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儿童时期是品德形成的最佳时期。小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和道德品质的发展与小学教育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联。特别是小学语文中的诵读活动,可以为品德教育的渗透提供有效载体,促进语文教育和品德教育的完美整合,这既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又是改革语文教学的重要措施。本文将重点就新课程下如何将小学语文诵读和品德教育整合起来进行探讨。
关键词:诵读;小学语文;品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04-296
一、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诵读融合品德教育的作用
一是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品格。语文诵读中选取的经典素材包含了大量美好的思想道德品格,比如公正无私、诚实守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等,这些优良的品质将会有效熏陶和感染学生,让学生自小就能养成诵读习惯,并在诵读和感悟过程中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
二是有助于落实人文思想指导。文学经典诵读的核心在于以德育人,语文教育的核心同样也是将语文和生活关联起来,对人进行思想教育和指导。语文教学中诵读的篇章通常都包含着人文思想,比如《卜算子·咏梅》中的梅花就塑造了勇敢无畏与坚忍不拔的形象,能让学生透过梅花感知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精神和坚忍不拔的决心与信心。学生可以在反复吟诵的过程中品读经典,受到人文思想教育,培养人文精神,增加文化底蕴。
三是有助于提高学生道德水平。在小学阶段的品德教育中,特别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五爱情感以及三种意识,为保证这一目标的达成,引入语文诵读活动,引导学生品味经典,从经典中吸收精华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品德教育目标的实现,全而提高学生道德水平,让学生的道德素养得到综合培养。
二、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诵读融合品德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打造良好语文诵读环境,促进品德教育融合
教师要认识到环境育人的作用,对教学环境进行优化,充分发挥语文诵读对品德教育的支持作用。学校可以对学校内部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进行挖掘和利用,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诵读环境,为学生品味文章当中的品德内涵打下基础。比方说可以利用校园橱窗张贴名师名句,用名师的人格魅力熏陶学生,用名句的思想精华教育学生,使学生漫步校园就能受到浓郁的经典文化熏陶。教师可指导学生自主制作手抄报,鼓励学生收集自己喜爱的诗文或经典国学篇章,然后将自己的作品粘贴到班级墙上,打造良好的班级语文诵读环境,在环境的带动下促进学生道德修养的提高,鼓励学生与先贤哲人对话,沐浴在经典文化当中。教师还需要不断优化学生的诵读心理环境,给学生提供一个平等和谐而又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得学生能放松身心全而投入,促进学生品德素养的成长。
(二)基于课堂引导语文诵读,促进品德教育融合
课堂是促进学生主动进行语文诵读的坚实阵地,也为品德教育的渗透和融合提供了有力载体,所以教师要重视发挥课堂作用,开设专门的语文诵读课程,并在课堂教学当中对学生进行耐心引导,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深层次地渗透和融合品德教育。为保证学生顺利开展语文诵读活动,并在诵读过程中收获品德成果,教师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进行认真深入的分析,为有效诵读和理解打下基础。教师要积极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指导方法,基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合理安排诵读活动,深化学生的记忆水平。例如,在学习《独坐敬亭山》时,如果学生本身对这篇古诗的内容不够了解,想让学生从中汲取品德要素是非常困难的。于是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分析,然后说说自己在理解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接下来用形象直观的语言为学生讲述古诗所营造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为学生投入诵读活动打下基础。当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结成学习小组,在组内进行热烈的探讨,思考如何在诵读中读出情感,品味意境,促进品德教育和语文诵读的深度整合。
(三)营造氛围,鼓励经典诵读
让学生沉浸在古诗词和经典文段的知识海洋中,在朗朗读书声中,他们自然而然地就受到影響,懍蜜蜂勤劳的采花蜜,知识变得更加丰富,阅读能力自然而然地能够得到提高,仿佛春风拂面,姹紫嫣红只有反复地通读经典文段,小学生才能够很好地体会和掌握中华传统经典的灵魂,领悟课文和经典作品传达的情感,并学习到不同作者表达感情的方式,更加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例如,在学习到《夜色》的时候,有一些词写得比较拟人化,我让同学读了很多遍这篇课文。用心感受夜色下,花草的微笑小鸟在月光下睡觉的样子,还有,课文中没有写到的,星星在天上眨眼,月亮在天上指路。通过多次通读,我开展了一次诵读的比赛,让同学单独朗通课文,然后评选出最优秀的。这样既营造了经典诵读的氛围,也鼓励学生进行诵读活动。
(四)运用多样化方式诵读经典,促进品德教育融合
教师选用的语文诵读方式要尽可能的多元化,让每个学生都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诵读方法,从而让学生在诵读当中受到思想品德上的熏陶。对于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如果选择单独诵读的方法,常常会加剧学生恐惧感,甚至使学生不敢张口。于是教师可以组织齐读活动,让他们大胆地发挥和展示自己,在齐读的过程中,即使是性格内向的学生也会放大声音,投入更加积极而又饱满的情感,消除胆怯,并在诵读中找到自信。在诵读方式的选择和运用上,教师必须凸显出多样化,满足学生的多元化诵读需求,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成长和学习空间,帮助学生用自己感兴趣的方法理解经典篇章,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比如组织诵读竞赛、开展文学经典知识问答活动、组织情境表演等,都是值得提倡的诵读模式和品德教育途径。
结论
大量的文学经典被引入到了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用教材和课外阅读等不同形式呈现在学生而前,既给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量支持,又促进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引导小学生进行经典诵读,主动参与到小学语文诵读活动当中,并在诵读环节融入品德教育将会产生双赢效果。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抓住语文诵读的有利契机,有条不紊地进行品德教育渗透,发挥经典诵读在促进学生品德发展方而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小燕.群文阅读,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助推器[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94.
