤纹。
  
  龙凤纹碗 民国即有仿品
  
  


  清官窑五彩龙凤纹碗的工艺是青花五彩。青花五彩始烧于明代宣德年间,嘉靖、万历时期盛行。它的特点是用青花表现五彩瓷器中的蓝彩,烧制工艺是先在1280℃的高温下烧制青花瓷,描绘青花的时候,预留出空档,这种青花瓷的纹样是不完整的,还需要在釉上再用五彩将纹样描绘完整,最后再于低温炉中烘烤而成。五彩瓷在明代天启、崇祯时期逐渐衰微,清顺治朝复苏,于康熙时期大放异彩。康熙五彩瓷是古代彩瓷中的名品,它们绝大多数是釉上蓝彩,五彩龙凤纹碗是为数不多的青花五彩,和釉上蓝彩的五彩相比,更具有古朴的风韵。
  民国时期,出现五彩龙凤纹碗仿品,其特点是口沿和纹样中添加了金彩,纹样绘画则有精细和粗糙二种风格。精细的一类,纹样描绘得非常细致,精美程度胜过清代产品,所见有属“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青花楷书款的;粗糙的一类,绘画笔法不到位,画笔也比较潦草,一般属“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二行青花楷书款(图9)。不论哪种类型的民国时期仿品,只要和真品对照,都不难识别,让人困惑的是现代仿品,往往以假乱真,尤其应为注意。
其他文献
1月9日下午,影像传媒国际集团主办,法国驻华大使馆、IDG(美国国际数据集团)、SIG(美国海纳投资基金)、中国艺术摄影学会协办的“2007中国摄影投资典藏年会”被称为中国摄影界、收藏界和投资界的一次盛会。其实,主角只有一个:资本。    美国资本控股的影像国际成立于2006年3月,由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美国海纳投资基金(SIG)等全球著名风险投资商联合投资――IDG曾投资搜狐、百度等成长
期刊
书画收藏与投资,是一个需要在书画购买的实践中,不断学习、体验和感悟的过程。有志者总结出来的“实战”经验,既可作为自身学识的积累,对同好和后来者又是可贵的借鉴。我在近20年的书画收藏经历中,于“遇宝、寻宝、求宝”三个关键阶段的切身感悟,故特于此抛砖引玉,以期达到与广大艺术品投资和收藏爱好者交流及启迪效用。     初识“艺术无价”真谛     常言道“艺术无价”,有人以为这是指艺术品“不可言价”,或
期刊
曾几何时,热闹非凡的文物艺术品市场中又出现了一个光鲜的名词:海外回流。似乎只有“海外回流”这个耀眼的词汇,才能树得起它们不菲的身份。同样的文物艺术品,只有留过洋又海归者,在人们心目中的价值方可与珍贵匹配。海外回流文物,成了高贵与珍稀的代名词和免鉴真伪的护身符――如同当年完成学业、一身本领的“海归”们“空降”内地职场一样――“空降”在内地拍卖场上。  上个世纪90年代文物艺术品拍卖初兴后,人们还在争
期刊
近几年,国内出版了一些有关珠宝首饰的书籍,这对广大消费者如何购买珠宝首饰,起了不少有益的作用,但是仍有相当多的购买者认为看书抓不住重点,有些专业性的术语不好理解,希望专家写些更加普及的实际性文章,究竟如何在购买珠宝首饰问题上能够使自己比较放心和满意。笔者应《文物天地》相约,就如何购买珠宝首饰的现实问题,从购买者的立场上谈谈一些体会和看法,希望对消费者(包括销售者)有参考价值。      购买珠宝首
期刊
如今国内收藏热,爱好者们已不满足仅在国内寻找宝物,越来越多的人走出了国门,进入国际古董市场,大量中国古物重新流回国内。其实古董不分国界,在费尽心思搜寻中国古董的同时,也不仿注意一些有价值的外国古董,比如荷兰戴勒弗特(Delft)的法扬斯(fa?ence)就非常有特色。    法扬斯(fa?ence)是一种陶器。欧洲人对陶瓷的分类和我们略有不同,他们把陶瓷分成主要的三大类,有孔陶瓷,也称法扬斯,是以
期刊
山东淄博窑在中国古陶瓷史中占有重要位置,特别是在山东地域诸古窑中影响甚大。在北朝时期,烧制的以“青釉莲花尊”为代表的青瓷系列,已经确立了淄博古窑的历史地位。唐代盛烧的黑釉瓷器,造型柔美,釉质滋润莹透,色黑如漆。黑釉花口出筋碗就是唐代时期淄博窑的精品。宋金时期淄博窑烧制“雨点釉”(油滴釉)、“茶叶末釉”、黑釉白线的“线条罐”,使淄博窑瓷器烧制水平达到鼎盛时期。在这陶瓷发展的辉煌时代,淄博窑又成功地烧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对“老”银首饰的收藏,一半就是出于“兴趣”,另一半则是机缘巧事。20多年前, 那时我们家住北京黄寺附近,离后海的古玩市场较近,经常去逛,也就慢慢产生了兴趣。当时还没有什么正统的“收藏”意识,仅仅是由于专业工作的兴趣,喜欢欣赏那些与“造型”呀,“线条”呀,“色彩”呀,“纹饰”呀等等有关的漂亮老东西,在那家店里碰上看“顺眼”的,价钱又特别便宜的“古董”就买上几件。    后来
期刊
2006年9月28日至2007年1月8日,由故宫博物院与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博物馆共同主办的“克里姆林宫珍品展”在故宫午门展厅举办,此次展览也是今年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的重要文化活动之一。  展出的200件(套)珍品均来自克里姆林宫博物馆的珍藏,按照不同时代排序,浓缩了16世纪到20世纪初俄罗斯沙皇宫廷生活的方方面面,向中国观众展现了俄罗斯沙皇宫廷生活的富贵、奢华,展品代表了俄罗斯艺术品精美、高超的
期刊
珠宝展:市场逐步迈向多元化、规范化    珠宝玉石收藏热一浪高过一浪,有媒体断言“中国玉器迎来历史巅峰”。11月8日至12日,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2006中国国际珠宝展”,更将收藏热潮推至新高。      香港佳士得的珠宝专场拍卖一直执中国珠宝玉石拍卖之牛耳,图为11月8日该公司秋拍精品到京预展现场。  摄 影/本刊记者 阮富春    每年一度的“珠宝展”被业界人士视为中国珠宝玉石市场行情和
期刊
赵望云(1906—1977)是我国现代杰出的中国画画家,20世纪中国画坛大众化艺术思潮的先驱者,也是为当代中国画推陈出新作出了重要贡献的长安画派的奠基者和创始人。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历史并没有予以他恰当的定位。2006年9月30日,正值赵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他的子女及家属将其351件遗作捐赠给国家,由中国美术馆永久性收藏。此举不仅是对赵望云先生最好的纪念,也为重新全面认识其艺术成就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