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还从《2018年中国气候公报》中发现,2018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29个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级)生成,较常年(25.5个)偏多3.5个,其中10个登陆我国,较常年(7.2个)偏多近3个。从持续时间来看,初台登陆时间较常年偏早13天,终台登陆时间偏晚10天;台风“温比亚”和“山竹”致灾严重。同时,低温冷冻灾害和雪灾共造成农业受灾面积341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434亿元。与2010~2017年平均值相比,经济损失偏大,属低温冷冻灾害及雪灾偏重年份。此外,全国共出现21次暴雨過程,没有发生大范围流域性暴雨洪涝灾害。年内暴雨洪涝灾害总体上较常年偏轻,灾害损失达1060.5亿元。
而全国平均高温(日最高气温≥35℃)日数为10.2天,比常年同期偏多3.3天,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三多,仅次于2017年和2013年。其中,全国高温日数普遍较常年偏多,黄淮中部、江汉大部及重庆大部等地偏多15天以上。虽然全年旱情较常年偏轻,但区域性和阶段性干旱明显。其中,内蒙古东部、东北中部和南部出现春夏连旱,江汉、江南、江淮等地出现阶段性干旱,北京发生秋冬春连旱。此外,2018年我国共出现5次大范围、持续性雾和霾天气过程(其中1月1次,3月1次,11月2次,12月1次),过程次数与上年持平,但局地影响偏重。
气候年景总体正常下,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仍不容忽视。由于我国受厄尔尼诺影响较为显著,未来厄尔尼诺还将如何发展?“从目前监测来看,2018年4月发生了一次弱厄尔尼诺事件。此后,中东部太平洋海温开始稳步上升,至去年9月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厄尔尼诺形成后,对冬季气候的影响一般表现为,我国东部地区及长江流域降水会偏多,黄淮或者北方地区降水偏少。”张强告诉笔者,厄尔尼诺是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子之一,但不是唯一因子,气候还受到大气环流等因素影响,对此国家气候中心将继续关注和监测。
“在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厄尔尼诺、拉尼娜的出现都为极端天气事件滋生和增加提供了土壤。”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室首席周兵说,伴随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增长及结构变化、城镇化水平提高,我国面临的高温、洪涝和干旱等灾害风险将加剧,环保的压力也明显加大,防灾减灾形势更为严峻。
而全国平均高温(日最高气温≥35℃)日数为10.2天,比常年同期偏多3.3天,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三多,仅次于2017年和2013年。其中,全国高温日数普遍较常年偏多,黄淮中部、江汉大部及重庆大部等地偏多15天以上。虽然全年旱情较常年偏轻,但区域性和阶段性干旱明显。其中,内蒙古东部、东北中部和南部出现春夏连旱,江汉、江南、江淮等地出现阶段性干旱,北京发生秋冬春连旱。此外,2018年我国共出现5次大范围、持续性雾和霾天气过程(其中1月1次,3月1次,11月2次,12月1次),过程次数与上年持平,但局地影响偏重。
气候年景总体正常下,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仍不容忽视。由于我国受厄尔尼诺影响较为显著,未来厄尔尼诺还将如何发展?“从目前监测来看,2018年4月发生了一次弱厄尔尼诺事件。此后,中东部太平洋海温开始稳步上升,至去年9月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厄尔尼诺形成后,对冬季气候的影响一般表现为,我国东部地区及长江流域降水会偏多,黄淮或者北方地区降水偏少。”张强告诉笔者,厄尔尼诺是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子之一,但不是唯一因子,气候还受到大气环流等因素影响,对此国家气候中心将继续关注和监测。
“在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厄尔尼诺、拉尼娜的出现都为极端天气事件滋生和增加提供了土壤。”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室首席周兵说,伴随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增长及结构变化、城镇化水平提高,我国面临的高温、洪涝和干旱等灾害风险将加剧,环保的压力也明显加大,防灾减灾形势更为严峻。