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人从教《基础会计》多年,在教学的过程中,摸索出一种全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即“三阶段”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实践证明,此模式是行之有效的。
[关键词] 基础会计 模式 实践教学
《基础会计》是高职会计专业一门极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理论性、实践性、技术性和操作性都比较强,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崭新的知识领域。如何将学生带进专业大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门会计入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并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各种专业会计和有关管理课程奠定基础,应是《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其教学过程大致可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阶段。理论教学的目的在于向学生传授基本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好地将理论见之于实践。
一、加强专业教育,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础会计》是高职会计专业的入门课,同时也是经济管理类的专业基础课。按教学计划一般安排在第一学期,为了加强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专业的了解,增强对会计专业的学习兴趣,同时为了使经济管理类学生明白《基础会计》对专业的重要性,坚定学习信心,使学生能较快地掌握本课程的内容,为今后会计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在开课之前应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一)做好新生入学前的专业教育
新生入学后对会计专业的学生要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进行专业教育,一方面可由专业教师对该门课程在专业课中的地位、会计工作的重要性、目前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要现状、学生毕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师资力量等情况进行介绍和分析;另一方面对其他经济类专业的学生阐明《基础会计》是专业基础课。让其明白练好基本功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技能是不能适应社会工作的。特别是从事管理类工作都必须掌握企业的基本会计知识,否则没有办法做好管理类工作。
(二)公开教学计划,让学生心中有数
公开教学计划,是指任课教师在会计专业和经济类专业讲课前组
织学生学习专业的教学计划,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知晓三年所开设的课程及教学计划进程,明白通过三年的学习应具备的素质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以便学生做出自己的学习计划,明确奋斗目标。
二、“三阶段”模式的构建
“三阶段”模式的建立把《基础会计》的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一个阶段为与理论教学同步的分散式手工记账模拟实践;第二个阶段为独立进行的集中式手工记账模拟实践;第三个阶段为集中进行的会计电算化式的模拟实践。
(一)第一阶段:围绕部分教学理论,紧跟实践教学
传统的《基础会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分离的,而在 “三阶段”模式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有部分交叉的。对于总论、复式记账原理及具体应用的理论部分可继续采用现有的教学方式,但对于凭证、账簿的内容则可结合实际操作边学习理论边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即边学习边实践。
1、填制凭证的分散式实践
凭证按照填制程序和用途它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大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种类繁多,填制要求复杂,诸多《基础会计》教材都尽量列举了各种类型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使理论更加形象化。“三阶段”模式要求,在此基础之上,再提供给学生各种真实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边讲解理论边观察实物,使学生加深对凭证的感性认识。此外,结合理论的讲解,每一种凭证皆列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堂令学生动手填制,完成凭证的分散式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快速掌握凭证填制的基本技能。
2、登记账簿的分散式实践
账簿的形式多种多样,登记要求更加严格。“三阶段”模式要求在讲解账簿理论的同时提供给学生实际的账页,当然只需要零散的账页即可,不需要提供订本式账簿。学生边观察实际账页边学习账簿的种类和登记要求,并当堂练登记。此环节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账簿的感性认识,并实现理论向实践的升华。
虽然此阶段的实践教学是间断的、零散的,但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对所练习的部分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此方法已在《基础会计》的教学环节中试用了二年,学生均表现出极高的兴趣,收效甚佳。
(二)第二阶段:集中实践,手工模拟
通过第一阶段的训练,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核算方法并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于理论教学全部结束后,安排5-6天的时间,用一个完整的案例,从填制原始凭证开始到形成利润出报表止。集中进行手工记账的实践教学。
