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马替尼联合化疗治疗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分子学疗效与预后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tanghao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估伊马替尼联合化疗治疗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的分子生物学疗效,并对预后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2006年5月至2012年7月连续收治的Ph+ALL患者82例,在化疗的第1个疗程期加入伊马替尼治疗者48例;第2个疗程或之后加入伊马替尼治疗者34例.49例患者在巩固3~5个疗程后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在每个疗程结束后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BCR-ABL mRNA表达水平用以评估分子生物学疗效.结果 82例Ph+ALL患者总完全缓解(CR)率为92.7%(82例中76例),其中第1疗程化疗CR率为76.8%(82例中63例).第1疗程化疗时联合伊马替尼治疗者与未加伊马替尼者相比,CR率显著提高(93.8%对52.9%,P<0.001).在第1疗程诱导化疗后BCR-ABL mRNA下降≥1个对数级的患者占55.3%.在获得CR的患者中,累计复发率为27.6%;3年无疾病复发生存(DFS)率及3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60.5%及70.2%.allo-HSCT是降低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1).allo-HSCT、第1疗程诱导化疗时联合伊马替尼及女性是改善DFS的独立预后因素(P值分别<0.01、0.05和0.01).第1疗程诱导化疗后BCR-ABL mRNA下降≥1个对数级及allo-HSCT是改善OS的独立预后因素(P值分别为0.011和0.027).结论 第1疗程诱导化疗时联合伊马替尼、第1疗程诱导化疗后BCR-ABL mRNA下降≥1个对数级、接受allo-HSCT可以改善Ph+ALL患者预后。

其他文献
近几十年来,随着个体化治疗的推动、新药的研发、靶向治疗方案的建立及骨髓移植的开展,年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明显获益,但老年AML由于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及临床特点,其治疗进展有限[1-2].目前中老年AML患者约占2/3,但其化疗后完全缓解(CR)率仅为40%~ 60%,且高达85%的患者在2~3年内出现复发[3-4].因此亟待设计一种新的化疗方案以提高老年AML患者的缓解率并延长生存时间
期刊
目的 研究IL-18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对恶性血液病患者HLA匹配同胞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造血重建、并发症及生存的影响.方法 9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纳入研究.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法检测供受者IL-18基因SNP-607 C/A和-137 G/C,分析供受者IL-18不同基因型对患者造血重建速度、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感
骨髓微环境是个复杂的网络系统,包括骨髓微循环、多种基质细胞成分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是造血干细胞赖以生存的“土壤”.一旦微环境受损,将会导致造血干细胞的功能缺陷[1].本研究中,我们检测2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骨髓中各细胞因子水平,并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的染色体核型,探讨骨髓微环境在MDS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期刊
由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中国抗淋巴瘤联盟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全国血液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七届全国淋巴肿瘤诊治进展研讨会”定于2014年10月23日至25日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会议由湖北省抗癌协会和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承办。本次论坛将采取特邀报告、大会发言和讨论的形式进行,将就血液肿瘤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的进展、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广
期刊
【摘要】本文从少儿玩伴团活动中出现的学生领导力开发不足的问题的原因分析入手,呈现了指向学生领导力开发的少儿玩伴团建设在内容、组织和制度建设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阐述了指向学生领导力开发的少儿玩伴团建设路径。  【关键词】学生领导力;少儿玩伴团;全面发展  2014年至今,我校少儿玩伴团项目从起步逐渐深入发展。在全校推进少儿玩伴团活动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主要聚焦于活动中学生领导力的开发与研究。  学生
期刊
急性白血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稳定增高,到80岁接近160/10万,约54%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年龄大于65岁,AML中位发病年龄为67岁[1].老年AML患者合并症较多、脏器功能相对低下、对标准剂量的化疗耐受性较差,且不少患者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转化而来,不良核型发生率高,化疗敏感性差、复发率高[2-4].DA方案[柔红霉素(DR)+阿糖胞苷(Ara-C)]是可耐受化疗患者的
期刊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白血病细胞系KG-1a细胞被活化免疫细胞杀伤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锥虫蓝染色法检测白藜芦醇对KG-1a细胞增殖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IL-2和IL-15刺激活化免疫细胞.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白藜芦醇作用前后KG-1a细胞对免疫活性细胞杀伤的敏感性.流式细胞术检测活化免疫细胞表面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
骨髓抑制是淋巴瘤患者接受化疗后的常见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和发热性粒缺(febrileneutropenia,FN).Ⅳ度粒缺或FN往往是后续化疗的减量依据.作为对化疗高度敏感的肿瘤,淋巴瘤化疗方案的剂量强度与疗效密切相关[1].由于淋巴瘤患者本身具有一定的免疫缺陷以及治疗方案中包含多个免疫抑制药物,FN导致的感染往往成为化疗相关性死亡的首要原因。
期刊
目的 探讨应用多重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nPCR)初筛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融合基因的临床价值.方法 根据WHO2008 AML分型指南建立检测16种融合基因(AML1-EVI1、AML1-ETO、AML1-MDS1、AML1-MTG16、MLL-AF9、MLL-AF6、MLL-AF 10、MLL-ENL、MLL-MLL、PML-RARα、PLZF-RARα、NPM 1-RARα、CB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