[2]马玉芳.浅谈小学国学经典诗文诵读教学的策略[J].才智,2019(07):118.
关键词:诵读;小学语文;品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04-296
一、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诵读融合品德教育的作用
一是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品格。语文诵读中选取的经典素材包含了大量美好的思想道德品格,比如公正无私、诚实守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等,这些优良的品质将会有效熏陶和感染学生,让学生自小就能养成诵读习惯,并在诵读和感悟过程中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
二是有助于落实人文思想指导。文学经典诵读的核心在于以德育人,语文教育的核心同样也是将语文和生活关联起来,对人进行思想教育和指导。语文教学中诵读的篇章通常都包含着人文思想,比如《卜算子·咏梅》中的梅花就塑造了勇敢无畏与坚忍不拔的形象,能让学生透过梅花感知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精神和坚忍不拔的决心与信心。学生可以在反复吟诵的过程中品读经典,受到人文思想教育,培养人文精神,增加文化底蕴。
三是有助于提高学生道德水平。在小学阶段的品德教育中,特别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五爱情感以及三种意识,为保证这一目标的达成,引入语文诵读活动,引导学生品味经典,从经典中吸收精华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品德教育目标的实现,全而提高学生道德水平,让学生的道德素养得到综合培养。
二、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诵读融合品德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打造良好语文诵读环境,促进品德教育融合
教师要认识到环境育人的作用,对教学环境进行优化,充分发挥语文诵读对品德教育的支持作用。学校可以对学校内部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进行挖掘和利用,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诵读环境,为学生品味文章当中的品德内涵打下基础。比方说可以利用校园橱窗张贴名师名句,用名师的人格魅力熏陶学生,用名句的思想精华教育学生,使学生漫步校园就能受到浓郁的经典文化熏陶。教师可指导学生自主制作手抄报,鼓励学生收集自己喜爱的诗文或经典国学篇章,然后将自己的作品粘贴到班级墙上,打造良好的班级语文诵读环境,在环境的带动下促进学生道德修养的提高,鼓励学生与先贤哲人对话,沐浴在经典文化当中。教师还需要不断优化学生的诵读心理环境,给学生提供一个平等和谐而又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得学生能放松身心全而投入,促进学生品德素养的成长。
(二)基于课堂引导语文诵读,促进品德教育融合
课堂是促进学生主动进行语文诵读的坚实阵地,也为品德教育的渗透和融合提供了有力载体,所以教师要重视发挥课堂作用,开设专门的语文诵读课程,并在课堂教学当中对学生进行耐心引导,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深层次地渗透和融合品德教育。为保证学生顺利开展语文诵读活动,并在诵读过程中收获品德成果,教师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进行认真深入的分析,为有效诵读和理解打下基础。教师要积极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指导方法,基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合理安排诵读活动,深化学生的记忆水平。例如,在学习《独坐敬亭山》时,如果学生本身对这篇古诗的内容不够了解,想让学生从中汲取品德要素是非常困难的。于是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分析,然后说说自己在理解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接下来用形象直观的语言为学生讲述古诗所营造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为学生投入诵读活动打下基础。当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结成学习小组,在组内进行热烈的探讨,思考如何在诵读中读出情感,品味意境,促进品德教育和语文诵读的深度整合。
(三)营造氛围,鼓励经典诵读
让学生沉浸在古诗词和经典文段的知识海洋中,在朗朗读书声中,他们自然而然地就受到影響,懍蜜蜂勤劳的采花蜜,知识变得更加丰富,阅读能力自然而然地能够得到提高,仿佛春风拂面,姹紫嫣红只有反复地通读经典文段,小学生才能够很好地体会和掌握中华传统经典的灵魂,领悟课文和经典作品传达的情感,并学习到不同作者表达感情的方式,更加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例如,在学习到《夜色》的时候,有一些词写得比较拟人化,我让同学读了很多遍这篇课文。用心感受夜色下,花草的微笑小鸟在月光下睡觉的样子,还有,课文中没有写到的,星星在天上眨眼,月亮在天上指路。通过多次通读,我开展了一次诵读的比赛,让同学单独朗通课文,然后评选出最优秀的。这样既营造了经典诵读的氛围,也鼓励学生进行诵读活动。
(四)运用多样化方式诵读经典,促进品德教育融合
教师选用的语文诵读方式要尽可能的多元化,让每个学生都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诵读方法,从而让学生在诵读当中受到思想品德上的熏陶。对于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如果选择单独诵读的方法,常常会加剧学生恐惧感,甚至使学生不敢张口。于是教师可以组织齐读活动,让他们大胆地发挥和展示自己,在齐读的过程中,即使是性格内向的学生也会放大声音,投入更加积极而又饱满的情感,消除胆怯,并在诵读中找到自信。在诵读方式的选择和运用上,教师必须凸显出多样化,满足学生的多元化诵读需求,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成长和学习空间,帮助学生用自己感兴趣的方法理解经典篇章,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比如组织诵读竞赛、开展文学经典知识问答活动、组织情境表演等,都是值得提倡的诵读模式和品德教育途径。
结论
大量的文学经典被引入到了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用教材和课外阅读等不同形式呈现在学生而前,既给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量支持,又促进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引导小学生进行经典诵读,主动参与到小学语文诵读活动当中,并在诵读环节融入品德教育将会产生双赢效果。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抓住语文诵读的有利契机,有条不紊地进行品德教育渗透,发挥经典诵读在促进学生品德发展方而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小燕.群文阅读,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助推器[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94.
[2]马玉芳.浅谈小学国学经典诗文诵读教学的策略[J].才智,2019(0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