1、准备完整的实践资料
“三阶段”模式对实验教程的要求较高,教程必须能给学生提供真实的经济业务、创造一种仿真的经济环境。实践内容不能只是经济业务实例的简单堆砌,它有一些基本的要求:首先要照顾到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将基本理论融会贯穿在实际的业务中;其次,实践所涉及的经济业务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能得到全面系统的训练;最后,经济业务应是具体某个企业实际发生的业务(这些业务的选取不能超过初级会计的范围)。
2、集中式手工记账的全面模拟
提供给学生一定的场所和模拟材料(各种形式的凭证、账簿,以及简单的报表等会计资料还有回形针、胶水、夹子等用具),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所有业务的操作。此阶段采取个人独立完成的方式,旨在使每位学生能够清楚了解《基础会计》实践教学的基本内容,熟悉会计核算组织程序,为下一个阶段做好准备。
3、增加基本技能的训练
在此环节除了进行上述实践教学之外,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要补充点钞、装订凭证和账簿的练习。首先,准备好练习使用的点钞券和装订工具;其次,由教师示范最基本的操作方式,进行集中讲解;最后,由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做个别辅导。
通过此阶段的实践教学,不仅能使学生熟悉各会计核算程序中的主要内容和流程,而且还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会计方法、会计原则的认识。
(三)第三阶段:上机操作,各就各“位”
经过以上两个阶段的锻炼,学生已基本熟悉手工记账方式下会计核算的程序和内容,但对于各岗位间相互牵制的关系并不算明了,同时对目前已经非常普遍的会计电算化也知之甚少,这也正是此环节所要完成的任务。
1、模拟会计电算化的上机操作
在此实践环节需要集中3-4天的时间,运用针对《基础会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模拟软件,使学生有机会上机操作。但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模拟软件必须是完全针对《基础会计》的,不能直接采用用友或金蝶等现有的财务软件,这就为实践教学增加了难度。可以与一些软件开发商商讨开发一些《基础会计》的教学模拟软件,为《基础会计》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操作平台。
2、采取“分组、分角色轮岗制”
“三阶段”模式要求在此环节对学生分组扮演角色,采取“分组、分角色轮岗制”。即把学生分成若干个组,每组有核算成本的、核算销售的、管总账的等,每位同学履行不同的岗位, 并确定其基本职责,核算完一轮再轮岗。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而且可以强化学生对各岗位间相互关系的理解,加深对内部控制的认识。
总之,实践性教学在基础会计的应用中,具有实用性、趣味性,可操作性,大大提高了理论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的解决《基础会计》课程入门难问题,有必要在职业学院中大力推行。
参考文献:
[1] 张志忠,马丽军主编.《会计基础》.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吴连香:女,江西新余人,湖南师范大学在职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关键词] 基础会计 模式 实践教学
《基础会计》是高职会计专业一门极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理论性、实践性、技术性和操作性都比较强,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崭新的知识领域。如何将学生带进专业大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门会计入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并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各种专业会计和有关管理课程奠定基础,应是《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其教学过程大致可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阶段。理论教学的目的在于向学生传授基本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好地将理论见之于实践。
一、加强专业教育,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础会计》是高职会计专业的入门课,同时也是经济管理类的专业基础课。按教学计划一般安排在第一学期,为了加强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专业的了解,增强对会计专业的学习兴趣,同时为了使经济管理类学生明白《基础会计》对专业的重要性,坚定学习信心,使学生能较快地掌握本课程的内容,为今后会计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在开课之前应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一)做好新生入学前的专业教育
新生入学后对会计专业的学生要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进行专业教育,一方面可由专业教师对该门课程在专业课中的地位、会计工作的重要性、目前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要现状、学生毕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师资力量等情况进行介绍和分析;另一方面对其他经济类专业的学生阐明《基础会计》是专业基础课。让其明白练好基本功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技能是不能适应社会工作的。特别是从事管理类工作都必须掌握企业的基本会计知识,否则没有办法做好管理类工作。
(二)公开教学计划,让学生心中有数
公开教学计划,是指任课教师在会计专业和经济类专业讲课前组
织学生学习专业的教学计划,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知晓三年所开设的课程及教学计划进程,明白通过三年的学习应具备的素质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以便学生做出自己的学习计划,明确奋斗目标。
二、“三阶段”模式的构建
“三阶段”模式的建立把《基础会计》的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一个阶段为与理论教学同步的分散式手工记账模拟实践;第二个阶段为独立进行的集中式手工记账模拟实践;第三个阶段为集中进行的会计电算化式的模拟实践。
(一)第一阶段:围绕部分教学理论,紧跟实践教学
传统的《基础会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分离的,而在 “三阶段”模式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有部分交叉的。对于总论、复式记账原理及具体应用的理论部分可继续采用现有的教学方式,但对于凭证、账簿的内容则可结合实际操作边学习理论边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即边学习边实践。
1、填制凭证的分散式实践
凭证按照填制程序和用途它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大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种类繁多,填制要求复杂,诸多《基础会计》教材都尽量列举了各种类型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使理论更加形象化。“三阶段”模式要求,在此基础之上,再提供给学生各种真实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边讲解理论边观察实物,使学生加深对凭证的感性认识。此外,结合理论的讲解,每一种凭证皆列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堂令学生动手填制,完成凭证的分散式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快速掌握凭证填制的基本技能。
2、登记账簿的分散式实践
账簿的形式多种多样,登记要求更加严格。“三阶段”模式要求在讲解账簿理论的同时提供给学生实际的账页,当然只需要零散的账页即可,不需要提供订本式账簿。学生边观察实际账页边学习账簿的种类和登记要求,并当堂练登记。此环节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账簿的感性认识,并实现理论向实践的升华。
虽然此阶段的实践教学是间断的、零散的,但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对所练习的部分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此方法已在《基础会计》的教学环节中试用了二年,学生均表现出极高的兴趣,收效甚佳。
(二)第二阶段:集中实践,手工模拟
通过第一阶段的训练,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核算方法并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于理论教学全部结束后,安排5-6天的时间,用一个完整的案例,从填制原始凭证开始到形成利润出报表止。集中进行手工记账的实践教学。
1、准备完整的实践资料
“三阶段”模式对实验教程的要求较高,教程必须能给学生提供真实的经济业务、创造一种仿真的经济环境。实践内容不能只是经济业务实例的简单堆砌,它有一些基本的要求:首先要照顾到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将基本理论融会贯穿在实际的业务中;其次,实践所涉及的经济业务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能得到全面系统的训练;最后,经济业务应是具体某个企业实际发生的业务(这些业务的选取不能超过初级会计的范围)。
2、集中式手工记账的全面模拟
提供给学生一定的场所和模拟材料(各种形式的凭证、账簿,以及简单的报表等会计资料还有回形针、胶水、夹子等用具),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所有业务的操作。此阶段采取个人独立完成的方式,旨在使每位学生能够清楚了解《基础会计》实践教学的基本内容,熟悉会计核算组织程序,为下一个阶段做好准备。
3、增加基本技能的训练
在此环节除了进行上述实践教学之外,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要补充点钞、装订凭证和账簿的练习。首先,准备好练习使用的点钞券和装订工具;其次,由教师示范最基本的操作方式,进行集中讲解;最后,由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做个别辅导。
通过此阶段的实践教学,不仅能使学生熟悉各会计核算程序中的主要内容和流程,而且还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会计方法、会计原则的认识。
(三)第三阶段:上机操作,各就各“位”
经过以上两个阶段的锻炼,学生已基本熟悉手工记账方式下会计核算的程序和内容,但对于各岗位间相互牵制的关系并不算明了,同时对目前已经非常普遍的会计电算化也知之甚少,这也正是此环节所要完成的任务。
1、模拟会计电算化的上机操作
在此实践环节需要集中3-4天的时间,运用针对《基础会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模拟软件,使学生有机会上机操作。但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模拟软件必须是完全针对《基础会计》的,不能直接采用用友或金蝶等现有的财务软件,这就为实践教学增加了难度。可以与一些软件开发商商讨开发一些《基础会计》的教学模拟软件,为《基础会计》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操作平台。
2、采取“分组、分角色轮岗制”
“三阶段”模式要求在此环节对学生分组扮演角色,采取“分组、分角色轮岗制”。即把学生分成若干个组,每组有核算成本的、核算销售的、管总账的等,每位同学履行不同的岗位, 并确定其基本职责,核算完一轮再轮岗。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而且可以强化学生对各岗位间相互关系的理解,加深对内部控制的认识。
总之,实践性教学在基础会计的应用中,具有实用性、趣味性,可操作性,大大提高了理论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的解决《基础会计》课程入门难问题,有必要在职业学院中大力推行。
参考文献:
[1] 张志忠,马丽军主编.《会计基础》.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吴连香:女,江西新余人,湖南师范大学在职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